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能讓異性瘋狂追求的男女,都是什麼樣的?

今天的文章開始前,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男女在擇偶的偏好上, 有什麼不同嗎?

這個問題起源于我和朋友的一次聊天, 在第n次表白被拒並發現對方轉眼找了一個膚白貌美的妹子後, 朋友高呼道:「男人就是看臉的生物, 這個社會已經沒有真正的愛情了!」

還有人說:

「在美色和金錢面前, 愛情就是個幌子。 」

「無論哪個年齡段的男人, 都喜歡25歲的女孩。 」

「女人都是寧可在寶馬車上哭, 也不願在腳踏車上笑。 」

唔, 現實中大家真的這麼想嗎?

在這個美好的早晨, 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男女擇偶都看什麼」這個殘忍話題吧~

01

男性看重什麼?

年輕、漂亮。

emmmmmm。

中西方的一些研究發現, 男性更傾向于選擇年輕的以及外表有吸引力的女性做伴侶。 關于這個現象, 目前最有力的解釋是進化心理學。

何為進化心理學?通俗來講, 進化心理學認為人類的某些基本行為, 比如擇偶, 可以用生物進化的本能來解釋。

你以為擇偶都是遵從內心的自由選擇?NONO, 進化心理學告訴你:你的每次選擇背後, 都有著遠古祖先的影響, 脫不開「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的進化本能。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 男性希望找到的伴侶, 一定是具有較高生育價值的女性, 這樣才能將他們的基因更好地傳遞下去。 年輕、外貌和身材, 都是生殖能力的側面體現。

不論是什麼年齡段的男性, 大都偏愛二十幾歲的女性, 原因是年輕意味著處在生育的最佳時機, 而好身材也預示著一定的生育價值。

科學研究發現, 腰臀比大約在0.67至0.80之間的女性有更高的繁育能力。 當男性追求胸大腰細的妹子時, 他也許是在追尋男性祖先為他提供的繁殖信號。

此外, 當男性選擇長期伴侶時, 他們也會看重女性的持家能力。 這背後體現的是社會性別角色理論的作用。 在傳統的社會期待裡, 存在著「男人負責賺錢養家, 女性負責用心顧家」的說法。

如果將婚姻比作一場長期的合作關係, 在這種社會期待下, 男[性.交]換的是維持家用的資金,

女[性.交]換的是操持家庭的能力。

02

女性看重什麼?

一些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有地位、有資源和年長的伴侶。

同時, 女性比男性更看重慷慨、足智多謀、支配力、抱負、智力、教育、社交能力和忠誠等質量。

對比來看, 女性似乎在擇偶上更為挑剔,

且存在「慕強」的傾向。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 女性不得不如此。

在遠古的時候, 因為物資匱乏, 男性從事打獵、對抗外敵的事情, 而女性負責生兒育女、採摘漿果、照顧家庭的職責。

因此, 為了讓自己和後代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 女性必須選擇可靠的、有能力的伴侶, 能夠保護她們, 為她和孩子提供生存資源。

親代投資理論也認為, 在繁殖後代過程中, 親代投資較多的一方在擇偶上會更謹慎。

女性撫育一個孩子, 需要經過長達數月的懷孕期、危險的分娩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投入, 所以一旦選錯人, 女性付出的代價, 要比男性高得多。

在今天, 依然有部分女性偏好有錢、有地位的伴侶, 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進化的偏好在起作用。

在某種程度上,女性追求物質資源是在保護自己,以及確保下一代的生存。

最後,女性也看長相。

很多研究發現,處在易受孕期的女人,會更喜歡長相陽剛,擁有健壯身材和低沉嗓音的男性,更偏向選擇他們作為短期的伴侶。

這也能從進化角度找到解釋。「好基因假說」(good genes hypothesis)提出,女性在生育能力強的時期,會更喜歡擁有優質基因的男性。

而健壯的身材、低沉的嗓音加上恰到好處的侵略性,這些特徵都在釋放著一種資訊:我有更多的男性荷爾蒙(睪丸素,testosterone),我是行走的「好基因載體」。易受孕期的女性接受到這種信號,想:「好基因應該被傳遞下去」,于是,一拍即合。

不過,這種對于長相的擇偶偏好更容易出現在短期擇偶上,在長期擇偶傾向中,女性則更為謹慎。

03

現在,男女在意的東西有變化嗎?

大家可能會有些疑惑,幾千年過去了,人類在擇偶上,難道沒有什麼變化嗎?

