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末老照片:犯人跪成一排被處決,大戶人家千金小姐的三寸金蓮

清末帶著枷鎖的犯人。 枷鎖是封建時期的兩種刑具, 枷指的是木枷, 主要用于卡住犯人的脖子。 鎖就是鐵鏈, 主要用于鎖住犯人, 使之不能逃走。 照片中是清末上海縣的一名罪犯, 他帶著枷鎖跪在地上, 滿臉恐懼。

清朝酷刑「木架馬步」。 蹲馬步是中國傳統武術中一種鍛煉方式, 是一種基本功。 它可以強身健體, 但是對于那些沒有練武需求的犯人而言這可是一種痛苦的刑罰。 照片中的人并不是犯人, 而是向攝影師展示這種刑罰。 畫面中他雙手被綁在最高處, 頭從上面鉆出, 腳踩在下面, 動彈不得。

清朝「庭仗」。 其實照片中這個并不能算是庭仗, 就是普通打板子而已。 「庭仗」是明太祖朱元璋發明的, 專門用來懲罰朝廷官員。 「庭仗」不需要刑部定罪, 只需要皇帝一句話, 司禮監的宦官們就拿著板子去打了。 這種板子都是栗木制成, 一般的人被打三四十板子就走不動路了。

清朝刑罰「跪鐵索」。 「跪鐵索」顧名思義就是跪在鐵索上, 畫面中犯人雙手被綁在一個木架上, 膝蓋跪在一團鐵鏈上, 這種刑罰也是非常痛苦。 老舍先生的小說《駱駝祥子》中就記載過這種刑罰。 劉四爺在前清時因犯事被罰跪鐵索, 但是他全程挺著沒有求饒, 因此在江湖上也立下了「字號」, 可見這種刑罰的殘酷。

清末蒙古草原上的犯人, 畫面中犯人脖子上帶著巨大的鐵鏈。 蒙古草原上石材匱乏, 加之牧民時常隨著季節變化搬遷, 關押犯人的監獄大都使用木材建造。 這種監獄相較于中原地區的監獄顯然不夠牢固, 為了防止犯人逃跑因此會在他們脖子上戴一個重重的鐵鏈。

被固定在木架子上的犯人, 這張照片由 E.H.Wilson在1899-1910年間拍攝的。 畫面中的犯人雙手雙腿和頭部都被綁在木架子上無法動彈, 隨即就要被押赴刑場行刑。 這樣的畫面在古裝劇中也有出現, 犯人被固定在架子上由刑車押赴刑場。

清朝酷刑「站籠」。站籠又稱立枷,是枷號的一種發展后的形式,在清朝時成為正式的刑罰方式。這種特制的木籠上端是枷,卡住犯人的脖子。犯人的腳下往往會墊上一些磚塊,使犯人恰好能夠存活,以達到示眾的效果。

清末蒙古地區的墪鎖刑。這種刑罰主要在蒙古草原流行,因為草原牧民時常換草場,這種刑罰恰恰使用于草原。關于這種刑罰的起源尚不清楚,大機率是游牧民族發明的。他們將犯人鎖在木箱子中,僅留一孔洞用于吃飯和呼吸,十分殘忍。

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

宮墻外的太監,真喜慶!

清朝酷刑「站籠」。站籠又稱立枷,是枷號的一種發展后的形式,在清朝時成為正式的刑罰方式。這種特制的木籠上端是枷,卡住犯人的脖子。犯人的腳下往往會墊上一些磚塊,使犯人恰好能夠存活,以達到示眾的效果。

清末蒙古地區的墪鎖刑。這種刑罰主要在蒙古草原流行,因為草原牧民時常換草場,這種刑罰恰恰使用于草原。關于這種刑罰的起源尚不清楚,大機率是游牧民族發明的。他們將犯人鎖在木箱子中,僅留一孔洞用于吃飯和呼吸,十分殘忍。

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

宮墻外的太監,真喜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