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983年5元一張沒人要的畫,他豪氣買了9000張,現今單張價值十多億

1983年的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大門外走來了幾位重要的遊客。

一行人步入展廳後依次參觀, 走在人群最前面的那位三十出頭的青年男子操著一口京片子談笑風生, 顯然充當了此行的嚮導。

他叫許化遲, 這天他是陪同何厚鏜的夫人及其隨從一行來到歷史博物館參觀的。

博物館方面接到通知後, 對于何夫人一行很是重視, 事先安排了三名工作人員陪同。

在與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交談期間, 許化遲聽說博物館近期正在出售一批書畫, 其中不乏佳作, 頓時提起了興趣。

參觀結束後, 許化遲作為陪同人員不方便留下來, 打定主意第二天再來看畫。 等待的煎熬讓許化遲一夜都沒有睡好。

第二天一早, 他帶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早早地出現在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要售賣的這批書畫有近萬件作品, 此前已經有很多人來洽談過, 都沒有成功。

再好的作品也要有人能欣賞它們, 懂得它們的價值。

有些不出名的畫家作品, 哪怕只賣5元也無人問津。

也有一些意向買主識貨, 想買下一些收藏, 奈何囊中拮據。

80年代末, 當時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準偏低, 一般人家的生活水準還停留在溫飽線上。

許化遲的父親是國畫大師許麟廬, 家學淵源, 許化遲自小耳濡目染, 並受到多位名師教導, 早已具有超過同儕的鑒賞力。

他一提到父親的名字, 博物館的那位負責接洽的科長就知道此事有戲——對方是個懂行的, 肯定不會入寶山空手而返。

不出這位科長所料,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 許化遲從早到晚都耗在了博物館的庫房內。

經過他仔細查看, 這批被公開出售的畫作裡不乏名家作品, 也有名聲不顯但技藝高超的大量佳作。

當年, 三十一歲的許化遲的家庭條件雖然比一般人家略為寬裕,

但要耗鉅資買下這批多達9000件的書畫作品, 還是力有未逮。

然而, 這就好比一個貪杯的老酒蟲遇到了百年陳釀卻無法品嘗, 許化遲的心中就像有一隻野貓一直在抓撓。

任何圈子往往很小, 一旦有了什麼重要消息, 不出三天大家一準都會知道, 更何況是這麼一大批書畫。

很多人都知道了許化遲要出資買下這批東西, 大家對此褒貶不一。

有朋友勸說許化遲量力而行, 畢竟20萬在那個萬元即可稱富翁的年代幾近天文數字。

也有人挖苦說他 「瘋了」「被忽悠了, 少不更事」, 也有人說他 「中毒」已深。  

然而, 許化遲打定了主意拿下這批字畫。

為了籌錢, 他變賣名下的房產、傢俱, 所有能淘換現金的物件都拿去抵押、變賣了。

那段日子, 他四處奔走、東挪西借, 終于如期湊夠了20餘萬元完成了交易,將這批書畫作品買下。

……

近40年過去了,當年身姿英挺的大好青年如今也已步入古稀之年,他的名氣和地位也早已不是當初可比。

撇開其自身藝術成就和貢獻不談,僅僅是他當年買下的某些作品,單件價格就估值上億元。

「九哥」之名早已在圈內人人皆知,而他一舉買下9000件作品的舊事也已成為業界傳奇,成為許化遲最廣為人知的故事。

那麼,作為一家國字型大小的歷史博物館,當時為什麼要售出這麼一批近代作品?

許化遲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還有哪些傳奇故事?

01 當時的背景

在有些人眼裡,許化遲買下這批作品是撿了個大「漏」。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句話沒有錯: 那麼在當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為什麼會出售這一批作品?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外開放的政策,而1983年正處于其初級階段,國內經濟環境並未取得根本改善,亟待發展的地方太多。

而文化方面的建設顯然更要落後于與吃飯穿衣直接相關的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後的第二年,歷史博物館與時俱進,成立了用來接待外賓的「服務部」。

然而,由于有關部門撥款很少,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經費緊張,這個外賓服務部也面臨同樣的尷尬處境。

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博物館的管理層多次召開內部會議進行討論。

最後,他們想到了一個可行的辦法: 將庫存的部分近、當代書畫作品售出,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也可以大大緩解。

