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小階段,被「盯緊」和被「放手」的孩子,5年以后差距很大

在小學階段, 孩子們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一二年級相差不大, 三四年級兩極分化, 五六年級天上地下。

有些孩子一二年級時表現平平, 等到五六年級時卻突飛猛進, 成績一躍到了班級前列。

為此, 有些家長會感慨, 怎麼自己對孩子教育這麼重視, 盯得這麼緊, 孩子卻「不爭氣」呢?

事實上, 孩子上小學時, 一味地盯緊并不可取, 我們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無可厚非, 但該放手時也要適當放手, 否則當升入小學高年級階段, 或者是進入國中時, 孩子們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孩子在小學被「盯緊」和「放手」, 5年后差別很大

朋友曉琳和愛人都是高材生,

夫妻倆深知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對孩子管教十分嚴苛。

孩子剛一上小學, 曉琳就和愛人輪流輔導家庭作業, 無論是課前預習, 還是默寫、背誦, 夫妻倆都對孩子有嚴格要求, 并且輪流監督執行。

開始的時候, 孩子成績確實不錯, 成績在班里一直都是前3名, 也經常被老師作為表揚的對象。

然而, 等孩子升入五六年級時, 完全變成了一個「陀螺」, 只有爸爸媽媽在身邊盯著時, 才會勉強學上一會, 偷懶成了家常便飯, 成績直線下滑, 掉到了中下等。

反觀同事小夏, 對孩子的教育則是一種比較「佛系」的態度。

一開始孩子比較貪玩, 有時完不成家庭作業, 小夏從不會大發雷霆, 無論是晚上「加班加點」, 還是第二天被老師懲罰, 都只是讓孩子自己承擔結果。

當然, 盡管看上去小夏對孩子「放手」, 但對于孩子的教育卻并沒有放松。

為了讓孩子更自律, 她專門買來了鬧鐘;

為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她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表;

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

從不在孩子寫作業時打擾。

就這樣, 孩子一二年級時, 由于貪玩, 成績還比較一般, 但等五六年級時, 后勁卻很足, 成績進步飛快, 也不用父母操心。

教育孩子應該適當放手

對比曉琳和小夏的兩種教育方式, 我們不難發現, 一味地盯緊孩子, 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觀念:「我學習不是為了自己, 都是為了爸爸媽媽」, 使孩子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 難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低年級時, 在家長監督下, 孩子還可以取得一個比較出色的成績, 但隨著升入高年級, 所學習知識的難度越來越高, 孩子一旦產生惰性, 成績很容易就會下滑。

因此,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 更應該適當放手, 采用一種「外松內緊」的教育方式。

對孩子的成績「佛系」, 但是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重視, 注重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 等到高年級, 乃至是升入國中、高中時, 成績自然不會差。

孩子在小學階段該如何引導?

1.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 培養學習習慣是最重要的。

我們平時應該注意為孩子養成自律習慣, 增強孩子的專注能力, 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總結錯題等一些好的學習習慣, 并長久地堅持下去。

2.把握好「教育邊界」

學習其實是孩子自己一個人的事情, 我們可以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 并加以引導,但不應該對孩子的學習大包大攬。

我們在陪孩子學習,監督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教育邊界」,確定哪些事情需要由自己介入,哪些事情可以由孩子獨立解決,更多引導孩子進行獨立學習,避免對父母產生過度依賴。

3.增強孩子的內驅力

隨著孩子年級越升越高,知識難度越來越大,也會對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有更高要求。

只有孩子對學習有比較強的內驅力,有足夠的學習興趣,才能在枯燥乏味的學習中堅持下去,并取得好的結果。

我們平時可以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成績負責,讓孩子體會成績進步帶來的成就感,多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都可以增強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結語:

走極端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小學階段對孩子盯得太緊,不利于為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將來也難以取得比較出色的學習成績。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該放手時一定要適當放手,「外松內緊」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更適合。

并加以引導,但不應該對孩子的學習大包大攬。

我們在陪孩子學習,監督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教育邊界」,確定哪些事情需要由自己介入,哪些事情可以由孩子獨立解決,更多引導孩子進行獨立學習,避免對父母產生過度依賴。

3.增強孩子的內驅力

隨著孩子年級越升越高,知識難度越來越大,也會對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有更高要求。

只有孩子對學習有比較強的內驅力,有足夠的學習興趣,才能在枯燥乏味的學習中堅持下去,并取得好的結果。

我們平時可以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成績負責,讓孩子體會成績進步帶來的成就感,多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都可以增強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結語:

走極端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小學階段對孩子盯得太緊,不利于為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將來也難以取得比較出色的學習成績。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該放手時一定要適當放手,「外松內緊」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更適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