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元璋唯一的托孤重臣,麾下40萬大軍可滅朱棣,卻把朱允炆坑慘了

眾所周知, 公元1399年, 朱棣打著「清君側, 靖國難」的名義, 在建文帝采取削藩的措施的背景下, 發動了發動靖難之役。 這一戰用歷經了4年的時間, 最終朱棣從北京打到南京, 奪取了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這一戰的失敗, 有人歸咎于朱允炆, 認為他不懂得軍事戰爭、不知道怎麼用人;還有人將責任歸咎在李景隆的身上, 說他根本就不會帶兵打仗, 是一個草包。

更有人說是因為朱元璋, 他將能打仗的大將都殺了, 只給朱允炆留下一幫耍嘴皮子的文臣, 舉全國之力居然打不過北平一地, 著實可笑。

以上的看法或許都有理, 但靖難之役失敗的原因, 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 此人名叫梅殷。 或許很多人沒聽過他的名字, 但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手里握有40萬大軍, 而且還是朱元璋的托孤大臣。

靖難之役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 梅殷居然無動于衷, 甚至朱棣越過他攻打南京城的時候,

梅殷也沒有回兵救援, 說他坑慘了朱允炆也不為過。 那麼, 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朱標死, 朱允炆上位

公元1355年, 朱元璋正在集慶路打仗, 朱標便在此時出生了。 得知長子出生的消息, 朱元璋非常的高興, 還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寫著:「到此山者, 不患無嗣……」

由此可見, 朱元璋對朱標有多喜歡。 縱覽我國的歷史王朝, 許多皇帝都害怕自己的太子有能力、私自組建班底, 可朱元璋不僅不害怕, 反而還支持他這麼做。

朱標的太子地位之高, 在整個歷史上都很少見, 朱元璋為他傾盡了半生心血。 可惜的是, 在公元1361年, 朱元璋派朱標去陜西考察地形, 準備為新都選址。

結果, 不久后朱標就生了一場大病, 第二年便病逝了, 對朱元璋的打擊很大。 大明儲君去世, 朱元璋必須要重新選擇繼承人, 這個時候朱棣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 朱棣雖然是第四子, 但他前面的三個哥哥都死了, 等于算是嫡長子。 其次, 朱棣的軍事才華很高, 與朱元璋的性格也比較相似,

屬于最佳繼承人。

可惜的是, 或許朱元璋從歷朝歷代的傳統角度出發, 太子死應該傳給太子的嫡長子, 所以他才會傳給朱允炆, 立其為皇太孫。 為了保障大明江山的穩定繼承, 朱元璋又開始大殺四方。

藍玉和朱標是翁婿關系, 也是朱元璋給兒子留下的一位戰將,

胡惟庸案爆發后, 藍玉之所以沒牽扯其中, 多少有著一層關系。 朱標死后, 藍玉也就沒用了, 朱元璋直接將其除掉。

甚至于, 朱元璋還想要殺了朱棣, 但畢竟血濃于水, 他沒有下殺手, 只是下了一道圣旨, 大致意思就是說:「藩王之間不能來往, 也不能隨意離開封地……」安排好一切后, 朱元璋便駕崩了。

削藩, 削藩!靖難, 靖難!

公元1398年, 朱允炆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寶座, 他開始擔心「擁兵自重、多行不法」怎麼辦?在此情況下, 他便開始考慮削弱藩王的權力, 以維護中央集權。

大臣齊泰建議第一個就先削朱棣,但黃子澄則認為應該先削周、齊、湘、代、岷諸王,這些人的勢力相對較弱,朱允炆采取了黃子澄的建議,從弱到強開始削藩。

在這個過程中,朱允炆的手段很強硬,甚至還逼死了一位叔叔。朱棣害怕此事落在自己身上,便暗中積極備戰,一年后燕王便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造反。

靖難之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朱允炆的大軍進攻北平,朱棣處于防守一方。因朱允炆沒有大將可用,所以明軍階級敗退,并沒有一鼓作氣拿下朱棣。

