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鍵盤俠嘲諷辣雞的幾款車,買的人真錢多人傻?

豪華車向來都是給車主長臉的, 但有這麼幾款豪華車卻備受網友嘲諷。

那麼, 這些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居然會被網友如此吐槽呢?是因為它們產品力真的不值那個價, 還是它們的不足被誇大了呢?

雷克薩斯ES200

動力成最大槽點

首先要說的車是雷克薩斯ES200, 它被吐槽主要是因為其搭載2.0L自吸引擎。 且不論這臺引擎參數如何, 2.0L放在這個級別、定位的車上本身就讓人感覺不協調。

何況, 這臺引擎在參數上確實不亮眼, 它只有173馬力、208牛·米, 放在一臺超過1.6噸的車上只能提供「夠用」的動力。 網友調侃到, 開了ES200就再也別想在高速路上超車了, 更有人嘲諷它跑100米連蘇炳添都贏不了。

百米跑=零百加速???

市區代步輕輕鬆松

高速超車又慢又吵

單看參數, 這車的引擎不算強勁, 10秒破百的成績也確實不算好。 不過, 動力弱不代表不夠用, 至少在市區場景下, ES200的動力水準完全能滿足代步需求。

其次, 這款車的動力質感比較好, 整體表現非常平順, 油門踏板的腳感也非常線性, 給人一種踩多少、給多少的感覺, 操作起來輕鬆順心。

同時, 得益于「聰明」的CVT變速箱, ES200的動力回應非常及時, 在高速路上超車也沒那麼難。 在踩下地板油後, 變速箱能夠及時通過「降擋」把引擎轉速拉上去, 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動力的不足。

當然, 加速慢的問題依然存在, 而且加速過程中引擎的噪音較大, 行駛質感會打折扣

瑕不掩瑜, 它仍值得推薦

話說回來, 動力確實是衡量一款車的重要指標, 但不是唯一指標。 何況, 也不是所有人都那麼看重動力。 除了在動力上有所欠缺, ES200在其它方面還是有長處的。

首先, 它的動力總成有著不錯的燃油經濟性,

一般來說它的市區油耗一般在7.5個左右, 高速油耗在6個左右。 這可是一款接近5米長、超過1.6噸重的中大型轎車, 且不搭載混動系統, 這樣的油耗表現確實不錯了。

然後, 這款車懸掛系統的濾振表現也很好。 行駛在一般路面上時, 車內人很難察覺到路面細小的起伏。 而在車輛駛過減速帶時, 懸掛系統也能乾脆俐落地過濾大幅度振動, 既不會讓人感覺太顛, 也不會產生什麼餘振、讓人感覺車輪不安定。

此外, 雷克薩斯向來還有可靠性上的優勢, 而較高的可靠性還帶來了較高的保值率, 這些都是其它品牌、車型很難擁有的優勢。 所以, 我們認為動力確實是ES200身上最短的短板, 但它的長板很多、很長

捷豹XEL

優惠7萬, 自降身價

「七折豹」誠不我欺

然後就是捷豹XEL了, 它被吐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優惠太多了。 目前在北京地區, XEL的優惠幅度在7萬左右, 全系裸車價在23-31萬。

某種意義上, 豪華車是需要通過高價格才能與普通車區分開來的, 而優惠就等于自降身價。 旁人不會覺得XEL性價比高, 反而會覺得「七折豹」這個外號真貼切。 車主買了這款車, 不僅享受不到豪華品牌帶來的面子加成, 反而會因為買了「掉價車」而丟了面子。

產品力表現如何?

雖然有人會覺得XEL丟面子, 但這款車的產品力還是不錯的, 尤其是運動性。 首先, XEL的動力參數不錯, 入門款車型已經可以和BBA同類產品的中功率車型媲美了, 次低配的動力參數就已經比肩奧迪A4L 45 TFSI了。

