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呂雉去世后,她的侄子外出游玩,卻意外導致呂家全族被誅殺殆盡

公元前180年, 某一天, 曲周侯之子酈寄, 忽然來到了趙王呂祿的府上。

對于酈寄的造訪, 呂祿沒有任何意外, 因為兩人本就是最好的朋友。

呂祿是呂后的侄子, 因為這層關系, 呂祿成年之后, 便逐漸身居高位。 而酈寄則是曲周侯酈商之子, 酈商是最早追隨劉邦起兵的功臣, 當年劉邦從沛縣起兵之后, 剛剛擁有了一支軍隊, 酈商便帶了四千多人, 前來投奔劉邦, 此后更是在漢朝建立的過程當中, 立下了汗馬功勞。

簡單來說, 這就是兩個官二代。

也正是因為出身相仿, 年紀相仿, 所以從很久以前開始, 呂祿和酈商的關系就很好, 兩人經常結伴出游。 當然, 隨著后來呂后掌權, 兩人的身份地位, 逐漸發生了變化。 酈商依然是一個侯爵之子, 除了未來可能繼承這個侯爵身份之外, 在朝中并沒有什麼權勢。

呂祿則不然, 呂后掌權之后, 大力提拔自己這個本家侄子。 尤其是呂后臨終之前, 更是將其封為上將軍, 整個京城的軍隊, 任期調遣。 漢朝的軍隊體系當中, 此時也是呂祿當家。 可以說, 當時的呂祿, 絕對是漢朝最有實權的男人。

雖說兩人如今身份有了差別, 但呂祿卻并沒有慢待酈商這位摯友。 掌權之后的呂祿, 依然沒有任何變化,

還是如以前一樣, 和酈商稱兄道弟。 不過今天, 當酈商前來拜訪的時候, 呂祿卻沒有任何喜色, 也沒有什麼高興的表情。

對此, 酈商也不意外, 因為他很清楚, 呂祿此時到底在煩惱什麼。

就在一個多月以前, 呂家的當家人呂后, 因病去世了。

呂雉的死, 對于呂家以及整個漢朝來說, 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呂后在世的時候, 以太后的身份扶持了一個兒子兩個孫子, 臨朝稱制多年。 如果從劉邦去世的時候開始算起, 整整十五年的時間里, 呂后其實才是漢朝的最高執政者。

而如今, 這位最高執政者, 卻忽然去世了。 那接下來, 漢朝的最高執政權, 又該歸誰呢?

從法理上來說, 這個權力肯定是應該歸皇帝所有的。 但問題是, 當時在位的漢后少帝, 年齡太小, 根本沒有執掌朝政的能力。 如此一來, 呂家外戚、開國功臣以及劉氏宗親這幾方勢力, 就開始逐漸明爭暗斗起來。

就在不久之前, 剛剛傳來消息, 劉氏宗親當中的齊王劉襄, 已經正式起兵, 兵鋒直指滎陽。 而京城這邊的功臣集團, 私底下也在和劉襄那邊拉拉扯扯。 在這種狀態下, 身為呂家最高掌權者的呂祿, 自然會感到煩惱。

此時的呂祿, 可以說是一言而決天下。 他的決定, 將直接決定漢朝歷史的走向。

就在呂祿愁眉不展的時候, 身為好友的酈商, 今日終于來拜訪呂祿。 而酈商來了之后,呂祿自然要對酈商倒苦水,說說自己眼下的難處。

等到呂祿說完自己的難處之后,酈商則是幫呂祿分析起來: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留在京城,繼續把持大權。但這樣一來,呂家一定會遭到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的敵視。如果呂家接下來開始和雙方死斗,就算斗贏了,也不過是可以繼續執掌權力而已。如今呂家已經封王,地位和富貴都已經到頭了。就算繼續執掌權力,好像也沒什麼意義了。

第二條路,則是放棄權力。反正之前呂后掌權的時候,已經封給了呂家三個王爵,當時大家也都承認了呂家的王爵,沒有任何異議。所以,就算放棄了權力,直接回到封國,去自己的封國內做一個逍遙快活的諸侯王,那不是更香嗎?

聽完酈商的分析之后,呂祿明顯心動了。呂祿雖然是呂后的侄子,但是在政治上卻并沒有太大的野心。相比權力,呂祿其實更喜歡可以自由自在打獵游玩的生活。不過,當時呂祿也心存疑慮,如果交出了權力,那些開國功臣以及劉氏宗親,真的就能這麼輕易放過呂家嗎?

見到呂祿遲遲不下決心,酈商此時則是再次開口,提議道:既然暫時無法決定,要不然我們先出去玩一圈。出去散散心,說不定更有利于你做決定呢?

當酈商提出這個建議之后,呂祿終于心動了。他本就是個喜歡打獵游玩的人,如今心情郁悶,自然想外出放松一下心情。

好!那我們就出去玩吧!

決定出去玩的呂祿,大概怎麼都想不到:他的這個決定,將成為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正是因為他這一念之差,呂家后來被全家殺絕。因為呂祿的這個選擇,就在呂祿剛剛出城后不久,太尉周勃便去了軍營,奪了呂家的兵權。此后,西漢功臣集團,迅速控制了整個京城,將整個呂家誅殺殆盡,而后擁立了代王劉恒做新皇帝,也就是后來的漢文帝。

如果呂祿沒有出城,或許所有的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歷史也將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提到呂后和呂家,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但很多人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可能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呂后前腳剛剛去世,以周勃為首的西漢功臣們,就迅速殺絕了呂家全族?為什麼呂祿前腳剛剛出城,周勃就控制了京城的軍隊,而后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政變?

如果當時呂祿沒有出城,歷史接下來會是怎樣的呢?

