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家將的后代去哪了?一支竟割據地方600年,歷經宋元明三朝

宋朝由于獨特的制度與風氣, 致使宋朝軍隊的戰力相對較弱。 但是這并不是代表宋朝沒有能征善戰的將軍, 比如名垂千古的岳飛, 再比如滿門忠烈的「楊家將」。

現如今人們大多是通過影視文學作品, 來了解楊氏這一家的, 而了解的對象也僅限于楊老令公楊繼業與兒子們這一代的故事。 那麼楊家的后人們如何呢?

其實楊家的后人有一脈曾割據地方600年, 歷經了宋、元、明三朝。

一、楊家將

現如今, 人們所說的「楊家將」多指的是自楊繼業開始的楊家三代人, 即楊繼業, 以及楊繼業兒子一代的代表楊延昭, 以及楊繼業孫子這一代的代表楊文廣。

楊繼業原本是五代時期的名將, 歸降北宋之后, 就被排到了前線, 負責抵御遼軍。

在數次與遼軍的對戰當中, 楊繼業作戰勇猛, 率領部下屢立戰功, 鮮有敗績, 因此又被人們稱之為楊無敵。

楊繼業功績頗多, 許多關于「楊家將」故事當中, 都是以楊繼業的事跡為主。 然而讓人惋惜的是, 這樣一位忠勇名將, 沒有犧牲在保家衛國的正面戰場之上, 而是由于受到奸臣的設計, 而被敵人擒獲。

在被俘之后, 楊繼業面對敵人的利誘與酷刑不為所動, 最后絕食三天, 自盡而亡。

楊繼業的事跡感人肺腑, 楊家也是滿門忠烈, 他的兒子們也大都犧牲在了與遼軍的對戰之中。

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 就是楊繼業的第六子, 六郎楊延昭。

楊延昭的功績雖然不及他的父親, 但卻也是在宋朝名滿天下的英雄。

他自小便對于兵法、戰陣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

長大后更是經常跟隨楊繼業一同出征, 憑借他的才智, 在戰場上也立下了許多功勞。

在楊繼業去世后, 楊延昭子承父業, 鎮守邊疆, 曾數次抵御遼軍的入侵, 功勛卓著, 官位升至高陽官副都部署, 終年五十七歲。

楊延昭故去之后, 楊延昭的第三子楊文廣, 成為了「楊家將」新一代的代表。

與祖父楊繼業、父親楊延昭相比, 楊文廣無論是在功績上, 還是在名望上都與他們相差甚遠, 但他也未曾辱沒了楊家將忠烈滿門的威名。

他曾因討伐海賊有功, 機緣巧合之下, 結識了范仲淹。

自那之后, 范仲淹便一直提攜于他, 也讓他仕途之路頗為豐順。 在于西夏的作戰過程中, 楊文廣繪制陣圖、撰寫策略, 但還沒等到朝廷批準, 他就不幸病逝了。

現如今, 人們所說的楊家將, 實際上只帶的就是這三代人。 至于許多影視文學作品中, 所提及的佘老太君、楊門女將、楊八妹等等, 雖然有一些人物確實存在, 但是尚未找到與她們上陣殺敵, 或者指揮戰斗的相關記載。

而自楊文廣之后, 楊家逐漸走向了下滑,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因此之后對于楊家的記載較少。

二、楊家后裔

楊文廣走后,楊家后代究竟何去何從,這在歷史當中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作為名門之后,尤其是對于這樣滿門忠烈的家族,后人從未放棄對楊家后裔的尋找。

最后在種種資料中發現,「楊家將」的一支后裔,居然割據地方長達600年之久。

根據明代宋濂的《楊氏家傳》中的內容,可以發現里面提及到了楊延昭的另外一位子嗣楊充廣。

楊充廣本來只是莫州刺史,在出使廣西的時候,結交了一個人,這個人便是當時播州的宣撫使楊昭。

通過了解發現,楊充廣乃是唐朝楊端的后人,他們一脈已經在播州生活、發展了數百年的時間,說是播州當地的霸主都不為過。

這樣一來,楊充廣便與楊昭是同宗。兩人本就有了一定的情誼,再加上同宗的關系,使得二人之間更加親密。

由于楊昭沒有子嗣,因此楊充廣便將自己的兒子楊貴,過繼給了楊昭。

楊昭去世后,將宣撫使之位傳給了楊貴,自此之后鎮守、統治播州的便成了楊貴一脈,也就是楊繼業一脈。

宣撫使地位特殊,再加上楊昭一脈在播州數百年的經營,致使他們一脈在當地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毫不客氣地說,在當地楊家的命令,要比圣旨還要好用。而楊貴接手之后,在原來楊貴的基礎之上,再次擴充了當地的軍事實力以及經濟實力,使播州又一次地得到了發展。

