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僅55字,卻揭開李世民對待兄弟的真實心態

李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 原本是當朝太子, 后因「玄武門之變」而喪命, 走后被葬在陜西西安。

2012年, 在警方和文物稽查部門的努力下, 追回了早已被倒賣多次的李建成墓志, 次年該墓志被陳列在了西安博物館。

只見墓志上面刻著55個字, 正是這些短短的文字, 讓后世了解到了李世民的為人。

李建成墓志上到底刻著哪些字?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兄弟之間有著怎樣的糾葛?

兄弟攜手助父親奪得皇位

隋朝末年, 由于隋煬帝暴政不得民心, 隋朝政/權已呈土崩瓦解之勢。

一時間, 天下群雄并起, 無數豪杰想要取煬帝而代之, 建立一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的國家。

這其中, 就包括頗具雄才大略的李淵, 李淵素有大志, 見隋朝大廈將傾, 便也心生了奪取政/權的計劃。

當時, 他手下已經聚攏了一批得力干將, 如隋右勛衛長孫順德、右勛侍劉弘基、左親衛竇琮等。

除了這些謀臣能將, 李淵還有四個威猛的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

為了盡快推進大業, 公元617年, 李淵采納了眾人的起兵建議, 準備發動晉陽兵變。

而在此之前, 他早已安排兒子李建成、李元吉在南方招攬豪杰, 為日后的宏圖偉業積蓄人才。

李世民則由于年齡原因, 被李淵安排在自己身邊, 李淵親自指導他開展一些工作。

在這幾個兒子當中, 李建成畢竟是長子, 天生就自帶光環, 自然是父親李淵重點栽培的對象。

在「創業」初期, 李淵之所以把這項工作交給李建成, 也是希望兒子能廣交人脈、獨當一面, 日后帝業若成, 好讓他繼承大統。

李建成也沒有讓父親失望, 將這項任務完成地也還不錯, 博得了李淵的初步肯定。

然而, 在一些影視劇中, 李建成總是被塑造成了一個庸碌無能、心機深重、不得人心的形象, 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

歷史上真實的李建成, 其實能力還是不錯的, 不僅如此, 在建唐之前, 李建成也立下了不少戰功。

晉陽起兵之后的河西之捷, 李建成便是領兵核心, 而李世民只是哥哥的副手, 這樣的安排正是出自李淵之手。

李淵之所以這樣安排, 是想檢驗下李建成的領導能力, 看看自己的長子能否肩挑重擔。

當然, 戰場并非兒戲, 檢驗歸檢驗, 打仗還是要認真部署的, 于是李淵便安排了溫大有協助李建成。

正如前文所說, 李建成并非草包, 再加上李世民等人的協助, 這場戰役毫無懸念取得了大勝。

捷報傳到李淵手上時, 李淵高興地合不攏嘴, 并這樣評價李建成:「以此行兵, 雖橫行天下, 可也。 」

顯然, 通過這次戰役, 李淵充分肯定了大兒子是將帥之才, 這也讓他下定了進軍關中的決心。

而在這場戰爭中, 李世民的軍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展現, 對于戰役取得的勝利, 也是功不可沒的。

在這一時期, 由于兄弟二人的目標都是幫助父親奪取天下, 所以關系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和諧的。

李淵率軍直入長安, 路上遇到了兩支勁敵的部隊, 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父子齊上陣, 互相配合默契, 最終奪取了勝利。

公元618年, 李淵稱帝在長安稱帝, 之后便立李建成為皇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此時三兒子李元霸已經沒了)...

