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存活2.5億年,歷經5次大滅絕,北鯢為何在重現10年後,幾近滅絕?

導讀:1、一種史前孑遺動物在被發現20多年後, 為何會突然神秘消失?2、消失的活化石「第一恐龍」緣何失而復得?3、「第一恐龍」又為何在重現10年之後, 幾近滅絕?4、人類又該如何挽救, 這些標誌著生物進化歷程重要環節的「活化石」?5、假如你發現有人盜獵野生娃娃魚, 你該怎麼做?

一種僅分佈于中國西部阿拉套山的世界珍稀動物, 1840年被俄國探險家普熱津瓦斯基, 在新疆中俄邊境首次發現。 據專家考證, 它比恐龍祖先的歷史還要長久, 所以稱它為「第一恐龍」。 自1866年再次被俄國科學家凱塞爾在新疆最後一次發現後,

它在地球上神秘「失蹤」。 在其消失100多年後, 為了尋找這種神奇無比的考古精靈, 中國著名學者和動物學家王國英、袁國映和趙爾宓等人, 曾多次在新疆西部的伊犁、博樂、塔城等地展開「梳頭式」的搜尋, 但最終一無所獲。 所以, 不少西方學者認為, 這種神奇動物和恐龍一樣早已滅絕。

「第一恐龍」新疆北鯢的失而複現

然而, 誰也未曾料想到, 時隔123年後的1989年8月的一天, 牧民敬永雄在溫泉縣境內中哈邊境的捷麥克地區發現了不明水生物, 後經新疆師范大學生物系王秀玲教授鑒定, 這種不明水生動物正是消失了100多年的「第一恐龍」——新疆北鯢, 又稱「中亞北鯢」。

有「第一恐龍」之稱的新疆北鯢, 又稱「中亞北鯢」

新疆北鯢有著蛇一樣的頭, 但兩隻凸起的眼睛更像青蛙;背部呈現淡黃色或是棕褐色, 腹部顏色較淺。 在它那粘滑的身體上, 還長著4只腳, 並拖著一條細長的尾巴。 「全長只有15至20公分, 頭體長約等于尾長, 頭扁平, 軀幹略呈圓柱形, 尾基圓, 向後側偏, 成體無唇褶, 指趾較寬扁, 皮膚光滑, 體側有肋溝12至13條」——這是普熱津瓦斯基首次發現北鯢時的文字記錄。

北鯢是一種夜行性動物, 只會在涼爽的夜晚出來覓食, 主要吃水中的昆蟲幼蟲。

北鯢是天山和阿拉套山抬升時存活下的孑遺動物, 有「活化石」之稱, 也是新疆唯一在生物大滅絕中, 存活下來的有尾兩棲動物, 在脊椎動物系統演化的研究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因研究表明:新疆北鯢的DNA, 與生活在4億年前泥盆紀淡水中的古老魚種——矛尾魚的DNA相似性達97%。 其基因與魚類高度同源。 而矛尾魚亦被稱為動物界珍貴的「活化石」, 是新疆北鯢的直接祖先。 由此可以推斷, 新疆北鯢的出現在2.5億年前, 並完成了從魚類到兩棲爬行類動物的進化, 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濕地中大范圍存在。

所以, 王秀玲教授當時世界級的發現, 僅僅一頁的學術論文, 驚呆了西方一眾科學家。

科學家稱, 新疆北鯢能從2億5千萬年前存活到今天的確是一個奇跡。 因為在這漫長的時間裡, 地球上的生物經歷了至少5次大的生物大滅絕。

生物大滅絕:又叫生物絕種, 是指整科、整目, 甚至整綱的生物, 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消失, 或僅有極少數殘存下來。 它並不總是勻速地、逐漸進行的, 經常會有大規模的集群滅絕。 在集群滅絕過程中, 往往是整個分類單元中的所有物種, 無論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如何, 都逃不過這次劫難, 而且, 還常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類群一起滅絕, 卻總有其他一些類群倖免于難, 還有一些類群從此誕生或開始繁盛。

大規模的集群滅絕有一定的週期性, 大約每62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

中國西部邊陲的阿拉套山, 金黃色的光暈從山頂蔓延過緩緩起伏的山頂, 投射進山腳下的深草叢裡。 羊群在綠茵茵的草地上啃食青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5師88團牧民敬永雄, 懶洋洋地在太陽下躺著, 顯得十分孤寂。 他在中哈交界處這片海拔3000多米的貧瘠土地上, 平平淡淡地生活了幾十年。

沼澤中的新疆北鯢

因為百無聊賴,敬永雄便起身來到附近的一條小溪裡,胡亂地翻起水裡的石頭消磨時光。當他翻動一塊一二十公斤重的大石頭時,「嘩」的一聲,從石頭下麵猛地躥出一條「魚」來。敬永雄眼疾手快,一把將「魚」緊緊抓住並提出水面。他定眼一看,嚇得「媽呀」一聲驚叫,一下把它扔出好遠!

