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懶父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娃,但這三種「懶」一定不行!

 最近在追的電視劇《小捨得》很火。

劇裡南儷和夏君山在教育上秉承開明的理念, 一直希望女兒歡歡有一個沒有壓力的快樂童年。

但是看到歡歡某次成績很不理想, 夫妻倆便焦慮起來, 重新審視教育的方法, 考慮起如何給孩子補習。

看來快樂教育並不能解決父母為孩子的憂慮。

父母之愛子, 則為之計深遠, 有人說真正的快樂教育不是只顧及眼下, 而是為了孩子能長久地快樂。

深以為然。

當孩子還未長大成人時, 身為父母, 教孩子學習堅持, 在他想不想繼續下去的時候鼓鼓勁, 加加油尤為重要。

弗洛姆說,

家庭是社會的精神媒介, 通過使自己適應家庭, 孩子獲得了後來在社會生活中使他適應其所必須履行的職責的性格。

只圖眼下的快樂和安逸, 並不能讓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長, 有遠見的父母, 對孩子狠心一點, 不讓孩子偷這三種懶, 使他受益一生。

1

學習的懶

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在學習上偷懶?

短片《成績單》講述了三個不同階層的家庭, 卻同樣因為一張成績單引發了家庭危機。

成績雖然不能代表全部, 但這個短片描繪了真實的教育, 不管什麼樣的家庭, 都可能被孩子的一張成績單徹底擊垮。

《家有兒女》裡母與子的經典對話令人印象深刻。

劉星小時候貪玩不愛學, 媽媽劉梅軟磨硬泡也沒有辦法, 長大後劉星卻反口怪媽媽當初沒有逼他學習。

媽媽劉梅不服氣地說, 小時候給你報這班報那班, 想讓你學, 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理直氣壯地反駁, 我不願意學, 您就不讓我學了?那時候我還小, 我不懂事, 您還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呀!

這句話讓劉梅竟無話可說。

孩子偷懶不好好學, 一事無成的時候反倒變成了父母的錯。 如果還能選擇, 哪個父母願意孩子在學習上偷懶?

前幾天一位父親帶15歲兒子去工地體驗搬磚的視訊在網上傳播, 15歲的男孩說自己很討厭讀書, 不想學習。

爸爸便把他帶去工地搬磚, 在體驗了工地生活後, 這個男孩體驗到比讀書辛苦還累, 感受到「還是讀書好」。

有個作家曾在書裡說過, 作為父母要求孩子讀書用功, 不是因為要跟別人比成績, 而是因為希望孩子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

永遠不要讓孩子偷學習的懶, 那些曾為讀書吃過的苦, 流過的淚, 會變成一條寬闊平坦的道路, 帶孩子去到他想去的地方。

不吃學習的苦, 就要吃生活的苦。

那些在讀書時偷過懶的孩子, 少時的不努力, 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和卑微。

有遠見的父母, 一定會想辦法讓孩子理解學習的真諦, 認識學習帶給人生的意義, 繞過生活的苦, 成就更好的自己。

唯有這樣才能使孩子一生得以快樂。

2

運動的懶

前不久, 網上有一名6歲女孩百米障礙跑的視訊走紅, 網友一片羨慕和讚歎。

女孩身手矯健, 小小年紀很輕鬆地高低跳躍, 過壕溝、天梯、獨木橋, 如履平地, 動作靈敏, 很多成人也自愧不如。

爬上天梯時, 女孩沒有絲毫膽怯和顧慮, 勇往直前。 沒有長期鍛煉很難有這樣膽量和勇氣。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多年來都致力于兒童的腦科學研究, 她研究後得出, 運動會刺激孩子身體分泌多種積極物質, 提升智力發展, 並且, 思維能力、自控力、耐力、競爭力、合作力都會隨之提高。

儘管如此, 很多孩子還是沒能在運動方面有所堅持,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的資料顯示, 在休息和節假日閒置時間, 學生更喜歡的做的一件事就是上網聊天和打遊戲, 堅持想要運動的孩子不到三成。

對于孩子來說,運動既花費時間又很耗費精力,便懶得動一動,結果輕則體測屢不過關,重則體質越來差,一遇上體能訓練就倒下。

網上曾有一則新聞說,一位中考完的學霸成績優異,本可以順利進入高中步入精彩人生,但就在軍訓過程中,他卻意外中暑身亡,讓人惋惜。

人的一生很長的路要走,有好的身體才可能笑到最後,走向成功。

心理學專家李玫謹教授在採訪中曾說過,運動可以讓神經系統的興奮到達最好的狀態。

所以她建議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地運動,才能更好地安靜下來專注做事。

運動可以給人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性格,它帶給孩子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有句廣告語說,好健康才有好未來。

相比起學習,讓孩子愛上運動,擁有健康的身體和靈活的頭腦,更能提高做事效率,這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3

家務的懶

哈佛大學格蘭特研究發現,童年做家務是未來成功的基本要素,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如果說學習和運動排在父母教育清單的前列裡,「讓孩子做家務」在清單裡恐怕早已被拋在後面。

孩子每天多忙啊!

學習、作業、畫畫、練琴、還要運動鍛煉,哪有時間做家務呀!

孩子只需要把他的事情做好就行,哪裡還需要他來做家務?