想要說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還得從呂后在世的時候說起。

公元前195年,隨著劉邦去世,漢惠帝劉盈正式即位。但因為當時的劉盈,僅僅只有16歲而已,根本坐不穩皇位。所以劉邦去世之前,便留下遺詔,讓呂后輔佐小皇帝劉盈,可以直接參與政務。

劉邦在留下這道遺詔的時候,其實也想過呂家外戚做大,威脅老劉家安全的可能。不過,當時劉邦也為此留下了很多后手,足以確保這種情況不會出現。首先,劉邦在世的時候,已經除掉了幾位異姓王,幾乎所有異姓王都是老劉家的人。其次,劉盈是呂后唯一的兒子,就算呂家壯大,呂后總不至于為了呂家,去奪取自己兒子的權力。

最關鍵的是,當時劉盈已經16歲了。用不了幾年,劉盈就會真正成年。呂家作為外戚,根基其實并不算深。就這麼幾年的時間,呂家就算壯大,又能壯大到哪去呢?等到劉盈成年之后,呂家就更不可能給劉盈造成什麼麻煩了。

不得不說,劉邦去世的時候,對自己的身后事真的是布置得很好。在他的布置下,就連接下來朝政應該由誰來負責,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劉邦怎麼都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還是超出了他的預料。

劉邦去世之后,呂后第一時間抓穩了權力。呂后對于劉盈這個唯一的兒子,可以說是愛到了極致,甚至可以說是愛到了瘋狂的地步。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呂后掌權之后,做出了很多喪心病狂的事情。

比如,為了防止功臣們造反,在劉邦去世之后,呂后曾經秘不發喪,并且打算趁著這個機會,把功臣們都找來,然后一網打盡。后來多虧了呂后的酈商,也就是酈寄他爹,拼命勸說,呂后這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比如,呂后為了鞏固兒子的皇位,開始對劉邦的其他兒子下手。同時,呂后還力主劉家和呂家聯姻,不管人家愿不愿意,直接硬拉到一起。為了這個事,劉邦的幾個兒子以及其他劉氏宗親,可以說是過得苦不堪言。因為娶了呂家的媳婦之后,非但感受不到任何家庭溫暖,反倒是要警惕枕邊人去給自己打小報告。一個不小心,命說不定就沒了。

再比如,呂后為了讓以后的皇帝,和呂家保持密切關系,竟然喪心病狂的讓劉盈娶了自己親姐姐的女兒,也就是讓舅舅娶外甥女。這種事情,劉盈自然是不愿意的。可是在呂后的逼迫之下,劉盈卻又顯得無可奈何。

不得不說,劉盈攤上呂后這麼一個媽,真的是既幸運又不幸。幸運之處在于,只要有呂后在,劉盈基本不用擔心有人會威脅自己的皇帝寶座,完全可以做一個甩手掌柜。不幸之處在于,劉盈的人生,完全成了呂后的操縱對象,根本沒有任何自主權。

在這種壓迫之下,劉盈的生活,自然十分郁悶。所以,劉盈剛做了幾年皇帝之后,身體就不行了。最終,劉盈以23歲的年齡,英年早逝。而隨著劉盈去世,劉邦之前所有的布置,徹底都亂套了。

要知道,劉邦之前的所有布置,都是建立在劉盈能順利長大,然后逐漸掌權的基礎之上。如今劉盈英年早逝,劉邦準備的那些后手,自然就沒用了。此后,呂后扶持劉盈的一個幼子登基,后世史稱漢前少帝。至于朝政,則依然是由呂后把持了。

另外,之前劉盈活著的時候,呂后最多也就是身在幕后,操控劉盈這個傀儡。不過,等到劉盈去世之后,呂后干脆走到前臺,以太后的身份正式處理朝政了。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西漢進入了呂后臨朝稱制的八年時光。

隨著呂后開始臨朝稱制,呂后對呂家的提攜,開始變得更加不遺余力。除了大力提拔呂家人,讓呂家人掌握大權之外,呂后還打破了當年劉邦定下的規則,立自己的幾個侄子為王。當年劉邦削除幾位異姓王之后,曾經定下過鐵律,要求不得立老劉家之外的人做王。而呂后的安排,卻徹底打破了劉邦制定的規則。

當然,呂后執政期間,也不是沒有煩心事。除了要壓制功臣和劉氏宗親之外,呂后還得盡量扶持那位小皇帝,可偏偏那個被她扶上位的小皇帝,對自己這個奶奶并沒有什麼好感。

這事其實也不能怪小皇帝。據說當年漢惠帝因為呂后的要求,不得不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并且立外甥女做皇后。不過,在這之后,漢惠帝還是保持了一點理智,一直到死都沒有讓自己的外甥女侍寢,也算是變相地保護了外甥女。但如此一來,劉盈和皇后之間,自然也就沒有后代了。

眼見于此,當時呂后就想了個辦法,強行逼迫漢惠帝臨幸其他宮女。等到漢惠帝和其他宮女生下孩子之后,再秘密殺掉那個宮女,把孩子過繼給那位外甥女。但是后來,隨著這個小皇帝逐漸長大之后,知道了這件事,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被呂后殺掉的,所以便直接揚言,長大后要直接殺了呂后。

對此,呂后自然是忍不了的,直接下令廢黜了這個小皇帝。此后,呂后又改立劉盈的另一個孩子做皇帝,但對于這個孩子的身份,后世始終存在爭議。很多史學家認為,這個孩子并不是劉盈的孩子,而是呂后從呂家內部秘密找的一個孩子。