此次出售雖然是公開進行的,但博物館方面畢竟沒有刻意大肆宣揚——此事畢竟不適合大張旗鼓舉行。

許化遲正是在參觀時從工作人員那裡偶然得知這個消息的。假如當時公開拍賣,

相信會有更多愛畫者或眼光獨到之士趕來參與。

因此要說他是「撿漏」,也勉強說得過去。

02 師出名門

許化遲的父親是當代著名國畫家許麟廬(齊白石的親傳弟子)。

許麟廬從藝超過一個甲子,他博採眾長,大膽吸收並運用了很多來自民間的藝術技法,

並將京劇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蜚聲國內外。

許化遲家中行四,他的三哥許化夷是有名的畫家,撰有 《中國畫花鳥魚蟲繪畫大全》一書。

因為許家的堂兄弟中許化遲排行第九,黃永玉大師私下裡叫他 「小九」,

朋友們叫他 「九哥」,同行們尊稱他 「九爺」。

小的時候,許化遲總是待在父親的「和平畫店」內。

和平畫店是許麟廬先生以畫會友的雅集之所,很多業界名人將作品寄存、展覽在此。

許化遲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對此道生出了濃厚興趣。

高超的藝術鑒賞力不會憑空而來,必然要自己有相應的藝術素養才能融會貫通,練就 「火眼金睛」。

和平畫店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劉海粟、陸儼少、黃永玉等名人在此聚集,遇到敏而好學的許化遲頓起愛才之心。

無論歲月如何更迭,這間畫店內從不缺少大師的身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971年,許化遲拜在胡爽庵先生座下正式開始學藝。

數年內,從學習、模仿開始,許化遲逐漸得到了胡先生的真傳。

許化遲的鑒賞和收藏系統知識多得益來自于文博大家張伯駒、王世襄的引導和指點。

理論與實踐從來都是缺一不可,而他不缺實踐的機會。

許化遲一度瘋狂迷戀舊式宮廷傢俱,並持續多年,從而成為古代傢俱收藏的先行者之一。

90年代初,許化遲一度移居香港。

1983年那次返京,他作為京城土著受邀陪同何夫人參觀,

不想偶然遇到了歷史博物館正在出售那批字畫,于是發生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那麼,這批書畫到底有哪些大家的作品呢?其估價為什麼動輒輕鬆破億?

03 被「撿漏」的天價畫作

現在看來,在許化遲以「債臺高築」為代價買下的這批珍貴書畫裡,

不乏名家作品,有齊白石、張大千的,也有黃賓虹、傅抱石的。

為了生活,賣畫換錢是常有的事,所得多則二三十,少則幾元。一些名家在當時也並沒有後世那樣大名鼎鼎。

筆者認為,許化遲斥資20餘萬買下這批作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藝術家也要吃飯,在那個物資很是匱乏的年代裡,這些靠藝術吃飯的畫家們日子並沒有過得很輕鬆。

藝術家們往往極度專注于自己的領域,而並不具備其他有效的謀生手段,

常常被生活扼住脖子,有些人甚至窮困潦倒到要依靠親友接濟。

在舊時代裡,在常人眼裡, 「藝術家」這個詞往往意味著十指不沾陽春水,是另類的典型。

如果有誰被稱作 「藝術家」,這裡面或許還有 「不務正業」的諷刺意味。

20餘萬在當年已經是一筆天價了,應該相當于現在的兩億(約合新臺幣8.7億)。

要知道,那個年代一個普通工人的月薪也就幾十元,而在大部分鄉村,誰家要是有一萬元現金就可以進入當地「富豪榜」了。

物質條件決定了衣食住行,當然也決定了人們的文娛休閒生活,普通人是不會花這樣的 

「閒錢」去買一副不能吃不能喝的畫作的。

他熟識很多為藝術獻身一輩子的前輩老師,因而深深明白他們有多麼不容易。

他自然而然地感到物傷其類。

其二,許化遲是懂行識貨之人,眼光長遠,對這批書畫的升值空間非常看好。

許化遲本身精于鑒賞,沉迷收藏書畫作品,如果放過這樣一批精品會後悔一輩子。

其三,他很自信,有常人不具備的巨大魄力。

斥資天價購買一堆無人敢接手的作品,需要他有超乎尋常的勇氣。

不出十年,許化遲前半生最大的一筆投資就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按照購買的總價計算,9000多件作品平均每件價值20多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批藏品增值百倍、千倍、萬倍。

