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當你老了,躺在醫院床上,子女來或不來,都能窺見人性四種真相

人性是永遠上不了保險的一樣東西。

知名博主@盧驍的急診日記, 是浙大二附院急診科的醫生。

前段時間, 盧驍發了兩條視訊,

看完讓人脊背一陣發涼。

一條視訊叫《照妖鏡》, 一個有外傷的老奶奶在急診科住了兩天后, 要轉到普通病房。

一下子來了十幾個家屬, 但沒有人愿意陪床, 然后大家協商請護工, 面對每天300元的護工費, 沒有一個人愿意出錢。

另一條視訊叫《放棄》, 一個老人因為嚴重感染住進了醫院,

后期花費比較大。

老人的兒子找到盧驍說, 我家里有三套房, 我有錢, 但沒有精力照顧, 我要放棄。

盧驍聽了非常震驚, 一般家屬放棄都會找理由搪塞醫生, 但這個家屬卻非常直接。

兩位老人的遭遇, 讓人心生悲涼。

試想一下, 你操勞了大半輩子將子女撫養成人,

可當你老了, 躺在病床上, 卻遭到子女嫌棄, 情何以堪?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 不要等你躺在病床上, 才突然想明白人性的這四個真相。

01

真相一:孝心頂不過現實。

之前, 一對老夫妻相互攙扶走進急診搶救室的故事上了熱搜。

76歲的白奶奶, 因為身體出現異樣, 需要住院治療。

陪在她身邊的是82歲的老伴, 腿腳也不方便。

記者問, 怎麼不通知孩子?

老爺爺說:「三個女兒都在新疆, 千里路上報喜不報憂。 我倆現在還可以相依為命, 實在不行時, 再叫孩子回來。 」

白奶奶和老伴的故事, 不正是無數父母老了以后, 不得不面臨的窘境嗎?

在一項由兩萬網友參加的「空巢父母就醫」的調查中, 調研結果顯示:

父母生病時, 有七成會自己去醫院, 兩成會在家硬抗, 僅有一成會在子女的陪同下前去看病。

「子女在外地、工作忙、不想給他們增加負擔」, 這是大部分受訪老人選擇自己去看病的主要原因。

調查還顯示, 60.1%的人和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 24.5%的人因工作太忙不能陪父母就醫。

孝心抵不過現實,拿起工作,就無法盡孝。

Henry是西安的一位全職陪診員,他服務的老年人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或在一線城市工作。

給Henry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70多歲的老年夫婦,一個是腦梗,一個是高血壓加糖尿病,一起住進了醫院。

可他們的兒子因為經常出差,根本顧不上照顧父母。

但Henry能感受到他們兒子的孝心,因為他只要忙完工作,出差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沖到醫院陪伴父母。

在給老人花錢方面,他也從不吝嗇,只要能對父母身體好,多少錢都愿意。

但他的確是太忙了,騰不出太多時間陪在父母身邊。

網友有句話說得非常扎心:

「公司早八點晚五點打卡,遲到一分鐘扣50元,請假要層層審批,自己有小病都不敢輕易去看,可想而知陪父母看病多麼不容易。」

很多人不是不孝順,而是在工作和現實之間,進退兩難。

放下工作沒辦法生活,拿起工作陪不了父母。

面對無奈的現實,誰不是顧了這頭,顧不上那頭?

02

真相二:利益是最后的底線。

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聯合發布過《2019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50050位調查對象認為每人至少需要154萬的養老現金儲蓄,才能過上舒適的退休生活。

老了以后,有足夠的積蓄,才有可能體面有尊嚴地養老。

博主@小微講過一個真實故事。

金阿姨和老伴在50多歲的時候,從某公司提前辦理了退休。

退休以后,兩個人拿著6000多塊錢的退休金,每天不是去跳廣場舞,就是去打牌,日子過得非常愜意。

直到有一天,老伴突然暈倒,住院期間花光了所有積蓄。

金阿姨找兒子幫忙,沒想到兒子卻不肯出一分錢的醫藥費。

老伴去世以后,金阿姨清醒地認識到,以后不能指望兒子養老,只能靠自己。

金阿姨把四室一廳的大房子,騰出三個臥室,租給了打工的年輕人,又去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加上退休金,每個月就近一萬塊錢的收入。

金阿姨說:「我當時的想法是,只要手里有錢,就可以靠自己養老。至于兒子愿不愿意跟我來往,這些都不重要了,反正我將來不靠他給我養老。」

72歲這年,金阿姨給自己選擇了一家高端養老院,生病了也自己請護工,從來不麻煩兒子。

王爾德說過:「我年輕時,曾經認為金錢是世上最重要的東西,如今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一個人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老去后的尊嚴。

任何時候,利益才是社會關系最后的底線。

越年輕,打拼堅實的經濟基礎,提前給自己的晚年預留一份尊嚴。

能夠體面的老去,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

03

真相三:愛孩子是天性,愛父母是人品。

看過這樣一句話:「大部分人都甘心沒日沒夜照顧孩子,卻缺乏耐心照顧年邁的父母。」

住院部生@周曉講過一段見聞。

因為中風,同一個病房的三個病人,各自由家人陪護。

已經97歲的三號床病人,兒女們在辦理住院之后,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找了一位保姆全程負責照料。

二號床是一個腿腳不靈便,還有點老年癡呆的老人。

老人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一個比一個嗓門大,一進門就對著老人大吼,指責老人為什麼不吃藥,為什麼又嚷嚷著要回家?

