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三國風雲:三顧茅廬是假的?這種說法出自哪裡?史料對比後真相竟是這樣

看過小說《三國演義》的讀者都聽說過劉關張三請諸葛亮的故事。 記得這個章節還曾經被選入過語文教科書中。 從此劉備禮賢下士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是隨著近些年來人們越來越愛讀書的緣故, 大眾的歷史文化水準在不斷提高, 我們早已經無法將小說等同於歷史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下三顧茅廬背後的真相。

首先這個故事被人們所熟知是因為名著《三國演義》的緣故, 小編在這裡很佩服羅貫中這樣的作家, 能寫出這樣一部神作, 以至於後來的人都把他寫的東西當歷史看。

但是小說就是小說,

它來源於歷史, 卻高於歷史。 羅貫中寫的這個故事肯定不是自己編的, 他也是參考了其他文獻之後加入了自己的合理想像。

他最有可能參考的文獻就是諸葛亮本人寫的《出師表》, 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諮臣以當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許先帝以驅馳。 ”

也就是說三顧茅廬的最早提議者是諸葛亮本人, 反正這個時候劉關張三人都已經死去, 沒有另外一個旁觀者可以證明瞭, 所以諸葛亮很有可能在後主劉禪面前往自己的臉上貼金。

我們來看看陳壽的《三國志》如何記載。 “先主遂諳亮, 凡三往乃見!”小編在這裡先跟大家說一下陳壽對諸葛亮的看法, 陳壽一直不覺得諸葛亮有軍事才幹。

但是他讀了諸葛亮寫的《出師表》後很受感動, 親自在《三國志》中為諸葛亮的精神作了嘉獎, 所以對這段的形容應該完全引用了諸葛亮《出師表》的內容。

但是其他的史料並不受《出師表》的左右, 比如《魏略》和《九州春秋》中這個故事的記載就完全和諸葛亮本人說的不一樣。

正好相反, 諸葛亮本人主動找到劉備求職, 劉備最開始看他只有二十幾歲, 把他冷落到一旁, 直到後來他給劉備分析天下的局勢, 劉備才覺得他是個人才, 將他留了下來。

究竟哪種說法更靠譜呢, 根據《三國志》的描述, 諸葛亮年輕種田的時候喜歡自比管仲樂毅, 當時周圍的人都嘲笑他, 可見那個時候諸葛亮沒什麼名氣。

對於這樣一個不被周圍人肯定的人,

估計也很難得到劉備的認可, 再說他年紀輕輕又自大, 劉備實在沒有理由雇傭一個毫無經驗的年輕人。 所以小編更傾向于《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說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