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上的黃巢:雖然很鐵血,但卻為寒門子弟,做了一件好事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不第后賦菊》

眾所周知, 在我國歷史上, 黃巢是一個文武兼備的人, 他也曾有過「金榜題名時」的美好愿望, 也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可惜的是, 因為入仕渠道被門閥大家掌控, 黃巢沒有考中。

然而, 也正是這一次科舉的失利, 讓黃巢看到了考場上的黑暗和吏制的腐敗, 此后他對李唐王朝的印象發生了改觀。 上述的一首詩, 便是他在落第之后寫的, 寫出了內心的憤慨與殺伐之心。

多年后, 黃巢成功推翻了李唐的政權, 只不過他最后的結局也很凄慘。 值得一提的是, 黃巢雖然失敗了, 但是他卻為我國拔掉了一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讓人感慨「敢笑黃巢不丈夫」。 今天, 咱們就來聊一聊黃巢與他起義的故事, 全面了解一下黃巢這個人。

破敗的李唐王朝與黃巢

縱覽我國的古代史,

每一個階段都存在著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 在此情況下便會爆發各種農民起義, 李唐王朝也不例外。 公元755年到763年, 唐朝發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亂, 從此由盛轉衰。

李隆基之后的唐朝皇帝多是昏庸無能, 以至于政治腐敗、宦官專權, 整個社會隱藏著巨大的矛盾, 黃巢就是出生并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

公元820年, 黃巢出生在曹州冤句, 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菏澤曹縣。 黃巢家中世代以販賣私鹽為業, 而鹽鐵又是古代的暴利行業, 所以黃巢的家境十分富足。

在這樣的情況下, 黃巢不僅粗通筆墨、略有詩才, 還精通于劍術、馬術和箭法, 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之人。 據悉, 五歲之時黃巢便能夠吟詩作賦, 也有了科舉入仕的理想抱負。

黃巢成年后, 便開始參加應試進士科, 可惜的是, 他先后考了好幾次, 但都以名落孫山而告終。 此時, 他意識到了唐朝官場的黑暗, 便在不甘與憤恨中寫下了《不第后賦菊》, 之后便離開了長安。

回到家中, 黃巢繼承了祖業的產業, 成為曹縣鹽幫的首領。 公元874年, 唐朝各地發生水災、旱災,

而山東作為農業大省受災更是嚴重, 莊稼幾乎沒有。

然而, 唐懿宗不僅不派人賑災, 反而還「用兵不息, 賦斂愈急」, 以至于「百姓流浪, 無處控訴」。

這個時候, 濮陽的私鹽販子王仙芝聚眾數千人, 揭竿而起、反對李唐。 一年后, 身在曹縣的黃巢,

也因不滿唐朝的統治, 與自己的侄子黃存、黃揆、黃鄴等, 聚眾8000人開始反擊唐朝、響應王仙芝, 聲勢日益浩大。

因天下百姓「苦唐久矣」, 民間不堪受苦之人紛紛來投靠, 起義軍「數月之間, 眾至數萬」, 黃巢、王仙芝攻占了大半的地盤, 起義形勢一片大好。

不過, 在此時王仙芝卻派人與唐朝接觸, 想要一個節度使的職位。 唐朝大軍統領宋威假裝答應, 最后卻暗地里捅刀子, 以至于王仙芝在黃梅大敗, 進而身死道消。

王仙芝戰死后, 黃巢籠絡了王仙芝的舊部, 成為起義軍領袖, 號稱「沖天大將軍」。 在此后的多年, 他不斷攻城略地、南北轉圜, 于公元880年, 打入洛陽、突破潼關、進入長安, 建立了「大齊」。

黃巢稱帝后的所作所為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黃巢執政期間既不得民心,也不得氏族的支持,所以他的政權僅僅維持了四年,而后就被各地藩鎮勢力聯合攻破,黃巢也在兵敗中自盡。

黃巢作為起義軍,為何會不得民心呢?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小農思想」了。跟隨黃巢起義的隊伍,大多都是貧苦的農民,按理說經歷過磨難的他們,應該會體恤老百姓的疾苦。

事實卻與之相反,他們在起義成功之后,甚至在建立政權之后,一路上的所作所為讓老百姓苦不堪言。雖然黃巢曾下令禁止擄掠,但依然難以改變什麼,與明末后期的李自成很相似。

試想一下,老百姓原本寄托黃巢能將他們從黑暗中解救出來,但最后卻事與愿違,而且還更水深火熱,百姓又怎麼會支持他呢!《舊唐書》記載:「賊既乏食,啖人為儲,軍士四出,則鹽尸而從」。

