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曾國藩下令招募3000兵勇,大將王錱盡全力招募一萬,曾:他不能留

1850年, 清政府對國內的老百姓不斷壓迫, 最終百姓忍無可忍, 在洪秀全等人的帶領下, 拿起了手中的武器開始反抗腐朽的清王朝的統治。

在那樣一個紛亂不堪的年代里, 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異軍突起, 一路上過關斬將, 將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 諸多的戰役之中, 曾國藩的出色指揮為戰爭的勝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 湘軍中還有一位大才, 他的名字叫做王鑫。 此人曾被曾國藩器重, 但因種種緣由又被猜忌, 最后身死道消。 那麼, 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王鑫是何許人

王鑫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南人, 由于小時候家境比較優渥, 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父親希望孩子可以好好讀書, 長大了之后考取功名入朝為官。

不過, 長大的王鑫對讀書這件事的興趣越來越低, 很多時候在課堂上都會呼呼大睡。 其實王鑫之所以在課堂上睡覺,

倒不是因為他不愛學習, 而是他天資聰慧、學習能力出眾。

往往老師還沒講到的課程, 他卻都已經自習學會了, 王鑫每天表現的懶惰和頹喪, 但功課卻一刻也沒有落下。 道光11年的鄉試, 王鑫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了長沙參加鄉試。

至于在之后的日子里,

王鑫在文學方面達到了何種成就, 正史中沒有太多的記載, 但他在武功方面的造詣卻非常高。 早期, 王鑫在鄉里看到一些不公平的事, 都會對弱者伸出援手, 漸漸地有了一些名望。

隨著在當地地位的不斷提高, 王鑫的名字慢慢地就傳到了當地縣令的耳朵里, 很多人都稱贊王鑫是一個非常聰慧能干的小伙子, 正好縣令又在用人之際, 于是大手一揮就把他招到了自己麾下。

1952年,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發展到了湖南, 眼看著叛亂軍隊就要打到自己的屬地, 縣令便下令讓王鑫招募勇士抵御太平軍的侵擾。

不得不說王鑫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他的招募下, 當地有許多的勇士加入抵御太平軍的隊伍里。

隨著人數的不斷增加, 最鼎盛時期, 王鑫的團練里一共聚集了將近10萬余人。

比起全國范圍內的太平天國運動, 王鑫所作的這些事其實都是微乎其微的, 真正讓他迎來人生轉機的事, 就不得不曾國藩的奉旨下湖南。

曾國藩與王鑫

熟悉清代歷史的朋友對曾國藩一定不會陌生,

他也是出身湖南的漢人, 在晚清歷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被譽為晚清四大能臣之首, 李鴻章都是他的弟子。

話說, 在咸豐二年, 奉皇帝詔令, 曾國藩來到湖南幫助「團練」, 說白了就是把當地的非正規軍訓練成正規軍, 以抵御太平天國軍隊的進攻。

古語有云:「強龍不壓地頭蛇」, 王鑫在湘鄉組織過數次出色的戰斗, 而曾國藩也苦于沒有一個可用的人, 于是他便有一將王鑫收為己用。

曾國藩經常在公開場合夸贊王鑫:「敝友王璞山忠勇男子,蓋劉琨、祖逖之徒......」簡單來說王鑫很厲害。就這樣王鑫入了曾國藩的法眼,而當時的王鑫也缺少一個靠山,這等天賜良機他自然毫不猶豫地把握住了。

一開始,出于對他知遇之恩的感激,王鑫以曾國藩馬首是瞻,凡是上司的命令他無不遵從,在與太平軍作戰時也是身先士卒、毫不惜命。

慢慢地在曾國藩統領的湘軍里面,王鑫的名氣變得越來越大。狂妄自大的人不可能永遠夾著尾巴做人,一旦得勢了必然會露出自己傲氣之態。

根據史料記載,咸豐三年,太平軍在江西勢如破竹,王鑫的老師羅澤南也被太平軍擊敗了,死傷的人數很多,江西也即將失守。此時,王鑫便向曾國藩上奏,有意擴大軍隊的規模,大致在3000人左右。

曾國藩也有意為之,但他思考的更全面,以至于表現的猶猶豫豫。對此王鑫十分的不滿,在一次酒宴上他大怒道:「什麼太平天國,只要給我足夠的兵士,不出三個月我就一定能將他們打的抱頭鼠竄......」

