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低層次的家庭,講道理發脾氣;高層次的家庭,父母都做好了領路人

周末到餐廳吃飯, 鄰桌一位媽媽正在教育孩子。

孩子考差了, 媽媽很不滿意, 怪他貪玩手機、粗心大意、心思不在學習上。

而孩子耷拉著眼皮面對媽媽, 一手拿著罐裝飲料, 在桌上來回地劃拉著。

幾分鐘過去了, 媽媽依舊翻來覆去地說著成績的事, 冷不丁地, 孩子冒出一句:

「你們平時根本不關心我, 沒考好就知道說……」。

媽媽先是一愣, 接著反問道:

「我和你爸整天忙碌, 難道不是為了賺錢, 讓你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嗎?

你就拿這點成績回報我們?」

孩子面露委屈, 卻又不知如何作答。

只把手中的飲料瓶放在桌上來回滾動,

「吧嗒」一聲, 飲料掉在地上。

看著四濺的乳白色液體, 媽媽頓時來了火, 伸手就拍了男孩的后腦勺呵斥道:「學習不好, 還瞎搞!」

孩子也生氣了, 抓起書包就往門口走去, 媽媽叫不住他, 只得趕緊追上去……

當孩子不聽話、叛逆、成績下降時, 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講道理、發脾氣, 可這樣的教育真的能奏效嗎?

講道理、發脾氣, 為何難以改變孩子?

網上一個帖子稱「孩子很調皮, 每次講道理不聽, 打一頓才會聽話, 不知該怎樣教育孩子才好?」

很多網友回復表示, 家有同款娃。

實際上, 孩子們之所以「不聽話」, 原因就在于父母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

孩子有錯, 太多父母習慣性地講道理, 但這往往會把事情帶入到死循環當中, 即孩子犯錯,

父母講道理, 孩子聽不進, 父母發脾氣威嚇, 不久孩子又回到原樣。

在網上的視訊中, 見過兩個場景。

一個場景中, 孩子安靜地玩著樂高, 一旁的媽媽趁機開啟教訓模式, 說上午他不該搶弟弟的玩具, 作為哥哥更不該動手打人。

并告訴他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弟弟, 接著又拿自己小時候的事來打比方。

然而, 孩子卻只顧著玩手中的樂高, 并不回答一個字, 甚至不時反過來跟媽媽炫耀手中的成果。

顯然, 媽媽苦口婆心地一番說教, 全都成了耳旁風。

另一個場景中, 孩子把桌上的玩具, 一個個地往地板上丟, 還不時用腳去踩。

旁邊的媽媽一邊制止, 一邊教育, 不該亂扔亂踩玩具, 玩具弄臟了拿手上玩不衛生, 玩具踩碎了下次就不能再玩了……

但孩子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對媽媽的話充耳未聞。

兩個不同的場景, 媽媽同樣是在講道理, 但這對孩子卻并沒有起作用, 為什麼?

原因之一, 是人類接受信息的方式決定的。

腦科學認為, 大腦接收信息的1900萬個神經元, 其中有1500萬個和視覺相關。

同時, 心理學中的麥拉賓法則認為, 一條信息產生的影響力, 只有7%來自文字, 38%來自聲音, 剩下的55%來自無聲的肢體語言。

這就意味著, 比起干巴巴地講道理, 人類大腦更容易從眼見的事物上獲取信息。

這也是父母講了多次, 孩子還是不聽話的關鍵原因。

其次, 孩子跟成人之間存在認知差。

成人往往談到錯誤行為對將來的影響, 但孩子能想到的只有當下, 無法考慮那麼長遠。

因此, 父母哪怕講到口沫橫飛,

但這些信息還是很少被孩子的大腦吸收。

講道理沒見效果, 那父母發脾氣會有用嗎?