要說老百姓只是厭惡黃巢,那麼,門閥世家對他就只能用「痛恨」來形容了。首先,我國古代有著「士農工商」的排序,門閥家族自然看不上商賈出身的黃巢。

黃巢又因早年科舉不第的經歷,對門閥世家把控入仕之路很痛恨,當政期間不僅不用這些人,時不時還會殺上一波。短時間內,大量百年家族頃刻覆滅,連族譜都丟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沒有民心的支持,又沒有強大的氏族支持,黃巢又怎麼能長久呢!公元883年,黃巢陷入危機、退出長安,但因兵力疲敝、又無援軍,最后被李克用的主力打敗,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關于黃巢,歷史對他的評價非常低,很多書籍中黃巢的形象都是殘暴的,甚至還有人說他「吃人」。然而,歷史雖然輕視黃巢,但他卻為我國的歷史進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黃巢雖死,他提出并實踐的「均平」的口號,對我國歷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黃巢雖死,但他卻為我國拔掉了一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黃巢拔掉的「毒瘤」是什麼

正所謂:「歷史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自唐朝之后的史官便沒有了春秋時期的骨氣,他們大多數都是為門閥氏族、皇權而服務的,黑化黃巢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說,黃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史書上記載的或許并不準確,亦或者不真實,但黃巢打掉了統治我國歷史發展600多年門閥世家這一個「毒瘤」卻是真的。

時間回到魏蜀吳三國時期,曹丕采納尚書令陳群的意見,在曹魏開始實施九品中正制度,也被稱之為九品官人法。西晉建立后,此制度雖然有所完善,但依然換湯不換藥。

何為九品中正制度呢?簡單來說就是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和發展,亦或者說是另一種存在形式。這種選拔官員的制度,有一個明顯的弊端。

它是由下級官員向上級推薦有才華的人,這些人經過上級官員的審核,然后才決定是否會被錄用。很顯然,若是出生于大家族中,不用奮斗便可以出將入相。

若是出身貧苦人家,沒有貴人的幫扶,很難出人頭地,如此便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仕族」的現象,一個個門閥世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壟斷了官場、盤剝老百姓。

從時間上來看,隋煬帝創造科舉制度之后,九品中正制算是被取代了。可是,科舉制度剛創立沒多久,隋煬帝便被各大氏族推翻了,科舉制度的發展并不深刻。

唐朝時期,科舉雖然達到了一定的巔峰,但門閥世家依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他們籠絡了天下的書籍、文化,下層的老百姓根本就很難有所成就。

黃巢的出現,則直接改變了這個問題。如上述所言,黃巢因受過科舉屢次不第的傷害,所以他執政之后便開始針對門閥氏族,時間雖然僅有幾年的時間,但在這期間,門閥氏族被殺的殺、破壞的破壞。

簡單來說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黃巢用最直接、最暴力的手段,將門閥世家這顆600年的毒瘤清除掉了(九品中正制從西晉到隋唐是400年,而后又影響了唐朝200年,一共是600多年)。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吧,黃巢迫害了門閥世家的利益,所以他戰敗被殺后,諸多為門閥、皇權服務的史官也開始紛紛抹黑他,添油加醋也不是不可能。

黃巢死后,歷史又經過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在宋太祖趙匡胤這里迎來了一個統一。回看北宋時期的發展,雖然軍事力量不行,但是他的經濟、文化卻來到了一個巔峰,而在無形之中就有著黃巢的一份功勞。

他鏟除了門閥世家,使得科舉制度得到了完全的貫徹,一些有才華的寒門子弟得以進入官場,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出來,為北宋的發展出心出力。

北宋時期有兩場非常知名的變法,一場是宋仁宗時期的慶歷新政,范仲淹等人主張;還有一場就是王安石變法,屬于慶歷新政的延續,由王安石等人主持。

一個朝代能夠有變法、革新出現,說明大量有才華的人得到重用,這樣才會出現新舊思想的碰撞,才有可能在碰撞中產生新思想,也就是變法革新,足見黃巢覆滅大量「百年家族」有著深遠的意義。

總的來說,門閥氏族出現的時間雖然很久,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但在九品中正制出現后,便發生了畸形的變化。這些人不僅把不顧天下百姓的利益,將朝廷官場家族化、門閥化,形成了穩定的利益體。

哪怕是皇帝都不敢對他們怎麼樣,也就是黃巢這樣「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直接用軍隊將其鏟除了,統治我國600多年的毒瘤從此一去不復返。

因此,黃巢在史書中雖然被刻畫得很殘暴,但他的這一件事情卻是非常有意義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黃巢稱帝后的所作所為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黃巢執政期間既不得民心,也不得氏族的支持,所以他的政權僅僅維持了四年,而后就被各地藩鎮勢力聯合攻破,黃巢也在兵敗中自盡。

黃巢作為起義軍,為何會不得民心呢?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小農思想」了。跟隨黃巢起義的隊伍,大多都是貧苦的農民,按理說經歷過磨難的他們,應該會體恤老百姓的疾苦。