第二個階段,朱允炆與朱棣打得有來有回,雖然朱棣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但卻因為兵力不足,只能夠縮小防守范圍,占據北平、保定、永平三個州府。

朱允炆則靠著江南的半壁江山,與朱棣陷入了僵持之中。眼看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朱棣便采取了姚廣孝的建議,采取直搗南京的戰略,這也就是第三個階段。

最終,朱棣打到了南京城下,并攻入了南京城,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則成為了大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是為明成祖。不得不說,朱允炆手握天下,卻沒有打過已成之地的朱棣,多少有些窩囊。

當然,在這種窩囊的背后,也少不了一些「好隊友」,李景龍是一個,喜歡耍嘴皮子的齊泰、黃子澄也是,唯一的托孤大臣梅殷更是如此。

梅殷是何許人也

說起梅殷的身世,就不得不提朱元璋與元朝的戰爭。梅殷的父親(也有說是侄子的)叫梅思祖,但卻不是親生父親,下文會有所解釋。最初的時候,他是元朝大將王保保的手下。

元朝大勢已去后,他便投靠了義軍劉福通,后因劉福通不是明主,轉身向張士誠示好。從此以后,他便在張士誠手底下工作了,為其打天下。

原本,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三分天下時,梅思祖過得還不錯。可是,朱元璋示好張士誠,轉身卻把陳友諒給擊敗了,隨后又來收拾他,張士誠哪里是氣勢正旺的朱元璋的對手。

當徐達的大軍打來時,梅思祖二話沒有說,帶著大軍出去就投降了。張士誠一怒之下,就殺了梅思祖的好幾個兄弟,這其中就有梅殷的父親,梅思祖多少有些慚愧,便將梅殷當做親兒子來養。

話說,自從跟了朱元璋,梅思祖的本事也見長,在攻打張士誠、北元余孽的時候,他多次立下大功,朱元璋建國后封侯拜相,他被封為了汝南侯、世襲罔替。

從這點來看,梅殷也算是將門之后,但他卻不是一個「二世祖」。據悉,梅思祖很關注梅殷的培養,從小就聘請名師教育他經史子集,閑暇之余還交給他一些軍事知識。

除此之外,梅思祖還將梅殷帶入了部隊,親身感受一些練兵、打仗的生活。可以說,梅殷也算是一個文武全才吧,但更偏向于文臣,山東學子曾稱其為「精通經史,堪為儒宗」。

從「儒宗」兩個字就不難看出梅殷學富五車,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吧,朱元璋在諸多王侯中為女兒尋找夫婿時,第一個看中的就是梅殷這個小子。

根據史料的記載,朱元璋和馬皇后一共生下了5個孩子,其中四個都是兒子,只有一個是女兒。朱元璋對這個女兒非常看重,封其為寧國公主,并親自為其挑選駙馬。

挑來逃去就看中了梅殷,寧國公主14歲的時候,她就嫁給了梅殷,后者也成為了皇親國戚。因梅殷有才華,又多少有些軍事才能,所以朱元璋臨終前便將其叫入了皇宮「托孤」。

史書中是這麼說的:「帝春秋高,諸王強盛。殷嘗受密命輔皇太孫……」依據史書的記載,梅殷也是朱元璋唯一一個托孤大臣,地位無比崇高、尊貴。

靖難之役中,梅殷的所作所為

朱元璋死,朱允炆登基,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藩。當時,梅殷就勸說朱允炆不要這麼急躁,做事情要循序漸進。可是,朱允炆就是不聽,還將他派到了淮安帶兵,說白了就是貶了出去。

果不其然,朱允炆的急躁逼反了朱棣,雙方進行了4年的大戰……戰爭的第三階段朱棣想要直搗南京,他計劃了兩條路線,第一條就是通過淮安進南京,第二條就是通過揚州進南京,前者更近一些。

作為梅殷的大舅哥,朱棣就給梅殷寫信,希望他能夠放自己過去。可是,兩封信過去后,梅殷不僅沒有答應,還用儒家的思想教訓了朱棣一頓,這讓朱棣很惱火。

可因畏懼梅殷手下的40萬軍隊,他也不敢造次,只能夠通過揚州一帶直逼南京。這個時候,梅殷若是南下追趕朱棣,或許會讓朱棣陷入南北夾擊之中,最起碼朱允炆不會有危險吧!