玄武門之變

既然李建成已經被封為太子,再在外面拋頭露面、出生入4地打仗,肯定是不合適的。

于是,李淵便讓李建成留在宮中,學習治國方略,為了讓兒子盡快成熟,他甚至將一些國家大事,交給李建成練手。

而李世民自從被封為秦王后,李淵給他安排的「工作」多是帶兵出征。

由于遠離朝堂,李世民與朝中重臣的交集,自然而言不如李建成密切,不過戰場上的努力倒是讓他在軍中樹立了極大的威信。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在私下結交了一批賢德之士,以此鞏固自己的勢力集團。

在這一時期,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兩大政/治勢力集團都還在潛伏期,并未正式交鋒,所以李建成還沒有意識到來自弟弟的威脅。

然而,隨著時間和推移,二人之間的矛盾逐漸顯露了出來,到武德五年中旬,太子和秦王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

李建成作為太子,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地位可能不保,于是,他決心聯合李元吉,打壓李世民。

為了打壓李世民,李建成做了多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李建成開始重視自身勢力的培養,他快速招賢納士、籠絡朝中重臣,以擴大自己在朝堂上的勢力。

鞏固勢力之后,自然還要塑造美名,于是他取得了后宮力量的幫助,博得了「慈愛東宮」的美名,繼而收獲了封倫、斐寂的擁戴。

其次,李建成深知自己在軍功方面不如李世民,于是便積極出征,建立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同時贏得百姓的認可。

最后,他還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削弱李世民的軍事勢力、政/治勢力,將李世民的黨羽悉數拔出。

為了進一步削弱李世民的軍權,他以突厥之亂為由,命令李元吉接管部分軍權,以分解李世民的力量。

盡管已經采取了眾多措施,但李建成的謀士仍覺得秦王的存在后患無窮,于是建議李建成干掉李世民。

然而,李建成生性敦厚,顧念手足之情,不愿兄弟相殘,因此沒有采納這一建議。

而讓李建成沒有想到的是,他前面一系列的操作,早已讓李世民心生不滿,圍繞在李世民身邊的一些能臣悍將更是義憤填膺,替李世民感到不值。

在一些人看來,原本太子之位就是李世民的,因為在「創業」初期,李淵為了激勵驍勇善戰的李世民,曾許諾日后將太子之位留給李世民。

按理說,這個時候作為皇帝的李淵,應該出面好好解決一下這個問題,但李淵卻采取了和稀泥的做法。

李淵于國家而言是一國之君,于小家而言,是建成和世民的父親,兩個孩子他自然都是十分重視的。

但相比而言,他當然更看重新王朝的穩定,因此,穩定儲位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便同意了李建成的一些做法。

而李淵的這一態度,更是讓這場太子之位的爭奪戰愈演愈烈。

在后來種種事件的刺激下,李建成也終于明白,他與弟弟李世民不可能再和平共處了。

最終,李建成下定決心要除掉李世民,于是他便向李淵進諫,提議除掉秦王。

而李淵在這些事件之后,也確實感到了李世民在百姓中威望甚高,不僅威脅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甚至威脅到了自己的皇位。

出于各方面的考慮,李淵最終忍痛同意了李建成的提議。

而李世民也不傻,他顯然已經感覺到了自己即將面臨魚4網破的局面,于是便先下手為強。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突然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親手除掉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也因這場政/變被除。

李淵痛失兩子,心中悲痛欲絕,不知道他是否后悔此前和稀泥的做法,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玄武門之變」后,李淵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之后,又將自己的皇位禪讓給了李世民。

至此,唐太宗李世民上線,長達23年的「貞觀之治」開啟...

李建成墓志背后的故事

李建成雖然曾經貴為東宮太子,可走后卻被草草下葬,這樣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他的墓葬所在地就在當時的長安城,也就是現在的陜西西安。

2005年,李建成的墓志出現在西安,此前被盜墓賊據為己有,并多次倒賣。

后來,幾經輾轉被警方和文物稽查部門追回,交接給西安博物館。

李建成作為唐朝皇家太子,其墓志承載著一段重要歷史,自然非常珍貴,也因此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塊小小的墓志,僅僅只有55個字,墓志蓋為盝頂形,是個正方形形狀,邊長52厘米,高11厘米,四邊沒有修飾紋路。

