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五位偉人的臨終絕筆:悲憤、幽怨、自嘲,只有他最灑脫

刀叔導讀:絕筆, 誰都可以, 但絕唱只屬於偉人。

在中國, 絕筆被視為臨終所作, 即去世前最後所寫的文字、作品等。 絕筆最早出現於《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 其中就有關於絕筆的記載。 古語有雲:“鳥之將死, 其鳴也哀;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 ”人們在行將就木、終於可以擺脫人世間的一切喜怒哀樂之際, 絕筆就是人們對這個世界最後想說的話。

李白《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 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 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701年—762年) ,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 他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被後人譽為“詩仙”。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 所以他的詩既有豪邁奔放, 又有清新飄逸, 而且具有豐富的想像, 在盛唐所有的詩人中, 王維、孟浩然善長五絕, 王昌齡等人精於七絕, 而兼長五絕與七絕者, 唯有李白一人。

李白雖然才華橫溢, 深受唐玄宗的賞識, 但也因此而招致了他人的嫉恨而不得志, 這從他“謫仙人”的稱號在即可得知。

上元二年(761年), 已是六十出頭、貧困潦倒的李白因病返回鎮江, 此時他的生活已經相當窘迫, 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 (762年), 李白在病榻上賦詩《臨終歌》, 在他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之後, 一代“詩仙”便與世長辭, 而《臨終歌》也就成為了李白悲憤之絕筆。

唐婉《釵頭鳳》

世情薄, 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 淚痕殘, 欲箋心事, 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 夜闌珊, 怕人尋問, 咽淚裝歡。 瞞, 瞞, 瞞!

唐婉 (1128~1156), 字蕙仙, 自幼文靜靈秀, 才華橫溢, 後與表兄陸游成婚。 婚後的夫妻伉儷情深引起了陸母的不滿, 遂命陸游休了唐婉, 陸遊另築別院安置了唐琬, 但被其母察覺, 最終唐婉只得掩面而去, 陸遊也只能灑淚而別。

十年後, 陸游在遊覽沈園時恰遇已經改嫁的唐婉, 於是唐婉便宴請了陸遊, 並親手為他敬了一杯酒,宴後唐婉夫婦離去, 而陸遊則悲憤的在沈園牆壁上題寫了《紅酥手》。

第二年春天, 唐婉再游沈園, 或許她是帶有幾分期許, 但當她看到沈園牆壁上那首《紅酥手》後,

憑直覺斷定必是陸遊所作。 於是, 唐婉在肝腸寸斷之下, 為陸遊合了那首著名的《世情薄》, 不久, 一代才女唐婉就在幽怨中去世, 而這首哀婉幽怨的《世情薄》, 也最終成為唐婉留給世人的絕筆。

文天祥《自贊》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惟其義盡, 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 所學何事!而今而後, 庶幾無愧!

宋朝在中國歷史是可謂是多災多難, 而且對手是一個比一個強大。 西夏雖是陰魂不散也只是偶爾犯邊, 遼國強大也僅僅是對北方邊防形成威脅。 金人兇悍滅了北宋, 更是幾次揮軍南下, 而南宋尚能保存半壁江山。 但當遇到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蒙古鐵騎時, 南宋終於逃不了滅亡的命運, 而當時的中流砥柱文天祥, 最終也被元軍俘獲。

文天祥從押解大都至最終遇害, 一共被蒙古人囚禁了三年兩個月。

在這段期間中, 元朝千方百計地對文天祥進行勸降、逼降、誘降, 而參與勸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誘的手段之毒、許諾的條件之優厚、等待的時間之長久, 都是聞所未聞。 文天祥所經受的考驗之嚴峻、意志之堅定, 更是世所罕見, 他的絕筆《自贊》, 就是他臨刑時所作, 也是對“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最終詮釋。

唐伯虎《絕筆》

生在陽間有散場, 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 只當飄流在異鄉。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 後改字子畏, 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 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 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 詩文上, 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在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又稱為“明四家”。

歷史上真實唐伯虎的命運非常悲慘, 遠沒有《唐伯虎點秋香》中9527那麼瀟灑。

他一生娶了兩個妻子, 第一個妻子因為難產而死, 第二個妻子在他仕途失意時, 卷了家產棄他而走。 唐伯虎的親人相繼去世卻無錢安葬, 就連他自己去世後, 還是他的好友祝枝山將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 就像他的《絕筆》一樣, 此時唐伯虎早已是生無可戀、灑脫釋然。

李鴻章《絕筆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 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 八千裡外吊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 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了, 請君莫作等閒看。 ”

李鴻章這位晚清重臣, 一直被視為賣國賊, 民間戲稱他是“善後專家”,而他也自嘲為“裱糊匠”。或許梁啟超《李鴻章傳》中的評價最為中肯:“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

李鴻章作為晚清的“中興四臣”之一,“庸眾中的傑士”,他學習西方,畢生追求富國強兵,但卻又無能改變腐朽的封建體制,所以他的一切的所做所為都只是“沙上建塔”。正如他自己所說,終其一生,他“只是一個裱糊匠,面對一個破屋只能修葺卻不能改造。”而他的這首絕命詩,應該就是他自嘲一生的真實寫照。

應該說,在這五位名人的絕筆之中,李白之悲憤、唐婉之幽怨、文天祥之決絕、唐伯虎之灑脫,李鴻章之自嘲,無疑代表了他們每個人離世前的最終遺願。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無解之局,或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才適合所有的人。

(本文系“刀墓手劄”工作室原創出品,全網15億次閱讀的優質原創自媒體)

民間戲稱他是“善後專家”,而他也自嘲為“裱糊匠”。或許梁啟超《李鴻章傳》中的評價最為中肯:“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

李鴻章作為晚清的“中興四臣”之一,“庸眾中的傑士”,他學習西方,畢生追求富國強兵,但卻又無能改變腐朽的封建體制,所以他的一切的所做所為都只是“沙上建塔”。正如他自己所說,終其一生,他“只是一個裱糊匠,面對一個破屋只能修葺卻不能改造。”而他的這首絕命詩,應該就是他自嘲一生的真實寫照。

應該說,在這五位名人的絕筆之中,李白之悲憤、唐婉之幽怨、文天祥之決絕、唐伯虎之灑脫,李鴻章之自嘲,無疑代表了他們每個人離世前的最終遺願。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無解之局,或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才適合所有的人。

(本文系“刀墓手劄”工作室原創出品,全網15億次閱讀的優質原創自媒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