這個孩子被扶上位之后,后世史稱漢后少帝。

正是因為這位漢后少帝是幼年登基,而且身份存疑,這才給呂后去世之后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一個大雷。如果這孩子真的是劉盈的孩子,而且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后來很多事情,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如此,在漢后少帝登基之后,又過了幾年,呂后的身體就逐漸不行了。眼見自己命不久矣,呂后也開始為自己的身后事做準備。呂后很清楚,自己在世的時候,可以壓制住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但是自己去世之后,呂家下一代掌權人,能否依舊掌權,恐怕就說不好了。所以,呂后必須在臨死之前,給呂家人鋪好路,把所有能夠抓緊的權力,全都抓到呂家手里。

在呂后的布置下,呂家的權勢,此時終于達到了頂點。

呂家并不是什麼人丁興旺的大家族,而呂后的兩個哥哥,此時都已經去世了。而呂后兩個哥哥的后人當中,此時也只有呂后的兩個侄子,勉強還能撐一撐場子。所以,在呂后的提拔下,呂祿被任命為上將軍,統領駐守京城的北軍;另一個侄子呂產,則是被任命為相國。除了全權負責政務之外,還統領另一支駐守京城的南軍。

南軍和北軍,就是當時駐守在京城的全部軍隊,全部都有呂家人節制。

非但如此,呂雉在臨死之前,還大力壓制功臣集團。原本按照漢朝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這三個官職的權力最大。丞相負責統領百官,處理日常政務;太尉負責執掌國家軍隊,相當于后世的國防部長;御史大夫則是負責監督百官。

但是,在呂后的命令下,當時同樣身為相國的陳平,被迫隱退家中,很難插手政務。他的權力,完全都被另一位相國呂產接管了。而身為太尉的周勃,更是被呂后限制的連軍營都進不去,根本沒機會接觸軍隊,徹底成了一個光桿司令。

簡單來說,呂后去世之前,已經把漢朝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自己的兩個侄子。而且,京城的所有禁衛軍隊,也都由兩個侄子控制。除此之外,在呂后的安排下,那位漢后少帝還娶了呂祿的女兒。

也就是說,呂后去世之后,呂祿依然可以憑借皇帝老丈人這個身份,合理合法地插手朝政。而呂后的外孫女,漢惠帝的那位外甥女皇后,也同樣可以在呂后去世之后,繼續以太后的身份監國,就如同呂后在世的時候一樣。

總之,呂后臨死之前,已經把所有能抓的權力和名分,都緊緊抓到了呂家的手里。在呂后看來,軍政大權都已經落入呂家之手,京城軍隊也被呂家控制,這樣一來,可以算是萬無一失了。不過,即便這樣,呂后臨死之前還是再次重申,自己死后,呂祿和呂產絕對不可能輕易離開京城,一定要牢牢守住京城內的幾處關鍵地方。就算是呂后去世后送葬,兩人也絕對不能出城!

等到這些都布置好了之后,呂雉終于撒手人寰,徹底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隨著呂后去世,接下來,西漢高層的局面,就開始變得暗流涌動起來。把持大權的呂祿和呂產,自然要維護呂家的地位,牢牢控制住大權。當時呂家內部甚至有人認為,完全可以直接換了皇帝,換呂家人來做皇帝。只不過,當時西漢功臣黨的勢力依然強大,雖然權力被剝奪,但是聲望還在。再加上外邊還有不少劉姓藩王,呂家暫時也不敢輕舉妄動。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呂祿的女婿,首先出招了。只不過,呂祿的女婿,并不是站在呂家這邊,而是站在了劉家這邊。

呂祿的這個女婿,名叫劉章。劉章的父親,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劉肥。劉邦一共有八個兒子,早年劉邦未曾發跡的時候,曾經和一個寡婦私通,生下了劉肥。有了劉肥之后,劉邦又娶了呂雉,生下了劉盈。所以,劉盈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在劉邦的幾個兒子當中,卻排行老二。

身為劉邦庶長子的劉肥,一生一共有十多個兒子。在這些兒子當中,劉肥的嫡長子名叫劉襄,在劉肥死后繼承了劉肥的齊王爵位。老二便是這個劉章,早年被呂后選中,帶入京城娶了呂祿的女兒,成了呂家的女婿。

因為身在京城,同時又是呂家的女婿,所以劉章當時便知道了呂家的這些計劃。在這之后,劉章便秘密給自己幾個兄弟寫信。大致意思就是,哥幾個趕緊起兵,干掉老呂家,然后咱們家就徹底發達了。

當然,在劉肥這一脈當中,最有實力的,肯定還是繼承了齊王爵位的老大劉襄。除了劉襄之外,也就只有老三劉興居還有點勢力,其他的實力不太行,而且比較年幼,所以老二劉章當時也沒怎麼聯系他們。

就這樣,在劉章的攛掇之下,劉邦長子劉肥這一脈的幾個后人,終于團結了起來,決定共同起兵對付呂家。這主要也是因為,一旦仗打贏了,對劉肥這一脈的好處實在是太大了。要知道,劉邦的幾個兒子當中,老二劉盈這一脈,已經和呂家綁定了。只要除掉了呂家,那老大劉肥這一脈,就可以順位繼承皇位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肥這一脈起兵,不光是為了呂家,也是為了自家搶皇位。

除此之外,老大劉襄起兵之前,還綁架了齊國旁邊的瑯琊王劉澤,讓劉澤和自己一塊起兵。這個劉澤身份可不一般,他是漢高祖劉邦的遠房堂兄弟。當時在世的老劉家的親戚里面,就數劉澤輩分最高。所以,把劉澤綁到戰車上,可以進一步增加老劉家這邊的勝算。