三、割據播州600年

宋末元初,由于元朝礙于播州楊家的實力,因此在對待播州地區時,采用的是招安的政策,而當時的播州楊家,眼見宋朝大勢已去,為了保存實力,也順勢同意了元朝的招降。

雖然表面上播州要歸元朝所管制,但是實際上的話事人,仍然是楊家。就這樣,播州楊家與元朝廷,在播州的管理上一直心照不宣,直到元朝覆滅。

元末明初,播州楊家又故技重施,再次投向了明朝的懷抱,而明朝廷對待播州的管制問題上,也同元朝一樣,楊家在播州的地位也一直未變。

直到萬歷二十八年,當時的播州楊家代表楊應龍起事,公然對明朝朝廷發起了反叛,最終在播州之戰中殞命,楊貴一脈也到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從宋朝楊貴被過繼給楊昭開始,到明朝楊應龍殞命。他們這一脈整整在播州「占地為王」了600余年,歷經了宋朝、元朝、明朝三個從朝代。

作為「楊家將」的后人,他們這一脈雖然表現的與先祖楊繼業等人的忠君愛國有所不同,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他們卻要比最開始一代的「楊家將」過得更加風光無限。

楊家逐漸走向了下滑,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因此之后對于楊家的記載較少。

二、楊家后裔

楊文廣走后,楊家后代究竟何去何從,這在歷史當中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作為名門之后,尤其是對于這樣滿門忠烈的家族,后人從未放棄對楊家后裔的尋找。

最后在種種資料中發現,「楊家將」的一支后裔,居然割據地方長達600年之久。

根據明代宋濂的《楊氏家傳》中的內容,可以發現里面提及到了楊延昭的另外一位子嗣楊充廣。

楊充廣本來只是莫州刺史,在出使廣西的時候,結交了一個人,這個人便是當時播州的宣撫使楊昭。

通過了解發現,楊充廣乃是唐朝楊端的后人,他們一脈已經在播州生活、發展了數百年的時間,說是播州當地的霸主都不為過。

這樣一來,楊充廣便與楊昭是同宗。兩人本就有了一定的情誼,再加上同宗的關系,使得二人之間更加親密。

由于楊昭沒有子嗣,因此楊充廣便將自己的兒子楊貴,過繼給了楊昭。

楊昭去世后,將宣撫使之位傳給了楊貴,自此之后鎮守、統治播州的便成了楊貴一脈,也就是楊繼業一脈。

宣撫使地位特殊,再加上楊昭一脈在播州數百年的經營,致使他們一脈在當地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毫不客氣地說,在當地楊家的命令,要比圣旨還要好用。而楊貴接手之后,在原來楊貴的基礎之上,再次擴充了當地的軍事實力以及經濟實力,使播州又一次地得到了發展。

三、割據播州600年

宋末元初,由于元朝礙于播州楊家的實力,因此在對待播州地區時,采用的是招安的政策,而當時的播州楊家,眼見宋朝大勢已去,為了保存實力,也順勢同意了元朝的招降。

雖然表面上播州要歸元朝所管制,但是實際上的話事人,仍然是楊家。就這樣,播州楊家與元朝廷,在播州的管理上一直心照不宣,直到元朝覆滅。

元末明初,播州楊家又故技重施,再次投向了明朝的懷抱,而明朝廷對待播州的管制問題上,也同元朝一樣,楊家在播州的地位也一直未變。

直到萬歷二十八年,當時的播州楊家代表楊應龍起事,公然對明朝朝廷發起了反叛,最終在播州之戰中殞命,楊貴一脈也到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從宋朝楊貴被過繼給楊昭開始,到明朝楊應龍殞命。他們這一脈整整在播州「占地為王」了600余年,歷經了宋朝、元朝、明朝三個從朝代。

作為「楊家將」的后人,他們這一脈雖然表現的與先祖楊繼業等人的忠君愛國有所不同,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他們卻要比最開始一代的「楊家將」過得更加風光無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