要知道, 目前XEL次低配的裸車價只有26萬元左右,

而BBA同類產品高功率車型往往要35萬左右, 甚至更高。

除了動力, XEL在操控性方面也有很好的底子, 它採用了縱置引擎後驅佈局, 以及前雙叉臂+後多連桿的懸掛形式。 同價位下, 集齊上述所有元素的車是不多的。

此外, 這款車的底盤調校水準也比較高, 懸掛系統對于車身俯仰、側傾動作的抑制比較有效, 激烈駕駛過程中這套底盤能夠給車手較強的信心;方向盤尺寸適中、手感頗佳, 車身對轉向輸入的回應也非常及時, 讓人感覺這車很「跟手」

關于可靠性和保值率

這款車被吐槽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可靠性不高了, 坊間傳聞捷豹和路虎一樣嬌貴、愛壞, 而可靠性上的壞口碑又連累了捷豹品牌整體的保值率。 我們無意證明捷豹XEL的可靠性多麼好,但也提倡大家不必過分聽信傳言而放棄它。

至于保值率這個指標其實也是有失偏頗的,因為相關機構不可能統計到每輛車的優惠幅度和實際成交價,只能用二手車價除以新車指導價來計算保值率。對于捷豹XEL這樣優惠幅度巨大的車,實際保值率可能比你想象中高不少。

寶馬1系

被嘲諷最多的寶馬

說到最便宜的寶馬,你能想到哪款車?你覺得它能賣多少錢呢?對于第一個問題,不少讀者肯定都能想到是1系,但對于第二個問題你可能答不對——因為你想不到有一款寶馬能全系跌破20萬!

目前在北京地區,寶馬1系的優惠幅度一般在5萬元左右,頂配的125i裸車價已經跌到19-20萬了,入門款的120i裸車價已經跌到了15-16萬,和速騰等車型幾乎同價。

其實,全系前驅、低配有三缸機的1系本就處于寶馬產品線中的「鄙視鏈末端」。現在它的價格降到了和普通車相近的程度,有些人立刻表示出了強烈的不屑:這麼便宜的車也配叫寶馬?買這車的人,肯定都是愛虛榮、只認牌子的人。

再便宜的寶馬,操控也不落後

確實,買1系的人多少都認同寶馬品牌,但這不代表品牌是他們買車時的第一需求,更不代表1系沒了品牌光環就毫無亮點。

至少在操控上,1系的表現得不錯。它的軸距較短(2670mm)、轉向動作很靈活,底盤表現也有很濃的運動味,較硬的減震器初段可以提供不錯的支撐性。而遇到較大顛簸時,減振器的後段表現得又很有韌性,能化解一部分振動的同時還兼顧了一定的舒適性。

而且,它還搭載了尺寸適中、手感極佳的方向盤,方向盤力道沉穩、指向精準,車身對于轉向動作的回應也很快,能從主觀上給人一種「這車很好開」的感覺。此外,它還採用了風琴式油門踏板,這樣的設計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有利于駕駛者靈活地控制踩踏動作的深淺。

可以說,就操控性而言,不管是實際表現還是主觀感受,1系都是相當出色的,這樣「寶馬味十足」的體驗是同價位下其它車給不了的。如果一個人要的就是這種體驗,那麼就算他不是寶馬粉絲,可能也會很理所應當地選擇1系。 

甚至,如果從20萬以下的車中挑選自己一個人開起來最爽的車,搭載2.0T四缸引擎的寶馬125i可能是最佳、甚至是唯一選擇。

品牌不是目標,但繞不開

其實,同樣的成本下不同車企的側重不同,自主品牌往往喜歡堆配置、提升性價比,而寶馬更喜歡在操控性上做文章,稍稍犧牲些其它屬性。正是品牌調性上的不同,賦予了1系與眾不同的性格。

同價位所有車型中,1系的綜合產品力不一定最強,但它一定是最偏操控取向的車型之一。我們認為,有些人圖的不一定是牌子本身,而是品牌調性賦予車輛的獨特的產品力。正所謂殊途同歸,不管大家是不是沖著品牌去的,終究繞不開品牌這一關。

寫在最後

在我們看來,沒有什麼車生來就該被嘲諷,它們都是廠家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而推出的。極力去嘲諷一款車的那些人,也不是這款車的目標使用者。

我們更想表達的是,大家買車時要滿足「面子」需求無可厚非,但沒必要被面子「綁架」。可以說,它只是一款車綜合產品力中的一個部分,甚至是產品力之外的附加產物,大家沒必要因為它而忽視了一款車在其它方面的表現。

