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孩子不易,當媽更難

1

最近, 一位三胎媽媽的視訊在網上熱傳。

點進去一看, 這不是前麥肯錫全球合夥人、世界青年領袖李一諾嘛!

再仔細視訊, 沒想到, 這位叱吒風雲、浮沉商海的女性, 也敗在了「帶娃」這件事上。

她坦陳, 面對三個孩子, 分身乏術、心力交瘁, 經常處于情緒崩潰的邊緣, 稍有風吹草動, 壞情緒就如洪水猛獸衝垮內心防線。

曾邏輯強大、頭腦清晰的她, 居然也開啟了「日常吼娃」的模式。

孩子給她最多的回饋就是「生氣」, 並用「生氣的時候……你細品」來形容當時的狀況。

起初, 她沒有意識到問題。

直到有一次, 老二把老大惹毛, 她批評老大時, 老大的一番話, 令她醍醐灌頂。

老大說:

「你其實並不是找到了真正的原因, 你只不過是找到一個可以指責的人來, 這樣你自己可以感覺好點。 」

她猛然醒悟:

原來自己是用這種方式, 發洩積壓已久的壞情緒、負能量, 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2

對于她的反思, 我感同身受。

媽媽的壞情緒和負能量, 的確會對孩子的成長, 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先來看看最常見的言語暴力。

很多媽媽都會用「吼娃、指責、諷刺」等方式, 發洩情緒、解決問題。

可是——

越吼, 結果越糟;越罵, 孩子表現越不好。

即使吼完罵完後, 會起到短暫的作用, 比如孩子不再頂嘴、乖巧、聽話了, 可TA沒有從根源上意識和改正。

下一次事情發生時, 孩子多半還是用同樣的方式應對, 甚至愈演愈烈。

言語暴力並不能解決問題, 相反, 還會製造問題。

從短期看, 言語暴力會造成孩子諸多情緒問題:脾氣大、睡不好、沒有安全感、注意力不集中等。

若是長期, 情緒問題就會升級成心理問題:膽小自卑、叛逆無邊, 抑鬱消沉……

肢體暴力就更別提了。

很多家庭, 「打孩子」是媽媽發洩情緒的出口。

「不打不長記性」, 是很多家長的理念。

但其實, 孩子「長記性」, 是因為恐懼而暫時屈從, 不是發自內心的認同。

長期挨打的孩子, 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低價值感」和「不配得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 對于年幼的孩子, 母親是神一樣的存在, 即便負能量爆棚, 他們的潛意識裡, 也不認為是母親的錯, 只會責怪自己。

他們長大後, 過半會用順從、討好和犧牲自我的方式, 去處理問題、維持關係。

同時,他們會對外部世界心存戒備,罩上厚重的保護殼,隱藏真實的情緒和自我。

3

當孩子不易,當媽更難。

現代社會的媽媽,背負了太多。

光是正常有序的生活,就已是連滾帶爬、筋疲力盡。

果汁灑了、作業忘帶了、老公不給力、父母嘮叨、領導擺臉色、老師點名了……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瞬間擊潰一個箭在弦上的母親。

可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也不儘然。

首先,要認清負能量的來源。

媽媽們的負能量,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于壓力大、節奏快、內容繁多的工作和生活。

體力消耗大,腦力強度高,如一臺24小時運轉的機器,一根螺絲鬆動,就可能崩盤。

大包大攬、膽大獨鬥,都不是最佳辦法。

要學會整合資源,利用工具,尋求支持,善待自己。

不想做飯——不必勉強,點外賣也可以;

分身乏術——不必責怪自己,調動老公、父母、託管班等一切資源,以解決問題為目的;

家務太多——放過自己,現代化家電用起來,鐘點工雇起來。

……

衡量好媽媽的標準,從來不是繁瑣的家事,和事必躬親的姿態。

將寶貴的體力和心力,放在能維繫家庭幸福濃度、自我精進成長等更加重要的事情上,事半功倍。

自己得到滋養,負能量也就不見蹤影。

雖然還是會手忙腳亂、身心疲憊,但內心的委屈和不甘,會沖淡很多。

對負能量的來源有所認知後,就要客觀中正地處理它。

「道理都懂,可就是控制不住情緒」——其實是沒有看清本質、找對方法。

張德芬曾說:

