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諸葛亮剛死,孫權就想滅蜀,劉禪質問,孫權答:這事都怪諸葛亮

一、星落五丈原之后

公元234年, 隨著諸葛亮星落五丈原,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時代」結束了。 除了蜀漢外, 無論魏國還是吳國, 幾乎都是一面君臣彈冠相慶, 一面又紛紛向諸葛亮致敬!

曹魏的皇上大哥是曹叡, 從此再也不見有任何作為了。 諸葛亮一死, 他就開始玩命享受人生。

想想也對, 那年曹丕剛死, 曹叡的屁股還沒坐熱龍椅呢, 諸葛亮就欺負他年輕, 開啟了一次又一次的北伐之戰, 搞得曹叡東奔西跑, 擔驚受怕。

以至于不得不親自坐鎮長安, 哪料洛陽內卻謠言四起:言稱他被諸葛亮干掉了!驚得一彪曹魏臣子, 一起找到郭太后商議怎麼辦?于是曹植就被提溜了起來, 眼看曹植就要坐上龍椅時, 曹叡卻全須全尾地回來了。

可想而知, 當時曹叡心里指不定有多少匹駿馬在草原上狂飆呢。 但你能咋辦?不能, 曹叡還要表揚諸位——這就是諸葛亮的威力。 如今他終于死了,

被諸葛亮摩擦了這麼多年, 享受享受不行嗎?接著奏樂, 接著舞.....

于是曹叡大興土木, 廣選美女充斥后宮, 結果樂極生悲, 沒幾年把自己玩死了......年僅35歲。

司馬懿在哀嘆, 誰都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 之所以司馬懿能叱咤三國后期, 就是因當時只有他能抵御諸葛亮。

雖期間是各種難看, 啥畏蜀如虎, 啥身穿女人衣服, 但別管怎樣, 司馬懿都是曹魏軍界的一哥。

如今諸葛亮死了, 司馬懿還有必要把持軍界嗎?沒了吧, 當個榮譽性極高, 卻沒有任何實權的太傅, 就是歸宿——但這真是歸宿嗎?

于是, 司馬懿一面罵著老妻張春華:老物可憎, 何煩出也。 一面抱著漂亮的柏夫人, 開啟了三國第一影帝的表演生涯。

唯有曹爽樂了。 諸葛亮橫行三國時, 他老爸曹真, 司馬懿、張郃等人負重前行。 諸葛亮死后, 他就開始享受歲月靜好。 而等曹叡一死, 曹爽便一飛沖天, 成了曹魏的隱形皇上大哥。 結果卻被三國第一影帝司馬懿, 突然暴起于高平陵, 曹爽掛掉了......

所以, 總有人說其實劉禪很牛, 在諸葛亮死后, 蜀漢非但沒滅亡, 反而劉禪還穩坐了三十年的皇上, 難道這還不算牛到爆?

但看看上面, 諸葛亮一死, 蜀漢天敵曹魏, 就開始花樣享受, 瘋狂內耗, 還有啥空搭理蜀漢?所謂, 劉禪牛不牛, 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蜀漢死敵曹魏, 一直沒時間找蜀漢麻煩罷了。

二、諸葛亮剛死, 孫權就要滅蜀

那麼此刻的東吳呢?雖言彼此有「孫劉聯盟」。 但實則卻猶如畫鬼欺人!因為事實上, 東吳給蜀漢造成的傷害, 要遠遠大于曹魏。

關羽死于孫權和呂蒙的偷襲荊州。

劉備死于孫權和陸遜的火燒連營。 也就是說, 蜀漢劉、關、張, 這三大原始股中有兩位之死,都跟東吳有直接關系。

所以,與其是「信聯盟,得永生」,不如吼一句:孫權這個碧眼兒壞得狠。因為就在公元234年,諸葛亮剛死,孫權竟然立馬展開了滅蜀行動......