在我國古代,從秦漢時期開始,墓志就非常流行了,尤其是帝王之家,對墓志有著等級分明的詳細規定。

一般來說,對于當朝太子,走后墓志應該非常詳細,記載著墓主人出生時間、字號、生平事跡、人物評價、死亡時間等。

而李建成一朝兵敗,墓志之所以這麼簡短,顯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安排,這也暴露出李世民有意抹去這位哥哥的存在感。

那麼,這只有55字墓志文究竟是什麼呢?內容具體如下:

大唐故息隱王墓志,王諱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于京師,粵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

后來經過專家研究分析,墓志文上的「隱」字有重新刻錄的痕跡,而這個字正是李建成的謚號。

結合墓志文磨損后的殘留筆畫推斷,再加上一些史料的佐證,專家最終認為修改之前的謚號為「靈」字。

相比之下,「隱」字作為謚號,既沒有貶低李建成作為失敗者的命運,又表現出了對他結局的憐憫。

這一變化反映了李世民的2種心態。

一是最初哥哥李建成走后,他正在「氣頭」上,他便下令將李建成和李元吉從皇族族譜中剔除出去,將他們貶為庶人草草下葬。

二是在兩年之后,他又于心不忍,恢復了李建成的皇家子弟身份,以禮改葬,關于李建成的謚號,起初是「靈」字。

過后也許是經過了一些事,李世民又覺得「靈」字不妥(因為代表惡謚),繼而命人將謚號改為了「隱」。

這個「隱」字,從字面意思來看,也表達了李世民希望百姓和后人,將這件事隱去,最好避而不談,過去的就讓他過去。

這兩種心態雖然沒有被史料記載下來,但卻以墓志的形式被保留了下來。

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背后,其實暗藏了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的政/治立場和惻隱之心。

相信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李世民也會懷念,曾經兄弟幾人共同攜手,幫助父親奪取大業時的場景吧。

之后便立李建成為皇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此時三兒子李元霸已經沒了)...

玄武門之變

既然李建成已經被封為太子,再在外面拋頭露面、出生入4地打仗,肯定是不合適的。

于是,李淵便讓李建成留在宮中,學習治國方略,為了讓兒子盡快成熟,他甚至將一些國家大事,交給李建成練手。

而李世民自從被封為秦王后,李淵給他安排的「工作」多是帶兵出征。

由于遠離朝堂,李世民與朝中重臣的交集,自然而言不如李建成密切,不過戰場上的努力倒是讓他在軍中樹立了極大的威信。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在私下結交了一批賢德之士,以此鞏固自己的勢力集團。

在這一時期,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兩大政/治勢力集團都還在潛伏期,并未正式交鋒,所以李建成還沒有意識到來自弟弟的威脅。

然而,隨著時間和推移,二人之間的矛盾逐漸顯露了出來,到武德五年中旬,太子和秦王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

李建成作為太子,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地位可能不保,于是,他決心聯合李元吉,打壓李世民。

為了打壓李世民,李建成做了多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李建成開始重視自身勢力的培養,他快速招賢納士、籠絡朝中重臣,以擴大自己在朝堂上的勢力。

鞏固勢力之后,自然還要塑造美名,于是他取得了后宮力量的幫助,博得了「慈愛東宮」的美名,繼而收獲了封倫、斐寂的擁戴。

其次,李建成深知自己在軍功方面不如李世民,于是便積極出征,建立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同時贏得百姓的認可。

最后,他還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削弱李世民的軍事勢力、政/治勢力,將李世民的黨羽悉數拔出。

為了進一步削弱李世民的軍權,他以突厥之亂為由,命令李元吉接管部分軍權,以分解李世民的力量。

盡管已經采取了眾多措施,但李建成的謀士仍覺得秦王的存在后患無窮,于是建議李建成干掉李世民。

然而,李建成生性敦厚,顧念手足之情,不愿兄弟相殘,因此沒有采納這一建議。

而讓李建成沒有想到的是,他前面一系列的操作,早已讓李世民心生不滿,圍繞在李世民身邊的一些能臣悍將更是義憤填膺,替李世民感到不值。

在一些人看來,原本太子之位就是李世民的,因為在「創業」初期,李淵為了激勵驍勇善戰的李世民,曾許諾日后將太子之位留給李世民。

按理說,這個時候作為皇帝的李淵,應該出面好好解決一下這個問題,但李淵卻采取了和稀泥的做法。

李淵于國家而言是一國之君,于小家而言,是建成和世民的父親,兩個孩子他自然都是十分重視的。

但相比而言,他當然更看重新王朝的穩定,因此,穩定儲位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便同意了李建成的一些做法。

