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究竟發生在哪?從孫臏的戰略布局中尋找答案

公元前353年, 周顯王十六年, 齊國田忌與孫臏擊敗魏國龐涓于桂陵。 但是這一場經典的誘敵戰役, 并沒有出現在《史記》上, 以至于后世眾說紛紜。 直至《孫臏兵法》的出土, 才揭開了這場神秘之戰的面紗。

公元前386年, 趙國把都城遷往邯鄲, 這標志趙國徹底與魏國決裂(遷都的意義先不在這里復述)。 不復三晉一致對外的時候。

公元前354年, 周顯王十五年, 趙國進攻衛國(衛國以淪為魏國的屬國), 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河南長垣縣, 有人因此認為桂陵之戰發生在長垣, 但筆者不認同, 下文有敘述)。

魏國當即派龐涓出兵, 包圍了邯鄲。 趙國不敵魏國, 于是向齊國求救。 齊國當時是齊威王在世。 齊威王與眾臣商議后, 決定派兵救趙。 齊威王以田忌為將軍, 孫臏為軍師, 率軍八萬, 開赴戰場。

講到這里就不得稍微來介紹下趙、魏衛、齊三國的地理形勢。

趙都邯鄲(河北邯鄲縣)西面有太行,

南面有漳河(漳河在當時屬于黃河水系), 因此邯鄲北、東、南三面均屬于黃河平原。

析城山、王屋山把魏國分為東西兩部分。 魏東的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鄴城(臨漳縣)就與邯鄲隔地相望。 衛國就夾雜在趙國與魏都大梁之間。

齊國南面是魯宋。 魯國早已經是齊國的屬國,

而宋國早已衰落, 其國境內任由諸國軍隊進入, 滅國只是時間問題。 齊國北面是海, 因此齊國只有西面面對魏國。 而這一路又有險要的陽晉(山東菏澤巨野縣西南)、亢父(山東濟寧縣西南)阻擋外國進入齊國。

這一帶怎麼險要呢?蘇秦曾說:「過衛陽晉之道, 逕于亢父之險者也。 車不得方軌, 騎不得并行。 」因此齊國從亢父出兵, 是最為保險的。

史書上大多是這樣記載桂陵之戰:孫臏建議田忌直接攻擊魏都大梁, 這樣圍攻邯鄲的軍隊聽說后, 就會放棄邯鄲, 回來救援大梁。 然后齊軍在半路襲擊龐涓, 最后孫臏大勝而歸。 圍魏救趙由此而來。

但事實真是如此簡單嗎?

我們先說一說龐涓這個人。 龐涓先擊敗趙國軍隊于濁陽(山西長子縣漳水之南), 又擊敗韓國兵馬于馬陵(非齊魏之戰的馬陵, 在河南溫縣西北)。 被稱為魏國戰神。 而且龐涓也曾向鬼谷子求學, 若沒有學到點本事, 也不會下山。 這麼一個人會被一個簡單的計謀算計嗎?

來源于戰國真相當然不僅如此, 下面我來細細說來。

那麼桂陵之戰的桂陵在哪?現代有兩個爭議:一是在漆城附近有個桂城, 也稱為桂陵(河南長垣縣附近), 這個桂城在濟河北岸。

長垣與《孫臏兵法》中提到的平陵的位置

《尚書·夏書·禹貢》中這樣記載:「導沇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東出于陶邱(定陶)北,又東至于菏(菏澤),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入于海。」——濟河

《史記正義》:桂陵在曹州乘氏縣東南二十一里。

另一個桂陵是古乘氏縣(山東菏澤巨野縣),這個在濟河南岸,正好屬于前文提到的陽晉(菏澤巨野縣)、亢父(濟寧縣)一帶。

古乘氏縣,也就是巨野這樣的戰略布局,齊軍進退自如。符合孫臏的交戰地理位置。

從前文地理形勢介紹中看出,桂陵應該是古乘氏縣,也就是巨野。這還有另一個原因。齊軍主要是誘敵進攻,如果在濟河北岸撤退,魏軍可能會從北面攻擊齊軍,這樣很危險。

齊軍的目的是引誘,沿河而退非常符合孫臏的戰略部署。

由此可以看出,桂陵在古乘氏縣,今山東菏澤巨野縣。

田忌與孫臏一出兵,就顯示自己攻打大梁的意圖,妄圖以此解決趙都之圍。奈何,齊國出兵晚了(也有齊國坐視魏趙兩國兩敗俱傷的原因)。等田忌孫臏進入魏國,邯鄲已經向魏國投降了。