還是有的。

2004年,一項發表在《心理與行為研究》期刊上的研究發現,中國男性比15年前更重視自己的相貌特徵和人品,認為這是吸引女性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對女性的健康和身高要求降低。

而中國女性比過去更重視男性的性格和品德。

這些結果似乎反映了男女在社會地位上的一些微妙變化。男性鬆動了性選擇主體的地位,而女性似乎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力,這使女性能夠關注更多以往被視為「奢侈品」的東西,比如男性的長相與性格。

這變化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性別比例差異

當一個性別的人數更少時,就會在擇偶市場上變得「奇貨可居」,擁有更大的選擇權力。

早期的動物研究發現,當環境中雌性比雄性要少的時候,雌性孔雀魚會受到更多的雄性追求。最近一篇研究也發現,當某一性別的人數非常充足時,佔據更少人數的性別一方會對伴侶的資源和外貌有更苛刻的偏好。

那麼中國的性別比例如何呢?

根據2021年5月公佈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男性人口占51.24%,女性人口占48.7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而剛剛步入適婚年齡的人群性別比失衡更為嚴峻,20~24歲年齡段性別比高達114.61,25~29歲年齡段性別比為106.65。

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在一夫一妻制的現代社會,因為適齡女性相對更少,所以女性的選擇偏好可能會更加多樣且謹慎。

不過,除了整體,我們也需要看到更為具體的現實。人口學專家黃文政曾在2019年表示:「實際上,很多農村地區的出生人口性別比能達到150:100,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可能讓不少男性無法找到配偶,造成『婚姻擠壓』。由于大量農村地區的男青年無法婚配,彩禮標準也會越來越高。反之,隨著女性教育和就業水準的提高,城市裡面很多條件好的女性也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兩邊擠壓會導致成功婚配的比例越來越低。」

因此,在整體性別比例失調的背景下,還有更具體的地區差異和擇偶困境,這裡我們不詳細討論了。

性別平等的推進

我們不得不承認,權力有時意味著選擇的豐富。

巴斯等人在1986年提出的結構性資源假說認為,其實男性和女性之間的擇偶偏好沒有不同,之所以存在「男愛貌、女愛財」這種性別差異,是因為社會結構分工差異造成的。

在許多社會中,女性提高自身地位的途徑是有限的,很多女性只能通過婚姻來獲得地位和資源;

另一方面,男性掌控著權力和資源,所以他們愛戀女性美麗的外表,身體的吸引力是他們擇偶的重要依據。

基于此假設,研究者做出以下推論: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性別平等的推進,女性的經濟實力也在逐步提高,她們可能會變成婚戀市場上的買家,有自由去關注之前被視為「奢侈品」的伴侶特質,比如善良、誠實、幽默感和長相。

有意思的是,關于這一推論,我們在綜藝和影視劇中也能看到一些風向的轉變——女性開始成為擇偶的發起者。

比如,B站最近推出的一部戀愛綜藝,不同于以往的《非誠勿擾》等由男性選擇女嘉賓的節目,該綜藝從女性的視角出發,由女性從32位男生中選擇心動之人。而且在相親環節中主打了四個戀愛環節:過去(共情彼此)、未來(暢想規劃未來)、興趣愛好、價值觀。

同時,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開始迎合女性的視角,比如花美男和雙男主作品的出現。這些現象背後,也許意味著女性群體消費力的上升。

不過,文化市場的視角變化,不一定代表現實中的擇偶選擇;性別平等的程度,也不一定帶來擇偶選擇上的差異降低。

2020年一篇發表在心理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研究發現,隨著性別平等程度(包含三項性別平等指數,衡量男女受教育水準、收入水準和預期壽命等)的增加,伴侶年齡的性別差異確實減小了,即「老男人和年輕女人」的組合更少了。

但是!這一橫跨45個國家的研究仍然發現,即使性別更平等了,男人還是比女人更喜歡好看的伴侶,而女人仍然比男人更喜歡有經濟前景的伴侶。所以,性別平等對于擇偶的作用到底大不大,現在仍然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在某種程度上,女性追求物質資源是在保護自己,以及確保下一代的生存。

最後,女性也看長相。

很多研究發現,處在易受孕期的女人,會更喜歡長相陽剛,擁有健壯身材和低沉嗓音的男性,更偏向選擇他們作為短期的伴侶。

這也能從進化角度找到解釋。「好基因假說」(good genes hypothesis)提出,女性在生育能力強的時期,會更喜歡擁有優質基因的男性。

而健壯的身材、低沉的嗓音加上恰到好處的侵略性,這些特徵都在釋放著一種資訊:我有更多的男性荷爾蒙(睪丸素,testosterone),我是行走的「好基因載體」。易受孕期的女性接受到這種信號,想:「好基因應該被傳遞下去」,于是,一拍即合。

不過,這種對于長相的擇偶偏好更容易出現在短期擇偶上,在長期擇偶傾向中,女性則更為謹慎。

03

現在,男女在意的東西有變化嗎?