等到這些事情都做完之后,劉襄正式起兵,帶上齊國全部的家底,直接開始往長安方向打,打算一舉干掉呂家。

而呂家這邊,得知劉襄起兵之后,也不敢怠慢,急忙派大將軍灌嬰,領兵前去抵抗。灌嬰是真正的西漢開國名將,曾經立下戰功無數。如果他要是真打算平定叛亂的話,就劉襄這兩把刷子,還真不是對手。

但問題是,當時整個西漢開國功臣團隊,對呂家都比較反感。因為呂家掌權,直接侵占了他們的利益。所以,當時很多碩果僅存的功臣,都不想支持呂家,這其中也包括灌嬰。于是,等到灌嬰真正代表到了前線之后,就出現了奇葩的一幕:身為開國名將的灌嬰,率領優勢兵力,竟然完全不敢進攻,而是留守在滎陽一帶。而且私底下,灌嬰還和劉襄往來頗多,開始琢磨怎麼一起干翻呂家。

當前線這邊陷入僵局,長安城內,自然就越發暗流涌動了。

掌權的呂產和呂祿,對于眼前的局面,自然也是十分警惕。兩人雖然不是搞政治的老手,但是也知道,眼下很多功臣并不支持呂家,甚至有和劉家聯手的趨勢。

就是在這種關鍵時刻,長安城內,功臣集團碩果僅存的太尉周勃,以及丞相陳平,開始逐漸發力了。

周勃和陳平,都是隨劉邦一起征戰過來,立下無數功勞的猛人。周勃算是一流猛將,在漢朝初年的時候,和韓信相比或許差一點,但和其他人相比,絕對是一流牛人。至于陳平,則是最頂尖的謀士,智商高的離譜。

這兩個人聯手之后,身為晚輩的呂祿和呂產,實在是不夠看。不管是智商還是手腕,都沒有任何可比性。

而陳平和周勃商量過之后,要想用最小的代價平定呂家,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奪了呂家在京城內的兵權。呂家雖然權勢很大,但是在地方上的根基卻不深。只要清理掉呂家在京城這邊的勢力,京城之外的呂家,也就不足為慮了。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如何滅掉京城內的呂家。

此時的呂家,控制了京城內部的所有兵權。周勃雖然是太尉,名義上執掌天下軍隊,但此時卻被限制的連軍隊的毛都碰不到。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奪了呂家的兵權,繼而清理掉呂家呢?

不得不說,周勃和陳平真的是老謀深算,很快就想出了辦法。

首先,周勃和陳平將呂祿確定為目標。呂產和呂祿,雖然都掌握大權,但呂產更傾向于行政權,而呂祿則是更傾向于兵權。想要發動政變,兵權無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接下來的計劃當中,呂祿的重要性,優先于呂產。

然后,周勃去找了同為開國功臣的酈商,并且將酈商控制起來。然后,周勃以酈商為人質,迫使酈寄不得不幫自己做事。就這樣,本來作為呂祿好友的酈寄,徹底反水,成了周勃這邊的人。

接下來,在周勃等人的要求下,酈寄前去拜訪呂祿,這就有了開頭提到的那一幕。對于酈寄,呂祿可以說是信任至極,根本沒想過自己這個最好的朋友,會背叛自己。所以,在酈寄的勸說下,呂祿很快就開始動搖。

當然,想要呂祿就此徹底交出兵權,也是不可能的。周勃和陳平真正想要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呂祿離開京城的機會。

此后,在酈寄的勸說下,呂祿暫時和酈寄離開京城,外出打獵。趁著呂祿離開京城的這個機會,周勃派人去聯系執掌皇帝信物的紀通,讓紀通假傳皇帝命令,幫自己作證,允許自己進入軍營。就這樣,在紀通假傳皇帝命令的幫助下,周勃順利進入了呂祿控制的北軍軍營。

隨著周勃進入北軍軍營,局面已經開始向有利于功臣集團這邊發展了。與此同時,周勃又再次指使酈寄,繼續對呂祿施壓。在酈寄的半哄半騙之下,呂祿的心理防線,終于被攻破。此后,呂祿不得不交出兵符。

隨著呂祿交出兵符,北軍這邊,就算是大局已定了。拿到兵符的周勃,直接召集了所有北軍士兵,迫使大家表態,到底是支持呂家還是支持劉家。南軍的士兵也不傻,眼見當朝太尉拿著兵符,問自己支持皇帝家還是支持外戚,大家自然都選擇支持劉家了。

就這樣,周勃順利控制了整個南軍。

與此同時,呂家的另一位掌權者呂產,則是率領親隨來到了皇宮。對于呂產的到來,史書上都是記載,呂產當時打算脅迫皇帝,直接發動政變。但后世也有史學家認為,這是周勃和陳平用的計策,故意把呂產騙來,脫離軍隊。

沒有軍隊的呂產,此時自然如同待宰羔羊一般。而且,因為周勃和陳平之前做事口風太嚴,導致呂祿交出兵權的時候,呂產根本就不知道,沒有任何防備。

所以接下來,那位首先挑事的劉肥之子劉章,便率領北軍這邊的軍隊,直接入宮誅殺了呂產。而隨著呂產被殺,原本歸呂產節制的南軍,自然也都歸周勃指揮了。

至此,呂產被殺,呂祿放棄了兵權。京城了的所有軍隊,都歸周勃指揮。到了這一步,呂家已經是徹底敗了,而且再也無力回天。

這就是周勃安劉的整個過程。

再之后的事情,歷史上記載的就比較詳細了。周勃掌權之后,瞬間撕下了之前老好人一樣的面具,不但逮捕了交出兵權的呂祿,而且還下令把呂家所有人都抓了起來,一并送上了西天。在誅殺呂家的同時,周勃又和其他開國功臣,一起廢了那位漢后少帝,改為擁立了劉邦的四兒子劉恒,做下一位皇帝,這就是漢文帝。