據《三國志》記載: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

意思就是說,諸葛亮剛死,孫權就認為:如今的蜀漢要多衰,有多衰。不僅只是諸葛亮死了,還有蜀漢另一頂梁柱,大將魏延也死了。萬一曹魏趁機攻打蜀漢可咋辦?我孫權必須要幫助蜀漢。

于是孫權愛心泛濫之下,就向蜀漢邊界的巴丘方面,派出萬余精兵,名為救援,實則卻是,想要趁機滅掉蜀漢。

可想而知,東吳這舉動,很快就讓劉禪坐不住了。孫權你想干啥?不行,我必須要質問——當然,不能是劉禪自己跑去找孫權,而是派使者前去,劉禪就選定了宗預。

宗預是荊州南陽郡人士,而蜀漢的真正頂梁柱,便是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系,宗預顯然也屬于此派系。那是在公元214年,劉備入川之戰打得異常艱難,便急調諸葛亮、張飛和趙云入川。

宗預就是在這時,跟著張飛一起行動,入川的。在劉備奪了西川之后,他就調到了諸葛亮的丞相府,先當諸葛亮的主薄,后升任為參軍、中郎將啥的。

顯而易見,宗預不如馬謖和楊儀,受諸葛亮重視和重用,卻也不能因此就否認了其才華,尤其是表現在口才之上——口才,仿佛是諸葛亮丞相府屬官的必備技能。反正,自馬謖到楊儀再到宗預,都口才了得。

所以,劉禪選定了他,代表自己去質問孫權:孫劉聯盟還要不要?做人,講一次武德就那麼難嗎?須知你們東吳背后捅刀子的事,干得還少嗎?

三、孫權:這事都怪諸葛亮

就這樣,宗預來到了東吳。但他卻知道,如今的蜀漢不能玩強硬。來前劉禪的那些態度,無非是說最硬的話,干最慫的事罷了。否則劉禪都下令,增兵邊界(白帝城)進行了嚴密防范,還用得著派人來質問?

所以讓自己進行所謂的「質問」,其實就是想鞏固孫劉聯盟的關系,根本就不是來指著孫權鼻子怒斥的。

再說孫權,得知宗預來了后,卻是大怒了,黑著臉宣:蜀漢使者上來。宗預甩著手來了,剛站穩,孫權就怒吼了起來:孫劉聯盟如一家,而你家丞相又剛死,可為啥你們蜀漢,卻要在東吳方面增兵?想逼我發飆是不是!

所謂倒打一耙,孫權玩得很嗨。明明是他先想趁機滅蜀,然后才有了蜀漢增兵防范,但孫權就是只強盜蜀漢增兵不懷好意......

那麼孫權為何要如此倒打一耙?很簡單,所謂做賊心虛,虛張聲勢。

孫權就是不說理,想逼著宗預出昏招,只要宗預膽敢對自己有大不敬的言辭或舉動,那麼大機率孫劉就要刀兵相見了。而孫劉聯盟破裂的罪責,卻扣在了蜀漢頭上。

宗預一直跟著諸葛亮,豈能看不破孫權這把戲?于是笑了起來,道:「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

意思就是說,地球人都知道,你們東吳向巴丘用兵,我們蜀漢則向白帝城增援,這都是因我家丞相諸葛亮去世了,導致事態發展到了這步。事實都一目了然,我們彼此,還用得著把這事掰扯得那麼清楚嗎?沒必要了!

孫權一愣,行啊,果然是諸葛亮培養起來的人才。這回答,不軟不硬,還給我留著顏面。既然人家吃虧方都讓步了,我也就別蹬鼻子上臉了。于是孫權大笑表示:沒錯,這事都怪諸葛亮。他若是還活著,哪能出這種誤會?

就這樣,此事以諸葛亮去世為開始,最終落至諸葛亮去世為結束,反正諸葛亮已經死了,為了大局,就再背一次鍋吧......

這就是諸葛亮去世后,蜀漢面臨的局面,即反常又合理。反常是因,死敵曹魏得知諸葛亮死后,就開始一面歌舞升平,一面進行各種內斗。

合理是因,盟友東吳卻想趁機滅蜀,一面即想得利,一面又不想擔責,只能雙方繼續高舉起諸葛亮,博弈一番后取得和解。

但不論怎樣,結論卻有了一個:有時候盟友比敵人更可怕,所以與其押寶盟友,不如強大自我,才是正解......

這三大原始股中有兩位之死,都跟東吳有直接關系。

所以,與其是「信聯盟,得永生」,不如吼一句:孫權這個碧眼兒壞得狠。因為就在公元234年,諸葛亮剛死,孫權竟然立馬展開了滅蜀行動......

