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农村夫妻不甘打工回家搞养殖,4年时间赚了40万,但今年却赔哭了,怎么办?

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民都走上了回鄉創業的路上, 畢竟打工一年也只能賺個三四萬, 想要買房買車那還真是不夠的。 而在農業的創業道路中也有諸多的選擇, 可以從事經濟作物的種植、傳統家畜的養殖、水產品的餵養、奇花異草及奇蟲異獸等。 而現在也衍生出了多樣化的飼養模式, 農民的成本也隨之降低, 獲得了更高的利潤。 但種養殖的行業中主要還是看行情吃飯, 行情好那自然能夠大賺一筆, 不然只能虧得一貧如洗。

在打工路上的幾年, 劉建傑(化名)和妻子兩人商量著回家搞養殖, 畢竟打工實在是不能賺錢。

13年的時候正是養豬最火的時候, 經過市場的考察和研究, 並進行了需求上的調查, 夫妻倆準備養豬。 當時大家都是持著反對的意見, 認為養豬的行情變化太大, 依靠豬週期的變動太大。 不管是家人還是鄰居都勸他們理智行動, 畢竟“豬週期”的規律在那裡了。 但夫妻倆還是一根筋, 誰也不聽勸, 之後拿著多年的積蓄9萬元出來, 同時也開始找親戚朋友四處借錢, 湊夠了40萬。 而他們的目標自然是科學化的飼養, 通過技術和規模化的打造而實現創收。

當時創業也受到了村委會的支持, 所以專門給他們規劃了一個6畝的山坡用來養殖, 在投入了30多萬後, 一個標準化的環保養殖場也建立起來, 不管是消毒還是糞便處理都是有相關的標準的。

之後又開始了購買種豬和母豬的過程, 同時也買了300多頭生豬, 一共投入了20多萬。 雖然一切都準備得當了, 但兩個人對養殖技術卻是門外漢, 所以只能一邊養著一邊學習, 不懂的上網查, 到專門的政府部門資訊等等。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也學會了打針配藥配種的過程, 生豬生病了一眼就能夠知道是什麼病, 很快就可以進行治療。

很快300多頭豬就變成了50多萬的現金, 但算了一筆賬發現這些豬還是得虧本100元/頭, 兩人自然是不太高興。 但之後通過母豬的不斷繁殖, 再加上幾年的行情比較好, 生豬價格達到9元/斤, 所以養豬也漸漸的賺錢了, 到了去年的時候夫妻倆已經賺了40多萬元。 但今年夫妻倆又高興不起來了,

今年生豬的行情一直都低迷不振, 唯有通過壓欄和清欄的方式, 儘量的降低虧本才行, 劉建傑說這今年行情普遍5元多, 每頭豬貼300多, 這可怎麼辦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