隨著漢文帝登基,昔日強大一時的外戚呂家,終于徹底煙消云散,從西漢高層徹底消失了。呂家全族上下,無一例外,全部被殺絕。

順便說一句,那位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的酈寄,后來也沒得以善終。而且,酈寄出賣朋友呂祿,這事后來還留下了一個成語,就叫做‘酈寄賣友’。

到了漢文帝登基之后,漢文帝其實還是很感激酈寄的功勞,所以讓酈寄順利繼承了他爹的爵位。但同時,漢文帝大概也是對這種出賣朋友的人十分不齒,并沒有給酈寄更多獎勵。不過在漢文帝時代,因為漢文帝一直比較念舊,所以酈寄活得還不錯。

可是到了漢景帝時代,一直順風順水的酈寄,竟然提出,想要娶漢景帝那位寡居的丈母娘,這事就徹底觸怒了漢景帝。此后漢景帝直接下令,剝奪了酈寄的爵位和封邑,徹底將酈寄打落塵埃。

對于這位賣友求榮的酈寄,后世一直爭議很大。有人說,酈寄最后的結局,是他賣友求榮的報應。也有人說,酈寄當時是迫不得已,礙于自己父親被脅迫,所以不得不出賣呂祿。

不管當時的真相到底如何,顯然,在那個特殊的時間點,酈寄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如果沒有酈寄,呂祿不可能順利交出兵權。要是那樣的話,就算劉家和功臣集團聯手,直接打進長安城,最后肯定也是生靈涂炭。如果呂家再強勢一些,呂祿和呂產能力再強一些。說不定后來的漢朝,直接就從老劉家的手里,轉到老呂家的手里了。

而酈商來了之后,呂祿自然要對酈商倒苦水,說說自己眼下的難處。

等到呂祿說完自己的難處之后,酈商則是幫呂祿分析起來: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留在京城,繼續把持大權。但這樣一來,呂家一定會遭到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的敵視。如果呂家接下來開始和雙方死斗,就算斗贏了,也不過是可以繼續執掌權力而已。如今呂家已經封王,地位和富貴都已經到頭了。就算繼續執掌權力,好像也沒什麼意義了。

第二條路,則是放棄權力。反正之前呂后掌權的時候,已經封給了呂家三個王爵,當時大家也都承認了呂家的王爵,沒有任何異議。所以,就算放棄了權力,直接回到封國,去自己的封國內做一個逍遙快活的諸侯王,那不是更香嗎?

聽完酈商的分析之后,呂祿明顯心動了。呂祿雖然是呂后的侄子,但是在政治上卻并沒有太大的野心。相比權力,呂祿其實更喜歡可以自由自在打獵游玩的生活。不過,當時呂祿也心存疑慮,如果交出了權力,那些開國功臣以及劉氏宗親,真的就能這麼輕易放過呂家嗎?

見到呂祿遲遲不下決心,酈商此時則是再次開口,提議道:既然暫時無法決定,要不然我們先出去玩一圈。出去散散心,說不定更有利于你做決定呢?

當酈商提出這個建議之后,呂祿終于心動了。他本就是個喜歡打獵游玩的人,如今心情郁悶,自然想外出放松一下心情。

好!那我們就出去玩吧!

決定出去玩的呂祿,大概怎麼都想不到:他的這個決定,將成為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正是因為他這一念之差,呂家后來被全家殺絕。因為呂祿的這個選擇,就在呂祿剛剛出城后不久,太尉周勃便去了軍營,奪了呂家的兵權。此后,西漢功臣集團,迅速控制了整個京城,將整個呂家誅殺殆盡,而后擁立了代王劉恒做新皇帝,也就是后來的漢文帝。

如果呂祿沒有出城,或許所有的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歷史也將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提到呂后和呂家,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但很多人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可能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呂后前腳剛剛去世,以周勃為首的西漢功臣們,就迅速殺絕了呂家全族?為什麼呂祿前腳剛剛出城,周勃就控制了京城的軍隊,而后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政變?

如果當時呂祿沒有出城,歷史接下來會是怎樣的呢?

想要說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還得從呂后在世的時候說起。

公元前195年,隨著劉邦去世,漢惠帝劉盈正式即位。但因為當時的劉盈,僅僅只有16歲而已,根本坐不穩皇位。所以劉邦去世之前,便留下遺詔,讓呂后輔佐小皇帝劉盈,可以直接參與政務。

劉邦在留下這道遺詔的時候,其實也想過呂家外戚做大,威脅老劉家安全的可能。不過,當時劉邦也為此留下了很多后手,足以確保這種情況不會出現。首先,劉邦在世的時候,已經除掉了幾位異姓王,幾乎所有異姓王都是老劉家的人。其次,劉盈是呂后唯一的兒子,就算呂家壯大,呂后總不至于為了呂家,去奪取自己兒子的權力。

最關鍵的是,當時劉盈已經16歲了。用不了幾年,劉盈就會真正成年。呂家作為外戚,根基其實并不算深。就這麼幾年的時間,呂家就算壯大,又能壯大到哪去呢?等到劉盈成年之后,呂家就更不可能給劉盈造成什麼麻煩了。

不得不說,劉邦去世的時候,對自己的身后事真的是布置得很好。在他的布置下,就連接下來朝政應該由誰來負責,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劉邦怎麼都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還是超出了他的預料。

劉邦去世之后,呂后第一時間抓穩了權力。呂后對于劉盈這個唯一的兒子,可以說是愛到了極致,甚至可以說是愛到了瘋狂的地步。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呂后掌權之后,做出了很多喪心病狂的事情。