酒過三巡,王鑫也已經醉了,仆從便準備將他扶回賬中休息。都說酒后吐真言,醉酒的王鑫直接破口大罵道:「你們是曾國藩派來監視我的嗎?他忌憚我王鑫的能力,派你們來監視我......」

這是一件小插曲,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王鑫的這些醉言醉語被一些有心之人聽到后,添油加醋地匯報給了曾國藩。原本親密無間的兩人之間關系,慢慢開始走向了決裂。

曾國藩雖然也有權謀之心,但還是有大局觀的,雖然兩人關系有嫌隙,但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依舊與王鑫保持著合作的關系,允許他去湖南招募兵勇。

回到湖南老家后,王鑫一呼百應一共招募了將近一萬多名兵勇,遠遠超出了3000的既定樹木。戰場形勢緊張,曾國藩也來不及過多斥責,這一萬多名兵勇就跟著他一起奔赴戰場,支援支援羅澤南。

有意思的是,支援戰爭才剛剛打響,王鑫就開始向他討要一萬名兵士的糧餉。甚至于因為有了這10000人,王鑫還表現得趾高氣揚、官氣十足。

一開始曾國藩認為,支援江西的戰爭只需要3000多人就可以了,結果一下子多了7000多人。首先王鑫的所作所為就已經違背了曾國藩的命令,而且這麼多的軍餉一時之間哪里湊得齊。

可是,王鑫的種種表現讓曾國藩很警惕,以至于在后來說出:「惟近日氣血盈溢,語涉夸大,恐其持心不固,視事太易......」簡單來說,就是王鑫這個人很勢利眼、不靠譜。

曾國藩打算給王鑫一個教訓,他讓王鑫自己去籌集軍餉,由此親密無間的兩人自此便開始越離越遠。為了這一萬人的軍餉,王鑫來到了長沙并找到了左宗棠,在他的鼎力支持之下總算是湊齊了軍餉。

與此同時,時任湖南巡撫的駱秉章,也急需一支戰斗力強橫的軍隊,這時王鑫順著桿子往上爬,直接來到了駱秉章的旗下,等于說原本屬于曾國藩的軍隊,卻被駱秉章給掌控了,當然還有左宗棠。

甚至于在后來,因有了左宗棠、駱秉章的支持,王鑫還成立了新湘軍。既然是「新」湘軍,必然是相對于舊湘軍而言的,舊湘軍的統領自然就是曾國藩。

事情發展到了這里,即便是再愚笨的人也看得出來,左宗棠之所以如此器重王鑫,是想利用王鑫牽制甚至是替代曾國藩在湘軍中的地位,甚至于取代曾國藩在軍中的地位(新舊交替之意)。

可惜的是,左宗棠等人還是小看曾國藩了,亦或者說是太高看王鑫了。王鑫雖然是新晉將領,但他哪里能與曾國藩的地位相媲美,隨著后者幾句貶低王鑫的評價流出「才器不夠,難以服眾」,王鑫就開始走下坡路。

王鑫的悲劇人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湘軍中的諸多將領看清了形勢,不斷選擇站在曾國藩一隊,王鑫在軍中徹底失勢,即使有著一萬人的隊伍,也難以再有發展。

江西的叛亂被平定后不久,曾國藩便以招募過濫為名,要求王鑫將自己的隊伍縮減到2000人,王鑫不得不照做,畢竟他名義上隸屬于湘軍。

后來,王鑫又收到了一條命令,必須將自己的部隊編入曾國藩直接領導的湘軍之中。咸豐六年、江西戰事再度吃緊,王鑫被委派到前線參與并指揮救援。

由于之前對太平軍的出色戰績,王鑫在太平軍的眼里已然成了猛虎一般的人物,叛軍私下里都一直稱呼王鑫為「王老虎」。此次王鑫的軍隊再度擴編,他率領了一萬多兵士奔赴戰場。

重新獲得部隊威望、軍隊指揮權的他,內心滿是失而復得的喜悅,然而王鑫并不知道的是這也是他最后一次帶兵上陣了。

當時,為了能夠一舉攻下江西,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一共率領了將近二十多萬大軍。江西被圍之后,石達開冷靜地判斷出清朝必定會派遣部隊前來支援,自己要做的就是趁救援的部隊立足未穩而將他們一網打盡。