「讓我們煩惱的罪魁禍首,不是外在的境遇,而是內心的感受。」

內心轉變了,事情的另一面就會顯露出來。

被負面情緒裹挾時,可以試試這三步:

第一,用轉念看待事情。從情緒中把事實分離出來,認清彼此需求。

第二,用安撫對付情緒。

要及時給與孩子共情,多換位思考:

「媽媽理解你的心情、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孩子的情緒被看到、被關照時,就會慢慢平靜下來。

第三,從「是非」中,找到「第三條路」。

用雙贏、多贏的原則解決問題,比一味論是非對錯要有效。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劉稱蓮曾說過她和女兒的衝突。

女兒想養小狗,她因家裡太小而沒有同意,但女兒聽不進去,激動憤怒間,掰掉了晾衣桿上的旋轉手柄,她狠狠批評了女兒,兩個人一整天都不高興。

後來,劉稱蓮用「第三條路」的方法和女兒溝通,商量養省事兒、占地小的倉鼠,既能滿足女兒體驗,又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這樣三步做下來,不僅消融了自己的負能量,還能將「危機」化「契機」,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從情緒中跳出來,學著解決問題。

4

當然,並非每次「危機」都能被完美處理。

媽媽是真實的人,有正能量,也有負情緒。

「事到臨頭管不住嘴」的情況,在所難免。

這時候,「善後」措施十分重要。

我覺得,有兩點很重要:真誠道歉、總結複盤。

真誠道歉,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能力。

和孩子面對面,真誠地、鄭重地、敞開心扉地道歉,會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愛的連結也會被修復。

這一點,胡可曾說過她的切身感受。

胡可和大兒子安吉在海邊玩完,要坐小火車返回,安吉想坐藍色小火車,可藍色火車的行駛方向是相反的。

安吉拒不下車,撒嬌耍賴,左踢右蹬,踢到了其他乘客。

執拗的兒子、頗有微詞的乘客、疲憊的身體……胡可控制不住情緒,打了安吉。

事後,胡可真誠地道歉:

「媽媽做得不對,我不應該動手打人。」

安吉接受了胡可的道歉,也主動承認了錯誤。

其實,與大人相比,孩子更容易接納、更容易原諒。

道歉可以彌補過失,但要想持續提升認知、促成改變,「及時複盤」是重要的一環。

媽媽言行過激後,及時總結複盤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尋找更加溫和有效的解決方式,是很好的辦法。

將理論和方法不斷內化,變成自己的內心力量後,無論熊孩子怎麼鬧妖,媽媽都能從容有力地應對。

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說過:

「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握。」

情緒暴力,只會侵蝕自己的身心、引發孩子的疏遠和敵意。

情緒持久穩定,智慧方能生長出來。

消融負能量,不僅能營造愛與抱持的家庭環境,也是家長拓展自己、重新瞭解生活和世界的機會。

這也是我們寫此文的目的。

希望孩子在輕鬆有愛的環境中,快樂健康地成長。

更希望為母不易的媽媽們,能夠時刻多一份對自己的體恤、關愛和滋養。

去處理問題、維持關係。

同時,他們會對外部世界心存戒備,罩上厚重的保護殼,隱藏真實的情緒和自我。

3

當孩子不易,當媽更難。

現代社會的媽媽,背負了太多。

光是正常有序的生活,就已是連滾帶爬、筋疲力盡。

果汁灑了、作業忘帶了、老公不給力、父母嘮叨、領導擺臉色、老師點名了……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瞬間擊潰一個箭在弦上的母親。

可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也不儘然。

首先,要認清負能量的來源。

媽媽們的負能量,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于壓力大、節奏快、內容繁多的工作和生活。

