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不管地帶,見證百年的博物館,香港這些地方背后的故事你了解嗎

三不管地帶——九龍城寨

香港曾經的三不管地帶、電影《重案組》取景地——九龍城寨。 九龍城寨是香港殖民時代位于現在九龍城區的一座圍城, 它屬于香港歷史城區, 已經于1993年被拆除。

九龍旺角以北有一條界限街, 它將九龍半島橫向一分為二, 街南部分稱九龍, 街北為新界。 著名的中港英三不管的九龍城寨就在這里。 九龍城寨以前是著名的香港貧民窟。 其實它的歷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至中國的宋朝時代, 原來是用來防衛抵抗外敵的據點。

九龍城寨其實只有6英畝大, 約2.7公頃, 當年香港被割讓, 曾經聲明過這一塊仍歸屬中國管轄, 中國官員仍可駐扎九龍城內, 并保留附近碼頭以便往來。 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尷尬, 處于邊界, 清朝、國民黨時期和解放后, 中國都未在此治理過, 英國雖然不斷覬覦, 但也無法得逞。

于是很多犯了法的人就逃到這里, 因為這里無法可依, 所以成了三不管地帶, 販毒、搶劫、盜竊經常發生, 環境十分惡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大批難民從華南地區涌入香港, 并聚居于九龍寨城, 港英政府最終完全放棄管理, 九龍城寨淪為三合會活躍地帶, 成為販毒、賣淫、賭博等非法行為的溫床。 此外, 由于港英政府當時不承認中國醫生的資格, 所以這里也可以見到非常密集的無資質的牙醫診所招牌, 是一道奇特的風景。

到了1984年, 中英兩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處理香港問題, 1987年兩國共同決定清拆寨城, 遷徙居民。 九龍寨城在1993年清拆前, 曾經讓成龍拍攝《重案組》電影, 并容許一群日本探索家以一星期時間描繪寨城地圖。

據悉九龍寨城在拆毀之前有50,000多名居民;以寨城面積0.026平方公里推算, 城寨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90萬人, 可以說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電影《葉問》里曾經還原過九龍城寨的場景。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其實,在門票公開發售首日,八小時內就已經賣出了逾4萬張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曾說:「這是祖國送給香港的一份厚禮。」是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座承載了中國厚重傳統歷史文化的藝術建筑將在香江畔繼續講述我們中華民族的上下五千年。

2016年12月23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北京簽署了《故宮博物院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就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備忘錄》。

2018年5月28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筑工程正式啟動。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占地約13000平方公尺,總樓面面積約30000平方公尺,開幕展展出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精選出來的逾900件藏品。展出的藏品橫跨中國五千多年文明史,從繪畫、青銅器,到織繡、古代建筑等,其中一級文物多達166件。

我們相信這座建筑將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動人們對中國藝術和文化的欣賞,更加懂得回望,珍惜,傳承!

香港鐵路博物館

香港鐵路博物館雖然是1985年建立的,至今才三十多年,但它卻見證了香港百年歷史,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因為香港鐵路博物館是由舊大埔墟火車站重建而來的。1983年建立了新的大埔墟火車站,舊大埔墟火車站經過重修變成了現在的香港鐵路博物館。

而舊大埔墟火車站始建于民國二年,也就是1913年,距離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當時的舊大埔墟火車站非常有中國傳統民居的特色,首先它是一座風格獨特的中國金字頂傳統建筑,其次在門樓屋脊及兩旁的山墻上飾有蝙蝠、牡丹及喜鵲等泥塑,寓意吉祥,都是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物件。

現在的香港鐵路博物館位于香港大埔大埔墟崇德街13號,面積6500平方公尺,陳列面積310平方公尺。專門展覽鐵路相關的主題,介紹香港本捷運路交通的歷史和發展,藏品類別包括歷史車卡、舊火車票、鐵路用具、照片、年報和制服等;藏品超過3000多件。其中,歷史車卡:8卡;舊火車票:近3000張;鐵路用具:約100多件:照片:約300多張。

除此之外,還保留了舊火車站古跡和其他鐵路設備,包括展出窄軌蒸汽火車頭、51號柴油電動機車和六輛歷史車卡。

窄軌蒸汽火車頭在1924年專門為粉嶺至沙頭角的支線提供服務,后來支線停用后,,火車頭被賣去菲律賓的一間蔗園。后來,經過九廣鐵路公司和鐵路博物館的人員的努力,于1990年代中運回香港,修復原貌并展出。

51號柴油電動機車在1955年開始使用,它服役的四十幾年間,正值香港經濟起飛的時候。

后來,1970年代中期,內地與香港的交流日益頻繁,很多人乘搭由它牽引的火車,到新界郊游或者回鄉探親,它見證了香港與內地那些年人們往來的點點滴滴,也承載了很多人的思鄉情。1997年香港回歸后,它正式退役,九廣鐵路公司在2004年將它贈予鐵路博物館。

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承載了文化傳播、傳承、交流的使命。在其中,有一個寶貝引人矚目,它就是從國家博物館送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陳列展出的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玉璽。它是清朝的傳位玉璽,是乾隆欽定「盛京十寶」之一。

