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式育兒焦慮,苦了孩子,難為了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

父母越焦慮, 孩子越痛苦。

我們不該讓孩子為我們的焦慮買單。

——致所有家長 

◆ ◆ ◆

「沒有人為了我!」

視訊中, 在天津一所中學的門口, 男孩不顧路人側目, 放聲哭泣, 抱怨父母給了太大的壓力:「沒有人為了我……他們只是為了自己活得更好。 」

而就在幾秒前, 他頭也不回地沖進了來往車流, 幸好身邊同學眼疾手快, 一把拽回了他。

我們常調侃自己說成年人的崩潰在一瞬間, 那孩子又何嘗不是。

總有人說,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玻璃心, 殊不知, 父母給的焦慮, 讓孩子的壓力, 遠遠超過了上一代人。

正如那句話說的那樣:

「中國的孩子真的太難了, 要背世界上最沉的書包, 參加世界上最多的考試, 最早品嘗孤獨與壓力。 」但是這些孤獨和壓力, 卻被過分焦慮的父母們刻意忽略了......「

1

孩子對情緒很敏感

粉絲蘭蘭曾留言問我:

「有時我真想打開女兒的腦袋看看, 裡面裝的是什麼?」

她開這種玩笑, 是因為8歲的女兒豆豆, 特別不聽話:

刷個牙、吃個飯, 要催好幾遍才肯動;警告了無數次看電視要坐遠一點, 稍不留神, 臉又恨不得貼螢幕上了;

寫作業呢, 能給你拖到12點!

一邊聽媽媽咆哮, 一邊抹眼淚趕進度, 成績當然也是一落千丈……

蘭蘭崩潰地問我:

「她是真聽不懂, 還是想氣死我?為什麼這麼不聽話?!」

是不是很熟悉?

很簡單的一件事, 我們嘮叨了無數遍, 嘴皮都磨破了, 孩子就是不聽;

看著他們「油鹽不進」的樣子, 作為家長的我們又忍不住發脾氣, 鬧得家裡是雞飛狗跳。

真的是孩子故意和我們對著幹嗎?

其實, 孩子不聽話、甚至是反抗, 不是因為調皮, 而是因為父母的大吼大叫。

2

讓愛流動

相信蘭蘭的苦惱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哪個父母不願歲月靜好, 做孩子永遠的太陽。

但是, 社會壓力大, 孩子又總讓人崩潰, 我們難免情緒失控。

這時, 不如讓怒火, 「暫停」一下——

于是, 瞭解到蘭蘭的困難後, 我向她推薦了「情緒暫停法」。

每次在和豆豆溝通被氣得頭腦發脹, 她這樣和女兒說道:

「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 現在要去冷靜一下, 但媽媽永遠愛你。 」

平靜下來後, 她再耐心詢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開始豆豆只是怯生生地看著她, 不肯說, 媽媽沒再問。

第二天, 當豆豆故伎重演, 媽媽依舊平靜地問理由。

小朋友這才確認媽媽不會發火, 「哇」地一聲, 委屈地哭出來, 說出讓人心碎的真相:

「這樣, 爸爸媽媽就會管我了。 」

原來, 因為蘭蘭和老公兩人早出晚歸, 女兒一直都是由家中老人照顧, 時間一長, 豆豆以為爸媽不要他了, 才會通過調皮搗蛋, 來引起父母關注。

蘭蘭聽完後淚流滿面, 如果她繼續大吼大叫, 孩子真以為自己被父母拋棄了,母女間的誤會,就會越來越深。

3

歲月從不負溫柔

事後蘭蘭向我感歎道:孩子不聽話時,她的情緒就像暴虐的洪水,如果隨意發洩,會傷害無辜的孩子;

所以,她學著「暫停」一下,讓情緒一點一點流出來,失去了破壞力,只剩下對孩子的愛與溫柔。

其實,蘭蘭在學習「情緒暫停法」前,很愛發火:

老公不管教育,她又要忙工作,幾重壓力壓在肩頭,忍不住每天吼孩子、吼老公。

當豆豆出現怪異行為後,她不得已去求助我,才知道,原來我國已經有了專業的家庭教育課程,這才學會了「情緒暫停法」。

除了管理情緒,家庭教育還有針對孩子性格、壞習慣、自信心等方面的具體實操方法,很好上手。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她開始學習,每節課都認真做筆記

(蘭蘭的學習筆記)

一個努力改變的父母,自然可以讓孩子更優秀。

媽媽不再發火後,神奇的是,豆豆也越來越聽話了。

她再使用其他方法:

