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興中會元氣大傷,暗殺或成為對抗清廷唯一激烈方式?

廣為人知的甲辰三暗殺案, 其中兩起即由愛國協會“發縱指使”。 1904年夏, 練兵處襄辦大臣鐵良鐵良南下的消息傳開後, 這位滿人中的能臣立刻成為革命黨“千人所指之共同狩獵物”。 章士釗、萬福華等人策劃, 乘鐵良于南京下關碼頭下船時, 由華興會會員易本羲伏擊狙殺。 但事機不密, 被同情革命的兩江總督李興銳之孫李茂楨知察, 李極力勸阻, 刺殺鐵良事流產。 11月, 萬福華、章士釗、劉師培等在上海組織截殺前廣西巡撫王之春的行動。 王因主張出賣利權以聯俄, 深為國人痛恨。 此次刺殺因萬福華射術不精而功虧一簣,

萬隨即被捕下獄, 革命黨人上海暗殺機關受到破壞, 章士釗、黃興等一大批革命黨人受牽連入獄, 楊毓麟逃亡日本。 此案的發生及審訊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不僅擴大了革命黨人的影響, “更宣導了長江下游對於滿清亡國君臣直接行動的先聲, 激發了一般革命青年殺身成仁的志氣”。

章士釗

甲辰三暗殺案中另外一起, 為科學補習所成員王漢、胡瑛襲殺鐵良, 最終同樣未能奏功, 抱定殺身成仁信念的王漢投井自盡。

胡瑛

吳樾炸五大臣案是軍國民教育會策劃的影響最大的暗殺事件。 謀刺王之春失敗後, 楊毓麟對暗殺活動有所反思, 認為“發難邊區不如襲取首都收效之速”, 於是潛至北京, 組織軍國民教育會北方暗殺團,

成員有吳樾、馬鴻亮、楊積厚諸人, 從事“中央革命”。 受無政府主義影響至深的吳樾, 特別崇拜炸彈的威力, 相信“予死後, 化一我而為千萬我, 前者僕後者起, 不殺不休, 不盡不止”。 楊毓麟、吳樾本“念念在殺鐵良”, 以完成前人未竟之志, 但1905年7月清廷宣佈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後, 他們“深恐立憲告成, 益不利於漢族”, 決定變更計畫, 謀炸五大臣。 9月24日, 懷抱炸彈的吳樾在北京正陽門車站登上五大臣專列, 但楊毓麟研製的新式炸彈並不穩定, 火車震動, 炸彈自爆, 吳樾當場被炸死, 僅炸傷載澤、紹英二人。 此次刺殺雖未能阻止五大臣出洋, 但深入敵陣心臟區域的殺身成仁之舉, 不但使清吏“狼奔鼠竄, 魄散魂飛, 知炸彈為不可侮之利器矣”,
從而造成了有力的心理震懾, 而且益使革命党人的英雄形象彰彰在人耳目, 有效地推揚助長了暗殺之風的形成。

吳樾

1900年惠州起義失敗, 興中會元氣大傷, 在此後很長時間內革命黨人無力組織軍事起義, 暗殺幾乎成為對抗清廷的唯一激烈方式, 從這樣的角度觀察, 暗殺對於國內革命風氣的形成, 革命運動的持續推進, 其意義或許不可低估。

(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卷》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