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以一戰定乾坤,擒殺梟雄陳友諒

至正十七年, 在徐壽輝賬下的陳友諒成功奪權, 成為了朱元璋最為強大的對手。

此后僅僅兩年的時間里, 陳友諒就指使部將殺掉了徐壽輝, 成為了徐壽輝政權的實際領導人。 此時的陳友諒對盤踞在應天的朱元璋可以說是虎視眈眈, 大有吞并朱元璋之意。 而朱元璋對陳友諒火速發展的勢力也是憂心忡忡, 對于朱元璋而言, 他無疑是自己最為強大的對手。

元末的亂象環生締造了這幾位亂世雄主, 他們在歷史的舞臺上競相追逐, 誰先退出歷史舞臺, 成為了人們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

陳友諒此后將近兩年的時間里,

在長江兩岸進行瘋狂的攻城略地, 安慶、池州接連被陳友諒攻占。 隨后陳友諒帶領大軍親自拔掉了太平, 大軍徐徐推進到了采石。

順長江而下的陳友諒很明顯給朱元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威脅。

陳友諒如此之做的意圖很明顯,

就是要解除朱元璋在應天附近的一部分防御戰線, 進而讓自己能夠有攻打應天的機會。 為此, 陳友諒開始和東面的張士誠密謀, 準備兩大勢力合力圍攻朱元璋。

看著陳友諒咄咄逼人的態勢, 朱元璋內心的驚恐可想而知。 而且陳友諒要馬上進攻應天的消息傳出來之后, 朱元璋的大賬之內幾乎瘋了, 更多的人想到不是和陳友諒交戰, 而是放棄應天之地, 另求發展。

在這種關鍵的時刻, 行軍統帥的冷靜就顯得相當的重要。

朱元璋在大家都退出大賬之后, 就開始和素有「在世諸葛」之稱的劉基商量對策。

對于朱元璋來說, 不僅僅是陳友諒的問題, 東面的張士誠也一樣讓他忌憚。 如何合理的解決這兩個人才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也就是說這場仗一旦打起來, 先打誰、誰先出手就變得至關重要。

朱元璋所在的應天之地地處長江的下游, 而陳友諒屯兵之處恰恰位于朱元璋的上游, 如果陳友諒真的順江而下不到半日就能夠抵達應天之地。 這種地理的劣勢就讓朱元璋顯得相當的被動,

只能進行被動的防御戰略。

而且朱元璋現在還無法確定陳友諒和張士誠誰會主動發起進攻, 唯一最為合理的辦法就是誘使勁敵陳友諒先出兵, 然后朱元璋和這兩大勢力利用時間差攻打雙方。

這樣一來, 即便是陳友諒和張士誠聯手攻擊朱元璋, 張士誠的行軍速度必然沒有陳友諒快, 只要能夠把握好他們雙方進軍的時間差, 朱元璋就能夠集中全部的兵力來全面對戰陳友諒。

其實對于朱元璋而言, 即便是張士誠實無遠圖也好, 陳友諒性姿驕狂也罷, 這場三大雄主之間的較量其實就是一場賭博, 誰勝誰贏, 一切還未可知。

為了能夠誘使陳友諒快速的出擊, 不至于拖沓時日, 朱元璋讓部將康茂才以詐降之計誘使陳友諒出兵,

陳友諒信以為真的統兵到江東橋和康茂才準備合兵一處, 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之后, 火速展開了軍事部署, 準備一次性解決掉屢屢驕狂的陳友諒。

朱元璋后方指揮, 在江東橋設下伏兵, 誘殺陳友諒

當陳友諒帶領大軍抵達江東橋之后, 朱元璋所設下的伏兵火速朝著陳友諒的軍隊圍了過來,陳友諒看著自己陷入了包圍圈,開始帶領著軍隊迅速突圍,最終跑到了龍灣之地和朱元璋的軍隊展開了大戰,陳友諒再一次被大敗。

無奈之下的陳友諒只能奪船而逃,可是剛剛逃到慈湖的時候再一次被朱元璋的軍隊打的大敗。

陳友諒看著節節敗退的軍隊,想了一個全新的辦法:

棄城而求自保。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軍隊一定會進城駐防而放棄對自己的追繳,果不其然陳友諒在放棄太平城的之后,終于擺脫了朱元璋軍隊的追擊,陳友諒在萬分驚險的情況下,僥幸逃回了江州,朱元璋趁勢攻占了安慶城。

這一仗的大勝讓朱元璋信心大增,可是,一年之后的陳友諒陳一次卷土重來,出兵強行攻占了安慶。

安慶城陷落,朱元璋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后親自引兵救援,準備奪回安慶城。可是雙方交戰一天,互有勝負,但是朱元璋未能攻陷安慶城。此時神機軍師劉基再一次勸朱元璋放棄對安慶的進攻,直接拿下陳友諒的老巢江州。如此一來,安慶城自然不攻自破,朱元璋大喜,帶領軍隊向西奔襲江州,陳友諒在毫無準備之下逃亡到了武昌。