……

《向上吧少年》裡有一個叫邱繼賢小學生,在學校裡被評為「最美勞動者」,按理說他應該在家在學校都很愛勞動,但家裡不讓他做家務。

他的時間都被分配在「作業、鋼琴、英語」上,這個「最美勞動者」有些力不從心。

其實,孩子作為家庭成員應該承擔的家務勞動,被需要會為他帶來發自內心的自豪和價值感。

父母越是認為家務事與孩子無關,孩子越是不會做、不願做,當有一天真的需要他幫忙的時候,反倒跟你談起物質條件了,而金錢的交換會讓孩子們低估自己的價值,從小就誤以為做家務並非自己份內之事。

引導孩子學習做家務,並不只是讓孩子幹力所能及的體力活那麼簡單。

北大本科、清華研究生的李永樂曾在《老師請回答》節目上自嘲自己「從小被父母安排一切,只需安心學習」。

這樣做的結果是長大後勞動能力很差,遇到空調遙控器壞了不知道如何處理,找師傅修了2小時才知道是電池沒電,習慣從小「被安排」,所以有選擇困難不會點菜。

很難想象一個高材生被這樣的小問題難住了。

但細細想想,不難理解一個沒有從家務事中體驗和感悟生活的人,很難有自理能力和自主能力,當然很容易在面對生活的問題時無所下手,甚至出現可笑的錯誤。

托爾斯泰曾說,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

教會孩子做家務,既能幫助孩子勞逸結合,更能為他的美好未來打好基礎。

孩子就像一株小小的樹苗,需要精心栽培才能成為參天大樹。

世上沒有容易的事,也就偷不了任何的懶。

小時候每個人都很難理解父母不讓自己偷懶,看似逼迫其實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成全。

而那些曾經偷過的懶,少吃的苦,日後總會以某種形式加倍奉還,打得孩子遍體鱗傷。

股神巴菲特曾經對孩子說,吃苦,會讓人一生受益。越努力,選擇越多,當然也會越加幸運。

沒有一個父母希望孩子被自己逼迫成長,更不希望孩子長大後悔不當初不夠堅持。

今天的懶,很可能就是明天的遺憾。

有遠見的父母,總會在孩子成長路上,給未來有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這便是最好的答案。

堅持想要運動的孩子不到三成。

對于孩子來說,運動既花費時間又很耗費精力,便懶得動一動,結果輕則體測屢不過關,重則體質越來差,一遇上體能訓練就倒下。

網上曾有一則新聞說,一位中考完的學霸成績優異,本可以順利進入高中步入精彩人生,但就在軍訓過程中,他卻意外中暑身亡,讓人惋惜。

人的一生很長的路要走,有好的身體才可能笑到最後,走向成功。

心理學專家李玫謹教授在採訪中曾說過,運動可以讓神經系統的興奮到達最好的狀態。

所以她建議孩子在12歲之前充分地運動,才能更好地安靜下來專注做事。

運動可以給人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性格,它帶給孩子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有句廣告語說,好健康才有好未來。

相比起學習,讓孩子愛上運動,擁有健康的身體和靈活的頭腦,更能提高做事效率,這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3

家務的懶

哈佛大學格蘭特研究發現,童年做家務是未來成功的基本要素,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如果說學習和運動排在父母教育清單的前列裡,「讓孩子做家務」在清單裡恐怕早已被拋在後面。

孩子每天多忙啊!

學習、作業、畫畫、練琴、還要運動鍛煉,哪有時間做家務呀!

孩子只需要把他的事情做好就行,哪裡還需要他來做家務?

……

《向上吧少年》裡有一個叫邱繼賢小學生,在學校裡被評為「最美勞動者」,按理說他應該在家在學校都很愛勞動,但家裡不讓他做家務。

他的時間都被分配在「作業、鋼琴、英語」上,這個「最美勞動者」有些力不從心。

其實,孩子作為家庭成員應該承擔的家務勞動,被需要會為他帶來發自內心的自豪和價值感。

父母越是認為家務事與孩子無關,孩子越是不會做、不願做,當有一天真的需要他幫忙的時候,反倒跟你談起物質條件了,而金錢的交換會讓孩子們低估自己的價值,從小就誤以為做家務並非自己份內之事。

引導孩子學習做家務,並不只是讓孩子幹力所能及的體力活那麼簡單。

北大本科、清華研究生的李永樂曾在《老師請回答》節目上自嘲自己「從小被父母安排一切,只需安心學習」。

這樣做的結果是長大後勞動能力很差,遇到空調遙控器壞了不知道如何處理,找師傅修了2小時才知道是電池沒電,習慣從小「被安排」,所以有選擇困難不會點菜。

很難想象一個高材生被這樣的小問題難住了。

但細細想想,不難理解一個沒有從家務事中體驗和感悟生活的人,很難有自理能力和自主能力,當然很容易在面對生活的問題時無所下手,甚至出現可笑的錯誤。

托爾斯泰曾說,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怎樣去愛,那麼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

教會孩子做家務,既能幫助孩子勞逸結合,更能為他的美好未來打好基礎。

孩子就像一株小小的樹苗,需要精心栽培才能成為參天大樹。

世上沒有容易的事,也就偷不了任何的懶。

小時候每個人都很難理解父母不讓自己偷懶,看似逼迫其實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成全。

而那些曾經偷過的懶,少吃的苦,日後總會以某種形式加倍奉還,打得孩子遍體鱗傷。

股神巴菲特曾經對孩子說,吃苦,會讓人一生受益。越努力,選擇越多,當然也會越加幸運。

沒有一個父母希望孩子被自己逼迫成長,更不希望孩子長大後悔不當初不夠堅持。

今天的懶,很可能就是明天的遺憾。

有遠見的父母,總會在孩子成長路上,給未來有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這便是最好的答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