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街電“獨角獸”進化論:拿下6000萬用戶與搶佔流量高地

同樣是獲取5000萬用戶, 飛機用了68年, 信用卡用了28年, 臺式電腦用了14年, Facebook用了3年, 而共用充電寶街電只用了1年不到。

從去年3月的100萬到今年3月的6000萬, 街電一年的用戶增長高達60倍。 有專家預測, 街電將成為共用充電寶行業領域的獨角獸。

預測依據並非僅憑街電的增長速度, 還有街電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不到1年間, 街電佔據了整個共用充電寶市場80%的份額, 真正影響到越來越多人手機用電的方式和生活。

共用充電寶逐漸從媒體的聚光燈下消失的過程, 也是整個行業逐步走向成熟完善的過程, 越來越多人認可共用充電寶的存在。

這對街電背後的聚美優品來說, 自然也是個好消息。

對致力於想時尚科技集團轉型的聚美優品來說, 街電的成功, 也意味著自己的多元化戰略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街電何以成為行業獨角獸?

今年2月, IT桔子發佈了一份《獨角獸俱樂部》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 去年國內一共有124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 也就是俗稱的獨角獸。 這124家獨角獸公司中, 有50.8%和BAT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

一葉知秋, BAT在互聯網界的統治級表現可見一斑。 在互聯網整體流量確定的情況下, 巨頭的流量越來越多, 小公司的生存越來越艱難, 誕生的獨角獸自然也越來越少。

但是分析這一百多家獨角獸後, 還是可以發現一些製造獨角獸的秘訣。

想成為新的獨角獸, 要麼另闢蹊徑尋找新的流量入口;要麼去尋找新的歷史機會, 做一些全新的事情, 就像BAT當年在各自領域裡做的事情一樣。 業內人士認為, 符合這些特徵的最近一個例子, 是共用充電寶行業的街電。

從流量角度看, 在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的當下, 開拓線下流量已經成了必然選擇, 而共用充電寶無疑是個絕佳的線下流量入口。

過去的一年, 街電佈局了200多個城市的餐飲、娛樂場所。 今年年初, 街電又成功進軍火車站、飛機場等高端場景, 成為共用充電寶領域率先覆蓋多個線下場景的玩家。 這些, 讓街電搶佔了足夠的線下流量入口。

某種意義上, 獨角獸公司做的都是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當獨角獸公司的產品最初出現的時, 人們大多抱著懷疑的態度, 甚至不屑一顧, 典型代表便是曾經在車庫裡買書的貝佐斯。 但等到人們習慣後, 他往往會成為水和空氣一樣的存在, 人們習以為常但不可或缺。

街電所在的共用充電寶行業同樣。 去年風口興起的時候, 大多數人覺得, 充電寶人人都有而且可以隨身攜帶, 誰需要從街邊共用充電寶呢?而截至今年3月, 街電用戶數已經達到6000萬, 單日訂單峰值120萬單。

對新事物的質疑心, 往往會遮蓋人們認知現實的眼睛。 實際上, 雖然人人都有自己的充電寶, 但很多時候不會隨身攜帶, 即便帶了也經常沒電, 手機軟體越裝越多, 充電需求切實存在且愈發頻繁。

街電讓這一切顯示出來,

並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入人們的生活。 從這個意義上將, 街電必然會成為共用充電寶行業“獨角獸”。

街電年增60倍用戶, 聚美多元佈局再進一步

互聯網下半場, BAT這樣的巨頭都無法掩飾自己的流量焦慮, 一邊對瓜分自己流量的今日頭條虎視眈眈;一邊火速進軍線下, 搶佔新的流量窪地。

而街電在巨頭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悄然成長, 從去年3月的100萬到今年3月的6000萬用戶, 1年時間, 街電實現了60倍的用戶增長, 佔據了行業80%的市場份額, 完成了200多座城市的佈局, 並展現出成長為獨角獸的潛質。

一系列的成績背後, 街電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隨時可以充電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越來越多人開始習慣共用充電寶的存在。

今年年初, 街電開始向機場、高鐵站等高端場景擴張, 以爭取得到更多的高淨值和中產人群用戶。 在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現在, 街電的價值越發明顯。

這對街電的投資者聚美優品來說, 無疑是個好消息。 早在幾年前, 這家曾經的電商公司就走上了多元化轉型之路, 街電只不過是聚美優品多元化布的其中一環。

從現在來看, 街電對聚美的流量價值是巨大的。 僅街電6000萬的用戶體量, 就是一筆價值難以估量的財富。

另一方面, 街電的用戶大多是都市白領、熟悉共用經濟的大學生群體, 他們將是未來的消費主力, 與聚美的用戶高度重合。 這些, 都為聚美優品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街電的成功, 讓聚美多元化轉型再次向前邁了一步, 而隨著聚美影視劇和投資業務的發展,一個多元化的時尚科技集團已經呼之欲出。

而隨著聚美影視劇和投資業務的發展,一個多元化的時尚科技集團已經呼之欲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