比如,為了防止功臣們造反,在劉邦去世之后,呂后曾經秘不發喪,并且打算趁著這個機會,把功臣們都找來,然后一網打盡。后來多虧了呂后的酈商,也就是酈寄他爹,拼命勸說,呂后這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比如,呂后為了鞏固兒子的皇位,開始對劉邦的其他兒子下手。同時,呂后還力主劉家和呂家聯姻,不管人家愿不愿意,直接硬拉到一起。為了這個事,劉邦的幾個兒子以及其他劉氏宗親,可以說是過得苦不堪言。因為娶了呂家的媳婦之后,非但感受不到任何家庭溫暖,反倒是要警惕枕邊人去給自己打小報告。一個不小心,命說不定就沒了。

再比如,呂后為了讓以后的皇帝,和呂家保持密切關系,竟然喪心病狂的讓劉盈娶了自己親姐姐的女兒,也就是讓舅舅娶外甥女。這種事情,劉盈自然是不愿意的。可是在呂后的逼迫之下,劉盈卻又顯得無可奈何。

不得不說,劉盈攤上呂后這麼一個媽,真的是既幸運又不幸。幸運之處在于,只要有呂后在,劉盈基本不用擔心有人會威脅自己的皇帝寶座,完全可以做一個甩手掌柜。不幸之處在于,劉盈的人生,完全成了呂后的操縱對象,根本沒有任何自主權。

在這種壓迫之下,劉盈的生活,自然十分郁悶。所以,劉盈剛做了幾年皇帝之后,身體就不行了。最終,劉盈以23歲的年齡,英年早逝。而隨著劉盈去世,劉邦之前所有的布置,徹底都亂套了。

要知道,劉邦之前的所有布置,都是建立在劉盈能順利長大,然后逐漸掌權的基礎之上。如今劉盈英年早逝,劉邦準備的那些后手,自然就沒用了。此后,呂后扶持劉盈的一個幼子登基,后世史稱漢前少帝。至于朝政,則依然是由呂后把持了。

另外,之前劉盈活著的時候,呂后最多也就是身在幕后,操控劉盈這個傀儡。不過,等到劉盈去世之后,呂后干脆走到前臺,以太后的身份正式處理朝政了。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西漢進入了呂后臨朝稱制的八年時光。

隨著呂后開始臨朝稱制,呂后對呂家的提攜,開始變得更加不遺余力。除了大力提拔呂家人,讓呂家人掌握大權之外,呂后還打破了當年劉邦定下的規則,立自己的幾個侄子為王。當年劉邦削除幾位異姓王之后,曾經定下過鐵律,要求不得立老劉家之外的人做王。而呂后的安排,卻徹底打破了劉邦制定的規則。

當然,呂后執政期間,也不是沒有煩心事。除了要壓制功臣和劉氏宗親之外,呂后還得盡量扶持那位小皇帝,可偏偏那個被她扶上位的小皇帝,對自己這個奶奶并沒有什麼好感。

這事其實也不能怪小皇帝。據說當年漢惠帝因為呂后的要求,不得不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并且立外甥女做皇后。不過,在這之后,漢惠帝還是保持了一點理智,一直到死都沒有讓自己的外甥女侍寢,也算是變相地保護了外甥女。但如此一來,劉盈和皇后之間,自然也就沒有后代了。

眼見于此,當時呂后就想了個辦法,強行逼迫漢惠帝臨幸其他宮女。等到漢惠帝和其他宮女生下孩子之后,再秘密殺掉那個宮女,把孩子過繼給那位外甥女。但是后來,隨著這個小皇帝逐漸長大之后,知道了這件事,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被呂后殺掉的,所以便直接揚言,長大后要直接殺了呂后。

對此,呂后自然是忍不了的,直接下令廢黜了這個小皇帝。此后,呂后又改立劉盈的另一個孩子做皇帝,但對于這個孩子的身份,后世始終存在爭議。很多史學家認為,這個孩子并不是劉盈的孩子,而是呂后從呂家內部秘密找的一個孩子。

這個孩子被扶上位之后,后世史稱漢后少帝。

正是因為這位漢后少帝是幼年登基,而且身份存疑,這才給呂后去世之后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一個大雷。如果這孩子真的是劉盈的孩子,而且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后來很多事情,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如此,在漢后少帝登基之后,又過了幾年,呂后的身體就逐漸不行了。眼見自己命不久矣,呂后也開始為自己的身后事做準備。呂后很清楚,自己在世的時候,可以壓制住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但是自己去世之后,呂家下一代掌權人,能否依舊掌權,恐怕就說不好了。所以,呂后必須在臨死之前,給呂家人鋪好路,把所有能夠抓緊的權力,全都抓到呂家手里。

在呂后的布置下,呂家的權勢,此時終于達到了頂點。

呂家并不是什麼人丁興旺的大家族,而呂后的兩個哥哥,此時都已經去世了。而呂后兩個哥哥的后人當中,此時也只有呂后的兩個侄子,勉強還能撐一撐場子。所以,在呂后的提拔下,呂祿被任命為上將軍,統領駐守京城的北軍;另一個侄子呂產,則是被任命為相國。除了全權負責政務之外,還統領另一支駐守京城的南軍。

南軍和北軍,就是當時駐守在京城的全部軍隊,全部都有呂家人節制。

非但如此,呂雉在臨死之前,還大力壓制功臣集團。原本按照漢朝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這三個官職的權力最大。丞相負責統領百官,處理日常政務;太尉負責執掌國家軍隊,相當于后世的國防部長;御史大夫則是負責監督百官。

但是,在呂后的命令下,當時同樣身為相國的陳平,被迫隱退家中,很難插手政務。他的權力,完全都被另一位相國呂產接管了。而身為太尉的周勃,更是被呂后限制的連軍營都進不去,根本沒機會接觸軍隊,徹底成了一個光桿司令。

