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0名高成就人士告訴你,養育出優秀孩子的父母都選擇了什麼樣的養育方式?

 育兒有沒有一條不會錯且人人可遵循的公式和方法, 一直是我很想要知道的問題。

當越來越多人參與到這個話題裡, 大家卻感到越來越迷茫了。

這個說的「自由天性釋放孩子」好像有點道理, 那個說的「嚴格規劃堅定執行」又好像應該是這樣。

有些家庭很有錢去培養孩子, 卻可能比不上那些普通家庭出來的孩子, 差距在哪裡?

來自哈佛大學的羅奈爾得教授和《波士頓環球報》記者塔沙也同樣好奇這個問題。

「中式育兒」「西式育兒」「虎媽貓爸」「快樂教育」之間有沒有高低之分, 養育出優秀孩子的父母大多會選擇怎麼樣的養育方式?

他們採訪了200名高成就人士, 邀請他們談談:「父母在你的成功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1

優秀孩子的定義

既然我們要研究成功孩子的父母養育方式, 那我們需要先來確定一下什麼樣的孩子算是「成功」的。 (這裡面並不包括天才兒童)

學習階段高學歷, 畢業後事業有成, 可能會是不少人腦海中出現的第一標準。

但是我們都知道光是有錢, 少了幸福和開心也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 不可能娃雞起來人沒了。

根據哈佛大學成就差距研究專家給出的意見, 成功指的是那些充分實現自我的成人。

簡單來說, 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致, 並且仍然在成長的。

這會涉及到三個簡單的維度:

使命感, 有崇高的目標, 比如當上公司的高層, 獲得世界級獎項, 成為領域中傑出的人才。

自驅力, 會不斷向艱難目標前進, 有著強烈的主動精神和貫徹執行能力。

才智, 有解決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問題的能力, 並且能從失敗中成長。

當這三者都具備且表現優異時, 教授們找到了自己想要研究的物件了。

2

常見的育兒類型

要對比不同育兒類型之間, 需要先瞭解一下現在常見的幾種育兒類型。

1、協同培養式

最早應該出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家Annette Lareau《不平等的童年》筆下。

主要發生在中產階級家庭中, 父母會給孩子安排許多的興趣班, 參加各種的比賽。

像是我們常說的「雞娃」屬于這種類型, 孩子自身沒有太大的選擇權, 父母會過度地安排孩子的時間。

這種方式不僅阻礙了孩子發展自身的興趣, 也削弱了孩子學習利用業餘時間的能力。

2、自然式生長

同樣出自《不平等的童年》一書, 自然式生長常見于勞工階層和貧困家庭。

家庭的父母關心的重點在孩子的安全, 並不會對其他進行太多的干預,

讓孩子自然生長。

在這樣的環境下, 孩子有許多可支配的時間, 也可以外出玩耍發展自己的友誼和興趣。

但是這些孩子不能自在地與權威人物相處, 也沒有發展出出色的語言技能, 同時還顯得有些粗魯。

3、直升機式

Haim Ginott教授《孩子, 把你的手給我》一書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這個直升機式的育兒方式。

父母對孩子的生活介入嚴重, 幾乎到了無處不在的地步。

雖然這種充分的注意力會讓孩子感覺到來自父母的關心, 讓父母有機會監督孩子, 並和老師形成密切聯繫。

但是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學習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 也比別的孩子少了許多對自己能力建立信心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 直升機養育下的孩子會很難建立起真正屬于自己的人際關係, 尤其難以建立與成年人的人際關係。

4、虎媽虎爸

2011年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出版的《我在美國做媽媽》, 一下子把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呈現在了世界面前。

在這裡父母會花大量的時間陪孩子閱讀、玩遊戲, 幫助孩子養成學習新事物的習慣。

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甚至最好是臻于完美。

他們並不鼓勵孩子擁有自主性,但這不僅妨礙孩子自身使命感的發展,甚至造成情感傷害。

5、權威式育兒

由心理學家Diana Baumrind提出,她擔心大家被社會上的兒童教養理論誤導所提出。

簡單來說,父母積極地回應孩子的情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慈愛,但在制定和執行規則方面,父母要堅定不移並且公平地。

權威式在設定邊界和允許孩子自主決策上做了一個很好的平衡,但當我們變成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高成就的孩子,似乎光有這些還不夠。

3

高成就育兒法是相似的

在記者和教授瞭解和搜集了多種不同因家庭背景的差異,各種育兒理論、育兒價值觀和教育策略呈現出來的養育方式後,結果卻不如大家想象的那樣。

採訪結果發現,好像並不存在哪一種有明顯優越的亞洲或美國的養育方式。

相反,超越種族、社會經濟地位、教育水準、信仰和國籍,存在著一種強烈相似的養育方式,養育出了這些高成就的孩子。

這些高成就孩子的父母大多數並沒有上過最好的學校,有幾位甚至連高中都沒畢業。

他們的獨到之處在于,有能力採取一切措施去培養有思想、極其聰明、有抱負、有目標的孩子。

這些父母,無論是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還是最低者,都會在孩子5歲之前教授孩子簡單的數學概念,認識基本詞語,平等地與孩子對話,尊重他們的想法,用心思考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

即便處于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父母們都同樣堅持不懈地抽時間、找資源,幫助孩子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

她們會做孩子的學生,觀察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因此也能夠及時調整方法,指導孩子的發展。

同時對孩子的未來規劃有著強烈的夙願,他們的個人經歷驅使父母們盡最大努力培養孩子的決心,也決定了她們做這件事的方法。

會用自己或身邊的成長故事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明白,父母希望他們具備什麼樣的質量,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但是,他們從不試圖把孩子塑造為自己曾經夢想成為的那種人。