最后,他們一邊罵著一邊辦理了出院手續,輪椅推著老人走了。

一號床是一位76歲的老人,因為腦梗導致左手失去了知覺,吃東西很困難,走路也不穩,但他總喜歡翻身坐起來。

老人有三個子女,每天輪流照顧,但不管是誰陪床,都會耐心地給老人翻身、拍背、喂飯、擦身,還給老人按摩,陪他一起回憶往事。

每個孩子在來的時候,都會帶點換洗的衣物、可口的飯菜,水果和牛奶等等。

臨走時,他們還會把整個病房的衛生打掃一遍。

周曉醫生感慨地說:「同一種病,同一個病房,三個病人的孩子,折射出了不同的教養和人品。」

中國一直有句老話,久病床前無孝子。

醫院宛如一面鏡子,可以清晰地照出一個人真實的人品。

愛孩子是天性,愛父母是人品。

俞敏洪說,家庭教育的頭等大事,就是孩子的人品教育。

把孩子培養成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是為人父母最大的遠見。

04

真相四:離你最近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有人總結了當代「孝道」金字塔:

在老家工作的孩子,一等孝子;

在本省省會工作的孩子,二等孝子;

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孩子,三等孝子;

在國外工作的孩子,可能是驕傲,但不是孝子。

人到晚年,你就會發現,離你最近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前不久,看到一段視訊。

一位八旬獨居老人,身體不舒服時,拍攝了一段視訊傾訴心聲。

老人有2個女兒、2個兒子,8個孫子外孫,7個重孫。

兒女們都很優秀,分別在美國、廣州、株洲、茶陵縣工作,一年到頭只回家一次。

老人雖然兒孫滿堂,但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卻沒有一個孩子陪在身邊照顧她。

優秀的孩子,讓父母驕傲,可越優秀,離父母越遠。

電視劇《人世間》里,大兒子周秉義,從小才華橫溢,考上了北京大學,后來又調到中央機關工作。

二女兒周蓉,從北大畢業后,做了大學教授,旅居法國十多年。

風光的大兒子和成功的二女兒,注定不可能留在父母身邊。

只有三兒子周秉昆,留在了父母身邊,父母有事的時候,只有他忙前跑后的照顧。

我想起一位校長曾在家長會上的發言:

「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沒有。

沒有資質的孩子是用來報恩的,因為讀書特別好的,將來見面只能靠視訊。

讀書沒資質,等我們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載我們去吃牛肉丸,明天載我們去吃海鮮,想想真美好。」

不要嫌棄那個離你最近的孩子沒出息。

等你老了就會明白,真正能依靠的,只有那個「沒出息」的孩子。

一位作家曾說,年輕有精力的時候多學習一些知識,多積累一點資產,多培養一些愛好,只為擁有一個不被同情、不被遺棄的老年。

人性是永遠上不了保險的一樣東西。

老了以后,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不靠譜的事情。

從現在開始防老,但不僅僅是養兒防老。

孝心抵不過現實,拿起工作,就無法盡孝。

Henry是西安的一位全職陪診員,他服務的老年人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或在一線城市工作。

給Henry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70多歲的老年夫婦,一個是腦梗,一個是高血壓加糖尿病,一起住進了醫院。

可他們的兒子因為經常出差,根本顧不上照顧父母。

但Henry能感受到他們兒子的孝心,因為他只要忙完工作,出差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沖到醫院陪伴父母。

在給老人花錢方面,他也從不吝嗇,只要能對父母身體好,多少錢都愿意。

但他的確是太忙了,騰不出太多時間陪在父母身邊。

網友有句話說得非常扎心:

「公司早八點晚五點打卡,遲到一分鐘扣50元,請假要層層審批,自己有小病都不敢輕易去看,可想而知陪父母看病多麼不容易。」

很多人不是不孝順,而是在工作和現實之間,進退兩難。

放下工作沒辦法生活,拿起工作陪不了父母。

面對無奈的現實,誰不是顧了這頭,顧不上那頭?

