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頭腦冷靜、眼光犀利的孩子到底怎麼養成?

這條新聞大家肯定關注了吧, 週一早上我一眼就看到#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出艙女宇航員#。

我第一時間專門微信轉給自己19歲的小侄女,

侄女秒回我:女宇航員只能羨慕吧, 我連個戀愛都談不好……

1

女性魅力

大家一定看出來了, 小侄女談戀愛了, 估計我是長輩中最不「正經」的, 她經常會找我聊聊情感困擾。

談了戀愛後, 她會花很多時間來研究自己和對方的星座, 還時不時截圖給我看, 從那些分析裡來找到自己和男朋友的相處模式。

我曾經就是個「戀愛腦」, 太明白這種感受了, 一談戀愛整個世界就只剩戀愛這件事了, 想方設法去研究, 怎麼可以「留住」那個人。

我記得特別清楚, 那時我大二, 每天沉迷在「粉色泡泡」裡, 整個世界都是對方, 每天的喜怒哀樂都是被他所左右。

常常因為他而感覺很痛苦, 直到我在圖書館裡看到了《愛葛莎·克利斯蒂自傳》。

當年的我從這本書裡, 明白了什麼叫「女性魅力」, 而今回看, 這也是我完美的育兒目標——成為有魅力的自己、培養出有魅力的孩子——頭腦冷靜、目光銳利, 擁有「自我」, 敢于做「自己」。

我們女人, 以及將來我們的孩子, 可不可以戀愛腦, 沉迷一陣子刷韓劇, 談戀愛, 猜測「TA」愛不愛我,

會不會不喜歡我呢?

可以的!

但與此同時, 一定不要忘了, 在那個粉色的泡泡外, 作為一個人, 我們還擁有整個宇宙。 任何時候, 都要看見, 並堅持去探索自己生命的「星辰大海」。

女宇航員也談戀愛, 女院士也談戀愛, 女企業家也戀愛, 她們談完戀愛也要結婚生子, 在柴米油鹽的日子裡養大自己的孩子。

我們生活中的煩惱與困惑, 她們一定也有。

但能夠走到我們大多數人無法到達的地方, 一定是因為, 她們看見了自己生命的星辰大海, 她們一直奮力的去探索, 開拓那片更艱難, 卻更絢爛的世界。

不要讓「女性」這兩個字, 把我們和我們孩子的世界變窄了。

我會堅持告訴孩子們, 要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身上、在夢想身上, 讓自己成為一個頭腦冷靜、眼光犀利、有魅力、有智慧、又有趣的人。

2

女性榜樣

不管戀愛腦也好, 追星也好, 我從不會一棍子打死, 畢竟我到現在自己還追星呢(捂臉~)。

但不管對我的小侄女, 養育小D, 包括所有的男孩女孩, 我們對于他們的審美愛好價值感, 不用一味地堵,

或者由上至下地灌輸, 什麼才是「對」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創造多樣性, 讓孩子從小接觸更多宏大的、偉大的人, 讓他們可以看到這些活生生的故事, 這樣的榜樣力量, 就能幫助他們看到更多可能性。

這裡尤其想要提醒大家,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 都需要更多的女性榜樣。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貝克德爾測試」嗎?

這是一位80年代漫畫作家提出的,用來檢測因為性別不平等而導致女性形象缺失的電影。

標準很簡單,就三點:

1、片中至少有兩個女性角色; 

2、她們交談過; 

3、談話的內容和男人無關。

是不是很有趣?想過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在孩子們從小長大的過程中,他們是缺少女性榜樣的。

他們看到的電影都是,男生靠自己的力量一個人戰鬥,然後他們就能獲得獎勵,而獎勵通常就是一個很美但沒啥好交流的女生。

于是,男孩潛意識地認為,自己只能強,一點脆弱都不能顯示;而女孩潛意識地會認為,自己需要美,才能去「贏得」心愛之人。

但顯然並不該如此,我們需要讓男孩明白,自己不一定非要「一個人戰鬥」,可以邀請女孩「一起加入戰鬥」,或者加入「女孩的戰鬥」也是可以的。

我們更需要讓女孩明白,女性力量是無比強大的,我們心裡想的,都可以實現,並不會因為「你是女生」而成為枷鎖。

這件事,作為母親的我們,所起的作用很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我轉給了我的閨蜜群。

