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影響嬰幼兒大腦發育的營養,除了DHA還有這些

嬰幼兒的神經發育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例如出生胎齡、社會環境、營養因素等。

適當的營養對于生命早期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 對個人的認知發展和終身心理健康具有持久且通常不可逆轉的影響。

那麼, 與正常的神經發育和認知功能發展有關的營養素到底有哪些呢?

#1

脂類

研究表明, 亞油酸(LA)、a-亞麻酸(A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等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 以及磷脂等極性脂質都與大腦發育和認知功能發展有關[1]。

多數植物油中含較高的亞油酸, 例如紅花油含75%的亞油酸, 花生油、豆油、玉米油中亞油酸含量在50%以上。

一般植物油中a-亞麻酸含量較低, 只有少數植物油中含量較高, 如核桃油中超過12%。

DHA的食物來源有魚類(尤其是海魚)、海鮮、蛋黃、藻類等, 其中首推魚類, 其他食物幾乎不含DHA。

花生四烯酸在動物性食物中普遍存在, 肉類、魚類、貝類等含量較多,

特別是動物內臟中含量較高, 蛋類也含有花生四烯酸。 動物性油脂中普遍含有花生四烯酸, 如豬油、牛油等, 但含量不大, 一般小于1%。 在植物性食物和植物油中幾乎不含花生四烯酸, 僅在苔鮮及蕨類種子油中有微量存在。

磷脂存在于所有動、植物的細胞內, 蛋黃和大豆中含有豐富的磷脂, 在植物中則主要分佈在種子、堅果及穀物中, 如花生、麥胚等[2]。

#2

蛋白質

蛋白質對嬰兒行為和神經認知發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母親孕期及兒童早期補充蛋白質均會改善兒童的行為和神經發育表現。

研究表明, 膳食中某些氨基酸是神經發育的重要影響因素, 如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等[1]。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包括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

動物性蛋白質主要來源于蛋類、奶類、魚禽肉類, 植物性蛋白質主要來源于穀類和豆類。

為了保證膳食中蛋白質的質量, 應該保證來源于豆類和動物性蛋白質占蛋白質總量的30%~50%, 同時充分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2]。

#3

鐵在海馬體發育、髓鞘形成和多巴胺、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的產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孕期和嬰兒期補充鐵可能會對兒童的心理運動發育產生積極影響1[2]。 因此, 鼓勵在孕期、嬰兒期直至成年期間攝入足夠的膳食鐵。

動物性食物如動物肝臟和血液、紅色肉類(牛肉、豬肉、羊肉)中的鐵含量最豐富, 而且是吸收率高的血紅素鐵, 是最重要的鐵質來源。

大豆、黑木耳、芝麻醬、乾果中含鐵量也較為豐富, 但是吸收率低的非血紅素鐵。 蔬菜和牛奶及乳製品中含鐵量不高且生物利用率低, 如穀物、菠菜、扁豆、豌豆等[2]。

#4

鋅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所必需的礦物質之一, 參與多種酶的合成, 對腦的正常發育和維持神經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孕期和嬰兒早期缺鋅與發育缺陷有關, 例如學習能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情緒較差[1]。

動物性來源的鋅如貝殼類海產品、紅肉、動物內臟等都是鋅的良好來源, 是通過膳食補鋅的優先選擇。 乾酪、蝦、燕麥、花生等也是鋅的良好來源。

乾果類、穀類胚芽和麥麩也含有豐富的鋅, 但是由于穀類在加工過程中會丟失掉大量的鋅,加上植物性食物中含有植酸,影響鋅的吸收利用,因此這些植物性來源的鋅不是獲得鋅的最優選擇[2]。

#5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主要成分,在大腦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懷孕期間嚴重缺碘會導致母體和胎兒甲狀腺功能減退,並會嚴重影響後代的健康,包括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生長遲緩和認知受損,包括聽力、言語、步態、智商缺陷。嬰兒出生後,碘繼續在神經認知發育中發揮作用[1]。

海洋生物含碘量較高,如海帶、紫菜、鮮海魚、干貝、淡菜等。陸地食品含碘量以動物性食品高于植物性食品,蛋、奶含碘量相對稍高,其次是肉類,淡水魚的含碘量低于肉類。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品含碘量低[2]。

#6

維生素

懷孕期間和嬰兒早期攝入的維生素補充劑對兒童的認知發育有積極影響,並且生命早期的維生素缺乏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例如維生素A、維生素B12、葉酸和維生素 D [1]。

維生素A主要來源于動物性食物,如動物肝臟、魚肝油、魚卵、全奶、奶油、禽蛋等;植物性食物可以提供類胡蘿蔔素,主要存在于深綠色或紅橙黃色的蔬菜或水果中,如西藍花、胡蘿蔔、芒果、柿子等。

膳食中維生素B12主要來源于肉類、動物內臟、魚、禽、貝殼類及蛋類,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維生素B12。

葉酸廣泛存在于各種動、植物食品中,富含葉酸的食物為動物肝、腎、雞蛋、豆類、酵母、綠葉蔬菜、水果及堅果等。

人體中維生素D主要通過皮膚接受紫外線照射而合成,大多數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低,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D的方法包括多攝入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海魚,以及維生素D強化食品[2]。

因此,在生命早期提供足量的宏量和微量營養素對于正常的大腦和神經認知發育至關重要,但是,任何一種營養素都不是能夠單獨影響神經發育的靈丹妙藥。應該保證均衡飲食,攝入足量的營養素,保證健康的神經發育和認知功能發展。

但是由于穀類在加工過程中會丟失掉大量的鋅,加上植物性食物中含有植酸,影響鋅的吸收利用,因此這些植物性來源的鋅不是獲得鋅的最優選擇[2]。

#5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主要成分,在大腦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懷孕期間嚴重缺碘會導致母體和胎兒甲狀腺功能減退,並會嚴重影響後代的健康,包括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生長遲緩和認知受損,包括聽力、言語、步態、智商缺陷。嬰兒出生後,碘繼續在神經認知發育中發揮作用[1]。

海洋生物含碘量較高,如海帶、紫菜、鮮海魚、干貝、淡菜等。陸地食品含碘量以動物性食品高于植物性食品,蛋、奶含碘量相對稍高,其次是肉類,淡水魚的含碘量低于肉類。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品含碘量低[2]。

#6

維生素

懷孕期間和嬰兒早期攝入的維生素補充劑對兒童的認知發育有積極影響,並且生命早期的維生素缺乏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例如維生素A、維生素B12、葉酸和維生素 D [1]。

維生素A主要來源于動物性食物,如動物肝臟、魚肝油、魚卵、全奶、奶油、禽蛋等;植物性食物可以提供類胡蘿蔔素,主要存在于深綠色或紅橙黃色的蔬菜或水果中,如西藍花、胡蘿蔔、芒果、柿子等。

膳食中維生素B12主要來源于肉類、動物內臟、魚、禽、貝殼類及蛋類,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維生素B12。

葉酸廣泛存在于各種動、植物食品中,富含葉酸的食物為動物肝、腎、雞蛋、豆類、酵母、綠葉蔬菜、水果及堅果等。

人體中維生素D主要通過皮膚接受紫外線照射而合成,大多數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低,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D的方法包括多攝入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海魚,以及維生素D強化食品[2]。

因此,在生命早期提供足量的宏量和微量營養素對于正常的大腦和神經認知發育至關重要,但是,任何一種營養素都不是能夠單獨影響神經發育的靈丹妙藥。應該保證均衡飲食,攝入足量的營養素,保證健康的神經發育和認知功能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