例如,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于2011年成交價格是4.25億人民幣(約合新臺幣18.48億))。

李可染《萬山紅遍》于2012年拍賣成交,價格是2.9億人民幣(約合新臺幣12.6億)。

人們在茶餘飯後談起許化遲其人,總是津津樂道于1983年收購的這批作品價值幾何。

拋開作品的估值不談,就藝術價值本身來說,其中的很多作品是無價的。

許化遲先生將它們妥善收藏,沒有讓這些藝術珍品流散,是有很大貢獻的。

結語

如今,許化遲身上擁有諸多頭銜和光環:國畫家、鑒定家、收藏家,院長、館長……

2001年,父親的和平畫店已經在他手裡發展壯大成為 「北京和平藝苑」,

在這裡, 他繼承乃父遺風,彙聚了海內文化名流,讓其成為聲名遠播的高端文化沙龍。

人們都說: 時勢造英雄,而筆者以為,時勢只是湧動起浪潮,而人物自身的膽魄和能力才是根本的內在原因。

許化遲先生正是這樣一位能力、膽魄與眼光俱佳的時代弄潮兒。

終于如期湊夠了20餘萬元完成了交易,將這批書畫作品買下。

……

近40年過去了,當年身姿英挺的大好青年如今也已步入古稀之年,他的名氣和地位也早已不是當初可比。

撇開其自身藝術成就和貢獻不談,僅僅是他當年買下的某些作品,單件價格就估值上億元。

「九哥」之名早已在圈內人人皆知,而他一舉買下9000件作品的舊事也已成為業界傳奇,成為許化遲最廣為人知的故事。

那麼,作為一家國字型大小的歷史博物館,當時為什麼要售出這麼一批近代作品?

許化遲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還有哪些傳奇故事?

01 當時的背景

在有些人眼裡,許化遲買下這批作品是撿了個大「漏」。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句話沒有錯: 那麼在當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為什麼會出售這一批作品?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外開放的政策,而1983年正處于其初級階段,國內經濟環境並未取得根本改善,亟待發展的地方太多。

而文化方面的建設顯然更要落後于與吃飯穿衣直接相關的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後的第二年,歷史博物館與時俱進,成立了用來接待外賓的「服務部」。

然而,由于有關部門撥款很少,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經費緊張,這個外賓服務部也面臨同樣的尷尬處境。

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博物館的管理層多次召開內部會議進行討論。

最後,他們想到了一個可行的辦法: 將庫存的部分近、當代書畫作品售出,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也可以大大緩解。

此次出售雖然是公開進行的,但博物館方面畢竟沒有刻意大肆宣揚——此事畢竟不適合大張旗鼓舉行。

許化遲正是在參觀時從工作人員那裡偶然得知這個消息的。假如當時公開拍賣,

相信會有更多愛畫者或眼光獨到之士趕來參與。

因此要說他是「撿漏」,也勉強說得過去。

02 師出名門

許化遲的父親是當代著名國畫家許麟廬(齊白石的親傳弟子)。

許麟廬從藝超過一個甲子,他博採眾長,大膽吸收並運用了很多來自民間的藝術技法,

並將京劇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蜚聲國內外。

許化遲家中行四,他的三哥許化夷是有名的畫家,撰有 《中國畫花鳥魚蟲繪畫大全》一書。

因為許家的堂兄弟中許化遲排行第九,黃永玉大師私下裡叫他 「小九」,

朋友們叫他 「九哥」,同行們尊稱他 「九爺」。

小的時候,許化遲總是待在父親的「和平畫店」內。

和平畫店是許麟廬先生以畫會友的雅集之所,很多業界名人將作品寄存、展覽在此。

許化遲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對此道生出了濃厚興趣。

高超的藝術鑒賞力不會憑空而來,必然要自己有相應的藝術素養才能融會貫通,練就 「火眼金睛」。

和平畫店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劉海粟、陸儼少、黃永玉等名人在此聚集,遇到敏而好學的許化遲頓起愛才之心。

