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冒第一時間要辨清寒熱,不是只看鼻涕,建議用上這4招

最近換季, 生病的孩子突然又多起來了。

很多媽媽用藥或者食療推拿, 卻沒有什麼效果。 其實,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 還是辨不清寒熱,

或者壓根不辨寒熱。

先講一個我自己曾經草率辨寒熱的經歷教訓。

前幾年一個冬天, 我發燒了。 起因是辦公室空調暖氣比較足, 穿得少, 但是工作需要一直進出, 忽冷忽熱, 第二天就發燒了。

當時燒得比較高, 39℃+, 我感覺有些冷, 其實對大人來說, 這麼高的體溫, 又是冬季, 不管寒熱都會覺得有點惡寒, 但是當時燒得太難受了, 就沒好好辨證, 隨手沖了一袋風寒感冒顆粒, 捂了一點汗。 沒想到醒來卻燒到了40℃+, 人是徹底暈了。

風熱錯用了風寒藥, 導致高熱津虧, 心脾積熱, 心慌上不來氣, 嘴邊出現了一圈紅腫水泡。 尤其是心慌太難受了, 于是我趕緊熬了一點紅棗甘草水, 補中生津, 喝完好多了。

然後再重新辨證:舌紅苔黃, 舌質偏幹,

小便短赤, 高燒不退, 摸了下脈, 跳得很快但又有力, 此時已經是很明顯的表裡俱熱了。 最後折騰了好久好久才最終弄好的。

原本一開始只是單純的風熱束表感冒, 用一些簡單的辛涼解表藥就可以了, 但是因為我誤用了風寒藥, 引發了一系列不必要的經歷, 如果是孩子或者老人用錯藥, 可能就會更嚴重了。

所以在外感的第一時間應該做什麼?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 就是辨寒熱。

辨寒熱前, 要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很多媽媽比較容易走進的一個誤區就是, 對寒熱的分辨非常地絕對, 比如:認為有清鼻涕就是寒, 黃鼻涕就是熱。 實際上單一的癥狀通常是沒法判定寒熱的, 都需要綜合來看。

比如, 一個孩子有清鼻涕, 但是又有小便短赤, 喉嚨腫痛, 舌苔紅點, 只想喝冷水, 食欲旺盛等等這些情況, 那麼很可能清鼻涕反應的只是有一些輕微的表寒, 類似于寒包火的情況, 而更多證據卻指向一個裡熱的問題。 那麼這時候就不能單純去用溫陽散寒的方法, 而應該散表寒的同時清裡。

黃鼻涕也是一樣的情況, 並不是看到黃鼻涕就能判定是熱證, 而草率用上一堆清熱的食療或者藥。

在辨寒熱前, 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個鼻涕是全天都黃, 還是只有早起是黃的?如果只有早起是黃色, 其他時間都是清水樣, 那也只能說明這個晨起的黃鼻涕是經過了一夜的瀦留而變成了黃色, 並不絕對代表是熱證。

2.這個黃鼻涕代表的熱是哪裡產生的, 是風熱束表, 還是體內有積食鬱熱?如果是風熱束表, 那麼更多的會用一些辛涼解表的方法, 如果是裡熱, 那麼有積食就要清理積食, 有其他類型的鬱熱也可以清熱, 處理的思路就是有區別的。

所以如果一味按照清鼻涕就是寒, 黃鼻涕就是熱這麼個絕對的思維去處理,

往往效果就不會很好, 或者容易產生更多的問題。

辨寒熱需要綜合來看

既然單一癥狀無法判斷, 那麼就要結合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情緒, 舌苔等多方面綜合去看。

舉個例子, 吃的方面, 突然食欲旺盛, 喜歡吃涼的冰的, 可能提示有熱;食欲低下, 喜暖熱食, 吃了不容易消化, 一般偏寒。

但這個單一的吃的方面, 也只能代表局部的寒熱, 我們需要把其他喝水, 大小便, 睡眠, 出汗情況, 情緒, 舌苔等等, 每個方面的點都提煉出來, 看看總體走向是寒是熱, 再去處理, 這樣捋一遍, 基本上大方向就不會錯了。

寒熱實在辨不清楚怎麼辦?

用好這4招

很多媽媽的困惑是, 理論好像都知道了, 但是一看就會, 一做就廢, 實際遇到了還是分不清楚。 確實,孩子的情況變化很快,而且往往寒熱夾雜,很不明確,講講我自己在實踐過程中常用的幾個思路:

1.如果寒熱不明確,首選不需嚴格辨證的外治法

比如風寒和風熱感冒初期,可能癥狀輕微,都有發熱惡寒,咳嗽舌苔都不明顯,那麼可以用一些推拿,比如解表的穴位,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擦風池等寒熱都可用的方法,後背督脈膀胱經吮痧等等。

開天門

學過經絡和刮痧的媽媽應該還有更多的穴位選擇,這些方法都有雙向調節的作用,不管外感是寒是熱,都屬于外邪,給邪氣一個通道總是沒錯的,只是要注意,用的時候不要強行追求出痧或者出汗,容易過猶不及。

推坎宮

2.試探法,選擇偏性不大的食療或藥物

寒熱實在分辨不了,就不要盲目選用偏性大的食物,可以用一些平和的去邊使用邊觀察,即使用錯也不至于有大的問題。比如外感發燒,惡寒無汗,我們可以用點荊芥或者柴胡這種一般寒熱都可以用的藥,煮水泡個腳,解個表活動一下氣血,而不要選擇艾草生薑等有明確溫陽散寒功效的。