體力消耗大,腦力強度高,如一臺24小時運轉的機器,一根螺絲鬆動,就可能崩盤。

大包大攬、膽大獨鬥,都不是最佳辦法。

要學會整合資源,利用工具,尋求支持,善待自己。

不想做飯——不必勉強,點外賣也可以;

分身乏術——不必責怪自己,調動老公、父母、託管班等一切資源,以解決問題為目的;

家務太多——放過自己,現代化家電用起來,鐘點工雇起來。

……

衡量好媽媽的標準,從來不是繁瑣的家事,和事必躬親的姿態。

將寶貴的體力和心力,放在能維繫家庭幸福濃度、自我精進成長等更加重要的事情上,事半功倍。

自己得到滋養,負能量也就不見蹤影。

雖然還是會手忙腳亂、身心疲憊,但內心的委屈和不甘,會沖淡很多。

對負能量的來源有所認知後,就要客觀中正地處理它。

「道理都懂,可就是控制不住情緒」——其實是沒有看清本質、找對方法。

張德芬曾說:

「讓我們煩惱的罪魁禍首,不是外在的境遇,而是內心的感受。」

內心轉變了,事情的另一面就會顯露出來。

被負面情緒裹挾時,可以試試這三步:

第一,用轉念看待事情。從情緒中把事實分離出來,認清彼此需求。

第二,用安撫對付情緒。

要及時給與孩子共情,多換位思考:

「媽媽理解你的心情、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孩子的情緒被看到、被關照時,就會慢慢平靜下來。

第三,從「是非」中,找到「第三條路」。

用雙贏、多贏的原則解決問題,比一味論是非對錯要有效。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劉稱蓮曾說過她和女兒的衝突。

女兒想養小狗,她因家裡太小而沒有同意,但女兒聽不進去,激動憤怒間,掰掉了晾衣桿上的旋轉手柄,她狠狠批評了女兒,兩個人一整天都不高興。

後來,劉稱蓮用「第三條路」的方法和女兒溝通,商量養省事兒、占地小的倉鼠,既能滿足女兒體驗,又不會影響日常生活。

這樣三步做下來,不僅消融了自己的負能量,還能將「危機」化「契機」,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從情緒中跳出來,學著解決問題。

4

當然,並非每次「危機」都能被完美處理。

媽媽是真實的人,有正能量,也有負情緒。

「事到臨頭管不住嘴」的情況,在所難免。

這時候,「善後」措施十分重要。

我覺得,有兩點很重要:真誠道歉、總結複盤。

真誠道歉,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能力。

和孩子面對面,真誠地、鄭重地、敞開心扉地道歉,會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愛的連結也會被修復。

這一點,胡可曾說過她的切身感受。

胡可和大兒子安吉在海邊玩完,要坐小火車返回,安吉想坐藍色小火車,可藍色火車的行駛方向是相反的。

安吉拒不下車,撒嬌耍賴,左踢右蹬,踢到了其他乘客。

執拗的兒子、頗有微詞的乘客、疲憊的身體……胡可控制不住情緒,打了安吉。

事後,胡可真誠地道歉:

「媽媽做得不對,我不應該動手打人。」

安吉接受了胡可的道歉,也主動承認了錯誤。

其實,與大人相比,孩子更容易接納、更容易原諒。

道歉可以彌補過失,但要想持續提升認知、促成改變,「及時複盤」是重要的一環。

媽媽言行過激後,及時總結複盤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尋找更加溫和有效的解決方式,是很好的辦法。

將理論和方法不斷內化,變成自己的內心力量後,無論熊孩子怎麼鬧妖,媽媽都能從容有力地應對。

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說過:

「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握。」

情緒暴力,只會侵蝕自己的身心、引發孩子的疏遠和敵意。

情緒持久穩定,智慧方能生長出來。

消融負能量,不僅能營造愛與抱持的家庭環境,也是家長拓展自己、重新瞭解生活和世界的機會。

這也是我們寫此文的目的。

希望孩子在輕鬆有愛的環境中,快樂健康地成長。

更希望為母不易的媽媽們,能夠時刻多一份對自己的體恤、關愛和滋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