作為母親的我們,我們要幫助孩子們看到,女性的聰明、有頭腦、自立、有專業能力,而且還很有趣。

雖然這樣的電影和繪本仍然很少,但已經慢慢出現在市場上了。

如果你手頭還找不到這些繪本或者電影,那麼記得,我們自己就可以是孩子的榜樣。

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合作,平等尊重永遠是合作的基礎。

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路上,可以先養育一個人,而不是先用性別模版去限定。

3

女性格局

上周,95歲的女院士葉叔華的講話沖上熱搜,我看到她精神矍鑠目光堅定的在臺上說,

今年我已經95歲了。這真是個糟糕的數字,打破性別玻璃天花板,錘子就握在每位女性手中。

這是一段讓我反復聆聽,讓我起雞皮疙瘩,讓我熱淚盈眶的講話。

近幾年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發覺察到,育兒和育己其實是一體的。

做自己也好,培養孩子也好,需要找到精神層面的食糧來對抗日常的瑣碎,讓我們可以擦去心頭的浮沉和眼裡的灰蒙,和孩子一起望向遠方。

我會告訴女兒,在這些「很厲害」的人的故事裡,有著女性的格局,人類的使命感,那些「比自己更大」的事情。

我會努力讓女兒看到,不管媽媽的人生走到了哪個階段,都不願意面目模糊地度過後半輩子。

今年,帶著冷靜的頭腦和犀利的目光,為我和女兒增添了力量的女性有:張桂梅、張京、華春瑩、葉叔華、王亞平……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貝克德爾測試」嗎?

這是一位80年代漫畫作家提出的,用來檢測因為性別不平等而導致女性形象缺失的電影。

標準很簡單,就三點:

1、片中至少有兩個女性角色; 

2、她們交談過; 

3、談話的內容和男人無關。

是不是很有趣?想過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在孩子們從小長大的過程中,他們是缺少女性榜樣的。

他們看到的電影都是,男生靠自己的力量一個人戰鬥,然後他們就能獲得獎勵,而獎勵通常就是一個很美但沒啥好交流的女生。

于是,男孩潛意識地認為,自己只能強,一點脆弱都不能顯示;而女孩潛意識地會認為,自己需要美,才能去「贏得」心愛之人。

但顯然並不該如此,我們需要讓男孩明白,自己不一定非要「一個人戰鬥」,可以邀請女孩「一起加入戰鬥」,或者加入「女孩的戰鬥」也是可以的。

我們更需要讓女孩明白,女性力量是無比強大的,我們心裡想的,都可以實現,並不會因為「你是女生」而成為枷鎖。

這件事,作為母親的我們,所起的作用很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我轉給了我的閨蜜群。

作為母親的我們,我們要幫助孩子們看到,女性的聰明、有頭腦、自立、有專業能力,而且還很有趣。

雖然這樣的電影和繪本仍然很少,但已經慢慢出現在市場上了。

如果你手頭還找不到這些繪本或者電影,那麼記得,我們自己就可以是孩子的榜樣。

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合作,平等尊重永遠是合作的基礎。

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路上,可以先養育一個人,而不是先用性別模版去限定。

3

女性格局

上周,95歲的女院士葉叔華的講話沖上熱搜,我看到她精神矍鑠目光堅定的在臺上說,

今年我已經95歲了。這真是個糟糕的數字,打破性別玻璃天花板,錘子就握在每位女性手中。

這是一段讓我反復聆聽,讓我起雞皮疙瘩,讓我熱淚盈眶的講話。

近幾年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發覺察到,育兒和育己其實是一體的。

做自己也好,培養孩子也好,需要找到精神層面的食糧來對抗日常的瑣碎,讓我們可以擦去心頭的浮沉和眼裡的灰蒙,和孩子一起望向遠方。

我會告訴女兒,在這些「很厲害」的人的故事裡,有著女性的格局,人類的使命感,那些「比自己更大」的事情。

我會努力讓女兒看到,不管媽媽的人生走到了哪個階段,都不願意面目模糊地度過後半輩子。

今年,帶著冷靜的頭腦和犀利的目光,為我和女兒增添了力量的女性有:張桂梅、張京、華春瑩、葉叔華、王亞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