簡單來說,呂后去世之前,已經把漢朝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自己的兩個侄子。而且,京城的所有禁衛軍隊,也都由兩個侄子控制。除此之外,在呂后的安排下,那位漢后少帝還娶了呂祿的女兒。

也就是說,呂后去世之后,呂祿依然可以憑借皇帝老丈人這個身份,合理合法地插手朝政。而呂后的外孫女,漢惠帝的那位外甥女皇后,也同樣可以在呂后去世之后,繼續以太后的身份監國,就如同呂后在世的時候一樣。

總之,呂后臨死之前,已經把所有能抓的權力和名分,都緊緊抓到了呂家的手里。在呂后看來,軍政大權都已經落入呂家之手,京城軍隊也被呂家控制,這樣一來,可以算是萬無一失了。不過,即便這樣,呂后臨死之前還是再次重申,自己死后,呂祿和呂產絕對不可能輕易離開京城,一定要牢牢守住京城內的幾處關鍵地方。就算是呂后去世后送葬,兩人也絕對不能出城!

等到這些都布置好了之后,呂雉終于撒手人寰,徹底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隨著呂后去世,接下來,西漢高層的局面,就開始變得暗流涌動起來。把持大權的呂祿和呂產,自然要維護呂家的地位,牢牢控制住大權。當時呂家內部甚至有人認為,完全可以直接換了皇帝,換呂家人來做皇帝。只不過,當時西漢功臣黨的勢力依然強大,雖然權力被剝奪,但是聲望還在。再加上外邊還有不少劉姓藩王,呂家暫時也不敢輕舉妄動。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呂祿的女婿,首先出招了。只不過,呂祿的女婿,并不是站在呂家這邊,而是站在了劉家這邊。

呂祿的這個女婿,名叫劉章。劉章的父親,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劉肥。劉邦一共有八個兒子,早年劉邦未曾發跡的時候,曾經和一個寡婦私通,生下了劉肥。有了劉肥之后,劉邦又娶了呂雉,生下了劉盈。所以,劉盈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在劉邦的幾個兒子當中,卻排行老二。

身為劉邦庶長子的劉肥,一生一共有十多個兒子。在這些兒子當中,劉肥的嫡長子名叫劉襄,在劉肥死后繼承了劉肥的齊王爵位。老二便是這個劉章,早年被呂后選中,帶入京城娶了呂祿的女兒,成了呂家的女婿。

因為身在京城,同時又是呂家的女婿,所以劉章當時便知道了呂家的這些計劃。在這之后,劉章便秘密給自己幾個兄弟寫信。大致意思就是,哥幾個趕緊起兵,干掉老呂家,然后咱們家就徹底發達了。

當然,在劉肥這一脈當中,最有實力的,肯定還是繼承了齊王爵位的老大劉襄。除了劉襄之外,也就只有老三劉興居還有點勢力,其他的實力不太行,而且比較年幼,所以老二劉章當時也沒怎麼聯系他們。

就這樣,在劉章的攛掇之下,劉邦長子劉肥這一脈的幾個后人,終于團結了起來,決定共同起兵對付呂家。這主要也是因為,一旦仗打贏了,對劉肥這一脈的好處實在是太大了。要知道,劉邦的幾個兒子當中,老二劉盈這一脈,已經和呂家綁定了。只要除掉了呂家,那老大劉肥這一脈,就可以順位繼承皇位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肥這一脈起兵,不光是為了呂家,也是為了自家搶皇位。

除此之外,老大劉襄起兵之前,還綁架了齊國旁邊的瑯琊王劉澤,讓劉澤和自己一塊起兵。這個劉澤身份可不一般,他是漢高祖劉邦的遠房堂兄弟。當時在世的老劉家的親戚里面,就數劉澤輩分最高。所以,把劉澤綁到戰車上,可以進一步增加老劉家這邊的勝算。

等到這些事情都做完之后,劉襄正式起兵,帶上齊國全部的家底,直接開始往長安方向打,打算一舉干掉呂家。

而呂家這邊,得知劉襄起兵之后,也不敢怠慢,急忙派大將軍灌嬰,領兵前去抵抗。灌嬰是真正的西漢開國名將,曾經立下戰功無數。如果他要是真打算平定叛亂的話,就劉襄這兩把刷子,還真不是對手。

但問題是,當時整個西漢開國功臣團隊,對呂家都比較反感。因為呂家掌權,直接侵占了他們的利益。所以,當時很多碩果僅存的功臣,都不想支持呂家,這其中也包括灌嬰。于是,等到灌嬰真正代表到了前線之后,就出現了奇葩的一幕:身為開國名將的灌嬰,率領優勢兵力,竟然完全不敢進攻,而是留守在滎陽一帶。而且私底下,灌嬰還和劉襄往來頗多,開始琢磨怎麼一起干翻呂家。

當前線這邊陷入僵局,長安城內,自然就越發暗流涌動了。

掌權的呂產和呂祿,對于眼前的局面,自然也是十分警惕。兩人雖然不是搞政治的老手,但是也知道,眼下很多功臣并不支持呂家,甚至有和劉家聯手的趨勢。

就是在這種關鍵時刻,長安城內,功臣集團碩果僅存的太尉周勃,以及丞相陳平,開始逐漸發力了。

周勃和陳平,都是隨劉邦一起征戰過來,立下無數功勞的猛人。周勃算是一流猛將,在漢朝初年的時候,和韓信相比或許差一點,但和其他人相比,絕對是一流牛人。至于陳平,則是最頂尖的謀士,智商高的離譜。

這兩個人聯手之后,身為晚輩的呂祿和呂產,實在是不夠看。不管是智商還是手腕,都沒有任何可比性。

而陳平和周勃商量過之后,要想用最小的代價平定呂家,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奪了呂家在京城內的兵權。呂家雖然權勢很大,但是在地方上的根基卻不深。只要清理掉呂家在京城這邊的勢力,京城之外的呂家,也就不足為慮了。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如何滅掉京城內的呂家。

此時的呂家,控制了京城內部的所有兵權。周勃雖然是太尉,名義上執掌天下軍隊,但此時卻被限制的連軍隊的毛都碰不到。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奪了呂家的兵權,繼而清理掉呂家呢?