事實卻與之相反,他們在起義成功之后,甚至在建立政權之后,一路上的所作所為讓老百姓苦不堪言。雖然黃巢曾下令禁止擄掠,但依然難以改變什麼,與明末后期的李自成很相似。

試想一下,老百姓原本寄托黃巢能將他們從黑暗中解救出來,但最后卻事與愿違,而且還更水深火熱,百姓又怎麼會支持他呢!《舊唐書》記載:「賊既乏食,啖人為儲,軍士四出,則鹽尸而從」。

要說老百姓只是厭惡黃巢,那麼,門閥世家對他就只能用「痛恨」來形容了。首先,我國古代有著「士農工商」的排序,門閥家族自然看不上商賈出身的黃巢。

黃巢又因早年科舉不第的經歷,對門閥世家把控入仕之路很痛恨,當政期間不僅不用這些人,時不時還會殺上一波。短時間內,大量百年家族頃刻覆滅,連族譜都丟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沒有民心的支持,又沒有強大的氏族支持,黃巢又怎麼能長久呢!公元883年,黃巢陷入危機、退出長安,但因兵力疲敝、又無援軍,最后被李克用的主力打敗,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關于黃巢,歷史對他的評價非常低,很多書籍中黃巢的形象都是殘暴的,甚至還有人說他「吃人」。然而,歷史雖然輕視黃巢,但他卻為我國的歷史進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黃巢雖死,他提出并實踐的「均平」的口號,對我國歷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黃巢雖死,但他卻為我國拔掉了一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黃巢拔掉的「毒瘤」是什麼

正所謂:「歷史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自唐朝之后的史官便沒有了春秋時期的骨氣,他們大多數都是為門閥氏族、皇權而服務的,黑化黃巢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說,黃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史書上記載的或許并不準確,亦或者不真實,但黃巢打掉了統治我國歷史發展600多年門閥世家這一個「毒瘤」卻是真的。

時間回到魏蜀吳三國時期,曹丕采納尚書令陳群的意見,在曹魏開始實施九品中正制度,也被稱之為九品官人法。西晉建立后,此制度雖然有所完善,但依然換湯不換藥。

何為九品中正制度呢?簡單來說就是察舉制度的一種延續和發展,亦或者說是另一種存在形式。這種選拔官員的制度,有一個明顯的弊端。

它是由下級官員向上級推薦有才華的人,這些人經過上級官員的審核,然后才決定是否會被錄用。很顯然,若是出生于大家族中,不用奮斗便可以出將入相。

若是出身貧苦人家,沒有貴人的幫扶,很難出人頭地,如此便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仕族」的現象,一個個門閥世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壟斷了官場、盤剝老百姓。

從時間上來看,隋煬帝創造科舉制度之后,九品中正制算是被取代了。可是,科舉制度剛創立沒多久,隋煬帝便被各大氏族推翻了,科舉制度的發展并不深刻。

唐朝時期,科舉雖然達到了一定的巔峰,但門閥世家依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他們籠絡了天下的書籍、文化,下層的老百姓根本就很難有所成就。

黃巢的出現,則直接改變了這個問題。如上述所言,黃巢因受過科舉屢次不第的傷害,所以他執政之后便開始針對門閥氏族,時間雖然僅有幾年的時間,但在這期間,門閥氏族被殺的殺、破壞的破壞。

簡單來說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黃巢用最直接、最暴力的手段,將門閥世家這顆600年的毒瘤清除掉了(九品中正制從西晉到隋唐是400年,而后又影響了唐朝200年,一共是600多年)。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吧,黃巢迫害了門閥世家的利益,所以他戰敗被殺后,諸多為門閥、皇權服務的史官也開始紛紛抹黑他,添油加醋也不是不可能。

黃巢死后,歷史又經過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在宋太祖趙匡胤這里迎來了一個統一。回看北宋時期的發展,雖然軍事力量不行,但是他的經濟、文化卻來到了一個巔峰,而在無形之中就有著黃巢的一份功勞。

他鏟除了門閥世家,使得科舉制度得到了完全的貫徹,一些有才華的寒門子弟得以進入官場,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出來,為北宋的發展出心出力。

北宋時期有兩場非常知名的變法,一場是宋仁宗時期的慶歷新政,范仲淹等人主張;還有一場就是王安石變法,屬于慶歷新政的延續,由王安石等人主持。

一個朝代能夠有變法、革新出現,說明大量有才華的人得到重用,這樣才會出現新舊思想的碰撞,才有可能在碰撞中產生新思想,也就是變法革新,足見黃巢覆滅大量「百年家族」有著深遠的意義。

總的來說,門閥氏族出現的時間雖然很久,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但在九品中正制出現后,便發生了畸形的變化。這些人不僅把不顧天下百姓的利益,將朝廷官場家族化、門閥化,形成了穩定的利益體。

哪怕是皇帝都不敢對他們怎麼樣,也就是黃巢這樣「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直接用軍隊將其鏟除了,統治我國600多年的毒瘤從此一去不復返。

因此,黃巢在史書中雖然被刻畫得很殘暴,但他的這一件事情卻是非常有意義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