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教寶寶走路,爸爸媽媽別進入這幾個誤區

上一期提到了怎樣給孩子選合適的小(學)鞋(步)子, 今天我們就來接著說一說和鞋子有關的另一件重要與之相關聯的事——學走路。

孩子是不同的個體, 身體生長快慢各有不同, 從翻身到獨坐從坐到爬再到走路, 需要很長的時間, 每個月齡段都有相對應的發育標準, 一般到了學走路這個生長過程, 在10到15個月都是正常範圍。

但是, 現在很多人都對學走路形成一個概念:越早越好。

爸爸媽媽們一定要重視, 千萬別踏入以下幾個誤區:

1、還沒有學爬, 就先學走

爬行是寶寶神經系統支配動作發展的重要一步,

爬行靠寶寶手部、眼部和腳三方面動作互相配合, 在大腦的支配下學會如何協調手眼腳的使用, 所以爬行這個動作不能少, 並且對鍛煉大腦支配神經非常有益。 爸爸媽媽可以盡可能的創造一些“障礙物”給寶寶翻爬, 充分感受爬行的樂趣, 在樂趣中得到學習。

2、使用學步帶提著走

現在許多的產品都打著“減輕負擔”、“解放雙手”這樣的賣點, 也確實有一些產品簡單方便, 其中也包括學步帶。 這種產品主要是能“提”著寶寶學走路, 還能減少摔倒受傷的幾率, 減少媽媽彎腰的次數更省了不少力氣。

媽媽們, 請注意了, 請減少學步帶的使用。 這種產品雖然有好處, 但是也同樣存在弊端。 首先, 在使用的時候, 往往是靠大人的力氣“提”著寶寶的,

寶寶每行動一步都不是靠自己的力氣去感受地面的觸感, 也感覺不到關節的力量, 這樣的學步得不到鍛煉的同時還不能給寶寶練習到平衡性。

3、依賴學步車

學步車仿佛是學步神器, 在我小的時候同樣使用過學步車, 這種神奇使用起來很方便, 寶寶在車裡都不需要特別照顧, 還能自如走路。 但如果長時間依賴, 過度使用很容易形成膝關節變形, 日後走路姿勢也會出現異常。

寶寶天生就是自然的, 所以寶寶更適合在自然環境中成長。 想要寶寶學好走路, 就要先學會“在哪跌倒在哪爬起”, 爸爸媽媽應當順應自然發育過程, 不要人為的過早訓練寶寶到達某條生長標準。 學步時只要給寶寶做好保護措施, 減少摔倒受傷的風險,

就讓寶寶盡情享受走路的樂趣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