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史上有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聽到還會以為是在誇人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 唯一一個傳承未曾斷絕的國家, 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而語言文字, 作為傳承交流的工具, 也一直被延續下來了。

在白話文普及推廣之後, 古人的「知乎者也」也被當成是一種語言藝術、學問, 被後人所研讀。

中華的語言文化, 博大精深, 古人的古文又存在著許多奧秘, 相同的幾個字, 不同的順序組成的詞, 往往就代表著多種意思, 而同樣一個詞, 在不同的語境下, 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同。

比如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6句有名的髒話, 這六句髒話之中, 罵人沒有一個髒字, 不懂的以為在誇你。

當然, 如果聽到別人對你說這六句話, 你可千萬別誤認為是在誇你。

一、神秘的東方語言

在如今這個經濟全球化、資訊全球化的社會, 不少外國人為了能夠與他國之人溝通交流, 紛紛學起了外語, 但是在他們看來, 中文是世上最難學習的幾種語言之一。

隨著祖國的不斷發展壯大, 渴望來中國生活、發展的國際友人越來越多, 但是如果他們想在中國生活, 首先解決的就是語言的問題, 因此他們紛紛開始學習起漢語。

可是, 學習過後他們發現漢語的奧妙並不是那麼容易掌握的, 想要熟練地使用漢語,

不花幾年時間, 下點苦功, 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近網上就流傳著許多外國友人, 考韓語聽力的視訊, 在視訊中, 這些外國友人險些被逼瘋, 紛紛感歎, 神秘的東方語言, 真的是太難學了。

可是殊不知, 他們如今學習的還是最為簡單的白話文, 要是讓他們學習古人的文言文, 他們將更加抓狂, 別說他們了, 有的古文甚至連我們中國人自己都沒學習明白呢。

然而在我們接觸到的各種文言文當中, 學習到的都是古人的溫文爾雅, 殊不知古人也有說「髒話」的時候, 而且這些髒話中不帶一個髒字, 如果不仔細聽的話, 還以為在誇人。

二、史上6句最為優雅含蓄的「髒話」

第一句出自莊子的《莊子集釋》。

莊子作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他對于道的理解非同常人, 更是留下了「莊周夢蝶」等諸多富有哲理的典故, 在他人看來, 道家一向講究順其自然, 很少與人動氣, 但是誰能想到, 莊子也有罵人的時候, 而他說的這句「髒話」, 依然富有哲理, 且沒有一個侮辱性的字。

這句話就是:「夏蟲不可語冰,

拘于時也。 」

從字面上來看, 這句話是在說生活在夏天的蟲子, 不能議論冬天的冰雪, 因為它根本就沒見到過, 但實際上是用來諷刺他人目光短淺, 且狂妄自大。

第二句出自五代十國時期, 蜀國的花蕊夫人。

當時蜀國正在被敵人入侵, 而吳國的十萬大軍, 面對來犯的敵人,卻紛紛丟盔棄甲,繳械投降。

這讓身為一介女流的花蕊夫人十分憤恨,她想她一個女子都有與敵人拼殺到底的決心,而這些男兒卻連戰鬥的勇氣都沒有,于是便作了一首詩,諷刺這些軍人。詩中有一句話為「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句話的原意是指這十四萬的軍隊,連戰鬥的勇氣都沒有,沒有一個有男子的英雄氣概,不配為男人。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都不如一個好女人,多用來諷刺男性沒有男兒本色,膽小如鼠,軟弱無能。

第三句話出自于《詩經》。

《詩經》作為四書五經之一,傳承悠久古往今來被無數人誦讀。很少有人能想象得到詩經中還有辱駡他人之詞。這句話就是「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是,「連過街老鼠都有皮毛包裹,如果生而為人,卻不知禮義廉恥,好不如一只老鼠,不配為人。」如今多用來諷刺他人卑鄙無恥、沒臉沒皮不如一隻老鼠。

第四句話出自《史記》。

相傳,楚漢相爭之時,范增建議項羽大擺鴻門宴,想要在宴會之上,暗殺了劉邦,可項羽自恃英雄豪傑,不屑于做這種事,而在劉邦逃走之後,范增一怒之下就辱駡了項羽。

這句話就是「豎子不足與謀。」現在多用來侮辱他人智力低下,不配與自己談論計畫。

第五句話同樣出自《史記》。主人公之一仍是項羽,相傳在項羽討秦之後,在阿房宮燒殺搶掠,有個大臣看不慣項羽的行為,就辱駡了他。

這句話就是「沐猴而冠」。如今的意思類似于衣冠禽獸,不過後來這個大臣被項羽一氣之下所殺,因此如果有人要是想用這句話時,還是三思而後行為好。

第六句話出自于《論語》。

很難想象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雅非常的孔子也會罵人。相傳當時孔子去參加一個人母親的葬禮,而當孔子到場之後,卻發現這個人毫無悲傷,且坐像難堪,于是便義憤填膺地罵了他一句。