原來這種「魚」的頭像是蛇,不僅莫名其妙地長了4只腳,還拖著一條細長的尾巴。

敬永雄長這麼大,從沒見過這種怪物,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這種「怪魚」。消息一經傳出,迅速在當地引起了轟動,甚至有人斷言這是「妖魔的化身」,一時間,這怪物被人們傳得神乎其神。

新疆師范大學生物系學生王亞平,當時在家鄉溫泉縣捷麥克村度暑假,恰好聽到了這蹊蹺的事兒。當時她覺得很不可思議:在這寒冷的邊境山區,年平均氣溫只有攝氏0.4度,而兩棲類動物通常生活在濕熱的環境裡。在這如此寒冷的高山草原,怎麼會有這種兩棲動物呢?剛回到新疆師范大學,她就風風火火地找到老師王秀玲,說道這件蹊蹺的怪事。

王秀玲聽完大吃一驚:「天吶,這難道是北鯢?」

王秀玲教授在溫泉新疆北鯢保護區橫幅標語上簽名

作為大學老師,王秀玲知道,這種兩棲動物在地球上,僅分佈于中國阿拉套山一塊狹窄的區域裡,早被列入國際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聯盟紅皮書。

據考證,新疆北鯢比恐龍祖先的歷史還長久,所以有人稱它是「第一恐龍」。遺憾的是,自從1866年俄國動物學家凱塞爾在新疆最後一次發現後,北鯢便在地球上神秘「消失」,一下子就失蹤了120多年。為了尋找這種奇珍無比的古老精靈,中國著名學者和動物學家王國英、謝志強、許設科、袁國映、趙爾宓等人曾多次在新疆西部的伊犁、博樂、塔城等地展開「梳頭式」的搜尋,但最終一無所獲。

所以,不少西方學者認為,新疆北鯢和恐龍一樣早已滅絕,中國不可能再有這種珍稀動物。而現在,王亞平卻帶來這樣一個「含金量」極高的消息!

那麼,為什麼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中外專家多次考察天山山脈,卻始終找不到新疆北鯢的點滴蹤跡?王秀玲後來才知道,新疆北鯢的分佈比較特殊,大都在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比方說在夏季草場。一般新疆的夏季草場平時無人光顧,只有在7、8月份,牧民才把牲畜趕到草場去抓膘,也沒有誰會想到去那裡尋找北鯢。

得知消息的王秀玲興奮得徹夜難眠,她此時的心情決不亞于哥侖布發現了新大陸。找到堪稱「國寶中的國寶」的新疆北鯢,這是多少專家、學者朝思暮想的願望!而現在,這個機會竟莫名其妙地出現在了她的面前。

尋找新疆北鯢的離奇曲折之路

心動不如行動,她索性起來收拾行李,第2天天不亮就帶著600元錢,奔赴西部邊境阿拉套山。一路上,那長著蛇一樣的頭和4只腳、拖著細長尾巴的「怪物」,一直在她眼前縈繞。她有種莫名的預感——牧民敬永雄發現的這種神秘小精靈,肯定是「滅絕」已久的新疆北鯢。

1989年9月5日,王秀玲風塵僕僕地來到了地處新疆溫泉縣西部的捷麥克。她費了很多周折,終于找到了20世紀世界上第一個見到「第一恐龍」的人——敬永雄。王秀玲什麼也不顧了,她借了一匹馬,就立即和發現者一起策馬狂奔,恨不得馬上就能見到心心念念的北鯢……

阿拉套山的珍稀動物

快馬疾速,穿過溝溝坎坎的寂寥荒原,又越過層層迭迭的丘陵,王秀玲和嚮導開始艱難地爬山了。在縱橫交錯的山谷裡回身四望,映入眼簾的是光滑的山脊,和溝底斷斷續續的灰白色石堆,只有一條馬與人踩踏出來的逼仄「棧道」,勾勒著阿拉套山單調的線條,顯示出荒蕪邊陲的些許生機——但就是這點兒人間煙火氣息,讓王秀玲忽然感到,渾身上下有一種莫名的緊張與不安。

王秀玲和嚮導快馬加鞭,終于沖上了一片山地平原,視野豁然開闊起來。而遠處卻飄來大片厚重的烏雲,接著便雷聲滾滾。大雨很快就要來了,山洪爆發也將如期而至。

嚮導敬永雄知道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牧民和探險者被西域的山洪吞噬。很快地,大雨撲天蓋地、傾瀉而下。在馬背上的王秀玲只覺得眼前一片模糊,接著呼吸也緊迫起來。

新疆高原上突然爆發的山洪

人馬在泥濘中艱難地跋涉著。忽然,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敬永雄也沒料想到,原來的一條小河溝,現在卻因山洪暴發變得波濤洶湧。而就在此時,一陣大風吹來,猛地把王秀玲掀下了馬背。她忍著疼痛,趕緊掙紮著從泥水裡爬起來,撿拾從馬背上掉下來的補給和工具,卻不料腳下一滑,她竟然跌進了洪水滾滾的河裡。