可笑的是,梅殷居然按兵不動,亦或者他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換句話說,梅殷雖然沒有放朱棣南下,但他卻間接坑害了朱允炆。身在南京的朱允炆,手里沒有一點兵權,北上之路也被堵死,只能南下去征兵。

可是,兵還沒征過來,朱棣就已經包圍了南京城,他只能火燒皇宮、選擇逃走、不知去向……靖難之役取得成功后,朱棣逼迫自己的妹妹勸說梅殷投降,后者也很識趣地投降了。

論功行賞時,朱棣說:「駙馬勞苦」,梅殷回答:「不勞苦,連你都沒阻擋住,有些丟人……」就這樣,梅殷從建文舊臣,變成了永樂朝代的官員,但卻一直不受重用。

大約在一年后,有人彈劾殷在家中培養死士,甚至還詛咒朱棣,這讓朱棣很不開心。后來,朱棣便安排錦衣衛,將梅殷在冬天丟入了河里淹死了,梅殷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總的來說,梅殷雖然有一些軍事能力,但他更像一個文人,缺少對戰爭的敏銳和果斷。要不然,也不會手里握著40萬大軍,被朱棣鉆了空子,害了朱允炆,也害了自己。

因此,說梅殷把朱允炆坑慘了,一點都不過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大臣齊泰建議第一個就先削朱棣,但黃子澄則認為應該先削周、齊、湘、代、岷諸王,這些人的勢力相對較弱,朱允炆采取了黃子澄的建議,從弱到強開始削藩。

在這個過程中,朱允炆的手段很強硬,甚至還逼死了一位叔叔。朱棣害怕此事落在自己身上,便暗中積極備戰,一年后燕王便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造反。

靖難之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朱允炆的大軍進攻北平,朱棣處于防守一方。因朱允炆沒有大將可用,所以明軍階級敗退,并沒有一鼓作氣拿下朱棣。

第二個階段,朱允炆與朱棣打得有來有回,雖然朱棣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但卻因為兵力不足,只能夠縮小防守范圍,占據北平、保定、永平三個州府。

朱允炆則靠著江南的半壁江山,與朱棣陷入了僵持之中。眼看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朱棣便采取了姚廣孝的建議,采取直搗南京的戰略,這也就是第三個階段。

最終,朱棣打到了南京城下,并攻入了南京城,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則成為了大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是為明成祖。不得不說,朱允炆手握天下,卻沒有打過已成之地的朱棣,多少有些窩囊。

當然,在這種窩囊的背后,也少不了一些「好隊友」,李景龍是一個,喜歡耍嘴皮子的齊泰、黃子澄也是,唯一的托孤大臣梅殷更是如此。

梅殷是何許人也

說起梅殷的身世,就不得不提朱元璋與元朝的戰爭。梅殷的父親(也有說是侄子的)叫梅思祖,但卻不是親生父親,下文會有所解釋。最初的時候,他是元朝大將王保保的手下。

元朝大勢已去后,他便投靠了義軍劉福通,后因劉福通不是明主,轉身向張士誠示好。從此以后,他便在張士誠手底下工作了,為其打天下。

原本,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三分天下時,梅思祖過得還不錯。可是,朱元璋示好張士誠,轉身卻把陳友諒給擊敗了,隨后又來收拾他,張士誠哪里是氣勢正旺的朱元璋的對手。

當徐達的大軍打來時,梅思祖二話沒有說,帶著大軍出去就投降了。張士誠一怒之下,就殺了梅思祖的好幾個兄弟,這其中就有梅殷的父親,梅思祖多少有些慚愧,便將梅殷當做親兒子來養。