據《三國志》記載: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

意思就是說,諸葛亮剛死,孫權就認為:如今的蜀漢要多衰,有多衰。不僅只是諸葛亮死了,還有蜀漢另一頂梁柱,大將魏延也死了。萬一曹魏趁機攻打蜀漢可咋辦?我孫權必須要幫助蜀漢。

于是孫權愛心泛濫之下,就向蜀漢邊界的巴丘方面,派出萬余精兵,名為救援,實則卻是,想要趁機滅掉蜀漢。

可想而知,東吳這舉動,很快就讓劉禪坐不住了。孫權你想干啥?不行,我必須要質問——當然,不能是劉禪自己跑去找孫權,而是派使者前去,劉禪就選定了宗預。

宗預是荊州南陽郡人士,而蜀漢的真正頂梁柱,便是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系,宗預顯然也屬于此派系。那是在公元214年,劉備入川之戰打得異常艱難,便急調諸葛亮、張飛和趙云入川。

宗預就是在這時,跟著張飛一起行動,入川的。在劉備奪了西川之后,他就調到了諸葛亮的丞相府,先當諸葛亮的主薄,后升任為參軍、中郎將啥的。

顯而易見,宗預不如馬謖和楊儀,受諸葛亮重視和重用,卻也不能因此就否認了其才華,尤其是表現在口才之上——口才,仿佛是諸葛亮丞相府屬官的必備技能。反正,自馬謖到楊儀再到宗預,都口才了得。

所以,劉禪選定了他,代表自己去質問孫權:孫劉聯盟還要不要?做人,講一次武德就那麼難嗎?須知你們東吳背后捅刀子的事,干得還少嗎?

三、孫權:這事都怪諸葛亮

就這樣,宗預來到了東吳。但他卻知道,如今的蜀漢不能玩強硬。來前劉禪的那些態度,無非是說最硬的話,干最慫的事罷了。否則劉禪都下令,增兵邊界(白帝城)進行了嚴密防范,還用得著派人來質問?

所以讓自己進行所謂的「質問」,其實就是想鞏固孫劉聯盟的關系,根本就不是來指著孫權鼻子怒斥的。

再說孫權,得知宗預來了后,卻是大怒了,黑著臉宣:蜀漢使者上來。宗預甩著手來了,剛站穩,孫權就怒吼了起來:孫劉聯盟如一家,而你家丞相又剛死,可為啥你們蜀漢,卻要在東吳方面增兵?想逼我發飆是不是!

所謂倒打一耙,孫權玩得很嗨。明明是他先想趁機滅蜀,然后才有了蜀漢增兵防范,但孫權就是只強盜蜀漢增兵不懷好意......

那麼孫權為何要如此倒打一耙?很簡單,所謂做賊心虛,虛張聲勢。

孫權就是不說理,想逼著宗預出昏招,只要宗預膽敢對自己有大不敬的言辭或舉動,那麼大機率孫劉就要刀兵相見了。而孫劉聯盟破裂的罪責,卻扣在了蜀漢頭上。

宗預一直跟著諸葛亮,豈能看不破孫權這把戲?于是笑了起來,道:「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

意思就是說,地球人都知道,你們東吳向巴丘用兵,我們蜀漢則向白帝城增援,這都是因我家丞相諸葛亮去世了,導致事態發展到了這步。事實都一目了然,我們彼此,還用得著把這事掰扯得那麼清楚嗎?沒必要了!

孫權一愣,行啊,果然是諸葛亮培養起來的人才。這回答,不軟不硬,還給我留著顏面。既然人家吃虧方都讓步了,我也就別蹬鼻子上臉了。于是孫權大笑表示:沒錯,這事都怪諸葛亮。他若是還活著,哪能出這種誤會?

就這樣,此事以諸葛亮去世為開始,最終落至諸葛亮去世為結束,反正諸葛亮已經死了,為了大局,就再背一次鍋吧......

這就是諸葛亮去世后,蜀漢面臨的局面,即反常又合理。反常是因,死敵曹魏得知諸葛亮死后,就開始一面歌舞升平,一面進行各種內斗。

合理是因,盟友東吳卻想趁機滅蜀,一面即想得利,一面又不想擔責,只能雙方繼續高舉起諸葛亮,博弈一番后取得和解。

但不論怎樣,結論卻有了一個:有時候盟友比敵人更可怕,所以與其押寶盟友,不如強大自我,才是正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