02

真相二:利益是最后的底線。

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聯合發布過《2019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50050位調查對象認為每人至少需要154萬的養老現金儲蓄,才能過上舒適的退休生活。

老了以后,有足夠的積蓄,才有可能體面有尊嚴地養老。

博主@小微講過一個真實故事。

金阿姨和老伴在50多歲的時候,從某公司提前辦理了退休。

退休以后,兩個人拿著6000多塊錢的退休金,每天不是去跳廣場舞,就是去打牌,日子過得非常愜意。

直到有一天,老伴突然暈倒,住院期間花光了所有積蓄。

金阿姨找兒子幫忙,沒想到兒子卻不肯出一分錢的醫藥費。

老伴去世以后,金阿姨清醒地認識到,以后不能指望兒子養老,只能靠自己。

金阿姨把四室一廳的大房子,騰出三個臥室,租給了打工的年輕人,又去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加上退休金,每個月就近一萬塊錢的收入。

金阿姨說:「我當時的想法是,只要手里有錢,就可以靠自己養老。至于兒子愿不愿意跟我來往,這些都不重要了,反正我將來不靠他給我養老。」

72歲這年,金阿姨給自己選擇了一家高端養老院,生病了也自己請護工,從來不麻煩兒子。

王爾德說過:「我年輕時,曾經認為金錢是世上最重要的東西,如今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一個人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老去后的尊嚴。

任何時候,利益才是社會關系最后的底線。

越年輕,打拼堅實的經濟基礎,提前給自己的晚年預留一份尊嚴。

能夠體面的老去,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

03

真相三:愛孩子是天性,愛父母是人品。

看過這樣一句話:「大部分人都甘心沒日沒夜照顧孩子,卻缺乏耐心照顧年邁的父母。」

住院部生@周曉講過一段見聞。

因為中風,同一個病房的三個病人,各自由家人陪護。

已經97歲的三號床病人,兒女們在辦理住院之后,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找了一位保姆全程負責照料。

二號床是一個腿腳不靈便,還有點老年癡呆的老人。

老人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一個比一個嗓門大,一進門就對著老人大吼,指責老人為什麼不吃藥,為什麼又嚷嚷著要回家?

最后,他們一邊罵著一邊辦理了出院手續,輪椅推著老人走了。

一號床是一位76歲的老人,因為腦梗導致左手失去了知覺,吃東西很困難,走路也不穩,但他總喜歡翻身坐起來。

老人有三個子女,每天輪流照顧,但不管是誰陪床,都會耐心地給老人翻身、拍背、喂飯、擦身,還給老人按摩,陪他一起回憶往事。

每個孩子在來的時候,都會帶點換洗的衣物、可口的飯菜,水果和牛奶等等。

臨走時,他們還會把整個病房的衛生打掃一遍。

周曉醫生感慨地說:「同一種病,同一個病房,三個病人的孩子,折射出了不同的教養和人品。」

中國一直有句老話,久病床前無孝子。

醫院宛如一面鏡子,可以清晰地照出一個人真實的人品。

愛孩子是天性,愛父母是人品。

俞敏洪說,家庭教育的頭等大事,就是孩子的人品教育。

把孩子培養成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是為人父母最大的遠見。

04

真相四:離你最近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有人總結了當代「孝道」金字塔:

在老家工作的孩子,一等孝子;

在本省省會工作的孩子,二等孝子;

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孩子,三等孝子;

在國外工作的孩子,可能是驕傲,但不是孝子。

人到晚年,你就會發現,離你最近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前不久,看到一段視訊。

一位八旬獨居老人,身體不舒服時,拍攝了一段視訊傾訴心聲。

老人有2個女兒、2個兒子,8個孫子外孫,7個重孫。

兒女們都很優秀,分別在美國、廣州、株洲、茶陵縣工作,一年到頭只回家一次。

老人雖然兒孫滿堂,但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卻沒有一個孩子陪在身邊照顧她。

優秀的孩子,讓父母驕傲,可越優秀,離父母越遠。

電視劇《人世間》里,大兒子周秉義,從小才華橫溢,考上了北京大學,后來又調到中央機關工作。

二女兒周蓉,從北大畢業后,做了大學教授,旅居法國十多年。

風光的大兒子和成功的二女兒,注定不可能留在父母身邊。

只有三兒子周秉昆,留在了父母身邊,父母有事的時候,只有他忙前跑后的照顧。

我想起一位校長曾在家長會上的發言:

「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沒有。

沒有資質的孩子是用來報恩的,因為讀書特別好的,將來見面只能靠視訊。

讀書沒資質,等我們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載我們去吃牛肉丸,明天載我們去吃海鮮,想想真美好。」

不要嫌棄那個離你最近的孩子沒出息。

等你老了就會明白,真正能依靠的,只有那個「沒出息」的孩子。

一位作家曾說,年輕有精力的時候多學習一些知識,多積累一點資產,多培養一些愛好,只為擁有一個不被同情、不被遺棄的老年。

人性是永遠上不了保險的一樣東西。

老了以后,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不靠譜的事情。

從現在開始防老,但不僅僅是養兒防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