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一首七律,頸聯是千古名句,樂觀豁達,富含哲理

豪放曠達的劉禹錫有許多志趣相投的好友, 初入仕途時, 與韓愈、柳宗元同在御史臺任職, 三人結為終生摯友, 過往甚密, 特別是柳宗元, 與其更是甘苦與共的患難之交。

后來, 他又陸續地結交了元稹、白居易、裴度、崔群等一眾好友, 但是, 仕途坎坷, 風云變幻, 千帆歷盡, 再度歸來時, 這些好友大部分都先他而去了。

晚年后, 劉禹錫和白居易都退居洛陽, 「當時共我賞花人, 點檢如今無一半。 」, 彼時, 與其詩酒唱和、郊游賦詩的, 只有白居易和裴度等人。

「經事還諳事, 閱人如閱川。 」, 前半生艱辛歷盡, 后半生坦然處之, 他把波折和磨難看作是命運給予自己的饋贈,

欣然接受。

「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 」, 同時, 他還鼓勵白居易要和自己一樣的豁達樂觀。 坦然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并積極面對。

「芳林新葉催陳葉, 流水前波讓后波。 」, 所以, 當他收到白居易悼念好友的絕句時, 就作了這首《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的七律以答 , 盡顯其樂觀曠達的人生情懷。

吟君嘆逝雙絕句, 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 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 流水前波讓后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 聞琴淚盡欲如何。 ——唐 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簡譯:

吟誦您寄來的哀悼已故友人的兩首絕句, 我無限傷懷, 感慨萬千, 遂寫下這首短歌以贈。

人事更迭, 世事無常, 我徒然驚嘆, 老朋友越來越少了, 只是感覺文集中的祭文越來越多。

春天, 樹木上新長出來的葉子總是不斷地催換著陳舊的老葉, 那奔騰不息的江河水, 前面的波浪總是被后涌起波浪覆蓋。

生死離別, 人天永隔, 從古到今, 哀悼逝者的悲傷和遺憾人人都會有, 縱然如此, 逝者已矣, 即便是我們為他們流干了眼淚又能如何呢?

賞析:

這是一首酬答詩, 彼時, 61歲的劉禹錫在蘇州刺史任上, 收到了白居易寄來的兩首哀悼好友的絕句, 心有所觸, 有感而發,

寫下了這首七律, 抒發其不勝感慨之情。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詩題開宗明義, 交代了作此詩的目的, 白居易給我看他傷悼元稹、崔群和崔玄亮的兩首絕句, 想到自己與他們生前都有深厚的情誼, 不由得深感傷痛, 于是作此詩與白居易。

「樂天」即白居易, 字樂天, 「見示」給我看的意思, 「傷」即傷悼, 「微之」是元稹的字, 卒于武昌軍節度使, 「敦詩」是崔群的字, 官至吏部尚書, 「晦叔」是崔玄亮的字, 官至虢州刺史, 「深分」指深厚的友誼。

首聯寫作此詩的目的, 收到白居易寄來的絕句后, 心生悲哀, 不由得感慨唏噓, 于是作此詩以回贈。

先有柳宗元故于柳州任所, 后有韓愈病逝于京城, 接著元稹客死武昌, 而崔群、崔玄亮等又接連故去,

昔日的好友紛紛遠離, 從此人天永隔。

朋友還是老的好。 本以為歸來后, 大家還能一起詩酒唱和, 可是, 烹茶煮酒, 卻等不到昔日惺惺相惜的好友了, 想到此處, 縱使豁達如劉禹錫, 也會淚濕衣衫, 心痛不知所以。

頷聯寫心中的傷痛和孤獨之感, 好友們先后離自己而去,這世上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漸漸地少了,唯有文集中的祭文多了起來。

明明知道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規律,這世上又有誰能逃脫得了呢,可還是邁不過這個坎,心中總是難以釋懷。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頸聯是千古名句,富含哲理,具有警示意義,以最能體現劉禹錫的哲學思想。

時序更迭,歲月不居,長江后浪推前浪,新生的事物總會取代陳舊和腐朽,唯有如此,才會有生生不息的人間煙火。

所以,不論時候,我們都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墨守成規只會故步自封,唯有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并適應它,才能讓自己活得灑脫和自在。

在這一聯里,劉禹錫宕開一筆,將自己之前的悲傷情緒反轉過來,既是開導白居易,也是慰藉自己:逝者已矣,生者保重,好好活下去,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

尾聯作結,總束全文,親朋好友的離去固然令人傷感和不舍,這也是世人都有的遺恨,事實已然如此,我們就算流盡眼淚,又于事何補呢?