而李淵的這一態度,更是讓這場太子之位的爭奪戰愈演愈烈。

在后來種種事件的刺激下,李建成也終于明白,他與弟弟李世民不可能再和平共處了。

最終,李建成下定決心要除掉李世民,于是他便向李淵進諫,提議除掉秦王。

而李淵在這些事件之后,也確實感到了李世民在百姓中威望甚高,不僅威脅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甚至威脅到了自己的皇位。

出于各方面的考慮,李淵最終忍痛同意了李建成的提議。

而李世民也不傻,他顯然已經感覺到了自己即將面臨魚4網破的局面,于是便先下手為強。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突然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親手除掉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也因這場政/變被除。

李淵痛失兩子,心中悲痛欲絕,不知道他是否后悔此前和稀泥的做法,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玄武門之變」后,李淵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之后,又將自己的皇位禪讓給了李世民。

至此,唐太宗李世民上線,長達23年的「貞觀之治」開啟...

李建成墓志背后的故事

李建成雖然曾經貴為東宮太子,可走后卻被草草下葬,這樣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他的墓葬所在地就在當時的長安城,也就是現在的陜西西安。

2005年,李建成的墓志出現在西安,此前被盜墓賊據為己有,并多次倒賣。

后來,幾經輾轉被警方和文物稽查部門追回,交接給西安博物館。

李建成作為唐朝皇家太子,其墓志承載著一段重要歷史,自然非常珍貴,也因此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塊小小的墓志,僅僅只有55個字,墓志蓋為盝頂形,是個正方形形狀,邊長52厘米,高11厘米,四邊沒有修飾紋路。

在我國古代,從秦漢時期開始,墓志就非常流行了,尤其是帝王之家,對墓志有著等級分明的詳細規定。

一般來說,對于當朝太子,走后墓志應該非常詳細,記載著墓主人出生時間、字號、生平事跡、人物評價、死亡時間等。

而李建成一朝兵敗,墓志之所以這麼簡短,顯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安排,這也暴露出李世民有意抹去這位哥哥的存在感。

那麼,這只有55字墓志文究竟是什麼呢?內容具體如下:

大唐故息隱王墓志,王諱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于京師,粵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

后來經過專家研究分析,墓志文上的「隱」字有重新刻錄的痕跡,而這個字正是李建成的謚號。

結合墓志文磨損后的殘留筆畫推斷,再加上一些史料的佐證,專家最終認為修改之前的謚號為「靈」字。

相比之下,「隱」字作為謚號,既沒有貶低李建成作為失敗者的命運,又表現出了對他結局的憐憫。

這一變化反映了李世民的2種心態。

一是最初哥哥李建成走后,他正在「氣頭」上,他便下令將李建成和李元吉從皇族族譜中剔除出去,將他們貶為庶人草草下葬。

二是在兩年之后,他又于心不忍,恢復了李建成的皇家子弟身份,以禮改葬,關于李建成的謚號,起初是「靈」字。

過后也許是經過了一些事,李世民又覺得「靈」字不妥(因為代表惡謚),繼而命人將謚號改為了「隱」。

這個「隱」字,從字面意思來看,也表達了李世民希望百姓和后人,將這件事隱去,最好避而不談,過去的就讓他過去。

這兩種心態雖然沒有被史料記載下來,但卻以墓志的形式被保留了下來。

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背后,其實暗藏了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的政/治立場和惻隱之心。

相信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李世民也會懷念,曾經兄弟幾人共同攜手,幫助父親奪取大業時的場景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