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部日本的冷門動畫,在中東成了二次元圖騰!

日本動漫在海外地區產生很大影響, 這並不少見。 而在長期動盪的中東地區, 一部日本冷門動畫成為了當地文化, 形成了一種經久不衰的狂熱。

1978年, 《UFO魔神古連泰沙》以《Goldorak》之名引進法國, 開始在電視上播出。

這部原產自日本, 激蕩著經濟飛騰時代工業化迷情的的超級機器人動畫, 正如當年《六神合體》《百獸王高萊恩》等給國人觀眾所帶去的文化衝擊那般, 深深地吸引了法國觀眾, 以至于一度出現了100%收視率的奇景。

相比同屬于永井豪創作的魔神系列動畫, 《古連泰沙》在日本的人氣其實並不及前兩作的《魔神Z》和《大魔神》, 它甚至未能在如今《機戰30》這部周年紀念作中登臺, 因此在「蘿蔔」愛好者中算是冷門。

然而在其他地區, 其人氣卻保持著另一種極端, 比如法國。 這個國家不僅在今年自發地開發起了古連泰沙的遊戲, 在2019年時, 還授予了永井豪藝術文化勳章, 以表彰他的作品之于該國的意義重大。

同樣的高人氣還出現在義大利, 以及……中東。

沒錯, 在中東這片常人眼中似乎與「二次元」截然無關的亞文化荒地, 《古連泰沙》不單作為一部知名外國動畫作品而家喻戶曉, 它在很大程度上承載了這一大片飽受戰亂與政治動盪地區民眾的精神訴求與文化景仰, 並以一種符號化了的形式在迄今為止的數十年內始終堅毅地矗立在中東大地之上。

中東的「二次元」背景

如今的中東諸國, 尤其是以沙烏地阿拉伯等為代表的產油國, 在網路媒介的發達之下, 其娛樂產業的發展程度實際上與他國無異,

當下熱門的日本動畫《鬼滅之刃》《呪術迴戰》等在這些地區同樣盛行。 但如果上溯40年, 在連電視媒體都欠發達的年代, 中東的「二次元」所面臨的境遇就不大相同了。

20世紀80年代, 尚處于起步階段的中東地區電視產業,

面臨著嚴重的節目不足問題, 不得不通過引進他國節目以填充播放時段。 然而基于政治層面的反歐美情緒和宗教層面的嚴苛傳統, 歐美的電視節目極易受到抵制, 必須有一些來自遙遠國度, 且內容遠離政治和宗教的節目作為緩衝。 于是, 日本的電視節目就這樣被順理成章地引進了。

就動畫來說, 早期引進中東的除了對當地人來說題材比較有親和力的《一千零一夜》外, 還有《未來少年柯南》《阿爾卑斯山的少女》, 乃至《老虎假面二世》《忍者小英雄》等日本風格濃郁的作品。 這些動畫除了對白被完全替換成了阿拉伯語配音外, 人物名也都進行了相當程度的當地語系化, 而這折射出的正是中東地區的文化背景。

雖然中東諸國通行阿拉伯語,但口語和方言的混雜使得民眾需求標準化的阿拉伯語,因此電視節目可以說承載了很多語言教育功能,而動畫本身針對兒童群體的特性更使之凸顯,所以當年在中東人氣最高的動畫,同樣也是配音最標準的作品。其中一部就是《古連泰沙》,而另一部則是「隊長馬吉德」。

《隊長馬吉德》是《足球小將》的中東版譯名,用當地常見的男性名字馬吉德(一說源于當時沙烏地阿拉伯的知名足球運動員)替換了日版標題《隊長翼》中的大空翼而得名。

如前所述,這種連人物名都徹底進行當地語系化的做法在當時屢見不鮮,其直接影響是,不少觀眾將動畫中充斥著的日本社會生活場景視作了無關緊要的背景設定,進而根本無法意識到這是一部來自國外的動畫。

不過這並不會影響《足球小將》本身的人氣。由于引進較早,且配音水準較高,這部作品歷時40年,仍在中東具有著無與倫比的號召力。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2021年推出的《足球小將》手游,其收入的10%都來自中東國家。

如果我們以這種當地語系化水準的視角來衡量同時期的另一部人氣動畫《古連泰沙》,便不難理解它在中東地區觀眾心目中的地位。但是,《古連泰沙》的情況,又並不似《足球小將》這般單純。

為什麼是古連泰沙?

