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獨門秘技:從口中看健康!口苦口粘、舌紅舌淡,預示健康情況

就算口裡沒有食物, 你是不是常覺得口中有味道?

從中醫角度來說, 口中的味道揭示了身體狀況, 快來看看七種味道各預示著什麼吧。

一、口苦:五心煩熱, 口苦咽幹

原因:由肝膽有熱、膽氣薰蒸所致, 常與膽汁代謝失常有關, 多見于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結石和肝膽腫瘤等。

對策:菠菜性甘涼, 入腸、胃經, 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 對肝氣不舒併發胃病的輔助治療常有良效。

二、口甜:口甜粘濁, 食甜食則冒酸水, 納呆噁心, 身重肢倦

原因:多由脾胃濕熱、肝脾疾火內蘊所致,

常見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亂。

對策:有效治療上述疾病。 其次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如縱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膩, 嗜食辛辣, 吸煙嗜酒等導致脾胃受傷, 聚濕生熱。

要預防脾胃濕熱的發生, 首先要積極治療上述基礎疾病。 同時, 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做到飲食有節, 勿吸煙, 勿飲酒等。

三、口酸:胃火上炎, 可致胃氣上逆, 噁心、嘔吐酸苦黃水

原因:由肝膽之熱乘脾所致, 多見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

對策:消除誘發因素, 避免對胃有刺激的辣、硬的飲食及藥物。 凡胃酸過多者, 應禁食濃雞湯等濃縮鮮湯、大量蛋白質等, 避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

宜進食豆奶, 奶油, 菜泥, 粥, 麵條, 麵包等。

四、口鹹:五心煩熱, 咽幹顴紅;舌紅少津, 脈細弱

原因:由腎陰不足、虛火上浮所致, 多見于神經官能癥、慢性腎炎、慢性咽炎、口腔潰瘍。

對策:以滋補腎陰為主, 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左歸飲之類。

若心腎不交, 可選黃連阿膠湯;肝腎陰虛, 肝陽上亢, 可選杞菊地黃湯、鎮肝熄風湯;相火妄動, 可選知柏地黃丸;肺腎陰虛可選百合固金湯、麥味地黃丸之類。

五、口淡: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

原因:由脾胃虛寒、運化無力所致, 多見于消化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疾病。

對策:注意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嚥, 這是保養脾胃的第一步, 特別是胃本來就不好的人,

更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 另外, 要注意定時吃飯, 不要狼吞虎嚥, 更不要站著或邊走邊吃, 吃飯時不要討論問題或爭吵。

紅糖性溫, 易入脾胃, 如果胃痛或腹痛, 喝一杯紅糖水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對于脾胃虛寒患者來說, 紅糖和桂圓、生薑一起煮開湯喝, 效果最好, 平時可多喝。 此外山藥、羊肉、大棗、小米等對于脾胃虛寒的人來說, 都是不錯的選擇。

六、口臭:流涎、食欲不振或採食緩慢、口腔惡臭

原因:口臭反映了臟腑功能的失調, 平時飲食不節、過多地食用辛辣油膩食品, 以及勞倦過度等不良生活方式, 均會造成胃腸道功能減弱。

此時食物在腸內得不到正常消化, 大量食物糟粕不能及時排出體外, 就會沉積在腸內積滯生熱,

結果產生臭氣, 臭氣向上走, 即形成口臭。

對策:要清除口臭和便秘, 可以試一試竹葉茶。 取鮮竹葉15克, 放進砂鍋中用水煎煮, 每天1劑, 分早晚兩次服用。

如果是陰虛火旺體質, 還可加入麥冬、百合各15克同煮。 竹葉是一味傳統的清熱解毒藥, 可退虛熱煩躁, 止煩渴, 生津液, 搭配養陰生津的麥冬和清肺潤燥的百合, 對于陰虛、濕熱引起的口臭、便秘有很明顯的療效。

口臭伴胸悶食滯的人, 也可吃點金橘, 取新鮮金橘5~6枚, 洗淨嚼服, 可順氣健脾、消食導滯, 其芳香的氣息有助于消除口臭。

改善口氣最重要是平時的飲食習慣, 以清淡為主。

有些人認為口臭就是有胃火, 就吃清熱解毒的中藥, 其實口氣也分很多種證型, 不要隨便清胃火, 而且很多清胃火的中藥十分苦寒,常服容易損傷脾胃。因此,最好找專業的中醫醫師辨證治療。

七、口辣:嗜酒無度,飲食不節,過食辛熱厚味

原因:由肺熱或胃火上炎所致,多見于高血壓、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長期低熱。

對策:清肺梨。把梨內部掏空,放入川貝、冰糖、蜂蜜等煮食;或綠豆湯,每日2-3次。口淡。

而且很多清胃火的中藥十分苦寒,常服容易損傷脾胃。因此,最好找專業的中醫醫師辨證治療。

七、口辣:嗜酒無度,飲食不節,過食辛熱厚味

原因:由肺熱或胃火上炎所致,多見于高血壓、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長期低熱。

對策:清肺梨。把梨內部掏空,放入川貝、冰糖、蜂蜜等煮食;或綠豆湯,每日2-3次。口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