洪水裹著泥沙瘋狂地咆嘯著,眨眼間王秀玲就被沖出幾十米遠,在水中時隱時現,眼看要隱入滅頂之災。敬永雄看到眼前的一幕,驚得目瞪口呆。他反應過來之後,一邊大聲呼喊,一邊拼命地策馬狂奔,追趕落水者。

王秀玲嬌柔的身軀在濁浪中頑強地掙紮著——但女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幾分鐘之後,連嗆了幾口河水的她就覺得渾身發軟,一點力氣也沒有了。然後,她覺得自己的身體在不停地往下沉,沉入黑暗之中,她人生第一次感到絕望了……

好在蒼天有眼,就在王秀玲即將被洪水吞噬時,奇跡出現了——她竟然意外地抓住了原來河岸邊的一棵矮樹。在她和矮樹被洪水沖走之前,策馬趕來的敬永雄及時沖到跟前,用馬匹將2人拉上了岸邊。王秀玲僥倖得救了,但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卻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記憶中,每次想起仍心有餘悸。

王秀玲和嚮導在夜幕低垂時,策馬闖進了一塊風景秀麗的大草場。不遠處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氈房,彌漫出烘烤牛糞的清香。每年的這個時節,牧民們都趕著羊群轉場了,絕少有人上山裡來,所以,氈房主人對2人的到來感到很驚奇。在得知這位策馬闖深山的柔軟女子,是來自烏魯木齊的大學老師時,主人一家7口人更是對她敬佩不已。

燒著爐子的氈房非常暖和,煮沸的奶茶散發著一股清香。王秀玲和主人一家老小圍成一圈,喝著濃鬱的奶茶,嚼著新疆人愛吃的烤饢,感到無比的暢快和興奮。一路的饑渴勞累和暴雨狂風,把她折騰得半死不活——直到此刻,她才算找到了一個平靜的小港灣。

正在捕食藏羚羊的新疆狼

夜晚像一潭平靜的湖水,悄無聲息地淹沒了草原。夜半時分,酣睡中的王秀玲忽然被一陣嘈雜聲驚醒。她起身往氈房外一看,不由大吃一驚:只見一盞盞藍瑩瑩的小「燈」,散射著駭人的螢光,正從遠處快速地向氈房這邊聚集。羊圈裡的羊開始騷動起來,並不時地發出急促的叫聲。為驅散這些小「燈」帶來的恐懼,牧羊犬也狂吠起來,寂靜的夜晚一時間沸騰起來。「狼群,狼群!」王秀玲不由得大聲驚呼道。

于是,一部好萊塢大片拉開帷幕:氈房主人一家,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翻身起床後,一個個手持木棒、鐮刀等武器,一家大小吼叫著齊身沖出,撲向正在襲擊羊群的餓狼……

看到眼前的一幕,即便是柔弱的王秀玲也沒有了之前的恐懼,她也沖上前去,用棒子打起惡狼來。由于人少狼多,狼群並不願輕易「罷兵」。在周旋之中,王秀玲幾次被狼圍住,落入險境,又幾次被剽悍的男主人救出,總算沒丟掉性命。經過一番纏鬥,狼群終于一步步地後退了。

趕走了這夥兇殘的餓狼,王秀玲躺在床上毫無睡意,眼前不斷晃動著新疆北鯢的影子。可愛的小精靈呀,見到你為何這樣難!她不禁一聲輕輕地歎息。

跋涉千里,遭遇重重艱難險阻之後,王秀玲終于來到了敬永雄發現「怪物」的這片神秘土地。沐浴在暖暖的陽光裡,她的心情格外興奮和激動。

雄偉的阿拉套山

雄偉的阿拉套山直刺蒼穹的雪峰,呈現出一片深邃的湛藍;層層堆積的雲彩,濕淋淋地橫在山腰上,亦幻亦真。王秀玲瞇著眼睛用專注、沉醉的目光捕捉小溪四周不斷變幻的景致,並開始翻動小溪裡的大石頭。眼看著神秘「第一恐龍」就要出現,王秀玲的心禁不住一陣狂跳,手也開始發抖了。

然而,隨著時光靜靜地流逝,她的心卻開始高懸起來。冰冷的溪水浸得她雙手麻木、發白,她汗流浹背地翻起了,足足可以堆一座小山的石頭,卻見不到新疆北鯢的影子……這種古老的精靈,仿佛在一瞬間從這裡逃得無影無蹤。

難道有關它的發現是一種誤傳?

神秘消失123年後的新疆北鯢再次顯露真容

在得到敬永雄的再次確認之後,王秀玲也不甘心就此「收兵」,自己歷盡千辛萬苦才闖進這片人跡罕至之地,難道就這麼空手而歸?許多動物學家找了多年都難見蹤影的寶物,自己怎麼可能剛展開搜尋,就能翻開歷史的新篇章?她不停地給自己加油和鼓勁兒。

驀然回首,魂牽夢繞的一幕終于出現了。王秀玲剛翻開一塊不算太大的鵝卵石後,一條像蜥蜴一樣的小動物猛地躥出,「嘩」地浮出水面。此刻,她的心吊到了嗓子眼上——如果真是它,這將是一個世界級的發現!