一樣沒用。

父母聲色俱厲的樣子, 只會讓孩子因害怕而屈服。

恰恰是如此, 孩子關注點就不在弄清事情原委之上, 這不僅不能幫他真正地改正錯誤, 還很可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你怎樣教育孩子, 孩子就怎樣回饋你

僅從外部進行指導, 或施加壓力, 不但難以教好孩子, 同時也給了孩子錯誤的示范。

綜藝《上班啦, 媽媽》中, 主持人涂磊曝出和女兒的日常。

涂磊疼愛女兒, 女兒也很黏他, 但有時候, 女兒對爸爸又表現得特別「狠心」。

比如, 涂磊下班晚到家, 她會毫不留情地把他關在門外, 拿著電話責問:

「怎麼回事啊, 幾點了,

你帶表沒有……我給你十分鐘, 菜還有十五分鐘下鍋……」

嚴厲的口氣跟稚嫩的聲音并不搭配。

原以為到家能享受與女兒的親昵, 沒想卻被無情地關在門外, 涂磊直呼女兒「好狠」。

聽完父女倆相愛相殺的日常, 一向洞悉人心的傅首爾接話道:

「你女兒跟你很像誒......」

雖是一句調侃,卻道出了涂磊的個性。

作為著名主持人、情感導師,涂磊一直以言詞犀利、遇事不留情面著稱。

而朝夕相處的女兒也「完美」復刻了這些特點。

爸爸做得不好,她會以閉門不開進行懲罰,并且毫不客氣地訓責。

絲毫不給爸爸留面子,也不考慮他的感受。

如此以其父之道還至其父之身的做法,涂磊算是被狠狠地上了一課。

《孩子是個哲學家》書中指出,孩子這面鏡子,既忠實地反映出成人的影像,也映照出成人世界的缺失。

孩子就是父母外化的「自我」,因為他模仿并且認同父母的所言所行,而孩子,不但反映出父母身上的缺失,也承接他們的缺失。

你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怎樣回饋你,想要改變孩子,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

高層次的家庭,父母都做好了領路人

在網上看過一個視訊。

大人喝完飲料,把空罐隨手一扔,孩子也跟著亂扔垃圾。

大人遵守規則候車,孩子也照樣自覺排隊。

大人遇事大喊大叫、爆粗口,而孩子同樣也不懂得控制情緒。

父母是孩子生命的領路人,他們的一言一行,早已成了孩子心目中的行為參照。

期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倒不如領路人首先做好示范和引導,孩子自然就會有樣學樣。

紀錄片《鏡子》中,14歲的澤清剛上初二就輟學,整天在網上跟人下軍棋。

更令人難過的是,他經常動手暴打媽媽,用過凳子,也動過刀子,發怒時,還把房門踹出好幾個窟窿。

然而,在這個問題孩子的內心,父母又是怎樣做的呢?

澤清說,媽媽很少關心家人,脾氣暴躁,嗓門大,話說到最后,都是她對。

爸媽經常為瑣事爭吵,而爸爸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動手。

父母以暴力對待澤清,澤清當然也學到了暴力。

這個熱鍋上的家庭,在節目組心理輔導人員的幫助下,終于讓父母意識到問題出在自身。

澤清父母開始做出改變,尤其是媽媽。

平時在家盡量保持情緒平和,以柔和的語氣跟丈夫說話。

而爸爸則學習更多地關注媽媽的感受。

一段時間下來,原本吵吵嚷嚷的家庭,現在卻出人意料地平靜。

澤清媽媽欣喜地表示,她很享受也很珍惜當下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

父母一直在尋求改變的路上,澤清也開始改變,他不再流連網絡,不久后便返回校園。

高中畢業后,他曾和一位合伙人共同經營一家保險營銷公司,與此同時,他還一邊努力學習英語,準備到國外深造。

換在五年前,澤清父母能想到的,就是如何改變孩子,但今天,他們以改變自身贏得了孩子如此大的翻轉。

教育學者尹建莉說,父母能給孩子一生的財富無非三樣,給孩子做表率就是其中之一。

不好的示范耽誤孩子成長,而好表率卻讓他一生受用不盡。

它在孩子內心留下高大正面的形象,給予孩子莫大的力量,即便未來偶遇風雨,仍然可以憑它穩住腳步;

