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同學不喜歡我怎麼辦?」你的第一句話,一定要這麼回答

后臺有留言說, 自己4歲兒子最近不愿意去幼兒園, 問他為什麼, 他說同學都不愛跟他玩, 他很傷心。

還問媽媽:「同學都不跟我玩, 是我做錯了什麼嗎?」

看著孩子委屈巴巴的模樣, 這位媽媽也是心急如焚, 一想到其他小朋友三五成群, 孩子孤零零一個人待在角落的畫面, 就又心疼又著急, 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社交受挫, 當媽的心里肯定不好受。

四五歲的孩子, 正處在塑造自我意識和三觀的關鍵時間。

外界的反饋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心理發育, 這個影響很可能會持續一生。

所以, 當孩子問你:「媽媽, 為什麼同學都不喜歡跟我玩」的時候, 你的回答尤為重要。

01

告訴孩子你很好

曾在小區里看到一位小男孩跟爸爸抱怨, 說幼兒園里的兩個小伙伴最近都不跟他玩。

爸爸覺得做人一定要硬氣, 就大聲對兒子說:

「怕什麼, 他們不跟你玩, 你也別跟他們玩就行了!」

男孩怯懦地哭了, 小聲說道:「可是……可是我想……跟他們玩。 」

爸爸更生氣了, 對著兒子訓斥道:「哭哭哭, 你就知道哭, 就你這樣, 誰會喜歡跟你玩。 」

男孩哭得更兇了……

當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或者遇到問題時, 第一時間向自己最信任的爸爸媽媽求助, 是為了獲取安慰和幫助, 而不是冷嘲熱諷。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3歲以后社交意識會開始覺醒, 等到4歲左右, 會真正進入到人際交往的敏感期。

他們渴望得到群體的接納, 正如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的:

「人類最深的渴望, 是得到別人的認可。 」

當孩子被孤立和排擠時, 他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 會變得自卑, 以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不被喜歡。

慢慢地還會把上學當成一件痛苦的事情,

再也不愿意去學校。

作為父母, 我們首先要做的, 就是理解并安撫孩子的心情, 告訴孩子:

「寶貝, 你很好, 同學們不跟你玩, 可能只是還不夠了解你。 」

而不是讓孩子回避問題:「不玩就不玩, 有什麼了不起。 」

這樣孩子以后跟別人有了矛盾, 也只會把自己關在心理舒適區。

更不能一味地打擊孩子:「就你這樣, 誰都不愿意跟你玩。 」

只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真的很糟糕, 變得更加孤僻和自卑。

02

孩子需要的是鼓勵,

而不是暴力干預

有些父母倒是理解了孩子不被接納時的傷心和難過, 可卻把「心疼孩子」變成了「發泄憤怒」。

當孩子遇到人際交往問題時, 家長的粗暴干預, 以大欺小, 不僅不能幫孩子真正解決問題, 反而會進一步激化矛盾, 甚至會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

孩子最需要的是, 父母的溫暖鼓勵和正確引導, 而不是暴力干預。

在這方面, 蔡少芬的做法就很值得稱贊。

在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 蔡少芬的小女兒包子邀請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都沒有人回應她。

包子難過地去找媽媽哭訴:「他們都不跟我坐,

他們都想跟我姐姐玩。 他們一整天都這樣不理我。 」

蔡少芬沒有指責其他小伙伴的不是, 也沒有貶低自己女兒, 而是在理解女兒情緒的基礎上, 給予女兒精神鼓勵和安慰:

「我覺得你的感受是真實的, 我也接納你的感受。 我教你一樣東西, 就是你笑容多一點, 你主動一點, 你做回你自己, 他們肯定會被你吸引的。 」

這才是父母應該給孩子的正確引導。

03

展現自己的閃光點,發揮個人魅力

除了鼓勵孩子更加主動一些之外,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展現自己的閃光點,通過釋放個人魅力,贏得小伙伴的認可。

每個孩子的氣質類型都是天生的,我們鼓勵孩子去社交,鼓勵孩子融入集體,并不是要強迫孩子改變自己的性格。

他們可以順應自己的內心做好自己,只要適當地展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發揮出自己的魅力,自然也能交到朋友。

04

從玩具入手,帶孩子混進朋友圈

萬事開頭難,小孩子都是有排他性的,要想快速融入一個堅固的小團體并非易事。

而玩具,可以成為有效的敲門磚。

小孩子的世界其實很簡單,玩具對于他們永遠充滿吸引力,要想和他們拉近距離,分享玩具,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交往是一種能力,當孩子掌握了如何破冰,如何跟小伙伴交流和溝通,他很快就會復制這種能力,成為有很多朋友的人。

除了上面說的幾種方法,妞兒們還可以鼓勵孩子去欣賞別人,學會贊美,一句真誠地夸贊,能夠迅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蒙特利爾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小時候不合群的孩子,長大后比其他孩子收入累計低77000美元。

那些社交能力更強,更樂于幫助別人的孩子,絕大多數都能獲得較高的收入。

相比孩子的成績,社交能力這項「軟技能」才是最能預測孩子長期成功的因素。

從現在開始,努力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吧!

這才是父母應該給孩子的正確引導。

03

展現自己的閃光點,發揮個人魅力

除了鼓勵孩子更加主動一些之外,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展現自己的閃光點,通過釋放個人魅力,贏得小伙伴的認可。

每個孩子的氣質類型都是天生的,我們鼓勵孩子去社交,鼓勵孩子融入集體,并不是要強迫孩子改變自己的性格。

他們可以順應自己的內心做好自己,只要適當地展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發揮出自己的魅力,自然也能交到朋友。

04

從玩具入手,帶孩子混進朋友圈

萬事開頭難,小孩子都是有排他性的,要想快速融入一個堅固的小團體并非易事。

而玩具,可以成為有效的敲門磚。

小孩子的世界其實很簡單,玩具對于他們永遠充滿吸引力,要想和他們拉近距離,分享玩具,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交往是一種能力,當孩子掌握了如何破冰,如何跟小伙伴交流和溝通,他很快就會復制這種能力,成為有很多朋友的人。

除了上面說的幾種方法,妞兒們還可以鼓勵孩子去欣賞別人,學會贊美,一句真誠地夸贊,能夠迅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蒙特利爾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小時候不合群的孩子,長大后比其他孩子收入累計低77000美元。

那些社交能力更強,更樂于幫助別人的孩子,絕大多數都能獲得較高的收入。

相比孩子的成績,社交能力這項「軟技能」才是最能預測孩子長期成功的因素。

從現在開始,努力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