這句話就是「老而不死是為賊。」現在多用來形容某些人一生胸無大志,沒有作為,活著就是社會的負擔,浪費社會資源。

三、聰慧的古人、寶貴的語言文化

看了歷史上的這六句話,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連辱駡他人都可以做到引經據典,說得有理有據,而且不帶一個髒字,就可以說得人無地自容。

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並非只有一些文獻、語言而已,作為傳承悠久的古國,先人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不知凡幾,只不過如今我們能夠找到的,理解的,領悟得還不夠多而已。

作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古人所用的語言其實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文化。

如今,在我國的小、中、高年級的語文課中,都已經[插·入]古詩詞、文言文的課程,目的就是讓我們所有的中國人,從小就能繼承、學習,古人的語言文化,便于了解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各種知識。

畢竟連古人的語言都沒有熟練地掌握、理解,萬一以後用古人「罵」人的話來罵你,你還以為是在誇你呢!

面對來犯的敵人,卻紛紛丟盔棄甲,繳械投降。

這讓身為一介女流的花蕊夫人十分憤恨,她想她一個女子都有與敵人拼殺到底的決心,而這些男兒卻連戰鬥的勇氣都沒有,于是便作了一首詩,諷刺這些軍人。詩中有一句話為「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句話的原意是指這十四萬的軍隊,連戰鬥的勇氣都沒有,沒有一個有男子的英雄氣概,不配為男人。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都不如一個好女人,多用來諷刺男性沒有男兒本色,膽小如鼠,軟弱無能。

第三句話出自于《詩經》。

《詩經》作為四書五經之一,傳承悠久古往今來被無數人誦讀。很少有人能想象得到詩經中還有辱駡他人之詞。這句話就是「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從字面上理解的意思是,「連過街老鼠都有皮毛包裹,如果生而為人,卻不知禮義廉恥,好不如一只老鼠,不配為人。」如今多用來諷刺他人卑鄙無恥、沒臉沒皮不如一隻老鼠。

第四句話出自《史記》。

相傳,楚漢相爭之時,范增建議項羽大擺鴻門宴,想要在宴會之上,暗殺了劉邦,可項羽自恃英雄豪傑,不屑于做這種事,而在劉邦逃走之後,范增一怒之下就辱駡了項羽。

這句話就是「豎子不足與謀。」現在多用來侮辱他人智力低下,不配與自己談論計畫。

第五句話同樣出自《史記》。主人公之一仍是項羽,相傳在項羽討秦之後,在阿房宮燒殺搶掠,有個大臣看不慣項羽的行為,就辱駡了他。

這句話就是「沐猴而冠」。如今的意思類似于衣冠禽獸,不過後來這個大臣被項羽一氣之下所殺,因此如果有人要是想用這句話時,還是三思而後行為好。

第六句話出自于《論語》。

很難想象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雅非常的孔子也會罵人。相傳當時孔子去參加一個人母親的葬禮,而當孔子到場之後,卻發現這個人毫無悲傷,且坐像難堪,于是便義憤填膺地罵了他一句。

這句話就是「老而不死是為賊。」現在多用來形容某些人一生胸無大志,沒有作為,活著就是社會的負擔,浪費社會資源。

三、聰慧的古人、寶貴的語言文化

看了歷史上的這六句話,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連辱駡他人都可以做到引經據典,說得有理有據,而且不帶一個髒字,就可以說得人無地自容。

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並非只有一些文獻、語言而已,作為傳承悠久的古國,先人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不知凡幾,只不過如今我們能夠找到的,理解的,領悟得還不夠多而已。

作為傳遞資訊的工具,古人所用的語言其實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文化。

如今,在我國的小、中、高年級的語文課中,都已經[插·入]古詩詞、文言文的課程,目的就是讓我們所有的中國人,從小就能繼承、學習,古人的語言文化,便于了解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各種知識。

畢竟連古人的語言都沒有熟練地掌握、理解,萬一以後用古人「罵」人的話來罵你,你還以為是在誇你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