在石達開的授意之下,王鑫的大部隊一路凱歌,勝利來得如此輕而易舉,王鑫便開始飄飄然起來。

奈何,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大軍眼看著就要攻破叛軍時,自己的后方涌現出了茫茫多的太平軍。兩面夾擊之下,王鑫兵敗如山倒,他自己也喪命在了石達開的手下。

自此之后,一個囂張跋扈卻又滿腹才華的出色將領,就這樣永遠地結束了自己的傳奇故事。據說在江西被圍后,太平軍便停止了進攻,而曾國藩第一時間就識破了石達開的計謀,但是他卻并沒有把這一消息告知王鑫。

其他湘軍的一些將領得知王鑫被圍后,也沒有選擇及時救援,這才導致王鑫的身死道消。其實,之所以事情會變成這樣,一切都只怪王鑫太過自命不凡。

如果他在曾國藩的手下,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攻城拔寨的將領,同樣可以有不錯的前途的,但是他卻因為對權力的渴望,站在了曾經自己上級的對立面,甚至是想要完全取代曾國藩的地位。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或許說的就是像王鑫這樣的人吧!王鑫去世那年也才僅僅32歲,對于一個將領來說,真正的黃金年齡才剛剛到來,可悲可嘆。

另外,與其說王鑫是死于太平天國石達開之手,不如說是死在曾國藩的猜忌和湘軍的拋棄之下。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地發生過,有才華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多的時候也需要有一定圓滑的處世技巧。

如果王鑫能夠懂得這個道理,想必他的傳奇不止如此,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曾國藩經常在公開場合夸贊王鑫:「敝友王璞山忠勇男子,蓋劉琨、祖逖之徒......」簡單來說王鑫很厲害。就這樣王鑫入了曾國藩的法眼,而當時的王鑫也缺少一個靠山,這等天賜良機他自然毫不猶豫地把握住了。

一開始,出于對他知遇之恩的感激,王鑫以曾國藩馬首是瞻,凡是上司的命令他無不遵從,在與太平軍作戰時也是身先士卒、毫不惜命。

慢慢地在曾國藩統領的湘軍里面,王鑫的名氣變得越來越大。狂妄自大的人不可能永遠夾著尾巴做人,一旦得勢了必然會露出自己傲氣之態。

根據史料記載,咸豐三年,太平軍在江西勢如破竹,王鑫的老師羅澤南也被太平軍擊敗了,死傷的人數很多,江西也即將失守。此時,王鑫便向曾國藩上奏,有意擴大軍隊的規模,大致在3000人左右。

曾國藩也有意為之,但他思考的更全面,以至于表現的猶猶豫豫。對此王鑫十分的不滿,在一次酒宴上他大怒道:「什麼太平天國,只要給我足夠的兵士,不出三個月我就一定能將他們打的抱頭鼠竄......」

酒過三巡,王鑫也已經醉了,仆從便準備將他扶回賬中休息。都說酒后吐真言,醉酒的王鑫直接破口大罵道:「你們是曾國藩派來監視我的嗎?他忌憚我王鑫的能力,派你們來監視我......」

這是一件小插曲,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王鑫的這些醉言醉語被一些有心之人聽到后,添油加醋地匯報給了曾國藩。原本親密無間的兩人之間關系,慢慢開始走向了決裂。

曾國藩雖然也有權謀之心,但還是有大局觀的,雖然兩人關系有嫌隙,但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依舊與王鑫保持著合作的關系,允許他去湖南招募兵勇。

回到湖南老家后,王鑫一呼百應一共招募了將近一萬多名兵勇,遠遠超出了3000的既定樹木。戰場形勢緊張,曾國藩也來不及過多斥責,這一萬多名兵勇就跟著他一起奔赴戰場,支援支援羅澤南。

有意思的是,支援戰爭才剛剛打響,王鑫就開始向他討要一萬名兵士的糧餉。甚至于因為有了這10000人,王鑫還表現得趾高氣揚、官氣十足。

一開始曾國藩認為,支援江西的戰爭只需要3000多人就可以了,結果一下子多了7000多人。首先王鑫的所作所為就已經違背了曾國藩的命令,而且這麼多的軍餉一時之間哪里湊得齊。