新疆北鯢,俗稱「娃娃魚」或「水四腳蛇」

王秀玲不顧冰冷刺骨的河水,激動地邊喊邊追,最終捉住了這個可愛而又頑皮的小傢夥。「是的,就是它,新疆北鯢!」王秀玲禁不住大聲喊叫起來,兩眼滾動著激動的淚花。這正是令她心心念念、朝思暮想的「第一恐龍」啊!

王秀玲在這條小溪邊一呆就是整整4天。她一條條地尋找這些古老的小生靈,完全被眼前的這一奇跡陶醉了:短短的幾天裡,她竟發現了600多尾北鯢。

很快地,第一篇關于新疆北鯢的學術論文,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動物學刊物《動物學研究》上發表了。因為時間倉促,這篇論文只寫了短短的一頁,卻一下震驚了國內外學術界。哈薩克一些動物學家也聞訊趕來,一探究竟。

此後的一天,王秀玲又收到駐守在溫泉縣西部某部邊防站指戰員的來信。信中說,在地處溫泉縣內天山山脈的別珍套山區一帶,也有新疆北鯢。這又是個驚人的好消息。

王秀玲立即再次「殺」進了中哈邊界。她率領的課題組,在別珍套山的蘇魯別珍,又發現兩處北鯢棲息地。令王秀玲更沒有想到的是,在小小的4萬平方公尺范圍內,竟出人意料地生活著約6000尾北鯢!當時眾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對地球上這種極珍稀動物來說,這真是一個天文數字啊!這個消息傳出,把一口斷言「新疆北鯢早已從地球上滅絕」的西方學者,驚得目瞪口呆!不少專家和學者連稱「不可思議」。

緊接著,王秀玲根據考察情況,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開展新疆北鯢的保護和人工繁殖研究。此申請以驚人的速度上報,又以驚人的速度得到了上級批準。

自此,在山地草原上生存2、3億年的精靈,被運往烏魯木齊,王秀玲首開世界人工養殖北鯢的先河。在新疆師范大學,研究團隊修了一個大水池,經過6只陶瓷濾芯過濾後的自來水,變成「溪流」,緩緩流入水池。溪流裡放了不少大小石塊,底部還被特意墊空。溪流岸邊栽了一些早熟禾、三葉草。王秀玲放進去29尾成年北鯢,用蚯蚓飼喂它們。

新疆北鯢再現真容

自發現新疆北鯢後的幾年時間裡,王秀玲跑遍了阿拉套山、別珍套山的十幾個人跡罕至的山谷,行程2500多公里,調查面積1500平方公里,共找到了6處北鯢的棲息地。

目前,新疆北鯢在我國僅分佈于新疆溫泉縣的幾個狹窄區域,分佈總面積僅僅幾平方公里;國外也僅見于哈薩克阿拉套山支脈的狹小區域。

新疆北鯢對水環境依賴性很強,它們生活在山谷的淺水中,乾旱或者洪水都可能使其種群迅速滅絕;而且,由于水域面積有限,不可能擴大種群數量。

時間就像是那條條平靜的人工溪流,悄然地流淌著。一晃2年多時間過去了,其間儘管王秀玲想了許多辦法,但都沒能使北鯢產卵、生子。她後來回憶說:「那段時間真難熬,我們不得不忍受一次次的失望。我甚至覺得,養育3個女兒也沒有這樣累過。」

後來王秀玲想到,北鯢來自高寒區域,喜歡在低溫環境下生活,不產卵可能是溫度偏高的原因。于是,她就用冰塊降溫,使養殖池裡的水始終保持在10攝氏度左右。那些日子,她和她的學生們每天要從冷庫中抬來一麻袋一麻袋的大冰塊,放進人工溪流的源頭裡。

新疆北鯢第一次在人工環境下產卵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4年5月2日,一條重大新聞「爆」出:北鯢產下43粒卵。一個月後,35尾小北鯢在玻璃缸裡孵化出來。這是北鯢有史以來第一次,完全在人類飼養下生育的新一代——這同樣是個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

北鯢人工繁殖成功,人們因此稱王秀玲為「新疆北鯢之母」。

新疆北鯢在吃貨的努力下,幾近滅絕

在王秀玲的努力下,1997年12月,自治區級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成立。1999年溫泉縣投資建設了新疆北鯢館,不僅成為科普教育的一個重要基地,也為科研工作者進行人工馴養、繁殖、研究提供了便利條件,對保護世界野生動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5年,新疆北鯢科研宣教中心建設成立。2017年7月,溫泉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

但後來由于雨水減少,地下水位下降,一些溫泉水眼和沼澤地乾涸,山洪暴發等生態環境的惡化,北鯢的活動范圍在一天天地縮小;甚至有人輕信北鯢「有神奇的接骨和滋補等藥用價值」的謠言,而進行捕殺,也讓北鯢的數量銳減——任何珍惜野生動物,都逃不過吃貨的一鍋燉。