何況,一款車到底是給車主長臉還是丟臉,也並非鍵盤俠們一家之言就能一錘定音的。因此,我們提倡大家拋開他人對于一些車的冷嘲熱諷,專注于自己的需求,親自去體驗一番再做打算。

我們無意證明捷豹XEL的可靠性多麼好,但也提倡大家不必過分聽信傳言而放棄它。

至于保值率這個指標其實也是有失偏頗的,因為相關機構不可能統計到每輛車的優惠幅度和實際成交價,只能用二手車價除以新車指導價來計算保值率。對于捷豹XEL這樣優惠幅度巨大的車,實際保值率可能比你想象中高不少。

寶馬1系

被嘲諷最多的寶馬

說到最便宜的寶馬,你能想到哪款車?你覺得它能賣多少錢呢?對于第一個問題,不少讀者肯定都能想到是1系,但對于第二個問題你可能答不對——因為你想不到有一款寶馬能全系跌破20萬!

目前在北京地區,寶馬1系的優惠幅度一般在5萬元左右,頂配的125i裸車價已經跌到19-20萬了,入門款的120i裸車價已經跌到了15-16萬,和速騰等車型幾乎同價。

其實,全系前驅、低配有三缸機的1系本就處于寶馬產品線中的「鄙視鏈末端」。現在它的價格降到了和普通車相近的程度,有些人立刻表示出了強烈的不屑:這麼便宜的車也配叫寶馬?買這車的人,肯定都是愛虛榮、只認牌子的人。

再便宜的寶馬,操控也不落後

確實,買1系的人多少都認同寶馬品牌,但這不代表品牌是他們買車時的第一需求,更不代表1系沒了品牌光環就毫無亮點。

至少在操控上,1系的表現得不錯。它的軸距較短(2670mm)、轉向動作很靈活,底盤表現也有很濃的運動味,較硬的減震器初段可以提供不錯的支撐性。而遇到較大顛簸時,減振器的後段表現得又很有韌性,能化解一部分振動的同時還兼顧了一定的舒適性。

而且,它還搭載了尺寸適中、手感極佳的方向盤,方向盤力道沉穩、指向精準,車身對于轉向動作的回應也很快,能從主觀上給人一種「這車很好開」的感覺。此外,它還採用了風琴式油門踏板,這樣的設計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有利于駕駛者靈活地控制踩踏動作的深淺。

可以說,就操控性而言,不管是實際表現還是主觀感受,1系都是相當出色的,這樣「寶馬味十足」的體驗是同價位下其它車給不了的。如果一個人要的就是這種體驗,那麼就算他不是寶馬粉絲,可能也會很理所應當地選擇1系。 

甚至,如果從20萬以下的車中挑選自己一個人開起來最爽的車,搭載2.0T四缸引擎的寶馬125i可能是最佳、甚至是唯一選擇。

品牌不是目標,但繞不開

其實,同樣的成本下不同車企的側重不同,自主品牌往往喜歡堆配置、提升性價比,而寶馬更喜歡在操控性上做文章,稍稍犧牲些其它屬性。正是品牌調性上的不同,賦予了1系與眾不同的性格。

同價位所有車型中,1系的綜合產品力不一定最強,但它一定是最偏操控取向的車型之一。我們認為,有些人圖的不一定是牌子本身,而是品牌調性賦予車輛的獨特的產品力。正所謂殊途同歸,不管大家是不是沖著品牌去的,終究繞不開品牌這一關。

寫在最後

在我們看來,沒有什麼車生來就該被嘲諷,它們都是廠家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而推出的。極力去嘲諷一款車的那些人,也不是這款車的目標使用者。

我們更想表達的是,大家買車時要滿足「面子」需求無可厚非,但沒必要被面子「綁架」。可以說,它只是一款車綜合產品力中的一個部分,甚至是產品力之外的附加產物,大家沒必要因為它而忽視了一款車在其它方面的表現。

何況,一款車到底是給車主長臉還是丟臉,也並非鍵盤俠們一家之言就能一錘定音的。因此,我們提倡大家拋開他人對于一些車的冷嘲熱諷,專注于自己的需求,親自去體驗一番再做打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