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道德經》中,不可不懂的「四大人生天規」

人行走于世間, 無論你本事多大、手段多強, 都不能逆天而行。

順應天規, 通達順遂;不應天規, 早晚吃虧。

其實, 早在千年前, 老子就堪破了天規。

林語堂曾說:

「老子的雋語, 像粉碎的寶石, 不需裝飾便可閃耀。 」

今天, 有書君就帶大家一起, 感悟這豆瓣評分高達9.5的文化瑰寶《道德經》;

從古代先哲那裡, 學習人生智慧, 感悟成功之道。

本文為大家推薦《道德經》中所蘊含的道理:人生中不可不懂的「四大天規」。

立身之道:低調收斂, 立身以謙

《道德經》中說:「自伐者無功, 自矜者不長。 」

立身于世, 要時刻心懷謙虛, 過于張揚高調, 只能暴露出自身的淺薄。

唐代名臣魏徵曾說:

「念高危, 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 則思江海下百川。 」

人處高峰, 會有人誇讚, 會有人吹捧, 但如果迷失在這些聲音中, 那也就離斷崖絕壁不遠了。

有一次, 孔子到洛陽去拜訪老子。

老子聽說孔子來了, 便親自來到郊外迎接。

剛一見面, 孔子便迫不及待地向老子請教起來。

孔子向老子請教了很多東西, 老子也都根據事實和情理, 給孔子一一解答。

此時的孔子正值而立之年, 雖然勤學好問、為人正直, 但也有年輕人的血氣方剛, 做事直來直去、不懂收斂。

于是, 老子對孔子說道:

「吾聞之, 良賈深藏若虛, 君子盛德, 容貌若愚。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 態色與淫志。 吾所以告之, 若是而已。 」

孔子聽後, 牢記在心。

在晚年的講學中, 孔子始終不忘老子的教誨, 他曾多次告誡弟子們:

「要低調內斂、謙虛做人。 」

常懷謙遜, 才能總有新的收穫;低調內斂, 才能更好地專注自身。

立身以謙, 就像耳畔有洪鐘, 在被鮮花包圍、美譽吹捧之時, 也時刻以一記響亮的鐘聲提醒自己:

不驕不傲,

方能不斷前行。

修心之道:返璞歸真, 修心以淡

《道德經》中說:「見素抱樸, 少私寡欲。 」

修心之道, 在于求得本真之心, 唯有心懷質樸, 方可淡泊名利。

南宋詞人趙師俠有詩雲:

「一杯洗滌無餘, 萬事消磨運遠, 浮名薄利休羨。 」

「洗去欲念」的酒, 也許世間不會有, 但返璞歸真的心,

卻是值得我們擁有的。

嚴子陵是東漢有名的隱士。

他年少時就很有才名, 曾和光武帝劉秀一同遊學京師。

但等到劉秀繼承大統、做了皇帝後, 嚴子陵卻選擇了歸隱。

後來, 劉秀想請他出來做官, 于是便舉國尋找嚴子陵的下落。

當得知他的具體住處後, 劉秀當即備下馬車、厚禮, 遣人去請嚴子陵。

經過多次苦勸, 終于把嚴子陵給請了過來。

可即使嚴子陵已身處廟堂, 卻仍然不改隱士的作風, 他全不把名利放在心上。

有一次, 他對劉秀坦言道:

「我是一個讀書人, 你又何必強求我做官呢?」

最終在嚴子陵的堅決拒絕下, 劉秀只好作罷, 放他歸隱富春山中, 過自己想要的淡泊生活。

回歸山林後的嚴子陵, 整日裡耕田打漁、飲酒讀書,

過著快意山間、瀟灑自在的神仙日子。

嚴子陵這顆淡泊之心, 讓他在欲望繁雜的塵世中, 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人活世間, 最怕被名利所累。

我們一旦踏上追逐浮華的路, 往往會蹉跎了時間, 耗費了精力, 到頭來兩手空空。

願我們能手執淡泊之刃, 破開名利欲望的浮雲, 找回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修心以淡, 回歸本真;一念放下, 萬般自在。

待人之道:持己仁心,待人以善

《道德經》有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要想做個好人,我們就要以最單純的善意觸碰世界,用最無私的善意回應他人。

一束善意的光,便能夠驅散千萬人心中的黑暗,這便是善的奇妙力量。

漢朝有一個叫繆彤的人,他年少時就成了孤兒,同另外三個兄弟一起居住。

他們四人逐漸長大,各自有了妻子。

但他們的妻子卻總為了分家而有不同的意見,也就時常有爭吵,鬧得很不愉快。

這天,又聽到爭吵的繆彤長長歎了一口氣,但他沒有說任何話,只是關上了自家的門。

他一邊打著自己,一邊說道:

「繆彤呀繆彤,你修身養性,言行謹慎,學習聖人的法則;

希望能盡己所能,造福蒼生,但為什麼你連家裡的不和睦都化解不了呢?」

他的兄弟們和爭吵的婦人們聽了,都十分羞愧,誠心地低下頭來道歉認錯。

至此之後,他們這個大家庭變得和睦有愛。

面對家庭的不和、無邊的爭吵,繆彤只從自己找原因,以善心待人,而非批評別人的得與失。

正是他心存仁心、滿懷善意,才使得家庭中的所有人一心向善,最後大家和睦相處、平安喜樂。

待人以善,就如心懷明珠,總是散發著溫和澄澈的光芒,照得亮自己心裡的每一個角落,也驅得了他人心頭的每一寸黑暗。

待人之道,在于善。

以善待人,于良心不虧,于德行不悔,自己有所慰,他人有所得。

處事之道:化繁為簡,處事以易

《道德經》有言:「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處事之道,應深通技巧,講究方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俄羅斯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諺語:「巧幹能捕雄獅,蠻幹難捉蟋蟀。」