皇帝之印稱「寶」為清制,皇帝的印信稱為「御寶」。其實在乾隆以前,御寶是沒有規定的數目的。

但乾隆曾經在公元1746年,也就是乾隆十一年的時候,將前代皇帝御寶重新考證排次,確定為25方御寶,詳細規定了各自的用途和使用范圍。這其中就包括白玉質「大清受命之寶」。其他的還有:碧玉質「皇帝奉天之寶」、金質「大清嗣天子寶」、青玉質和栴檀木質「皇帝之寶」、白玉質「天子之寶」等等。

白玉質「大清受命之寶」玉璽,是「盛京十寶」 之一。這枚玉璽為碧玉質,溫潤潔白,璽文為滿文本字、漢文篆書,朱文,蹲龍紐,附系黃色綬帶及牙牌,牙牌兩面分別用滿漢文刻:「大清受命之寶匱」。

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玉璽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皇權,用來彰顯大清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統身份。它的存在,讓我們更加了解清朝封建帝制,了解皇權在那個時代的不可冒犯。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其實,在門票公開發售首日,八小時內就已經賣出了逾4萬張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曾說:「這是祖國送給香港的一份厚禮。」是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座承載了中國厚重傳統歷史文化的藝術建筑將在香江畔繼續講述我們中華民族的上下五千年。

2016年12月23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北京簽署了《故宮博物院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就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備忘錄》。

2018年5月28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筑工程正式啟動。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占地約13000平方公尺,總樓面面積約30000平方公尺,開幕展展出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精選出來的逾900件藏品。展出的藏品橫跨中國五千多年文明史,從繪畫、青銅器,到織繡、古代建筑等,其中一級文物多達166件。

我們相信這座建筑將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動人們對中國藝術和文化的欣賞,更加懂得回望,珍惜,傳承!

香港鐵路博物館

香港鐵路博物館雖然是1985年建立的,至今才三十多年,但它卻見證了香港百年歷史,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因為香港鐵路博物館是由舊大埔墟火車站重建而來的。1983年建立了新的大埔墟火車站,舊大埔墟火車站經過重修變成了現在的香港鐵路博物館。

而舊大埔墟火車站始建于民國二年,也就是1913年,距離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當時的舊大埔墟火車站非常有中國傳統民居的特色,首先它是一座風格獨特的中國金字頂傳統建筑,其次在門樓屋脊及兩旁的山墻上飾有蝙蝠、牡丹及喜鵲等泥塑,寓意吉祥,都是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物件。

現在的香港鐵路博物館位于香港大埔大埔墟崇德街13號,面積6500平方公尺,陳列面積310平方公尺。專門展覽鐵路相關的主題,介紹香港本捷運路交通的歷史和發展,藏品類別包括歷史車卡、舊火車票、鐵路用具、照片、年報和制服等;藏品超過3000多件。其中,歷史車卡:8卡;舊火車票:近3000張;鐵路用具:約100多件:照片:約300多張。

除此之外,還保留了舊火車站古跡和其他鐵路設備,包括展出窄軌蒸汽火車頭、51號柴油電動機車和六輛歷史車卡。

窄軌蒸汽火車頭在1924年專門為粉嶺至沙頭角的支線提供服務,后來支線停用后,,火車頭被賣去菲律賓的一間蔗園。后來,經過九廣鐵路公司和鐵路博物館的人員的努力,于1990年代中運回香港,修復原貌并展出。

51號柴油電動機車在1955年開始使用,它服役的四十幾年間,正值香港經濟起飛的時候。

后來,1970年代中期,內地與香港的交流日益頻繁,很多人乘搭由它牽引的火車,到新界郊游或者回鄉探親,它見證了香港與內地那些年人們往來的點點滴滴,也承載了很多人的思鄉情。1997年香港回歸后,它正式退役,九廣鐵路公司在2004年將它贈予鐵路博物館。

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承載了文化傳播、傳承、交流的使命。在其中,有一個寶貝引人矚目,它就是從國家博物館送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陳列展出的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玉璽。它是清朝的傳位玉璽,是乾隆欽定「盛京十寶」之一。

皇帝之印稱「寶」為清制,皇帝的印信稱為「御寶」。其實在乾隆以前,御寶是沒有規定的數目的。

但乾隆曾經在公元1746年,也就是乾隆十一年的時候,將前代皇帝御寶重新考證排次,確定為25方御寶,詳細規定了各自的用途和使用范圍。這其中就包括白玉質「大清受命之寶」。其他的還有:碧玉質「皇帝奉天之寶」、金質「大清嗣天子寶」、青玉質和栴檀木質「皇帝之寶」、白玉質「天子之寶」等等。

白玉質「大清受命之寶」玉璽,是「盛京十寶」 之一。這枚玉璽為碧玉質,溫潤潔白,璽文為滿文本字、漢文篆書,朱文,蹲龍紐,附系黃色綬帶及牙牌,牙牌兩面分別用滿漢文刻:「大清受命之寶匱」。

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玉璽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皇權,用來彰顯大清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統身份。它的存在,讓我們更加了解清朝封建帝制,了解皇權在那個時代的不可冒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