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司馬光《資政通鑒》: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

《資政通鑒》說:

「擇善人而交, 擇善書而讀, 擇善言而聽, 擇善行而從。 」

一個人, 想要走上坡路, 就要選擇友善的人交往, 多讀有益的書, 多聽取別人善意的勸告, 多採取友善的行動。

擇善人而交

馮夢龍說:

「相識滿天下, 知心能幾人?」

人的一生, 來來往往, 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但在這些人中, 能成為朋友的, 卻少之又少。

真正的朋友, 不在相識時間的長短, 而在三觀相近、相知相惜。

春秋戰國時期, 孫臏和龐涓都是鬼穀子的徒弟, 兩人也因此成為朋友。

但龐涓性格急躁, 還沒學成, 就急急下山, 告別了師傅。

臨走之際, 龐涓對孫臏說:

「你放心, 如果我被魏王重用, 能建功立業, 一定把你推薦給魏王, 我們兄弟齊心合力輔佐魏王, 共用榮華富貴。 」

孫臏信了他的話, 學成以後, 就去投奔龐涓。

但鬼穀子勸他說, 龐涓心胸狹窄, 萬不可深交。

孫臏卻覺得自己和龐涓同門師兄弟一場, 沒有把老師的話放在心上。

見到龐涓後, 龐涓表面歡喜, 內心卻嫉妒孫臏比自己厲害, 怕孫臏搶了自己的風頭。

沒過多久, 他就設計陷害了孫臏, 最終導致孫臏被削去了膝蓋骨。

孫臏這才知道, 自己交友不慎, 後悔不已。

有句話說:

「道不同, 不相為謀。 」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朋友, 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真心付出。

交朋友, 一定要擦亮眼睛。

擇善人而交, 擇君子而處, 才能奇文共欣賞, 疑義相與析。

就像杜甫和李白這一對忘年交。

儘管杜甫比李白小了整整11歲, 但杜甫被李白的文采深深吸引, 與李白一見如故。

而李白也欣賞這個年紀輕輕卻文思敏捷的兄弟, 兩人共同切磋、共同進步。

儘管相處時間不長, 但杜甫後來卻寫了大量紀念李白的詩,

回憶這一段珍貴的友誼。

值得相交的朋友, 不在距離的遠近, 不在年齡的大小, 而在是否知你、懂你、包容你。

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的社交上, 不如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 留給真正的朋友。

擇善書而讀

書海無涯, 在我們身邊, 有許許多多的讀物。

不同的書, 反映的是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讀不好的書, 會讓我們急功近利、誤入歧途;讀好的書, 卻讓我們開券有益、獲益無窮。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 小時候很頑皮, 也不愛學習。

有一次, 客人到他家去做客, 結果他又開始調皮搗蛋。

客人委婉批評了他幾句, 萬斯同惱了, 一怒之下, 就上前掀翻了客人的桌子。

他這種乖張的舉動, 惹得父親大怒。

為了教育他, 父親把他關進了書房,

從此不準他出書房半步。

無所事事的萬斯同不能出去玩, 覺的實在無聊透頂, 看到書房裡有很多書, 就隨手抓起幾本看了起來。

這其中, 就有一本陸羽的《茶經》。

裡面寫道:

「茶香寧靜卻可以致遠, 茶人淡泊卻可以明志。 」

讀著讀著, 萬斯同越來越上癮。

他漸漸領悟到, 人生如茶, 只有經歷沸水的沖泡, 才能清香四溢。

從此, 他愛上了讀書。

哪怕後來父親允許他出書房了, 他仍然躲在書房裡, 如饑似渴地閱讀。

在書香的滋潤下, 他也一改以往暴戾的脾氣, 變得像茶水一樣, 淡泊致遠。

後來, 學富五車的他, 成為了著名學者, 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中《明史》的編修工作。

莎士比亞說:

「生活裡沒有書籍, 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 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