寬嚴相濟,制定行為框架,然後給孩子們行動的自由,才是這些父母行動的最終指南。

比如,不做過多的作業輔導,只要求孩子在睡覺前完成作業就好。

週末可以看電視,但平日裡只能看書。

假期的時候每週讀一本書,寫一篇不用很專業但是有自己思考的讀書筆記。

父母還會安排好時間等孩子們放學回家後可以陪他們玩耍,等孩子睡覺後才繼續工作。

外出長途旅行中會準備好一起唱的歌曲,玩的單詞遊戲和記憶遊戲,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增加詞彙量。

有些父母還會即便是短途開車也會和孩子一起創造持續不斷的故事,增強創造性思維能力。

……

但總的來說,大師級父母的目標是説明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的翻版。

4

結語

在看完《高成就孩子的教養法則》這本書後我不得不感慨,如果要培養一個高成就的孩子,可太累了。

對父母自身的要求可以說是非常硬的,因為培養高成就的孩子不在乎你的身份、你的地位、也沒有所謂的錢財之分。

裡面有幾位甚至都是從一窮二白的家庭中出來,全憑父母的一股韌勁和孩子一起闖出來。

而且教育的方法也不僅僅是單一的,好像我們說的榜樣的力量,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正向的榜樣力量。

但是榜樣力量可能還包括了負面榜樣的力量,「我不想要變成那樣」,也能促使著孩子往高處走。

我們通常以為孩子生活中接觸的名師、學霸越多越好,但其實可能只是讓孩子多和你的朋友聊聊天,也能達到同樣的多思考、敢于發言、增強自尊心的效果。

不過這些都需要父母自身已經對世界規律看得比較透徹,對世界的發展有一定感知,總得來說,我感覺還是那句話「能雞娃成功的父母,肯定對雞自己更狠」。

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甚至最好是臻于完美。

他們並不鼓勵孩子擁有自主性,但這不僅妨礙孩子自身使命感的發展,甚至造成情感傷害。

5、權威式育兒

由心理學家Diana Baumrind提出,她擔心大家被社會上的兒童教養理論誤導所提出。

簡單來說,父母積極地回應孩子的情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慈愛,但在制定和執行規則方面,父母要堅定不移並且公平地。

權威式在設定邊界和允許孩子自主決策上做了一個很好的平衡,但當我們變成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高成就的孩子,似乎光有這些還不夠。

3

高成就育兒法是相似的

在記者和教授瞭解和搜集了多種不同因家庭背景的差異,各種育兒理論、育兒價值觀和教育策略呈現出來的養育方式後,結果卻不如大家想象的那樣。

採訪結果發現,好像並不存在哪一種有明顯優越的亞洲或美國的養育方式。

相反,超越種族、社會經濟地位、教育水準、信仰和國籍,存在著一種強烈相似的養育方式,養育出了這些高成就的孩子。

這些高成就孩子的父母大多數並沒有上過最好的學校,有幾位甚至連高中都沒畢業。

他們的獨到之處在于,有能力採取一切措施去培養有思想、極其聰明、有抱負、有目標的孩子。

這些父母,無論是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還是最低者,都會在孩子5歲之前教授孩子簡單的數學概念,認識基本詞語,平等地與孩子對話,尊重他們的想法,用心思考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

即便處于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父母們都同樣堅持不懈地抽時間、找資源,幫助孩子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

她們會做孩子的學生,觀察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因此也能夠及時調整方法,指導孩子的發展。

同時對孩子的未來規劃有著強烈的夙願,他們的個人經歷驅使父母們盡最大努力培養孩子的決心,也決定了她們做這件事的方法。

會用自己或身邊的成長故事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明白,父母希望他們具備什麼樣的質量,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

但是,他們從不試圖把孩子塑造為自己曾經夢想成為的那種人。

寬嚴相濟,制定行為框架,然後給孩子們行動的自由,才是這些父母行動的最終指南。

比如,不做過多的作業輔導,只要求孩子在睡覺前完成作業就好。

週末可以看電視,但平日裡只能看書。

假期的時候每週讀一本書,寫一篇不用很專業但是有自己思考的讀書筆記。

父母還會安排好時間等孩子們放學回家後可以陪他們玩耍,等孩子睡覺後才繼續工作。

外出長途旅行中會準備好一起唱的歌曲,玩的單詞遊戲和記憶遊戲,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增加詞彙量。

有些父母還會即便是短途開車也會和孩子一起創造持續不斷的故事,增強創造性思維能力。

……

但總的來說,大師級父母的目標是説明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的翻版。

4

結語

在看完《高成就孩子的教養法則》這本書後我不得不感慨,如果要培養一個高成就的孩子,可太累了。

對父母自身的要求可以說是非常硬的,因為培養高成就的孩子不在乎你的身份、你的地位、也沒有所謂的錢財之分。

裡面有幾位甚至都是從一窮二白的家庭中出來,全憑父母的一股韌勁和孩子一起闖出來。

而且教育的方法也不僅僅是單一的,好像我們說的榜樣的力量,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正向的榜樣力量。

但是榜樣力量可能還包括了負面榜樣的力量,「我不想要變成那樣」,也能促使著孩子往高處走。

我們通常以為孩子生活中接觸的名師、學霸越多越好,但其實可能只是讓孩子多和你的朋友聊聊天,也能達到同樣的多思考、敢于發言、增強自尊心的效果。

不過這些都需要父母自身已經對世界規律看得比較透徹,對世界的發展有一定感知,總得來說,我感覺還是那句話「能雞娃成功的父母,肯定對雞自己更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