話說,自從跟了朱元璋,梅思祖的本事也見長,在攻打張士誠、北元余孽的時候,他多次立下大功,朱元璋建國后封侯拜相,他被封為了汝南侯、世襲罔替。

從這點來看,梅殷也算是將門之后,但他卻不是一個「二世祖」。據悉,梅思祖很關注梅殷的培養,從小就聘請名師教育他經史子集,閑暇之余還交給他一些軍事知識。

除此之外,梅思祖還將梅殷帶入了部隊,親身感受一些練兵、打仗的生活。可以說,梅殷也算是一個文武全才吧,但更偏向于文臣,山東學子曾稱其為「精通經史,堪為儒宗」。

從「儒宗」兩個字就不難看出梅殷學富五車,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吧,朱元璋在諸多王侯中為女兒尋找夫婿時,第一個看中的就是梅殷這個小子。

根據史料的記載,朱元璋和馬皇后一共生下了5個孩子,其中四個都是兒子,只有一個是女兒。朱元璋對這個女兒非常看重,封其為寧國公主,并親自為其挑選駙馬。

挑來逃去就看中了梅殷,寧國公主14歲的時候,她就嫁給了梅殷,后者也成為了皇親國戚。因梅殷有才華,又多少有些軍事才能,所以朱元璋臨終前便將其叫入了皇宮「托孤」。

史書中是這麼說的:「帝春秋高,諸王強盛。殷嘗受密命輔皇太孫……」依據史書的記載,梅殷也是朱元璋唯一一個托孤大臣,地位無比崇高、尊貴。

靖難之役中,梅殷的所作所為

朱元璋死,朱允炆登基,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藩。當時,梅殷就勸說朱允炆不要這麼急躁,做事情要循序漸進。可是,朱允炆就是不聽,還將他派到了淮安帶兵,說白了就是貶了出去。

果不其然,朱允炆的急躁逼反了朱棣,雙方進行了4年的大戰……戰爭的第三階段朱棣想要直搗南京,他計劃了兩條路線,第一條就是通過淮安進南京,第二條就是通過揚州進南京,前者更近一些。

作為梅殷的大舅哥,朱棣就給梅殷寫信,希望他能夠放自己過去。可是,兩封信過去后,梅殷不僅沒有答應,還用儒家的思想教訓了朱棣一頓,這讓朱棣很惱火。

可因畏懼梅殷手下的40萬軍隊,他也不敢造次,只能夠通過揚州一帶直逼南京。這個時候,梅殷若是南下追趕朱棣,或許會讓朱棣陷入南北夾擊之中,最起碼朱允炆不會有危險吧!

可笑的是,梅殷居然按兵不動,亦或者他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換句話說,梅殷雖然沒有放朱棣南下,但他卻間接坑害了朱允炆。身在南京的朱允炆,手里沒有一點兵權,北上之路也被堵死,只能南下去征兵。

可是,兵還沒征過來,朱棣就已經包圍了南京城,他只能火燒皇宮、選擇逃走、不知去向……靖難之役取得成功后,朱棣逼迫自己的妹妹勸說梅殷投降,后者也很識趣地投降了。

論功行賞時,朱棣說:「駙馬勞苦」,梅殷回答:「不勞苦,連你都沒阻擋住,有些丟人……」就這樣,梅殷從建文舊臣,變成了永樂朝代的官員,但卻一直不受重用。

大約在一年后,有人彈劾殷在家中培養死士,甚至還詛咒朱棣,這讓朱棣很不開心。后來,朱棣便安排錦衣衛,將梅殷在冬天丟入了河里淹死了,梅殷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總的來說,梅殷雖然有一些軍事能力,但他更像一個文人,缺少對戰爭的敏銳和果斷。要不然,也不會手里握著40萬大軍,被朱棣鉆了空子,害了朱允炆,也害了自己。

因此,說梅殷把朱允炆坑慘了,一點都不過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