《UFO魔神古連泰沙》的世界觀構建在《魔神Z》與《大魔神》的基礎之上,以落難的外星王子杜克·弗利特(在地球上化名宇門大介)駕駛變形機器人古連泰沙對抗母星的侵略者為劇情主線。

這部動畫于日本首播是在1975年,但是進入中東已經是70年代末的事情了。1979年,黎巴嫩的節目製作公司UNIART Studios承接了《古連泰沙》的本地化工作,並且由于這是該公司首次經手動畫,其召集了周邊各國電視媒體的精銳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部作品當中。

在配音者的選擇上,主人公宇門大介由當地知名演員吉哈德·阿爾·阿特拉什扮演,而這位演員的特點正是精通標準阿拉伯語;配音過程也同樣費力頗多,據稱當時的配音現場,但凡有一點錯誤,所有人都必須從頭來過。在動畫內容的取捨上,原作中的飲酒與接吻場景也都被特意刪去,以此來保障節目教育功能的純粹。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隊長馬吉德》,這部配音版《古連泰沙》並沒有將人物名字一併當地語系化,標題也基本沿用了原作(中東譯名為《宇宙探險:UFO古連泰沙》)。這一特殊情況交疊在原作的科幻背景之下,將一個個有著「古怪發音」的日文名字與浪漫的巨大變形機器人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對中東觀眾而言前所未見的文化圖式,可以想見地產生了更加強烈的文化衝擊。

基于高質量的當地語系化和異質的文化風格,《古連泰沙》一經播出便收穫了強烈的反響。繼黎巴嫩的電視臺Tele Liban之後,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摩洛哥等國的電視臺也紛紛播出了這部動畫,使得古連泰沙之名迅速傳遍中東大地。

可是,這些仍不足以描述和解釋古連泰沙在中東的獨特地位。如果我們像社會學者那樣,把整件事放置在時代背景中加以考察,便不難發現地緣政治因素在其中所發揮的核心作用。

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由此綿亙16年之久的戰火,可以說伴隨了同年代兒童群體的一整個孩提時代。而在內戰當中開始播放的《古連泰沙》,憑藉著守衛家園、追求愛與和平的主題,在懵懂卻又飽受戰爭創傷的兒童觀眾心中激蕩起了與眾不同的漣漪。

正如一位內戰親歷者所言,這部作品為那些終日生活在戰爭威脅中的兒童提供了一種「逃避手段」,儘管他們可能無法理解劇情所要傳達的思想,但早已從情感層面被深深地觸動了。

地緣政治背景對于《古連泰沙》的當地語系化團隊也同樣適用。前述宇門大介的配音者,就是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失去了家園」的巴勒斯坦難民;動畫中為兜甲兒配音的阿卜杜拉·哈達德也有著相似的落難遭遇。自身經歷與動畫主人公的重疊,使得他們不可避免地將家國之思灌注在配音之上,而這些融入字裡行間的情感,哪怕並不外顯,想必也或多或少地改變甚至左右了整部動畫的情緒表達。

文藝與現實之間

被譽為「禦宅族三大神作」之一的動畫《機動戰艦撫子號》中有這樣的情節:在地球與月球的人類內戰中落敗而逃亡木星的早期移民者,唯一帶去的娛樂手段是一部名為《激鋼人3》的超級機器人動畫。在此影響之下,木星上的地球人後裔將《激鋼人3》奉為圭臬,用動畫中的情節與邏輯塑造自身的行事理念和價值觀念,展現出一種無以倫比的狂熱。

《撫子號》中的《激鋼人3》,某種程度上是對日本七八十年代的超級機器人動畫,即《古連泰沙》與其魔神前輩們的戲謔;可如果將之對比現實中的中東,我們便會驚訝于文藝虛構與社會現實竟也會出現如此一致的巧合。這集中表現為中東諸國民眾對于《古連泰沙》經久不衰的狂熱。