陳友諒屢屢敗于朱元璋之手,心中大為惱火,開始下令督造戰船,準備再一次進攻朱元璋。

可是,恰恰是這個時候,朱元璋也受到了來自張士誠的威脅。北方的劉福通一直以來的朱元璋最好的屏障,可是此時東邊的張士誠趁機卻圍攻劉福通所在的安豐,安豐被圍之后,劉福通開始斷糧,形勢相當危急。況且此時的朱元璋名義上仍然是劉福通所擁立的韓林兒的部將,如果不去解救安豐,那麼自己一定會落得腹背受敵的艱難境地。

安豐是朱元璋西北方最后的屏障,不僅僅阻攔著張士誠的紅巾軍,而且還阻攔著元軍部隊。安豐失守,朱元璋的處境會比現在更加的危險,但是劉基堅決不同意朱元璋援救安豐,因為此時正和陳友諒處于對峙階段,一旦朱元璋引兵援救安豐,陳友諒勢必會選擇攻取應天。

兩難之際的朱元璋最終還是選擇去援救安豐。

本來朱元璋誘使陳友諒主動進攻是為了避免自己處于兩線作戰的境地,可是如今仍然要面臨這個艱難的問題。其實從很多方面我們都能看的出來援救安豐是此時最好的辦法。安豐城一旦被張士誠攻破,張士誠和元朝軍隊勢必會聯合南下進攻朱元璋,那樣一來朱元璋就不是兩線作戰了,而是三線作戰的困境。

值得慶幸的是,朱元璋在向安豐出兵之后,陳友諒沒有直接帶兵攻打應天,而是迅速征調大軍逼近洪都,并且趁機攻占了吉安、臨江等地。

但是圍攻洪都似乎成為了陳友諒一生之中的噩夢,洪都被陳友諒圍攻了整整八十五天,陳友諒仍舊被死死的擋在了城外。此時,朱元璋也親自統帥二十萬大軍前來救援洪都城,陳友諒將所有的部隊全部屯集在了鄱陽湖上,準備和朱元璋在鄱陽湖展開大戰。

近八十萬大軍屯集在了鄱陽湖上,這種盛況極其的少見,而這一仗也成為朱元璋定鼎天下最為精彩的一場大仗。

為了能夠一戰定乾坤,朱元璋開始了較為詳細的作戰部署:

扼制湖口,阻斷陳友諒的退路,將他困在鄱陽湖中 洪都城作為后勤補給,穩定后方 編制沖鋒隊,利用火攻方式燒掉陳友諒的巨大戰船

朱元璋之所以采用火攻的方式,是因為陳友諒將所有的戰船都連接在了一起,這無疑為朱元璋的提供了機會。

大戰剛剛開始的時候,雖然朱元璋的軍隊處于劣勢,可是朱元璋的小船卻無比的機動靈活,而陳友諒卻由于戰艦太過于龐大,無法進行有效的進攻,只能被動的進行防御。朱元璋的軍隊分批引火沖向陳友諒的巨大戰船,無數的戰船沉浸在了鄱陽湖中,陳友諒看著已經有敗退的跡象,準備從湖口之地撤軍回到武昌。

可是,抵達湖口之后,卻發現自己的后路早已經被朱元璋封死,在涇江口戰船中的陳友諒剛想出船指揮這場突圍,不料一支飛箭貫穿了他的頭顱,陳友諒當場斃命。

鄱陽湖大戰以朱元璋的艱難勝利而宣告徹底結束。

朱元璋在滅掉陳友諒之后,迅速屯兵了陳友諒所統轄的廣大區域,成為了應天附近最為龐大的勢力。歷經無數戰火的朱元璋開始一步步的向北推進,一統天下的新格局即將開始形成。數十年的沐風櫛雨,讓這位曾經的底層百姓快速成長為了長江兩岸的雄主,未來的無數歲月中,朱元璋依舊要面臨無數的挑戰和風險。

因為,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朱元璋所設下的伏兵火速朝著陳友諒的軍隊圍了過來,陳友諒看著自己陷入了包圍圈,開始帶領著軍隊迅速突圍,最終跑到了龍灣之地和朱元璋的軍隊展開了大戰,陳友諒再一次被大敗。

無奈之下的陳友諒只能奪船而逃,可是剛剛逃到慈湖的時候再一次被朱元璋的軍隊打的大敗。

陳友諒看著節節敗退的軍隊,想了一個全新的辦法:

