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白臨終絕筆《臨終歌》,一代詩仙的人生總結,讀罷令人感慨萬千

李白作為一個作家在其所處的時代, 他所引起的轟動在文學史上是無人匹敵的, 帶著驚天動地的力量, 似雷霆如颶風, 征服了同時代的讀者。

杜甫遇到他, 改變了自己的行程, 一路追隨。 之后一生都對他念念不忘。 贊之為:「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 」賀知章遇到他, 呼之為「謫仙人」。

不光在文學界, 在民間李白的仰慕者也很多, 最有名的當屬汪倫了。 他瘋狂仰慕李白的才華。 為了能夠見到李白, 他給李白寫了一封信, 信大意是:先生, 你喜歡喝酒賞花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 萬里酒家, 我殷切地期待著您的到來。 李白讀完信后, 欣然前往。 去了才知道, 桃花十里是個名叫桃花的十里水潭, 萬里酒家是酒店的東家姓萬。 李白面對熱情的粉絲, 大笑著與其同游, 離別時, 李白踏舟而行, 汪倫踏歌相送。 李白很是感動, 寫下了千古名篇《贈汪倫》。

盛唐的文化是以中國本土文化為主體, 且廣泛吸取異域文化, 加上文化氛圍是自由的, 兼容并蓄的。 而李白特殊的身世, 造就了他更易于接受這種時代潮流的影響。 我們知道, 李白出生于中亞碎葉, 那是西域和漢族雜居之地。 他幼年受到了西域文化的洗禮, 這使他能夠更容易擺脫傳統束縛,

接受外來事物。 入蜀后, 他又接受了多方面的教育。 「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好劍術」, 「十五觀奇書」。 李白的學識是廣博的。 他不僅熟讀經史, 還遍觀奇書, 這些奇書當然包括域外的許多著述。 所以李白還精通多國文字。

當與李白同游的好友吳指南倒在洞庭之上時, 他將之尸身暫停于洞庭湖側。 幾年之后, 他「雪泣持刃, 躬身洗削, 裹骨徒步, 負之而趨」。 他把吳指南葬在了鄂城之東。 李白用這種西南地區特有的葬儀埋葬了他的朋友。 李白沒有說這位朋友的來歷, 從這些舉動來看, 應該來自西南地區, 所以李白才用他們當地的儀式安葬他。 這也可以看出李白不同于普通儒生之處。

李白的詩歌最顯著的特點是其氣奇, 氣逸, 氣壯。 氣是一個哲學概念, 在詩歌里是指作家的思想境界, 人格力量, 性情才調, 創作激情等, 簡單地說, 就是李白的詩有氣骨, 有氣象, 有氣勢。

李白的詩歌以超凡的想象力, 創造出了許多不可思議的詩歌形象, 令人嘆服。 如他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寫道:「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他的心是可以飛離身體的。 又如「狂風吹我心, 西掛咸陽樹。 」「雁引愁心去, 山銜好月來。 」這是一種前無古人的寫法, 生動而新奇。 在他之前寫大海的人不少, 但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但李白卻把大海的波瀾壯闊呈現在我們眼前, 「海寒多天風, 白波連山倒蓬壺」、「明云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

李白素以大鵬自比, 他討厭世俗的束縛, 追求精神的自由。 他說:

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

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輕年少。

他雖有報國之志,卻又不屑于士大夫視為正途的科舉考試。他不愿做一位皓首窮經的儒生。他說:「男兒百年且樂命,何須徇書受貧病?」「男兒百年且榮身,何須徇節甘風塵。」即便聲望直取公卿,但仍無法放下自由的心。他厭惡世俗,向往仙境。「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白生于盛唐,高漲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李白的詩充滿了積極樂觀的力量。皮日休說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深,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可謂李白的知音。

李白是傲的。他的骨氣是我國古代志士最寶貴的節操,這讓他的詩歌充滿了人格魅力。他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公元761年,六十歲的李白決定參加李光弼的部隊,請纓殺敵,行至金陵,途中得病,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去世前,他命人拿出紙筆,題下了這首絕命詩《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濟。

余風激兮萬世,

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

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詩意為:大鵬振翅高飛,威震四海八荒。飛至中途慘遭催折,無力向前了。但它的余風足可激蕩千秋萬世。只可惜啊東游扶桑時,被掛住了左邊的衣袖(此處用典莊忘《哀時命》里有「左祛掛于扶桑」之句,祛即袖,意為在皇帝身邊受到挫折。此外石應為左)。后人得知此消息定會口耳相傳悲痛萬分,但孔子已亡,又有誰為我的死去而傷心落淚呢(傳孔子曾因神獸死而落淚。)

寫罷擲筆而亡,一個偉大的天才就這樣離開了人世,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感喟!

他雖有報國之志,卻又不屑于士大夫視為正途的科舉考試。他不愿做一位皓首窮經的儒生。他說:「男兒百年且樂命,何須徇書受貧病?」「男兒百年且榮身,何須徇節甘風塵。」即便聲望直取公卿,但仍無法放下自由的心。他厭惡世俗,向往仙境。「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白生于盛唐,高漲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李白的詩充滿了積極樂觀的力量。皮日休說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深,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可謂李白的知音。

李白是傲的。他的骨氣是我國古代志士最寶貴的節操,這讓他的詩歌充滿了人格魅力。他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公元761年,六十歲的李白決定參加李光弼的部隊,請纓殺敵,行至金陵,途中得病,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去世前,他命人拿出紙筆,題下了這首絕命詩《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濟。

余風激兮萬世,

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

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詩意為:大鵬振翅高飛,威震四海八荒。飛至中途慘遭催折,無力向前了。但它的余風足可激蕩千秋萬世。只可惜啊東游扶桑時,被掛住了左邊的衣袖(此處用典莊忘《哀時命》里有「左祛掛于扶桑」之句,祛即袖,意為在皇帝身邊受到挫折。此外石應為左)。后人得知此消息定會口耳相傳悲痛萬分,但孔子已亡,又有誰為我的死去而傷心落淚呢(傳孔子曾因神獸死而落淚。)

寫罷擲筆而亡,一個偉大的天才就這樣離開了人世,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感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