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原來,晚年過得好不好,都跟55歲到60歲的「因果」有關

01

有道是:「萬法皆空, 因果不空。 」

人活一世, 其實最難擺脫的, 就是「因果」。 我們先前種下了什麼「因」, 后面就會得到什麼「果」。 也許, 這世間最公平的,

就是因果定律。

再有錢的人, 只要犯了事兒, 走錯了一步, 那他就會自食惡果。 再貧窮的人, 只要他做好了自己的本分, 一心向善, 那他也會得到善果。

在中年的時候, 我們能享受到多少的福氣, 靠的不是當下的努力, 而是年輕時的經歷;在晚年的時候, 我們是否可以安度余生, 靠的不是當下的臨時抱佛腳, 而是中年時的積累。

有句話說得很難聽, 但很現實, 所有的臨時抱佛腳, 所有的臨陣磨槍, 都不過是自己安慰自己罷了, 根本毫無效果。

試想, 如果臨時抱佛腳, 佛門就會渡化他們, 那苦修多年的人, 豈不是吃大虧了嗎?天道, 始終是公平的。

一個人, 晚年到底過得好不好, 都跟55歲到60歲的因果有關。

02

眾所周知, 如今的中年危機提前到了35歲, 而晚年危機提前到了55歲。 可以說, 生活對于人的考驗, 貌似越來越殘酷了。

35歲的人通不過中年危機的考驗, 他們就會逐漸失業, 被職場淘汰, 后面的日子基本就不太好過, 生活愈發變得艱難起來。

55歲的人通不過晚年危機的考驗, 也許他們會越過越忐忑,

越活越不知道人生有什麼意義。 還有些人, 直接就中道而別了, 滿是悲哀。

有心理研究者調查過,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 隨著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大, 所有的危機和風險, 都會提前到來。

這里所談到的危機和風險, 有可能是錢財的風險, 有可能是健康的風險, 有可能是家庭的風險, 也有可能是某些突發的意外。

55歲, 恰好是風險的高發期, 什麼疾病、禍患統統都會不期而至。 因此, 你會感覺到過了55歲, 人生會變得逐漸倒霉起來。

對此, 有人會反駁, 為什麼以前的人到了55歲沒有那麼多的風險, 而如今的風險會有那麼多呢?

只能說, 時代是不斷發展的, 生活是不斷變化的。 以往的生活節奏太慢了, 日子會比較好過。 如今的節奏太快了,

也許你退休后還需要參與到「養老內卷」當中。

03

55歲到60歲這段時間, 要種下「善果」了。

一般來說, 普通人要想安穩地到老, 就只有兩個選擇, 要麼選擇過低配的日子, 盡量保存自身的熱量, 熬過中晚年的寒冬。

要麼選擇積累更多的錢財, 擁有更多的資源,

保證自己的身體和家庭不會受到各種風險的影響。 當然, 這一點, 很少人可以做到。

對于普通人來說, 差不多55歲了, 是時候要過低配的日子了。

什麼是低配的日子呢?一般包括這三點。 首先, 要降低個人的欲望, 清心寡欲;其次, 要勤儉節約, 別把錢浪費在不必要的事兒上;第三, 要斷舍離不必要的一切。

這三點, 聽起來很簡單, 可做到的人特別少。 特別是降低欲望這一點, 有太多的人都做不到。 為什麼呢?因為人之欲望, 那是無窮無盡的。

你發現別人的孩子特別優秀, 自己的孩子比較一般, 就跟孩子鬧矛盾;你發現別人存了幾百萬養老, 自己只有幾十萬, 然后產生了羨慕嫉妒恨的心理。

做人, 又何必如此呢?每個人所走的道路不一樣, 每個人所擁有的因果緣分不相同,那順其自然,做好自己的本分,那就可以了。

04

晚年的生活質量到底好不好,要看人之智慧了。

晚年過得怎麼樣,這到底是既定的結果呢,還是存在變數的結果呢?有一半的事兒是既定的,而有一半的事兒是存在變數的。

所謂「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就是這個道理。

更何況,在生活當中,人本身就是最大的變數。你60歲前就做好準備,跟你60歲后才開始做準備,這差距是巨大的。

有些人還未到60歲,就把工作放在一邊,經常鍛煉,多跟朋友往來,跟家人的關系處得不錯,還攥緊褲兜里面的錢財。那他們的晚年,就只會越來越好。

而有些人過了60歲,才認識到身體、家庭以及錢財的重要性,這一刻才真的晚了。早期沒有把好的「因」種下,晚年又怎麼可能有善的「果」呢?

為了晚年可以過得好一點,就該「內外」兼修。

對內,要搞清楚往后余生要依靠誰,同時健康和錢財兩手抓,保持謹慎且樸素的做人態度。

對外,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比如說遇到什麼意外,遭到什麼風險,要有心理準備。千萬不要等禍患來了,才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

或許,我們身邊那些晚景幸福的人,早已在55歲那年,規劃好了往后余生。

每個人所擁有的因果緣分不相同,那順其自然,做好自己的本分,那就可以了。

04

晚年的生活質量到底好不好,要看人之智慧了。

晚年過得怎麼樣,這到底是既定的結果呢,還是存在變數的結果呢?有一半的事兒是既定的,而有一半的事兒是存在變數的。

所謂「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就是這個道理。

更何況,在生活當中,人本身就是最大的變數。你60歲前就做好準備,跟你60歲后才開始做準備,這差距是巨大的。

有些人還未到60歲,就把工作放在一邊,經常鍛煉,多跟朋友往來,跟家人的關系處得不錯,還攥緊褲兜里面的錢財。那他們的晚年,就只會越來越好。

而有些人過了60歲,才認識到身體、家庭以及錢財的重要性,這一刻才真的晚了。早期沒有把好的「因」種下,晚年又怎麼可能有善的「果」呢?

為了晚年可以過得好一點,就該「內外」兼修。

對內,要搞清楚往后余生要依靠誰,同時健康和錢財兩手抓,保持謹慎且樸素的做人態度。

對外,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比如說遇到什麼意外,遭到什麼風險,要有心理準備。千萬不要等禍患來了,才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

或許,我們身邊那些晚景幸福的人,早已在55歲那年,規劃好了往后余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