僅在發現後的7、8年間,新疆北鯢的總數便由原來的8000多尾,減少到不足2000尾。而如果種群數量下降到1000尾以下,就等于宣告了這個種群的末日。

溫泉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示意圖

在2000年前後,位于「溫泉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內,面積4萬多平方公尺的蘇魯別珍新疆北鯢棲息地,統計的新疆北鯢數量已不足700尾。其餘的5個棲息地:捷麥克、薩爾巴斯托、阿克塞、蘇魯別珍1號、蘇魯別珍2號,都不在保護區內。其中的捷麥克棲息地,新疆北鯢數量還不到100尾,而在10年前這裡有超過6000尾北鯢。

為了保護新疆北鯢,《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規定:

溫泉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水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等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保護;

溫泉縣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系統和新疆北鯢棲息地為核心區,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進入;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收購、出售、捕撈新疆北鯢或者其產品;

禁止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從事一切生產、經營活動;

對自然保護區造成破壞的,將被處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近幾年來, 通過一系列保護手段, 北鯢的種群數量逐年上升,2019年,北鯢突破3000尾。但在新疆溫泉縣,現在聽到最多的話是:北鯢自發現以來數量一直在減少,也許要不了多少年,新疆北鯢將從地球上消失了。

怎樣才能防止新疆北鯢快速地消失和滅絕?

王秀玲教授認為,要讓北鯢永世長存,只有加大保護力度這一條途徑。因為已經成功地解決了人工孵化問題,只要擴大人工孵化規模,新疆北鯢完全可以保持一定的數量。而這一前提是新疆北鯢必須有一個「家」,也就是自然棲息地——但不幸的是,這個家正在快速地消失。

新疆北鯢需要這樣的「家」

值得令人深思的是,為什麼歷經多次生物滅絕大劫難而未消失的新疆北鯢,卻在今天數量急劇下降,面臨種族滅絕的生存危機?人類又該如何挽救,這些標誌著生物進化歷程重要環節的「活化石」?

最後,如果你發現有人偷獵新疆北鯢和其他野生娃娃魚,你會果斷、堅決地舉報嗎?

沼澤中的新疆北鯢

因為百無聊賴,敬永雄便起身來到附近的一條小溪裡,胡亂地翻起水裡的石頭消磨時光。當他翻動一塊一二十公斤重的大石頭時,「嘩」的一聲,從石頭下麵猛地躥出一條「魚」來。敬永雄眼疾手快,一把將「魚」緊緊抓住並提出水面。他定眼一看,嚇得「媽呀」一聲驚叫,一下把它扔出好遠!

原來這種「魚」的頭像是蛇,不僅莫名其妙地長了4只腳,還拖著一條細長的尾巴。

敬永雄長這麼大,從沒見過這種怪物,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這種「怪魚」。消息一經傳出,迅速在當地引起了轟動,甚至有人斷言這是「妖魔的化身」,一時間,這怪物被人們傳得神乎其神。

新疆師范大學生物系學生王亞平,當時在家鄉溫泉縣捷麥克村度暑假,恰好聽到了這蹊蹺的事兒。當時她覺得很不可思議:在這寒冷的邊境山區,年平均氣溫只有攝氏0.4度,而兩棲類動物通常生活在濕熱的環境裡。在這如此寒冷的高山草原,怎麼會有這種兩棲動物呢?剛回到新疆師范大學,她就風風火火地找到老師王秀玲,說道這件蹊蹺的怪事。

王秀玲聽完大吃一驚:「天吶,這難道是北鯢?」

王秀玲教授在溫泉新疆北鯢保護區橫幅標語上簽名

作為大學老師,王秀玲知道,這種兩棲動物在地球上,僅分佈于中國阿拉套山一塊狹窄的區域裡,早被列入國際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聯盟紅皮書。

據考證,新疆北鯢比恐龍祖先的歷史還長久,所以有人稱它是「第一恐龍」。遺憾的是,自從1866年俄國動物學家凱塞爾在新疆最後一次發現後,北鯢便在地球上神秘「消失」,一下子就失蹤了120多年。為了尋找這種奇珍無比的古老精靈,中國著名學者和動物學家王國英、謝志強、許設科、袁國映、趙爾宓等人曾多次在新疆西部的伊犁、博樂、塔城等地展開「梳頭式」的搜尋,但最終一無所獲。

所以,不少西方學者認為,新疆北鯢和恐龍一樣早已滅絕,中國不可能再有這種珍稀動物。而現在,王亞平卻帶來這樣一個「含金量」極高的消息!