龐涓已經開始轉攻衛都帝丘(河南濮陽縣)。

龐子攻衛〔衛都帝丘〕(那個時候攻打小國,一般都是打都城,不會是別的地方)孫臏兵法田忌問:「怎麼做?」

「我們先佯攻平陵(定陶東北)。」孫臏為什麼選擇先打平陵?一方面是為了營造一種齊將無能的假象示敵以弱,另一方面平陵也是龐涓必救的城市。

平陵是魏國東部的軍事要地,可謂是兵多裝備精良,不會被輕易攻破,有足夠的時間等龐涓來救。孫臏是以此來引龐涓回援。

另一方面,孫臏是告訴龐涓——你看,我們齊國的將軍不會打仗啊,選了個兵多難打的堅城打,而且還沒有一個穩固的后勤基地。

平陵在衛、宋中間,魏國可以采取繞后的戰略,切斷齊國的糧草。一旦糧草被斷,那麼齊國必敗。

孫臏攻打平陽就是告訴龐涓:快來打我,快來打我。

孫臏為什麼采用誘敵之計呢?

原因上文說了:龐涓是打仗的高手,并且魏國軍隊十分強大,東面曾多次打敗趙韓聯軍,西面打得秦國被迫遷都,這樣一個對手是誰也不愿意碰上的吧。如果齊國正面對上魏國,孫臏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只有用計謀,孫臏才能保證齊軍必勝。

這一戰略布局,保證了齊軍能進能退雖然是假打平陵,但派誰去就得仔細考慮了。你以為孫臏會派個演技派?那你就小看孫臏了。孫臏直接派了倆真庸才,上演假戲真做。

在孫臏兵法里,孫臏直接問田忌:「都大夫孰為不識事?」意思是齊國大夫里,誰最笨,不會打仗。田忌說:臨淄、高唐(山東高唐縣)的兩地大夫不會打仗。

好了,就他倆了。

于是就派這倆炮灰去攻打平陵。

龐涓打仗厲害前文以說,魏軍三下兩下就敗了高唐、臨淄的兩位大夫。因此龐涓認為齊軍將軍確實不會打仗,愈發的瞧不起齊軍來。

等到平陵戰爭的消息傳到齊軍主力的時候,田忌問孫臏:「接下來怎麼做。」

孫兵說:「將軍你派一部分戰車疾馳大梁,繼續做出攻打大梁的意圖。等到龐涓追擊,就以小股兵力引誘龐涓到桂陵,我們在桂陵等著他。」

果然就如孫臏的預料一樣,龐涓舍棄了輜重等重物,率兵急速追趕。因為戰車速度快,若帶著輜重,根本不可能追得上。加上前面的鋪墊,龐涓早已有了輕敵之心,根本沒想到這只是誘餌。

可以說前面孫臏的鋪墊做得很成功。

最終,孫臏在桂陵大敗魏國的部隊,生擒龐涓。

孫子弗息,而擊之桂陵,而禽(擒)龐涓。

孫臏先是故意漏出破綻—齊軍將領不懂軍事;其次以損失小股部隊的代價,再次加深龐涓對齊將不會打仗的印象。最后以戰車部隊迅速向大梁挺進,挑釁龐涓,等到龐涓追擊的時候,再以小股軍隊引誘。就這樣孫臏一步步把龐涓引向戰敗的深淵!

不是龐涓無能,而是遇到了更厲害的孫臏。

孫紅雷扮演的孫臏由上所說,桂陵應該在今山東巨野,而非河南長垣,龐涓也不是因為救大梁中埋伏。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誘敵戰。孫臏屢次示敵以弱,一步步驕縱龐涓,最后一戰成功。

所謂驕兵必敗說的就是龐涓了罷。

長垣與《孫臏兵法》中提到的平陵的位置

《尚書·夏書·禹貢》中這樣記載:「導沇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東出于陶邱(定陶)北,又東至于菏(菏澤),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入于海。」——濟河