這裡的「巧」字至關重要。

學會用巧,就能在面對困難時,擁有不一樣的視角。

將難題簡單化,把難事簡單做,做起事來自然得心應手。

在《為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蜀地,有兩個和尚,一個窮和尚,一個富和尚。

有一天,窮和尚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對富和尚說:

「我想到南海去!你覺得怎麼樣?」

富和尚問道:

「你打算怎麼去呢?」

窮和尚想了想,說道:

「我只要一個瓶子,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聽了,有些許不屑,說道:

「這麼多年,我想要買下船隻前往南海,都沒有成功。你能憑藉什麼到南海呢?」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卻已經從南海回來了,他成功實現了當初看似不切實際的想法。

他把沿途的經歷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臉上露出了慚愧的表情。

窮和尚的決定看似魯莽,卻蘊含著處事的智慧。

前往南海雖然是一件難事,但準備好水瓶和飯缽卻是舉手之勞。

而正是這舉手之勞,卻讓窮和尚順利完成了一件難事。

難事不難,關鍵要看怎麼做。

化繁為簡,方能事半功倍。

懂得這個道理,就如同眼前放著地圖,讓你擁有一個上帝視角。

通往終點的路雖有千萬種,而你卻能很快找到最簡單、最快捷的那一條。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說:

「老子之書,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下可以治人。」

讀懂了《道德經》,就窺破了天規:

修心以淡、回歸本心,方能心態平和;

立身以謙、內斂謙遜,方能德才兼備;

待人以善、溫良和善,方能廣結善緣;

處事以智、從易到難,方能事半功倍;

窺破了這四大天規,就掌握了人生的先機。

一朝得道,一生踐行,一世修行。

待人之道:持己仁心,待人以善

《道德經》有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要想做個好人,我們就要以最單純的善意觸碰世界,用最無私的善意回應他人。

一束善意的光,便能夠驅散千萬人心中的黑暗,這便是善的奇妙力量。

漢朝有一個叫繆彤的人,他年少時就成了孤兒,同另外三個兄弟一起居住。

他們四人逐漸長大,各自有了妻子。

但他們的妻子卻總為了分家而有不同的意見,也就時常有爭吵,鬧得很不愉快。

這天,又聽到爭吵的繆彤長長歎了一口氣,但他沒有說任何話,只是關上了自家的門。

他一邊打著自己,一邊說道:

「繆彤呀繆彤,你修身養性,言行謹慎,學習聖人的法則;

希望能盡己所能,造福蒼生,但為什麼你連家裡的不和睦都化解不了呢?」

他的兄弟們和爭吵的婦人們聽了,都十分羞愧,誠心地低下頭來道歉認錯。

至此之後,他們這個大家庭變得和睦有愛。

面對家庭的不和、無邊的爭吵,繆彤只從自己找原因,以善心待人,而非批評別人的得與失。

正是他心存仁心、滿懷善意,才使得家庭中的所有人一心向善,最後大家和睦相處、平安喜樂。

待人以善,就如心懷明珠,總是散發著溫和澄澈的光芒,照得亮自己心裡的每一個角落,也驅得了他人心頭的每一寸黑暗。

待人之道,在于善。

以善待人,于良心不虧,于德行不悔,自己有所慰,他人有所得。

處事之道:化繁為簡,處事以易

《道德經》有言:「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處事之道,應深通技巧,講究方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俄羅斯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諺語:「巧幹能捕雄獅,蠻幹難捉蟋蟀。」

這裡的「巧」字至關重要。

學會用巧,就能在面對困難時,擁有不一樣的視角。

將難題簡單化,把難事簡單做,做起事來自然得心應手。

在《為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蜀地,有兩個和尚,一個窮和尚,一個富和尚。

有一天,窮和尚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對富和尚說:

「我想到南海去!你覺得怎麼樣?」

富和尚問道:

「你打算怎麼去呢?」

窮和尚想了想,說道:

「我只要一個瓶子,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聽了,有些許不屑,說道:

「這麼多年,我想要買下船隻前往南海,都沒有成功。你能憑藉什麼到南海呢?」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卻已經從南海回來了,他成功實現了當初看似不切實際的想法。

他把沿途的經歷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臉上露出了慚愧的表情。

窮和尚的決定看似魯莽,卻蘊含著處事的智慧。

前往南海雖然是一件難事,但準備好水瓶和飯缽卻是舉手之勞。

而正是這舉手之勞,卻讓窮和尚順利完成了一件難事。

難事不難,關鍵要看怎麼做。

化繁為簡,方能事半功倍。

懂得這個道理,就如同眼前放著地圖,讓你擁有一個上帝視角。

通往終點的路雖有千萬種,而你卻能很快找到最簡單、最快捷的那一條。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說:

「老子之書,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下可以治人。」

讀懂了《道德經》,就窺破了天規:

修心以淡、回歸本心,方能心態平和;

立身以謙、內斂謙遜,方能德才兼備;

待人以善、溫良和善,方能廣結善緣;

處事以智、從易到難,方能事半功倍;

窺破了這四大天規,就掌握了人生的先機。

一朝得道,一生踐行,一世修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