那麼,為什麼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中外專家多次考察天山山脈,卻始終找不到新疆北鯢的點滴蹤跡?王秀玲後來才知道,新疆北鯢的分佈比較特殊,大都在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比方說在夏季草場。一般新疆的夏季草場平時無人光顧,只有在7、8月份,牧民才把牲畜趕到草場去抓膘,也沒有誰會想到去那裡尋找北鯢。

得知消息的王秀玲興奮得徹夜難眠,她此時的心情決不亞于哥侖布發現了新大陸。找到堪稱「國寶中的國寶」的新疆北鯢,這是多少專家、學者朝思暮想的願望!而現在,這個機會竟莫名其妙地出現在了她的面前。

尋找新疆北鯢的離奇曲折之路

心動不如行動,她索性起來收拾行李,第2天天不亮就帶著600元錢,奔赴西部邊境阿拉套山。一路上,那長著蛇一樣的頭和4只腳、拖著細長尾巴的「怪物」,一直在她眼前縈繞。她有種莫名的預感——牧民敬永雄發現的這種神秘小精靈,肯定是「滅絕」已久的新疆北鯢。

1989年9月5日,王秀玲風塵僕僕地來到了地處新疆溫泉縣西部的捷麥克。她費了很多周折,終于找到了20世紀世界上第一個見到「第一恐龍」的人——敬永雄。王秀玲什麼也不顧了,她借了一匹馬,就立即和發現者一起策馬狂奔,恨不得馬上就能見到心心念念的北鯢……

阿拉套山的珍稀動物

快馬疾速,穿過溝溝坎坎的寂寥荒原,又越過層層迭迭的丘陵,王秀玲和嚮導開始艱難地爬山了。在縱橫交錯的山谷裡回身四望,映入眼簾的是光滑的山脊,和溝底斷斷續續的灰白色石堆,只有一條馬與人踩踏出來的逼仄「棧道」,勾勒著阿拉套山單調的線條,顯示出荒蕪邊陲的些許生機——但就是這點兒人間煙火氣息,讓王秀玲忽然感到,渾身上下有一種莫名的緊張與不安。

王秀玲和嚮導快馬加鞭,終于沖上了一片山地平原,視野豁然開闊起來。而遠處卻飄來大片厚重的烏雲,接著便雷聲滾滾。大雨很快就要來了,山洪爆發也將如期而至。

嚮導敬永雄知道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牧民和探險者被西域的山洪吞噬。很快地,大雨撲天蓋地、傾瀉而下。在馬背上的王秀玲只覺得眼前一片模糊,接著呼吸也緊迫起來。

新疆高原上突然爆發的山洪

人馬在泥濘中艱難地跋涉著。忽然,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敬永雄也沒料想到,原來的一條小河溝,現在卻因山洪暴發變得波濤洶湧。而就在此時,一陣大風吹來,猛地把王秀玲掀下了馬背。她忍著疼痛,趕緊掙紮著從泥水裡爬起來,撿拾從馬背上掉下來的補給和工具,卻不料腳下一滑,她竟然跌進了洪水滾滾的河裡。

洪水裹著泥沙瘋狂地咆嘯著,眨眼間王秀玲就被沖出幾十米遠,在水中時隱時現,眼看要隱入滅頂之災。敬永雄看到眼前的一幕,驚得目瞪口呆。他反應過來之後,一邊大聲呼喊,一邊拼命地策馬狂奔,追趕落水者。

王秀玲嬌柔的身軀在濁浪中頑強地掙紮著——但女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幾分鐘之後,連嗆了幾口河水的她就覺得渾身發軟,一點力氣也沒有了。然後,她覺得自己的身體在不停地往下沉,沉入黑暗之中,她人生第一次感到絕望了……

好在蒼天有眼,就在王秀玲即將被洪水吞噬時,奇跡出現了——她竟然意外地抓住了原來河岸邊的一棵矮樹。在她和矮樹被洪水沖走之前,策馬趕來的敬永雄及時沖到跟前,用馬匹將2人拉上了岸邊。王秀玲僥倖得救了,但當時驚心動魄的場面,卻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記憶中,每次想起仍心有餘悸。

王秀玲和嚮導在夜幕低垂時,策馬闖進了一塊風景秀麗的大草場。不遠處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氈房,彌漫出烘烤牛糞的清香。每年的這個時節,牧民們都趕著羊群轉場了,絕少有人上山裡來,所以,氈房主人對2人的到來感到很驚奇。在得知這位策馬闖深山的柔軟女子,是來自烏魯木齊的大學老師時,主人一家7口人更是對她敬佩不已。

燒著爐子的氈房非常暖和,煮沸的奶茶散發著一股清香。王秀玲和主人一家老小圍成一圈,喝著濃鬱的奶茶,嚼著新疆人愛吃的烤饢,感到無比的暢快和興奮。一路的饑渴勞累和暴雨狂風,把她折騰得半死不活——直到此刻,她才算找到了一個平靜的小港灣。

正在捕食藏羚羊的新疆狼

夜晚像一潭平靜的湖水,悄無聲息地淹沒了草原。夜半時分,酣睡中的王秀玲忽然被一陣嘈雜聲驚醒。她起身往氈房外一看,不由大吃一驚:只見一盞盞藍瑩瑩的小「燈」,散射著駭人的螢光,正從遠處快速地向氈房這邊聚集。羊圈裡的羊開始騷動起來,並不時地發出急促的叫聲。為驅散這些小「燈」帶來的恐懼,牧羊犬也狂吠起來,寂靜的夜晚一時間沸騰起來。「狼群,狼群!」王秀玲不由得大聲驚呼道。