大家可能會有些疑惑,幾千年過去了,人類在擇偶上,難道沒有什麼變化嗎?

還是有的。

2004年,一項發表在《心理與行為研究》期刊上的研究發現,中國男性比15年前更重視自己的相貌特徵和人品,認為這是吸引女性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對女性的健康和身高要求降低。

而中國女性比過去更重視男性的性格和品德。

這些結果似乎反映了男女在社會地位上的一些微妙變化。男性鬆動了性選擇主體的地位,而女性似乎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力,這使女性能夠關注更多以往被視為「奢侈品」的東西,比如男性的長相與性格。

這變化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性別比例差異

當一個性別的人數更少時,就會在擇偶市場上變得「奇貨可居」,擁有更大的選擇權力。

早期的動物研究發現,當環境中雌性比雄性要少的時候,雌性孔雀魚會受到更多的雄性追求。最近一篇研究也發現,當某一性別的人數非常充足時,佔據更少人數的性別一方會對伴侶的資源和外貌有更苛刻的偏好。

那麼中國的性別比例如何呢?

根據2021年5月公佈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男性人口占51.24%,女性人口占48.7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而剛剛步入適婚年齡的人群性別比失衡更為嚴峻,20~24歲年齡段性別比高達114.61,25~29歲年齡段性別比為106.65。

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在一夫一妻制的現代社會,因為適齡女性相對更少,所以女性的選擇偏好可能會更加多樣且謹慎。

不過,除了整體,我們也需要看到更為具體的現實。人口學專家黃文政曾在2019年表示:「實際上,很多農村地區的出生人口性別比能達到150:100,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可能讓不少男性無法找到配偶,造成『婚姻擠壓』。由于大量農村地區的男青年無法婚配,彩禮標準也會越來越高。反之,隨著女性教育和就業水準的提高,城市裡面很多條件好的女性也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兩邊擠壓會導致成功婚配的比例越來越低。」

因此,在整體性別比例失調的背景下,還有更具體的地區差異和擇偶困境,這裡我們不詳細討論了。

性別平等的推進

我們不得不承認,權力有時意味著選擇的豐富。

巴斯等人在1986年提出的結構性資源假說認為,其實男性和女性之間的擇偶偏好沒有不同,之所以存在「男愛貌、女愛財」這種性別差異,是因為社會結構分工差異造成的。

在許多社會中,女性提高自身地位的途徑是有限的,很多女性只能通過婚姻來獲得地位和資源;

另一方面,男性掌控著權力和資源,所以他們愛戀女性美麗的外表,身體的吸引力是他們擇偶的重要依據。

基于此假設,研究者做出以下推論: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性別平等的推進,女性的經濟實力也在逐步提高,她們可能會變成婚戀市場上的買家,有自由去關注之前被視為「奢侈品」的伴侶特質,比如善良、誠實、幽默感和長相。

有意思的是,關于這一推論,我們在綜藝和影視劇中也能看到一些風向的轉變——女性開始成為擇偶的發起者。

比如,B站最近推出的一部戀愛綜藝,不同于以往的《非誠勿擾》等由男性選擇女嘉賓的節目,該綜藝從女性的視角出發,由女性從32位男生中選擇心動之人。而且在相親環節中主打了四個戀愛環節:過去(共情彼此)、未來(暢想規劃未來)、興趣愛好、價值觀。

同時,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開始迎合女性的視角,比如花美男和雙男主作品的出現。這些現象背後,也許意味著女性群體消費力的上升。

不過,文化市場的視角變化,不一定代表現實中的擇偶選擇;性別平等的程度,也不一定帶來擇偶選擇上的差異降低。

2020年一篇發表在心理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研究發現,隨著性別平等程度(包含三項性別平等指數,衡量男女受教育水準、收入水準和預期壽命等)的增加,伴侶年齡的性別差異確實減小了,即「老男人和年輕女人」的組合更少了。

但是!這一橫跨45個國家的研究仍然發現,即使性別更平等了,男人還是比女人更喜歡好看的伴侶,而女人仍然比男人更喜歡有經濟前景的伴侶。所以,性別平等對于擇偶的作用到底大不大,現在仍然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