即使在動畫播出已逾40年的當下,《古連泰沙》的影像和周邊玩具仍在熱銷,並且價格不菲。當年為動畫演唱阿拉伯語版本主題曲的薩米·克拉克表示,多年以來中東各地都有人專程前來黎巴嫩觀看自己的演出,只為一聞《古連泰沙》的主題曲;2019年舉辦于沙烏地阿拉伯的動漫展會中,日版主題曲的演唱者佐佐木功也理所當然地被邀請到了現場與薩米合唱。

薩米、佐佐木功與水木一郎在2019沙特動漫展會會場的合唱場景

這份狂熱也並不僅限于動畫及其周邊產品本身。在當代中東地區的文化語境中,「古連泰沙」的深入人心使其逐漸演化成了一個形容詞,成為當地人口中「硬漢」的隱喻。

更有甚者,在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網路上關于伊拉克國旗如何修改的討論中,有人竟提出要將古連泰沙的頭像放在旗幟中央。儘管這多半是笑談,但不可否認其影響力早已超越了一部文藝作品的范疇。

圖為沙特與阿聯酋國旗配色的古連泰沙,現設置在阿聯酋首都阿布達比的一家日本書店內

由此可見,寄託在《古連泰沙》之中的童年情懷、家國情思乃至政治訴求,已經徹底地將其轉化為了通行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符號。這臺以現代眼光來看顯得既笨重又落伍的機器人,憑藉著歷史的、社會的、人文的巧合,突破了文藝作品的限制,以一種超文化的姿態,堅毅地並且長久地根植在了中東大地之上。

- 完 -

雖然中東諸國通行阿拉伯語,但口語和方言的混雜使得民眾需求標準化的阿拉伯語,因此電視節目可以說承載了很多語言教育功能,而動畫本身針對兒童群體的特性更使之凸顯,所以當年在中東人氣最高的動畫,同樣也是配音最標準的作品。其中一部就是《古連泰沙》,而另一部則是「隊長馬吉德」。

《隊長馬吉德》是《足球小將》的中東版譯名,用當地常見的男性名字馬吉德(一說源于當時沙烏地阿拉伯的知名足球運動員)替換了日版標題《隊長翼》中的大空翼而得名。

如前所述,這種連人物名都徹底進行當地語系化的做法在當時屢見不鮮,其直接影響是,不少觀眾將動畫中充斥著的日本社會生活場景視作了無關緊要的背景設定,進而根本無法意識到這是一部來自國外的動畫。

不過這並不會影響《足球小將》本身的人氣。由于引進較早,且配音水準較高,這部作品歷時40年,仍在中東具有著無與倫比的號召力。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2021年推出的《足球小將》手游,其收入的10%都來自中東國家。

如果我們以這種當地語系化水準的視角來衡量同時期的另一部人氣動畫《古連泰沙》,便不難理解它在中東地區觀眾心目中的地位。但是,《古連泰沙》的情況,又並不似《足球小將》這般單純。

為什麼是古連泰沙?

《UFO魔神古連泰沙》的世界觀構建在《魔神Z》與《大魔神》的基礎之上,以落難的外星王子杜克·弗利特(在地球上化名宇門大介)駕駛變形機器人古連泰沙對抗母星的侵略者為劇情主線。

這部動畫于日本首播是在1975年,但是進入中東已經是70年代末的事情了。1979年,黎巴嫩的節目製作公司UNIART Studios承接了《古連泰沙》的本地化工作,並且由于這是該公司首次經手動畫,其召集了周邊各國電視媒體的精銳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部作品當中。

在配音者的選擇上,主人公宇門大介由當地知名演員吉哈德·阿爾·阿特拉什扮演,而這位演員的特點正是精通標準阿拉伯語;配音過程也同樣費力頗多,據稱當時的配音現場,但凡有一點錯誤,所有人都必須從頭來過。在動畫內容的取捨上,原作中的飲酒與接吻場景也都被特意刪去,以此來保障節目教育功能的純粹。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隊長馬吉德》,這部配音版《古連泰沙》並沒有將人物名字一併當地語系化,標題也基本沿用了原作(中東譯名為《宇宙探險:UFO古連泰沙》)。這一特殊情況交疊在原作的科幻背景之下,將一個個有著「古怪發音」的日文名字與浪漫的巨大變形機器人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對中東觀眾而言前所未見的文化圖式,可以想見地產生了更加強烈的文化衝擊。