于是,一部好萊塢大片拉開帷幕:氈房主人一家,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翻身起床後,一個個手持木棒、鐮刀等武器,一家大小吼叫著齊身沖出,撲向正在襲擊羊群的餓狼……

看到眼前的一幕,即便是柔弱的王秀玲也沒有了之前的恐懼,她也沖上前去,用棒子打起惡狼來。由于人少狼多,狼群並不願輕易「罷兵」。在周旋之中,王秀玲幾次被狼圍住,落入險境,又幾次被剽悍的男主人救出,總算沒丟掉性命。經過一番纏鬥,狼群終于一步步地後退了。

趕走了這夥兇殘的餓狼,王秀玲躺在床上毫無睡意,眼前不斷晃動著新疆北鯢的影子。可愛的小精靈呀,見到你為何這樣難!她不禁一聲輕輕地歎息。

跋涉千里,遭遇重重艱難險阻之後,王秀玲終于來到了敬永雄發現「怪物」的這片神秘土地。沐浴在暖暖的陽光裡,她的心情格外興奮和激動。

雄偉的阿拉套山

雄偉的阿拉套山直刺蒼穹的雪峰,呈現出一片深邃的湛藍;層層堆積的雲彩,濕淋淋地橫在山腰上,亦幻亦真。王秀玲瞇著眼睛用專注、沉醉的目光捕捉小溪四周不斷變幻的景致,並開始翻動小溪裡的大石頭。眼看著神秘「第一恐龍」就要出現,王秀玲的心禁不住一陣狂跳,手也開始發抖了。

然而,隨著時光靜靜地流逝,她的心卻開始高懸起來。冰冷的溪水浸得她雙手麻木、發白,她汗流浹背地翻起了,足足可以堆一座小山的石頭,卻見不到新疆北鯢的影子……這種古老的精靈,仿佛在一瞬間從這裡逃得無影無蹤。

難道有關它的發現是一種誤傳?

神秘消失123年後的新疆北鯢再次顯露真容

在得到敬永雄的再次確認之後,王秀玲也不甘心就此「收兵」,自己歷盡千辛萬苦才闖進這片人跡罕至之地,難道就這麼空手而歸?許多動物學家找了多年都難見蹤影的寶物,自己怎麼可能剛展開搜尋,就能翻開歷史的新篇章?她不停地給自己加油和鼓勁兒。

驀然回首,魂牽夢繞的一幕終于出現了。王秀玲剛翻開一塊不算太大的鵝卵石後,一條像蜥蜴一樣的小動物猛地躥出,「嘩」地浮出水面。此刻,她的心吊到了嗓子眼上——如果真是它,這將是一個世界級的發現!

新疆北鯢,俗稱「娃娃魚」或「水四腳蛇」

王秀玲不顧冰冷刺骨的河水,激動地邊喊邊追,最終捉住了這個可愛而又頑皮的小傢夥。「是的,就是它,新疆北鯢!」王秀玲禁不住大聲喊叫起來,兩眼滾動著激動的淚花。這正是令她心心念念、朝思暮想的「第一恐龍」啊!

王秀玲在這條小溪邊一呆就是整整4天。她一條條地尋找這些古老的小生靈,完全被眼前的這一奇跡陶醉了:短短的幾天裡,她竟發現了600多尾北鯢。

很快地,第一篇關于新疆北鯢的學術論文,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動物學刊物《動物學研究》上發表了。因為時間倉促,這篇論文只寫了短短的一頁,卻一下震驚了國內外學術界。哈薩克一些動物學家也聞訊趕來,一探究竟。

此後的一天,王秀玲又收到駐守在溫泉縣西部某部邊防站指戰員的來信。信中說,在地處溫泉縣內天山山脈的別珍套山區一帶,也有新疆北鯢。這又是個驚人的好消息。

王秀玲立即再次「殺」進了中哈邊界。她率領的課題組,在別珍套山的蘇魯別珍,又發現兩處北鯢棲息地。令王秀玲更沒有想到的是,在小小的4萬平方公尺范圍內,竟出人意料地生活著約6000尾北鯢!當時眾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對地球上這種極珍稀動物來說,這真是一個天文數字啊!這個消息傳出,把一口斷言「新疆北鯢早已從地球上滅絕」的西方學者,驚得目瞪口呆!不少專家和學者連稱「不可思議」。

緊接著,王秀玲根據考察情況,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開展新疆北鯢的保護和人工繁殖研究。此申請以驚人的速度上報,又以驚人的速度得到了上級批準。