《史記正義》:桂陵在曹州乘氏縣東南二十一里。

另一個桂陵是古乘氏縣(山東菏澤巨野縣),這個在濟河南岸,正好屬于前文提到的陽晉(菏澤巨野縣)、亢父(濟寧縣)一帶。

古乘氏縣,也就是巨野這樣的戰略布局,齊軍進退自如。符合孫臏的交戰地理位置。

從前文地理形勢介紹中看出,桂陵應該是古乘氏縣,也就是巨野。這還有另一個原因。齊軍主要是誘敵進攻,如果在濟河北岸撤退,魏軍可能會從北面攻擊齊軍,這樣很危險。

齊軍的目的是引誘,沿河而退非常符合孫臏的戰略部署。

由此可以看出,桂陵在古乘氏縣,今山東菏澤巨野縣。

田忌與孫臏一出兵,就顯示自己攻打大梁的意圖,妄圖以此解決趙都之圍。奈何,齊國出兵晚了(也有齊國坐視魏趙兩國兩敗俱傷的原因)。等田忌孫臏進入魏國,邯鄲已經向魏國投降了。

龐涓已經開始轉攻衛都帝丘(河南濮陽縣)。

龐子攻衛〔衛都帝丘〕(那個時候攻打小國,一般都是打都城,不會是別的地方)孫臏兵法田忌問:「怎麼做?」

「我們先佯攻平陵(定陶東北)。」孫臏為什麼選擇先打平陵?一方面是為了營造一種齊將無能的假象示敵以弱,另一方面平陵也是龐涓必救的城市。

平陵是魏國東部的軍事要地,可謂是兵多裝備精良,不會被輕易攻破,有足夠的時間等龐涓來救。孫臏是以此來引龐涓回援。

另一方面,孫臏是告訴龐涓——你看,我們齊國的將軍不會打仗啊,選了個兵多難打的堅城打,而且還沒有一個穩固的后勤基地。

平陵在衛、宋中間,魏國可以采取繞后的戰略,切斷齊國的糧草。一旦糧草被斷,那麼齊國必敗。

孫臏攻打平陽就是告訴龐涓:快來打我,快來打我。

孫臏為什麼采用誘敵之計呢?

原因上文說了:龐涓是打仗的高手,并且魏國軍隊十分強大,東面曾多次打敗趙韓聯軍,西面打得秦國被迫遷都,這樣一個對手是誰也不愿意碰上的吧。如果齊國正面對上魏國,孫臏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只有用計謀,孫臏才能保證齊軍必勝。

這一戰略布局,保證了齊軍能進能退雖然是假打平陵,但派誰去就得仔細考慮了。你以為孫臏會派個演技派?那你就小看孫臏了。孫臏直接派了倆真庸才,上演假戲真做。

在孫臏兵法里,孫臏直接問田忌:「都大夫孰為不識事?」意思是齊國大夫里,誰最笨,不會打仗。田忌說:臨淄、高唐(山東高唐縣)的兩地大夫不會打仗。

好了,就他倆了。

于是就派這倆炮灰去攻打平陵。

龐涓打仗厲害前文以說,魏軍三下兩下就敗了高唐、臨淄的兩位大夫。因此龐涓認為齊軍將軍確實不會打仗,愈發的瞧不起齊軍來。

等到平陵戰爭的消息傳到齊軍主力的時候,田忌問孫臏:「接下來怎麼做。」

孫兵說:「將軍你派一部分戰車疾馳大梁,繼續做出攻打大梁的意圖。等到龐涓追擊,就以小股兵力引誘龐涓到桂陵,我們在桂陵等著他。」

果然就如孫臏的預料一樣,龐涓舍棄了輜重等重物,率兵急速追趕。因為戰車速度快,若帶著輜重,根本不可能追得上。加上前面的鋪墊,龐涓早已有了輕敵之心,根本沒想到這只是誘餌。

可以說前面孫臏的鋪墊做得很成功。

最終,孫臏在桂陵大敗魏國的部隊,生擒龐涓。

孫子弗息,而擊之桂陵,而禽(擒)龐涓。

孫臏先是故意漏出破綻—齊軍將領不懂軍事;其次以損失小股部隊的代價,再次加深龐涓對齊將不會打仗的印象。最后以戰車部隊迅速向大梁挺進,挑釁龐涓,等到龐涓追擊的時候,再以小股軍隊引誘。就這樣孫臏一步步把龐涓引向戰敗的深淵!

不是龐涓無能,而是遇到了更厲害的孫臏。

孫紅雷扮演的孫臏由上所說,桂陵應該在今山東巨野,而非河南長垣,龐涓也不是因為救大梁中埋伏。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誘敵戰。孫臏屢次示敵以弱,一步步驕縱龐涓,最后一戰成功。

所謂驕兵必敗說的就是龐涓了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