用正確的習慣養成法,讓女兒不再癡迷手機;用科學的肯定和鼓勵法,幫女兒克服對數學的恐懼,現在成績突飛猛進;再去培養母女間的感情,現在豆豆整天轉……

看她讓豆豆變身「小棉襖」,老公也「眼饞」,開始一起學教育。

她不再焦慮,不再大吼大叫,更不再束手無策。

省下時間和精力後,打算去學習進修,走上升職加薪之路。

4

別讓你的情緒成為孩子的壓力

第一次當父母,面對困境,大家是否也曾不知所措:

育兒書籍太多,觀點又互相矛盾,不知道該學哪一本;西方理論偏多,但不適合我國應試教育大環境;明白了原理,但不會實操,仍然只會發脾氣;……

但心理學家李玫瑾曾說: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意志。」

即使是弱小的孩子,父母發脾氣時,他們也懂得縮進保護殼裡。

吼得越多,縮得越緊!而且,研究還發現,即使只有3歲,孩子也能記得幾個月前父母發過的火。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孩子也不傻,被吼過幾次後,他們就會縮在殼裡不出來,時刻警惕。

在這樣的恐懼中,孩子自然不願意聽話。

所以,我們只有不吼不叫,才能讓教育,真正開始。

上述的教育概念和方法,正是來自我國專業家庭教育課程——《焦慮媽媽變形計》:

她提倡「先修復關係,再解決問題」,不搞錯順序;

她提倡「結合實際」,力求可以解決具體問題;

她提倡「中西結合」,西方理論為基礎,國內案例為參考,適合大部分家庭……

▼ 通過課程,你可以學到:

先理解孩子,有效溝通,培養親密的關係。

再使用具體方法,糾正壞習慣,培養孩子的自律和自信。

當然,最重要的,是幫助媽媽們不再焦慮、不再大吼大叫,重回冷靜優雅,成為孩子的榜樣。

孩子真以為自己被父母拋棄了,母女間的誤會,就會越來越深。

3

歲月從不負溫柔

事後蘭蘭向我感歎道:孩子不聽話時,她的情緒就像暴虐的洪水,如果隨意發洩,會傷害無辜的孩子;

所以,她學著「暫停」一下,讓情緒一點一點流出來,失去了破壞力,只剩下對孩子的愛與溫柔。

其實,蘭蘭在學習「情緒暫停法」前,很愛發火:

老公不管教育,她又要忙工作,幾重壓力壓在肩頭,忍不住每天吼孩子、吼老公。

當豆豆出現怪異行為後,她不得已去求助我,才知道,原來我國已經有了專業的家庭教育課程,這才學會了「情緒暫停法」。

除了管理情緒,家庭教育還有針對孩子性格、壞習慣、自信心等方面的具體實操方法,很好上手。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她開始學習,每節課都認真做筆記

(蘭蘭的學習筆記)

一個努力改變的父母,自然可以讓孩子更優秀。

媽媽不再發火後,神奇的是,豆豆也越來越聽話了。

她再使用其他方法:

用正確的習慣養成法,讓女兒不再癡迷手機;用科學的肯定和鼓勵法,幫女兒克服對數學的恐懼,現在成績突飛猛進;再去培養母女間的感情,現在豆豆整天轉……

看她讓豆豆變身「小棉襖」,老公也「眼饞」,開始一起學教育。

她不再焦慮,不再大吼大叫,更不再束手無策。

省下時間和精力後,打算去學習進修,走上升職加薪之路。

4

別讓你的情緒成為孩子的壓力

第一次當父母,面對困境,大家是否也曾不知所措:

育兒書籍太多,觀點又互相矛盾,不知道該學哪一本;西方理論偏多,但不適合我國應試教育大環境;明白了原理,但不會實操,仍然只會發脾氣;……

但心理學家李玫瑾曾說: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意志。」

即使是弱小的孩子,父母發脾氣時,他們也懂得縮進保護殼裡。

吼得越多,縮得越緊!而且,研究還發現,即使只有3歲,孩子也能記得幾個月前父母發過的火。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孩子也不傻,被吼過幾次後,他們就會縮在殼裡不出來,時刻警惕。

在這樣的恐懼中,孩子自然不願意聽話。

所以,我們只有不吼不叫,才能讓教育,真正開始。

上述的教育概念和方法,正是來自我國專業家庭教育課程——《焦慮媽媽變形計》:

她提倡「先修復關係,再解決問題」,不搞錯順序;

她提倡「結合實際」,力求可以解決具體問題;

她提倡「中西結合」,西方理論為基礎,國內案例為參考,適合大部分家庭……

▼ 通過課程,你可以學到:

先理解孩子,有效溝通,培養親密的關係。

再使用具體方法,糾正壞習慣,培養孩子的自律和自信。

當然,最重要的,是幫助媽媽們不再焦慮、不再大吼大叫,重回冷靜優雅,成為孩子的榜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