基于高質量的當地語系化和異質的文化風格,《古連泰沙》一經播出便收穫了強烈的反響。繼黎巴嫩的電視臺Tele Liban之後,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摩洛哥等國的電視臺也紛紛播出了這部動畫,使得古連泰沙之名迅速傳遍中東大地。

可是,這些仍不足以描述和解釋古連泰沙在中東的獨特地位。如果我們像社會學者那樣,把整件事放置在時代背景中加以考察,便不難發現地緣政治因素在其中所發揮的核心作用。

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由此綿亙16年之久的戰火,可以說伴隨了同年代兒童群體的一整個孩提時代。而在內戰當中開始播放的《古連泰沙》,憑藉著守衛家園、追求愛與和平的主題,在懵懂卻又飽受戰爭創傷的兒童觀眾心中激蕩起了與眾不同的漣漪。

正如一位內戰親歷者所言,這部作品為那些終日生活在戰爭威脅中的兒童提供了一種「逃避手段」,儘管他們可能無法理解劇情所要傳達的思想,但早已從情感層面被深深地觸動了。

地緣政治背景對于《古連泰沙》的當地語系化團隊也同樣適用。前述宇門大介的配音者,就是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失去了家園」的巴勒斯坦難民;動畫中為兜甲兒配音的阿卜杜拉·哈達德也有著相似的落難遭遇。自身經歷與動畫主人公的重疊,使得他們不可避免地將家國之思灌注在配音之上,而這些融入字裡行間的情感,哪怕並不外顯,想必也或多或少地改變甚至左右了整部動畫的情緒表達。

文藝與現實之間

被譽為「禦宅族三大神作」之一的動畫《機動戰艦撫子號》中有這樣的情節:在地球與月球的人類內戰中落敗而逃亡木星的早期移民者,唯一帶去的娛樂手段是一部名為《激鋼人3》的超級機器人動畫。在此影響之下,木星上的地球人後裔將《激鋼人3》奉為圭臬,用動畫中的情節與邏輯塑造自身的行事理念和價值觀念,展現出一種無以倫比的狂熱。

《撫子號》中的《激鋼人3》,某種程度上是對日本七八十年代的超級機器人動畫,即《古連泰沙》與其魔神前輩們的戲謔;可如果將之對比現實中的中東,我們便會驚訝于文藝虛構與社會現實竟也會出現如此一致的巧合。這集中表現為中東諸國民眾對于《古連泰沙》經久不衰的狂熱。

即使在動畫播出已逾40年的當下,《古連泰沙》的影像和周邊玩具仍在熱銷,並且價格不菲。當年為動畫演唱阿拉伯語版本主題曲的薩米·克拉克表示,多年以來中東各地都有人專程前來黎巴嫩觀看自己的演出,只為一聞《古連泰沙》的主題曲;2019年舉辦于沙烏地阿拉伯的動漫展會中,日版主題曲的演唱者佐佐木功也理所當然地被邀請到了現場與薩米合唱。

薩米、佐佐木功與水木一郎在2019沙特動漫展會會場的合唱場景

這份狂熱也並不僅限于動畫及其周邊產品本身。在當代中東地區的文化語境中,「古連泰沙」的深入人心使其逐漸演化成了一個形容詞,成為當地人口中「硬漢」的隱喻。

更有甚者,在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網路上關于伊拉克國旗如何修改的討論中,有人竟提出要將古連泰沙的頭像放在旗幟中央。儘管這多半是笑談,但不可否認其影響力早已超越了一部文藝作品的范疇。

圖為沙特與阿聯酋國旗配色的古連泰沙,現設置在阿聯酋首都阿布達比的一家日本書店內

由此可見,寄託在《古連泰沙》之中的童年情懷、家國情思乃至政治訴求,已經徹底地將其轉化為了通行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符號。這臺以現代眼光來看顯得既笨重又落伍的機器人,憑藉著歷史的、社會的、人文的巧合,突破了文藝作品的限制,以一種超文化的姿態,堅毅地並且長久地根植在了中東大地之上。

- 完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