讀一本好書, 是一次精神的朝聖;讀一本好書, 是一次靈魂的洗禮。

當我們讀書越多, 讀書越深, 我們的眼界就會越來越寬闊, 精神世界就會越來越豐富多彩, 為人處世也會越來越通透豁達。

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過的書, 走過的路, 終究會滋養我們的容顏、豐厚我們的底蘊。

擇善言而聽

松下幸之助說:

「能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能虛心去請教他人,才能集思廣益。」

面對他人的意見,如果我們善于傾聽,我們就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宋朝有個武將叫狄青,由于從小家境貧寒,他沒有讀過多少書。

但他驍勇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就在他風頭無兩之際,他的同仁范仲淹卻給他送了一些書,並對他說:

「你雖然是一個武將,但你作為一個將領,如果不知道天下古今之事,那麼就你只有匹夫之勇。」

狄青聽了范仲淹的話,覺得很有道理。

此後的他,一有空閒,就靜下心來認真閱讀,研習古代兵法。

幾年之後,他帶兵大戰,越發嫺熟,而且各種兵法信手拈來,如入無人之境,成為百戰不殆的常勝將軍。

葛洪有言: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善于聽取別人意見、謙虛謹慎的人,就會獲得大家的幫助,贏得大家的認可。

而聽不進別人意見的人,就可能在驕傲中毀了自己。

戰國時期,有位將軍叫趙括。

他從小就在父親的影響下學習兵法,自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的。

有一次,趙括要領兵出征。

但他母親覺得他過于驕傲,只會紙上談兵,不適合當將軍,就堅決反對。

但趙括卻覺得自己很能幹,壓根不把母親的話聽到耳朵裡。

他母親沒奈何,只好去找趙王。

她對趙王說:

「我兒子自從當了將軍,就盛氣淩人,軍隊裡沒有人敢抬頭看他,賞賜的金銀珠寶,他也只顧自己拿回家,不分給下屬。

這樣的人不適合當將軍。」

但趙王覺得是她作為母親,擔憂兒子的安危,也聽不進她的意見。

就這樣,趙括還是領兵出征了。

但結果,果然不出他母親所料,趙括帶領的10多萬趙軍全軍覆沒,趙國損失慘重。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驕傲自滿、一意孤行,只會害人害己。

虛心求教、集思廣益,才能走得更長遠。

擇善行而從

《三國志》說: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不要覺得善事小而不去做,不要覺得是小的壞事就去做。

懂得多做好事、多結善緣的人,自然會更有福報。

元末明初,有一個人叫劉繼祖。

他的同村有一個村民叫朱五四,因為得了瘟疫,朱五四和他老婆都死了,留下2個兒子。

看到朱家家破人亡,劉繼祖很同情。

他不惜拿出一塊地皮,好心安葬了朱五四夫婦。

他還拿出錢,幫助撫養朱五四的2個兒子。

其中一個兒子長大以後,成為了明朝開國皇帝,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為了感謝劉繼祖,追封他為義惠侯,並惠及子孫後代。

《周易》說: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懂得積善行德的家庭,自然福報深遠;而如果多行不義,恐怕就會遭遇災禍。

魏國有個丞相叫魏齊,他跟范雎平日裡無仇無怨。

只是因為看不慣他,魏齊就派人把他打得死去活來。

更殘忍的是,他還讓手下鄭安平把他扔到荒山野嶺。

但鄭安平不忍心這麼做,就救了范雎。

范雎獲救後,憑藉自己的才華,後來成為了秦國的丞相。

為了報復魏齊,他就借助秦國的力量,大肆追殺魏齊,還揚言魏國如果不交出魏齊,就會惹禍上身。

魏齊到最後無處可逃,被逼得自盡。

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欺負別人、傷害別人,固然可以逞一時之快,但卻讓自己後患無窮。

懂得寬容別人、幫助別人,才能少一點矛盾,多一點快樂。

作家馬德說:

「這個世界,看似周遭複雜,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質上,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

