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她16岁就疯狂痴迷刘德华,致父跳海身亡,为华仔守身25年,如今活成这样

【注:本文由〖直播娛樂圈〗作者獨家原創作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否則將維權到底】

似乎每個時代都有和“追星”相關的話題, 人們為此各執己見爭吵不休, 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古有“擲果盈車”、“看殺衛玠”, 而現在除名的追星事件就是楊麗娟癡迷劉德華了。 雖然這件事已經時隔多年, 但時不時還會被人拉出來談論。 論影響力這次事件可以算是“現代追星史”上的里程碑。

這件事的始末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年少時的她崇拜劉德華, 據說當時父女夢到她會有一個“真命天子”。 不知在怎樣的情況下, 她將這個人認定為劉德華。

或許她是崇拜偶像, 或許是她的家人希望借由此改變這個家庭的情況, 她的家人支援她的追星行為。 這個瘋狂的追星過程消耗了這個家庭的大量財力, 也將整個家庭的希望放置在虛假的幻夢上。 最終現實將這個如同泡沫一樣的幻夢打碎, 所有的夢想中的事物, 如同泡沫上的浮光掠影, 在破碎後變得一無所。 她的父親為此而絕望自殺, 真可謂是家破人亡。

家庭的積蓄和房產在她的追星活動中被消耗殆盡, 現在她和母親相依為命, 過著清貧的生活。 或許這就是狂熱追星的極端後果, 但是我們都不希望再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追星”本應該是一個中性的詞彙。 追星本應該是人向榜樣吸取和學習優良特質的過程。

即便你的偶像的特質對于你沒有現實的意義, 也應該可以成為激勵你生活和進步的動力。 人們希望向美好的事物看齊, 這本無可厚非。 但是追星不能成為一個人生活的全部, 也不能把追星當做人生的唯一希冀。 極端化地追星就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 追星是為了讓你更好地生活, 而極端的人卻把追星變成了生活的重心, 成為精神上唯一聊以慰藉的依靠。 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 追星還有什麼意義?

社會上總會有一些扭曲意識的不良輿論導向, 而對世界沒有建立完整認知的少年可能會受到誤導。 希望家長和社會能夠對少年進行正確的引導, 不要讓類似的事件再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