無論歲月如何更迭,這間畫店內從不缺少大師的身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971年,許化遲拜在胡爽庵先生座下正式開始學藝。

數年內,從學習、模仿開始,許化遲逐漸得到了胡先生的真傳。

許化遲的鑒賞和收藏系統知識多得益來自于文博大家張伯駒、王世襄的引導和指點。

理論與實踐從來都是缺一不可,而他不缺實踐的機會。

許化遲一度瘋狂迷戀舊式宮廷傢俱,並持續多年,從而成為古代傢俱收藏的先行者之一。

90年代初,許化遲一度移居香港。

1983年那次返京,他作為京城土著受邀陪同何夫人參觀,

不想偶然遇到了歷史博物館正在出售那批字畫,于是發生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那麼,這批書畫到底有哪些大家的作品呢?其估價為什麼動輒輕鬆破億?

03 被「撿漏」的天價畫作

現在看來,在許化遲以「債臺高築」為代價買下的這批珍貴書畫裡,

不乏名家作品,有齊白石、張大千的,也有黃賓虹、傅抱石的。

為了生活,賣畫換錢是常有的事,所得多則二三十,少則幾元。一些名家在當時也並沒有後世那樣大名鼎鼎。

筆者認為,許化遲斥資20餘萬買下這批作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藝術家也要吃飯,在那個物資很是匱乏的年代裡,這些靠藝術吃飯的畫家們日子並沒有過得很輕鬆。

藝術家們往往極度專注于自己的領域,而並不具備其他有效的謀生手段,

常常被生活扼住脖子,有些人甚至窮困潦倒到要依靠親友接濟。

在舊時代裡,在常人眼裡, 「藝術家」這個詞往往意味著十指不沾陽春水,是另類的典型。

如果有誰被稱作 「藝術家」,這裡面或許還有 「不務正業」的諷刺意味。

20餘萬在當年已經是一筆天價了,應該相當于現在的兩億(約合新臺幣8.7億)。

要知道,那個年代一個普通工人的月薪也就幾十元,而在大部分鄉村,誰家要是有一萬元現金就可以進入當地「富豪榜」了。

物質條件決定了衣食住行,當然也決定了人們的文娛休閒生活,普通人是不會花這樣的 

「閒錢」去買一副不能吃不能喝的畫作的。

他熟識很多為藝術獻身一輩子的前輩老師,因而深深明白他們有多麼不容易。

他自然而然地感到物傷其類。

其二,許化遲是懂行識貨之人,眼光長遠,對這批書畫的升值空間非常看好。

許化遲本身精于鑒賞,沉迷收藏書畫作品,如果放過這樣一批精品會後悔一輩子。

其三,他很自信,有常人不具備的巨大魄力。

斥資天價購買一堆無人敢接手的作品,需要他有超乎尋常的勇氣。

不出十年,許化遲前半生最大的一筆投資就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按照購買的總價計算,9000多件作品平均每件價值20多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批藏品增值百倍、千倍、萬倍。

例如,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于2011年成交價格是4.25億人民幣(約合新臺幣18.48億))。

李可染《萬山紅遍》于2012年拍賣成交,價格是2.9億人民幣(約合新臺幣12.6億)。

人們在茶餘飯後談起許化遲其人,總是津津樂道于1983年收購的這批作品價值幾何。

拋開作品的估值不談,就藝術價值本身來說,其中的很多作品是無價的。

許化遲先生將它們妥善收藏,沒有讓這些藝術珍品流散,是有很大貢獻的。

結語

如今,許化遲身上擁有諸多頭銜和光環:國畫家、鑒定家、收藏家,院長、館長……

2001年,父親的和平畫店已經在他手裡發展壯大成為 「北京和平藝苑」,

在這裡, 他繼承乃父遺風,彙聚了海內文化名流,讓其成為聲名遠播的高端文化沙龍。

人們都說: 時勢造英雄,而筆者以為,時勢只是湧動起浪潮,而人物自身的膽魄和能力才是根本的內在原因。

許化遲先生正是這樣一位能力、膽魄與眼光俱佳的時代弄潮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