首聯傷惋痛惜,頷聯孤獨無奈,頸聯通透釋然,尾聯做曠達語,從開始的消極悲傷到最后的積極樂觀,盡顯詩人豁達的人生情懷,是值得一讀的佳作。

寫在后面:

關漢卿說,自己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我覺得,這話用在劉禹錫身上,實在是實至名歸。

在朝中權宦眼中,劉禹錫絕對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因為,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似乎永遠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大寫的「不服」。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去國十年,物是人非,對于朝中那些靠投機取巧阿諛奉承爬上來的新貴,劉禹錫的眼里滿是不屑和諷刺。

「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歷經了23年的漫長貶謫生涯,花甲之年再度歸來,劉禹錫依舊是不服,所謂邪不壓正,自己的初心和堅守,終于得到了肯定和回報。

縱觀劉禹錫生平,他最好的時光,幾乎都是在荒涼偏僻的貶謫之地度過的,能讓他堅持到最后的,除了其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堅貞不屈的操守外,還有他積極曠達的人生情懷。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是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哲學家,總能從對立的角度思考問題,辯證地看待事物,從而使得自己心明眼亮,世事洞明,也就比旁人多了幾許曠達和樂觀,就如這首寫給白居易的答詩……

好友們先后離自己而去,這世上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漸漸地少了,唯有文集中的祭文多了起來。

明明知道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規律,這世上又有誰能逃脫得了呢,可還是邁不過這個坎,心中總是難以釋懷。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頸聯是千古名句,富含哲理,具有警示意義,以最能體現劉禹錫的哲學思想。

時序更迭,歲月不居,長江后浪推前浪,新生的事物總會取代陳舊和腐朽,唯有如此,才會有生生不息的人間煙火。

所以,不論時候,我們都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墨守成規只會故步自封,唯有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并適應它,才能讓自己活得灑脫和自在。

在這一聯里,劉禹錫宕開一筆,將自己之前的悲傷情緒反轉過來,既是開導白居易,也是慰藉自己:逝者已矣,生者保重,好好活下去,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

尾聯作結,總束全文,親朋好友的離去固然令人傷感和不舍,這也是世人都有的遺恨,事實已然如此,我們就算流盡眼淚,又于事何補呢?

首聯傷惋痛惜,頷聯孤獨無奈,頸聯通透釋然,尾聯做曠達語,從開始的消極悲傷到最后的積極樂觀,盡顯詩人豁達的人生情懷,是值得一讀的佳作。

寫在后面:

關漢卿說,自己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我覺得,這話用在劉禹錫身上,實在是實至名歸。

在朝中權宦眼中,劉禹錫絕對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因為,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似乎永遠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大寫的「不服」。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去國十年,物是人非,對于朝中那些靠投機取巧阿諛奉承爬上來的新貴,劉禹錫的眼里滿是不屑和諷刺。

「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歷經了23年的漫長貶謫生涯,花甲之年再度歸來,劉禹錫依舊是不服,所謂邪不壓正,自己的初心和堅守,終于得到了肯定和回報。

縱觀劉禹錫生平,他最好的時光,幾乎都是在荒涼偏僻的貶謫之地度過的,能讓他堅持到最后的,除了其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堅貞不屈的操守外,還有他積極曠達的人生情懷。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是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哲學家,總能從對立的角度思考問題,辯證地看待事物,從而使得自己心明眼亮,世事洞明,也就比旁人多了幾許曠達和樂觀,就如這首寫給白居易的答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