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越軍炮兵有多強?看看對越反擊戰時的越軍軍以上炮兵裝備

眾所周知, 越軍歷經40餘年戰爭考驗, 先後同日本、法國、美國、中國等軍事強國進行了較量, 從無到有, 從少到多, 越打越精, 磨礪打出了一支地區性強軍武裝, 決不可小視。 越軍有不少特點和長處, 其中的炮兵建設很值得一說。

沈版主在前邊已撰文介紹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的越軍步兵師屬炮兵團編制裝備, 下邊再介紹一下同時期越軍軍以上炮兵的裝備情況。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時, 越軍炮兵發展到有軍屬以上19個炮兵旅(團)、14個高炮旅(團), 師屬炮兵40多個炮兵團和高炮營。 鑒於戰中越軍炮兵遭到中國軍隊炮兵完全壓制的經驗教訓,

戰後越軍更加重視炮兵建設, 大力加強了炮兵力量, 特別是北部地方和中國相對峙的炮兵部隊。

經過加強後, 到80年代初期, 越軍總部直屬預備隊炮兵有9個炮兵旅(炮兵第2、3、5、6、8、9、10、368、675旅), 軍區直屬炮兵有10個炮兵旅(團)(炮兵第75、168旅, 第16、24、25、52、75、175、178、454團)和10個高炮旅(團), 軍屬炮兵有7個炮兵旅(炮兵第20、40、45、164、166、450、455旅)和7個防空旅, 師屬炮兵有52個炮兵團和52個高炮營。 另有直屬海防市和胡志明市司令部的2個炮兵團、1個高炮團。

80年代中越間武裝衝突主要熱點地區位於西線雲南方向, 即著名的兩山輪戰(老山、者陰山作戰)。 越軍負責西線作戰的是第二軍區, 其中以火力支援一線部隊的軍區直屬炮兵為炮兵168旅, 這支部隊是中國軍隊的老對手。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第一階段, 解放軍昆明軍區第14軍42師突破邊境消滅了越軍一線守備部隊, 爾後沿8號公路向縱深推進。 當先頭團進至班甘以西以北地區時, 突遭越軍炮火猛烈襲擊。 由於地形不利和後方炮兵支援不及時等因素, 先頭團一直陷於困境, 傷亡200餘人, 最後不得不奉令撤退。 以炮火襲擊42師部隊的越軍炮兵是第二軍區直屬炮兵168團, 該團因此被越軍總部榮記集體二等功。

1979年戰後, 炮兵168團擴編為炮兵168旅, 仍直屬於第二軍區。 原先的炮兵168團轄3個炮兵營, 裝備85毫米加農炮、122毫米榴彈炮、107毫米火箭炮各12門, 兵員1000-1100人左右。 擴編為旅後, 轄4個炮兵營, 裝備122毫米加農炮12門、130毫米加農炮12門、BM-21火箭炮(即蘇制“冰苞”火箭炮, 122毫米40管)12門、B-72反坦克導彈(即蘇制薩格爾反坦克導彈)135-140具,

兵員增加到2000人以上。 在兩山輪戰中, 越軍炮兵168旅承擔支援一線部隊作戰的重要任務, 與解放軍進行了反復較量, 雖然未能改變戰爭大勢, 但其表現亦可圈可點。

沒有擴編為旅的軍區直屬炮兵團也加強了裝備, 一般轄3個炮兵營, 裝備122毫米加農炮12門、152毫米加榴炮/152毫米加農炮12門、BM-14火箭炮(蘇制140毫米16管火箭炮)12門, 兵員1160人。 與前述炮兵168團的編制裝備相比, 加強後的軍區直屬炮兵團戰鬥力已經大為提高。

正是靠著蘇聯多年的輸血援助, 越軍逐步用蘇援裝備取代中式、美式裝備, 建設了一支陸軍實力突出、海空軍發展均衡的武裝力量, 不顧國力貧弱硬把第三次印支戰爭堅持了10年多。 然而, 國際形勢變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越南不得不改弦更張, 所謂的“印支聯邦”也終於成為了鏡花水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