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農民抱怨村村通成“一次性工程”,專家總結3點,道出農民心聲

談起幸福, 對農民來說其實很簡單, 莫過於家人看得起病、老人養得起老、小孩上得起學。 這些事情都落實了的話, 農民的幸福指數自然會提高, 全面脫貧也不再是難題。 俗話說“想致富先修路”, 為了實現農民的脫貧目標, 這幾年國家從農村的基礎設施工程著手, 在農村廣修道路。

不僅如此, 國家更是計畫在2018年完成20萬公里的農村公里建設工程, 從而實現覆蓋全國範圍內的“村村通”。 說到村村通, 現在已經有不少地區通車實現了, 農村也得到發展, 農民生活改善了不少。 不過在修路過程中, 出現了一個讓農民忽略不得的問題。

一些新修道路通車不到兩年, 就已經變得破爛不堪、坑坑窪窪, 別說過車, 農民自己都難以通行。 且公路爛了之後也沒有下文, 不見有人來修理養護, 便一直拖著, 時間久了就跟沒修一樣, 很多農民抱怨村村通是“一次性工程”。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專家給農民總結了3個原因, 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兒。

1、施工方偷工減料, 從中謀利

由於工程覆蓋面太廣, 很多修路工程都是承包給一些個人的。 這樣既能節省成本, 也能給農民創造就業機會。 但人心隔肚皮, 難免會有一些居心不良的施工方從中揩油, 在材料和施工當中作手腳, 從而獲取更多的利益。 而這帶來的後果就是道路品質的下降。

2、部分地區財政經費不足,

導致品質不達標

在今年的新規當中提到, 農村道路建設工程中涉及的費用, 全部由國家和地方政府承擔, 農民不用出一分錢。 不過, 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準是存在差異的, 地方政府的財政水準也有高有低。 就說廣東, 作為經濟大省, 修路的這些錢只能算作九牛一毛;而如果是偏遠農村地區的話, 地方財政不一定能拿的出這麼多錢, 這也就決定了道路的品質難以達到標準。

3、管理不到位, 無人養護

在我國, 下至縣道上至國道, 為了保證道理的暢通, 一般都會安排專門的管理人員負責看管道路情況, 發現有問題會立即上報, 通知專人處理。 而在農村, 村裡的道路基本沒人管護的, 即使出了問題, 農民也不知道找誰。

農民抱怨村村通成“一次性工程”是事出有因, 專家的總結也非常有道理, 說出了很多農民心裡的想法。 各位農民朋友, 你們怎麼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