棄城而求自保。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軍隊一定會進城駐防而放棄對自己的追繳,果不其然陳友諒在放棄太平城的之后,終于擺脫了朱元璋軍隊的追擊,陳友諒在萬分驚險的情況下,僥幸逃回了江州,朱元璋趁勢攻占了安慶城。

這一仗的大勝讓朱元璋信心大增,可是,一年之后的陳友諒陳一次卷土重來,出兵強行攻占了安慶。

安慶城陷落,朱元璋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后親自引兵救援,準備奪回安慶城。可是雙方交戰一天,互有勝負,但是朱元璋未能攻陷安慶城。此時神機軍師劉基再一次勸朱元璋放棄對安慶的進攻,直接拿下陳友諒的老巢江州。如此一來,安慶城自然不攻自破,朱元璋大喜,帶領軍隊向西奔襲江州,陳友諒在毫無準備之下逃亡到了武昌。

陳友諒屢屢敗于朱元璋之手,心中大為惱火,開始下令督造戰船,準備再一次進攻朱元璋。

可是,恰恰是這個時候,朱元璋也受到了來自張士誠的威脅。北方的劉福通一直以來的朱元璋最好的屏障,可是此時東邊的張士誠趁機卻圍攻劉福通所在的安豐,安豐被圍之后,劉福通開始斷糧,形勢相當危急。況且此時的朱元璋名義上仍然是劉福通所擁立的韓林兒的部將,如果不去解救安豐,那麼自己一定會落得腹背受敵的艱難境地。

安豐是朱元璋西北方最后的屏障,不僅僅阻攔著張士誠的紅巾軍,而且還阻攔著元軍部隊。安豐失守,朱元璋的處境會比現在更加的危險,但是劉基堅決不同意朱元璋援救安豐,因為此時正和陳友諒處于對峙階段,一旦朱元璋引兵援救安豐,陳友諒勢必會選擇攻取應天。

兩難之際的朱元璋最終還是選擇去援救安豐。

本來朱元璋誘使陳友諒主動進攻是為了避免自己處于兩線作戰的境地,可是如今仍然要面臨這個艱難的問題。其實從很多方面我們都能看的出來援救安豐是此時最好的辦法。安豐城一旦被張士誠攻破,張士誠和元朝軍隊勢必會聯合南下進攻朱元璋,那樣一來朱元璋就不是兩線作戰了,而是三線作戰的困境。

值得慶幸的是,朱元璋在向安豐出兵之后,陳友諒沒有直接帶兵攻打應天,而是迅速征調大軍逼近洪都,并且趁機攻占了吉安、臨江等地。

但是圍攻洪都似乎成為了陳友諒一生之中的噩夢,洪都被陳友諒圍攻了整整八十五天,陳友諒仍舊被死死的擋在了城外。此時,朱元璋也親自統帥二十萬大軍前來救援洪都城,陳友諒將所有的部隊全部屯集在了鄱陽湖上,準備和朱元璋在鄱陽湖展開大戰。

近八十萬大軍屯集在了鄱陽湖上,這種盛況極其的少見,而這一仗也成為朱元璋定鼎天下最為精彩的一場大仗。

為了能夠一戰定乾坤,朱元璋開始了較為詳細的作戰部署:

扼制湖口,阻斷陳友諒的退路,將他困在鄱陽湖中 洪都城作為后勤補給,穩定后方 編制沖鋒隊,利用火攻方式燒掉陳友諒的巨大戰船

朱元璋之所以采用火攻的方式,是因為陳友諒將所有的戰船都連接在了一起,這無疑為朱元璋的提供了機會。

大戰剛剛開始的時候,雖然朱元璋的軍隊處于劣勢,可是朱元璋的小船卻無比的機動靈活,而陳友諒卻由于戰艦太過于龐大,無法進行有效的進攻,只能被動的進行防御。朱元璋的軍隊分批引火沖向陳友諒的巨大戰船,無數的戰船沉浸在了鄱陽湖中,陳友諒看著已經有敗退的跡象,準備從湖口之地撤軍回到武昌。

可是,抵達湖口之后,卻發現自己的后路早已經被朱元璋封死,在涇江口戰船中的陳友諒剛想出船指揮這場突圍,不料一支飛箭貫穿了他的頭顱,陳友諒當場斃命。

鄱陽湖大戰以朱元璋的艱難勝利而宣告徹底結束。

朱元璋在滅掉陳友諒之后,迅速屯兵了陳友諒所統轄的廣大區域,成為了應天附近最為龐大的勢力。歷經無數戰火的朱元璋開始一步步的向北推進,一統天下的新格局即將開始形成。數十年的沐風櫛雨,讓這位曾經的底層百姓快速成長為了長江兩岸的雄主,未來的無數歲月中,朱元璋依舊要面臨無數的挑戰和風險。

因為,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