自此,在山地草原上生存2、3億年的精靈,被運往烏魯木齊,王秀玲首開世界人工養殖北鯢的先河。在新疆師范大學,研究團隊修了一個大水池,經過6只陶瓷濾芯過濾後的自來水,變成「溪流」,緩緩流入水池。溪流裡放了不少大小石塊,底部還被特意墊空。溪流岸邊栽了一些早熟禾、三葉草。王秀玲放進去29尾成年北鯢,用蚯蚓飼喂它們。

新疆北鯢再現真容

自發現新疆北鯢後的幾年時間裡,王秀玲跑遍了阿拉套山、別珍套山的十幾個人跡罕至的山谷,行程2500多公里,調查面積1500平方公里,共找到了6處北鯢的棲息地。

目前,新疆北鯢在我國僅分佈于新疆溫泉縣的幾個狹窄區域,分佈總面積僅僅幾平方公里;國外也僅見于哈薩克阿拉套山支脈的狹小區域。

新疆北鯢對水環境依賴性很強,它們生活在山谷的淺水中,乾旱或者洪水都可能使其種群迅速滅絕;而且,由于水域面積有限,不可能擴大種群數量。

時間就像是那條條平靜的人工溪流,悄然地流淌著。一晃2年多時間過去了,其間儘管王秀玲想了許多辦法,但都沒能使北鯢產卵、生子。她後來回憶說:「那段時間真難熬,我們不得不忍受一次次的失望。我甚至覺得,養育3個女兒也沒有這樣累過。」

後來王秀玲想到,北鯢來自高寒區域,喜歡在低溫環境下生活,不產卵可能是溫度偏高的原因。于是,她就用冰塊降溫,使養殖池裡的水始終保持在10攝氏度左右。那些日子,她和她的學生們每天要從冷庫中抬來一麻袋一麻袋的大冰塊,放進人工溪流的源頭裡。

新疆北鯢第一次在人工環境下產卵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4年5月2日,一條重大新聞「爆」出:北鯢產下43粒卵。一個月後,35尾小北鯢在玻璃缸裡孵化出來。這是北鯢有史以來第一次,完全在人類飼養下生育的新一代——這同樣是個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

北鯢人工繁殖成功,人們因此稱王秀玲為「新疆北鯢之母」。

新疆北鯢在吃貨的努力下,幾近滅絕

在王秀玲的努力下,1997年12月,自治區級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成立。1999年溫泉縣投資建設了新疆北鯢館,不僅成為科普教育的一個重要基地,也為科研工作者進行人工馴養、繁殖、研究提供了便利條件,對保護世界野生動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5年,新疆北鯢科研宣教中心建設成立。2017年7月,溫泉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

但後來由于雨水減少,地下水位下降,一些溫泉水眼和沼澤地乾涸,山洪暴發等生態環境的惡化,北鯢的活動范圍在一天天地縮小;甚至有人輕信北鯢「有神奇的接骨和滋補等藥用價值」的謠言,而進行捕殺,也讓北鯢的數量銳減——任何珍惜野生動物,都逃不過吃貨的一鍋燉。

僅在發現後的7、8年間,新疆北鯢的總數便由原來的8000多尾,減少到不足2000尾。而如果種群數量下降到1000尾以下,就等于宣告了這個種群的末日。

溫泉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示意圖

在2000年前後,位于「溫泉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內,面積4萬多平方公尺的蘇魯別珍新疆北鯢棲息地,統計的新疆北鯢數量已不足700尾。其餘的5個棲息地:捷麥克、薩爾巴斯托、阿克塞、蘇魯別珍1號、蘇魯別珍2號,都不在保護區內。其中的捷麥克棲息地,新疆北鯢數量還不到100尾,而在10年前這裡有超過6000尾北鯢。

為了保護新疆北鯢,《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規定:

溫泉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水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等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保護;

溫泉縣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系統和新疆北鯢棲息地為核心區,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進入;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收購、出售、捕撈新疆北鯢或者其產品;

禁止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從事一切生產、經營活動;

對自然保護區造成破壞的,將被處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近幾年來, 通過一系列保護手段, 北鯢的種群數量逐年上升,2019年,北鯢突破3000尾。但在新疆溫泉縣,現在聽到最多的話是:北鯢自發現以來數量一直在減少,也許要不了多少年,新疆北鯢將從地球上消失了。

怎樣才能防止新疆北鯢快速地消失和滅絕?

王秀玲教授認為,要讓北鯢永世長存,只有加大保護力度這一條途徑。因為已經成功地解決了人工孵化問題,只要擴大人工孵化規模,新疆北鯢完全可以保持一定的數量。而這一前提是新疆北鯢必須有一個「家」,也就是自然棲息地——但不幸的是,這個家正在快速地消失。

新疆北鯢需要這樣的「家」

值得令人深思的是,為什麼歷經多次生物滅絕大劫難而未消失的新疆北鯢,卻在今天數量急劇下降,面臨種族滅絕的生存危機?人類又該如何挽救,這些標誌著生物進化歷程重要環節的「活化石」?

最後,如果你發現有人偷獵新疆北鯢和其他野生娃娃魚,你會果斷、堅決地舉報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