可是,王鑫的種種表現讓曾國藩很警惕,以至于在后來說出:「惟近日氣血盈溢,語涉夸大,恐其持心不固,視事太易......」簡單來說,就是王鑫這個人很勢利眼、不靠譜。

曾國藩打算給王鑫一個教訓,他讓王鑫自己去籌集軍餉,由此親密無間的兩人自此便開始越離越遠。為了這一萬人的軍餉,王鑫來到了長沙并找到了左宗棠,在他的鼎力支持之下總算是湊齊了軍餉。

與此同時,時任湖南巡撫的駱秉章,也急需一支戰斗力強橫的軍隊,這時王鑫順著桿子往上爬,直接來到了駱秉章的旗下,等于說原本屬于曾國藩的軍隊,卻被駱秉章給掌控了,當然還有左宗棠。

甚至于在后來,因有了左宗棠、駱秉章的支持,王鑫還成立了新湘軍。既然是「新」湘軍,必然是相對于舊湘軍而言的,舊湘軍的統領自然就是曾國藩。

事情發展到了這里,即便是再愚笨的人也看得出來,左宗棠之所以如此器重王鑫,是想利用王鑫牽制甚至是替代曾國藩在湘軍中的地位,甚至于取代曾國藩在軍中的地位(新舊交替之意)。

可惜的是,左宗棠等人還是小看曾國藩了,亦或者說是太高看王鑫了。王鑫雖然是新晉將領,但他哪里能與曾國藩的地位相媲美,隨著后者幾句貶低王鑫的評價流出「才器不夠,難以服眾」,王鑫就開始走下坡路。

王鑫的悲劇人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湘軍中的諸多將領看清了形勢,不斷選擇站在曾國藩一隊,王鑫在軍中徹底失勢,即使有著一萬人的隊伍,也難以再有發展。

江西的叛亂被平定后不久,曾國藩便以招募過濫為名,要求王鑫將自己的隊伍縮減到2000人,王鑫不得不照做,畢竟他名義上隸屬于湘軍。

后來,王鑫又收到了一條命令,必須將自己的部隊編入曾國藩直接領導的湘軍之中。咸豐六年、江西戰事再度吃緊,王鑫被委派到前線參與并指揮救援。

由于之前對太平軍的出色戰績,王鑫在太平軍的眼里已然成了猛虎一般的人物,叛軍私下里都一直稱呼王鑫為「王老虎」。此次王鑫的軍隊再度擴編,他率領了一萬多兵士奔赴戰場。

重新獲得部隊威望、軍隊指揮權的他,內心滿是失而復得的喜悅,然而王鑫并不知道的是這也是他最后一次帶兵上陣了。

當時,為了能夠一舉攻下江西,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一共率領了將近二十多萬大軍。江西被圍之后,石達開冷靜地判斷出清朝必定會派遣部隊前來支援,自己要做的就是趁救援的部隊立足未穩而將他們一網打盡。

在石達開的授意之下,王鑫的大部隊一路凱歌,勝利來得如此輕而易舉,王鑫便開始飄飄然起來。

奈何,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大軍眼看著就要攻破叛軍時,自己的后方涌現出了茫茫多的太平軍。兩面夾擊之下,王鑫兵敗如山倒,他自己也喪命在了石達開的手下。

自此之后,一個囂張跋扈卻又滿腹才華的出色將領,就這樣永遠地結束了自己的傳奇故事。據說在江西被圍后,太平軍便停止了進攻,而曾國藩第一時間就識破了石達開的計謀,但是他卻并沒有把這一消息告知王鑫。

其他湘軍的一些將領得知王鑫被圍后,也沒有選擇及時救援,這才導致王鑫的身死道消。其實,之所以事情會變成這樣,一切都只怪王鑫太過自命不凡。

如果他在曾國藩的手下,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攻城拔寨的將領,同樣可以有不錯的前途的,但是他卻因為對權力的渴望,站在了曾經自己上級的對立面,甚至是想要完全取代曾國藩的地位。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或許說的就是像王鑫這樣的人吧!王鑫去世那年也才僅僅32歲,對于一個將領來說,真正的黃金年齡才剛剛到來,可悲可嘆。

另外,與其說王鑫是死于太平天國石達開之手,不如說是死在曾國藩的猜忌和湘軍的拋棄之下。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地發生過,有才華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多的時候也需要有一定圓滑的處世技巧。

如果王鑫能夠懂得這個道理,想必他的傳奇不止如此,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