食療也是,不要上來就生薑紅糖水,可以僅僅給喝點熱粥,用這個粥的熱量去發點汗試試看,如果喝了熱粥出了汗燒就退了,那麼說明剛才可能是偏寒的一個外感,可以進一步散散寒。

3.有寒有熱的情況下,重點區分一下寒熱分別在哪裡

這一步適合有點中醫基礎的媽媽,其實寒熱夾雜的情況之所以複雜,主要是分不清寒和熱到底來自于哪裡。也就是,進一步分一下表裡。

比如有的孩子發燒流清鼻涕的同時,伴有舌苔厚,口臭,嗓子疼,大便幹硬,眼屎等等,雖然這個熱屬于偏裡的一種熱,但這個熱很可能來自于中焦的積滯,我們只需要去清理積滯自然就可以清熱了。

而如果沒有明顯的積滯,但是伴有咳嗽黃痰,舌紅,又是清鼻涕等,這時候的熱也屬于偏裡,可以選一些有清裡熱成分的藥,比如黃芩,連翹等。

但是,如果偏體表的部分又有清水鼻涕,那麼可以同時加一些散表寒的,比如紫蘇,蔥白等。

也就是說,能夠把寒熱進一步區分出表裡,去分別處理,就又可以解決之前很多的困惑了,當然這一步需要更多的中醫基礎知識的支撐。

4.在孩子病情淺的情況下,先觀察

如果實在都搞不清楚怎麼辦,還有最後一個辦法,就是觀察。

在拿不準的情況下,不要盲目處理,仔細觀察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清淡飲食不傷害,就是最好的辦法。也許初期癥狀不會很明顯,但是慢慢會變得清晰起來,比如舌苔比較滯後,可能會在第二天再顯現,到時候也就更容易分辨寒熱了。

還有就是要注意精神狀態,這是反應孩子病情輕重的一個重要標準,如果出現精神狀況很差的情況,無論癥狀是否看似嚴重,都該及時就醫。

一點小心得送給大家,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儘量避免錯誤治療。

確實,孩子的情況變化很快,而且往往寒熱夾雜,很不明確,講講我自己在實踐過程中常用的幾個思路:

1.如果寒熱不明確,首選不需嚴格辨證的外治法

比如風寒和風熱感冒初期,可能癥狀輕微,都有發熱惡寒,咳嗽舌苔都不明顯,那麼可以用一些推拿,比如解表的穴位,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擦風池等寒熱都可用的方法,後背督脈膀胱經吮痧等等。

開天門

學過經絡和刮痧的媽媽應該還有更多的穴位選擇,這些方法都有雙向調節的作用,不管外感是寒是熱,都屬于外邪,給邪氣一個通道總是沒錯的,只是要注意,用的時候不要強行追求出痧或者出汗,容易過猶不及。

推坎宮

2.試探法,選擇偏性不大的食療或藥物

寒熱實在分辨不了,就不要盲目選用偏性大的食物,可以用一些平和的去邊使用邊觀察,即使用錯也不至于有大的問題。比如外感發燒,惡寒無汗,我們可以用點荊芥或者柴胡這種一般寒熱都可以用的藥,煮水泡個腳,解個表活動一下氣血,而不要選擇艾草生薑等有明確溫陽散寒功效的。

食療也是,不要上來就生薑紅糖水,可以僅僅給喝點熱粥,用這個粥的熱量去發點汗試試看,如果喝了熱粥出了汗燒就退了,那麼說明剛才可能是偏寒的一個外感,可以進一步散散寒。

3.有寒有熱的情況下,重點區分一下寒熱分別在哪裡

這一步適合有點中醫基礎的媽媽,其實寒熱夾雜的情況之所以複雜,主要是分不清寒和熱到底來自于哪裡。也就是,進一步分一下表裡。

比如有的孩子發燒流清鼻涕的同時,伴有舌苔厚,口臭,嗓子疼,大便幹硬,眼屎等等,雖然這個熱屬于偏裡的一種熱,但這個熱很可能來自于中焦的積滯,我們只需要去清理積滯自然就可以清熱了。

而如果沒有明顯的積滯,但是伴有咳嗽黃痰,舌紅,又是清鼻涕等,這時候的熱也屬于偏裡,可以選一些有清裡熱成分的藥,比如黃芩,連翹等。

但是,如果偏體表的部分又有清水鼻涕,那麼可以同時加一些散表寒的,比如紫蘇,蔥白等。

也就是說,能夠把寒熱進一步區分出表裡,去分別處理,就又可以解決之前很多的困惑了,當然這一步需要更多的中醫基礎知識的支撐。

4.在孩子病情淺的情況下,先觀察

如果實在都搞不清楚怎麼辦,還有最後一個辦法,就是觀察。

在拿不準的情況下,不要盲目處理,仔細觀察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清淡飲食不傷害,就是最好的辦法。也許初期癥狀不會很明顯,但是慢慢會變得清晰起來,比如舌苔比較滯後,可能會在第二天再顯現,到時候也就更容易分辨寒熱了。

還有就是要注意精神狀態,這是反應孩子病情輕重的一個重要標準,如果出現精神狀況很差的情況,無論癥狀是否看似嚴重,都該及時就醫。

一點小心得送給大家,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儘量避免錯誤治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