你若澄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複雜。」

時光荏苒,餘生不長。

與其纏爛人、看爛書、做爛事,白白把時光荒廢。

不如擇善人、聽良言、結善緣,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終究會滋養我們的容顏、豐厚我們的底蘊。

擇善言而聽

松下幸之助說:

「能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能虛心去請教他人,才能集思廣益。」

面對他人的意見,如果我們善于傾聽,我們就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宋朝有個武將叫狄青,由于從小家境貧寒,他沒有讀過多少書。

但他驍勇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就在他風頭無兩之際,他的同仁范仲淹卻給他送了一些書,並對他說:

「你雖然是一個武將,但你作為一個將領,如果不知道天下古今之事,那麼就你只有匹夫之勇。」

狄青聽了范仲淹的話,覺得很有道理。

此後的他,一有空閒,就靜下心來認真閱讀,研習古代兵法。

幾年之後,他帶兵大戰,越發嫺熟,而且各種兵法信手拈來,如入無人之境,成為百戰不殆的常勝將軍。

葛洪有言: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善于聽取別人意見、謙虛謹慎的人,就會獲得大家的幫助,贏得大家的認可。

而聽不進別人意見的人,就可能在驕傲中毀了自己。

戰國時期,有位將軍叫趙括。

他從小就在父親的影響下學習兵法,自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的。

有一次,趙括要領兵出征。

但他母親覺得他過于驕傲,只會紙上談兵,不適合當將軍,就堅決反對。

但趙括卻覺得自己很能幹,壓根不把母親的話聽到耳朵裡。

他母親沒奈何,只好去找趙王。

她對趙王說:

「我兒子自從當了將軍,就盛氣淩人,軍隊裡沒有人敢抬頭看他,賞賜的金銀珠寶,他也只顧自己拿回家,不分給下屬。

這樣的人不適合當將軍。」

但趙王覺得是她作為母親,擔憂兒子的安危,也聽不進她的意見。

就這樣,趙括還是領兵出征了。

但結果,果然不出他母親所料,趙括帶領的10多萬趙軍全軍覆沒,趙國損失慘重。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驕傲自滿、一意孤行,只會害人害己。

虛心求教、集思廣益,才能走得更長遠。

擇善行而從

《三國志》說: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不要覺得善事小而不去做,不要覺得是小的壞事就去做。

懂得多做好事、多結善緣的人,自然會更有福報。

元末明初,有一個人叫劉繼祖。

他的同村有一個村民叫朱五四,因為得了瘟疫,朱五四和他老婆都死了,留下2個兒子。

看到朱家家破人亡,劉繼祖很同情。

他不惜拿出一塊地皮,好心安葬了朱五四夫婦。

他還拿出錢,幫助撫養朱五四的2個兒子。

其中一個兒子長大以後,成為了明朝開國皇帝,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為了感謝劉繼祖,追封他為義惠侯,並惠及子孫後代。

《周易》說: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懂得積善行德的家庭,自然福報深遠;而如果多行不義,恐怕就會遭遇災禍。

魏國有個丞相叫魏齊,他跟范雎平日裡無仇無怨。

只是因為看不慣他,魏齊就派人把他打得死去活來。

更殘忍的是,他還讓手下鄭安平把他扔到荒山野嶺。

但鄭安平不忍心這麼做,就救了范雎。

范雎獲救後,憑藉自己的才華,後來成為了秦國的丞相。

為了報復魏齊,他就借助秦國的力量,大肆追殺魏齊,還揚言魏國如果不交出魏齊,就會惹禍上身。

魏齊到最後無處可逃,被逼得自盡。

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欺負別人、傷害別人,固然可以逞一時之快,但卻讓自己後患無窮。

懂得寬容別人、幫助別人,才能少一點矛盾,多一點快樂。

作家馬德說:

「這個世界,看似周遭複雜,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質上,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

你若澄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複雜。」

時光荏苒,餘生不長。

與其纏爛人、看爛書、做爛事,白白把時光荒廢。

不如擇善人、聽良言、結善緣,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