不得不說,周勃和陳平真的是老謀深算,很快就想出了辦法。

首先,周勃和陳平將呂祿確定為目標。呂產和呂祿,雖然都掌握大權,但呂產更傾向于行政權,而呂祿則是更傾向于兵權。想要發動政變,兵權無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接下來的計劃當中,呂祿的重要性,優先于呂產。

然后,周勃去找了同為開國功臣的酈商,并且將酈商控制起來。然后,周勃以酈商為人質,迫使酈寄不得不幫自己做事。就這樣,本來作為呂祿好友的酈寄,徹底反水,成了周勃這邊的人。

接下來,在周勃等人的要求下,酈寄前去拜訪呂祿,這就有了開頭提到的那一幕。對于酈寄,呂祿可以說是信任至極,根本沒想過自己這個最好的朋友,會背叛自己。所以,在酈寄的勸說下,呂祿很快就開始動搖。

當然,想要呂祿就此徹底交出兵權,也是不可能的。周勃和陳平真正想要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呂祿離開京城的機會。

此后,在酈寄的勸說下,呂祿暫時和酈寄離開京城,外出打獵。趁著呂祿離開京城的這個機會,周勃派人去聯系執掌皇帝信物的紀通,讓紀通假傳皇帝命令,幫自己作證,允許自己進入軍營。就這樣,在紀通假傳皇帝命令的幫助下,周勃順利進入了呂祿控制的北軍軍營。

隨著周勃進入北軍軍營,局面已經開始向有利于功臣集團這邊發展了。與此同時,周勃又再次指使酈寄,繼續對呂祿施壓。在酈寄的半哄半騙之下,呂祿的心理防線,終于被攻破。此后,呂祿不得不交出兵符。

隨著呂祿交出兵符,北軍這邊,就算是大局已定了。拿到兵符的周勃,直接召集了所有北軍士兵,迫使大家表態,到底是支持呂家還是支持劉家。南軍的士兵也不傻,眼見當朝太尉拿著兵符,問自己支持皇帝家還是支持外戚,大家自然都選擇支持劉家了。

就這樣,周勃順利控制了整個南軍。

與此同時,呂家的另一位掌權者呂產,則是率領親隨來到了皇宮。對于呂產的到來,史書上都是記載,呂產當時打算脅迫皇帝,直接發動政變。但后世也有史學家認為,這是周勃和陳平用的計策,故意把呂產騙來,脫離軍隊。

沒有軍隊的呂產,此時自然如同待宰羔羊一般。而且,因為周勃和陳平之前做事口風太嚴,導致呂祿交出兵權的時候,呂產根本就不知道,沒有任何防備。

所以接下來,那位首先挑事的劉肥之子劉章,便率領北軍這邊的軍隊,直接入宮誅殺了呂產。而隨著呂產被殺,原本歸呂產節制的南軍,自然也都歸周勃指揮了。

至此,呂產被殺,呂祿放棄了兵權。京城了的所有軍隊,都歸周勃指揮。到了這一步,呂家已經是徹底敗了,而且再也無力回天。

這就是周勃安劉的整個過程。

再之后的事情,歷史上記載的就比較詳細了。周勃掌權之后,瞬間撕下了之前老好人一樣的面具,不但逮捕了交出兵權的呂祿,而且還下令把呂家所有人都抓了起來,一并送上了西天。在誅殺呂家的同時,周勃又和其他開國功臣,一起廢了那位漢后少帝,改為擁立了劉邦的四兒子劉恒,做下一位皇帝,這就是漢文帝。

隨著漢文帝登基,昔日強大一時的外戚呂家,終于徹底煙消云散,從西漢高層徹底消失了。呂家全族上下,無一例外,全部被殺絕。

順便說一句,那位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的酈寄,后來也沒得以善終。而且,酈寄出賣朋友呂祿,這事后來還留下了一個成語,就叫做‘酈寄賣友’。

到了漢文帝登基之后,漢文帝其實還是很感激酈寄的功勞,所以讓酈寄順利繼承了他爹的爵位。但同時,漢文帝大概也是對這種出賣朋友的人十分不齒,并沒有給酈寄更多獎勵。不過在漢文帝時代,因為漢文帝一直比較念舊,所以酈寄活得還不錯。

可是到了漢景帝時代,一直順風順水的酈寄,竟然提出,想要娶漢景帝那位寡居的丈母娘,這事就徹底觸怒了漢景帝。此后漢景帝直接下令,剝奪了酈寄的爵位和封邑,徹底將酈寄打落塵埃。

對于這位賣友求榮的酈寄,后世一直爭議很大。有人說,酈寄最后的結局,是他賣友求榮的報應。也有人說,酈寄當時是迫不得已,礙于自己父親被脅迫,所以不得不出賣呂祿。

不管當時的真相到底如何,顯然,在那個特殊的時間點,酈寄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如果沒有酈寄,呂祿不可能順利交出兵權。要是那樣的話,就算劉家和功臣集團聯手,直接打進長安城,最后肯定也是生靈涂炭。如果呂家再強勢一些,呂祿和呂產能力再強一些。說不定后來的漢朝,直接就從老劉家的手里,轉到老呂家的手里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