哪怕有時遭遇黑暗,有了它也能很快走進光明。

孩子成長的關鍵,在于父母本身,教育方式反在其次。

父母就是孩子人生的一本活教材。

無須提供太多大道理,孩子自然會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吸取學習。

作為父母,我們只有不斷地追求改變和成長,才能對孩子產生更強更正面的影響力,激發成長的積極性。

正如著名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那句名言: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以生命影響生命,將更容易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有助于他成為一個自律而又強大的人。

雖是一句調侃,卻道出了涂磊的個性。

作為著名主持人、情感導師,涂磊一直以言詞犀利、遇事不留情面著稱。

而朝夕相處的女兒也「完美」復刻了這些特點。

爸爸做得不好,她會以閉門不開進行懲罰,并且毫不客氣地訓責。

絲毫不給爸爸留面子,也不考慮他的感受。

如此以其父之道還至其父之身的做法,涂磊算是被狠狠地上了一課。

《孩子是個哲學家》書中指出,孩子這面鏡子,既忠實地反映出成人的影像,也映照出成人世界的缺失。

孩子就是父母外化的「自我」,因為他模仿并且認同父母的所言所行,而孩子,不但反映出父母身上的缺失,也承接他們的缺失。

你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怎樣回饋你,想要改變孩子,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

高層次的家庭,父母都做好了領路人

在網上看過一個視訊。

大人喝完飲料,把空罐隨手一扔,孩子也跟著亂扔垃圾。

大人遵守規則候車,孩子也照樣自覺排隊。

大人遇事大喊大叫、爆粗口,而孩子同樣也不懂得控制情緒。

父母是孩子生命的領路人,他們的一言一行,早已成了孩子心目中的行為參照。

期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倒不如領路人首先做好示范和引導,孩子自然就會有樣學樣。

紀錄片《鏡子》中,14歲的澤清剛上初二就輟學,整天在網上跟人下軍棋。

更令人難過的是,他經常動手暴打媽媽,用過凳子,也動過刀子,發怒時,還把房門踹出好幾個窟窿。

然而,在這個問題孩子的內心,父母又是怎樣做的呢?

澤清說,媽媽很少關心家人,脾氣暴躁,嗓門大,話說到最后,都是她對。

爸媽經常為瑣事爭吵,而爸爸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動手。

父母以暴力對待澤清,澤清當然也學到了暴力。

這個熱鍋上的家庭,在節目組心理輔導人員的幫助下,終于讓父母意識到問題出在自身。

澤清父母開始做出改變,尤其是媽媽。

平時在家盡量保持情緒平和,以柔和的語氣跟丈夫說話。

而爸爸則學習更多地關注媽媽的感受。

一段時間下來,原本吵吵嚷嚷的家庭,現在卻出人意料地平靜。

澤清媽媽欣喜地表示,她很享受也很珍惜當下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

父母一直在尋求改變的路上,澤清也開始改變,他不再流連網絡,不久后便返回校園。

高中畢業后,他曾和一位合伙人共同經營一家保險營銷公司,與此同時,他還一邊努力學習英語,準備到國外深造。

換在五年前,澤清父母能想到的,就是如何改變孩子,但今天,他們以改變自身贏得了孩子如此大的翻轉。

教育學者尹建莉說,父母能給孩子一生的財富無非三樣,給孩子做表率就是其中之一。

不好的示范耽誤孩子成長,而好表率卻讓他一生受用不盡。

它在孩子內心留下高大正面的形象,給予孩子莫大的力量,即便未來偶遇風雨,仍然可以憑它穩住腳步;

哪怕有時遭遇黑暗,有了它也能很快走進光明。

孩子成長的關鍵,在于父母本身,教育方式反在其次。

父母就是孩子人生的一本活教材。

無須提供太多大道理,孩子自然會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吸取學習。

作為父母,我們只有不斷地追求改變和成長,才能對孩子產生更強更正面的影響力,激發成長的積極性。

正如著名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那句名言: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以生命影響生命,將更容易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有助于他成為一個自律而又強大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