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俄登陆舰开建十四年后终于服役,拖工王这一刻得到解脱

2018年6月20日, 俄羅斯伊萬·葛籣號登陸艦上彩旗飄飄, 水兵們為之升起了聖安德列旗。 這艘經歷重重波折的戰艦, 最終進入俄羅斯海軍的現役艦隊中投入使用。 它並不複雜, 卻屢屢延期, 俄羅斯海軍接收之後, 建造它的楊塔爾船廠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官兵們在伊萬·葛籣號登陸艦後部的直升機甲板上列隊。 伊萬·葛籣號登陸艦是在2014年12月23日鋪設龍骨的, 直到2012年5月18日才下水。 該艦原計劃於2014年交付使用, 但由於存在大量問題, 俄羅斯海軍一直拒收, 所以被拖延到現在才見到曙光。

其實即便是按照俄羅斯海軍的最新一次服役時間表,

伊萬·葛籣號登陸艦也是姍姍來遲。 因為它原本要在2018年5月底投入使用, 而相隔之下, 正式服役的日子又被延後半個多月。

從專業能力上講, 伊萬·葛籣號是一艘性能平平的兩栖作戰艦艇, 其排水量為6600噸, 可搭載13輛主戰坦克或36台裝甲車, 以及300名海軍步兵。 該艦配備100名艦員, 採用柴油機作為動力, 最大航速18節, 續航力為3500海裡。 僅僅從噸位上講, 伊萬·葛籣號僅僅相當於那些大型兩栖艦的幾分之一。

這艘6000多噸的戰艦上, 兩栖作戰能力並不突出, 但火力卻非常強悍。 該艦配備有1座AK-630-2型萬發近防炮, 又採用了2部AK-630近防炮, 通過這樣的武器配置, 使之能有極其兇猛的輸出。

伊萬·葛籣號登陸艦由俄羅斯的涅夫斯科耶設計局負責設計,

實際上關於這艘艦艇的工作已經持續了至少20年左右。 為了滿足俄羅斯海軍的要求, 無論是在設計研發還是在建造期間, 都進行過大量的調整。 對於海軍和造船而言, 這都是一個極為痛苦的過程。

其間的原因可能有兩個, 俄羅斯對於兩栖作戰的迷茫, 以及艦艇工業長期沒有訂單而造成了人才的斷層。 伊萬·葛籣號登陸艦是俄羅斯海軍自冷戰結束以來建造的第一種全新的中型兩栖作戰艦艇, 也是罕有建造的如此噸位的水面作戰艦艇。 僅僅從這些字眼裡面, 就能發現不容易之處。

俄羅斯海軍對於兩栖作戰能力的追求, 其實有著更大的雄心。 它曾經向法國購買過2艘西北風級攻擊艦, 但後者拒絕交付,

最終導致計畫泡湯。 已經建造好的兩艘西北風被轉賣給埃及, 成就了非洲地區目前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

法國艦艇工業拒絕交付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 致使俄羅斯轉而求助於國內機構, 但目前類似的艦艇仍然僅僅處於圖紙設計和模型論證階段, 離成為實艦還遠得很。 俄羅斯水面作戰艦艇的建設重要性原本就要靠後, 而兩栖攻擊艦在經歷如此波折之後, 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則再次增加。

伊萬·葛籣號交付的部隊是黑海艦隊的第121旅, 用於強化西南方向的兩栖投送能力。 從全球兩栖作戰艦艇的角度上來講, 伊萬·葛籣號登陸艦的設計有些不倫不類。 按照目前的計畫, 同級艦的建造也很有可能在2艘之後戛然而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