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國老照片:老漢蹲在牆角吃飯,婦女挑著兩隻木桶去打水「笑容滿面」

1930-1934年, 美國人海映光(Carter Holton)在甘肅省工作生活, 他用照相機鏡頭記錄了當地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 那些年頭, 西北軍閥「馬家軍」控制著甘肅的局勢。

甘肅河州, 成群結隊的饑民。

近代以來, 甘肅頻繁發生戰亂, 民國時期更是軍閥混戰, 別說「馬家軍」與國民軍、國民黨軍的爭鬥了, 即便在「馬家軍」內部, 也是打來打去, 你死我活互不相讓。 這種情況導致社會動盪不安, 老百姓生活艱難, 欲求免于饑餓而不得。 1930年8月, 照片中的饑民每天能得到官府救濟的少許糧食, 暫免淪為餓殍。

甘肅卓尼縣, 被軍閥炸毀的廟宇。

這座廟宇毀于1928年, 當年軍閥馬仲英與馮玉祥的國民軍展開激戰, 以河州為中心爭奪地盤, 結果馬仲英敗走。 3年過去了, 廟宇沒有重修, 任其廢墟滿地。

甘肅合作縣農家。

這張照片展示了一個農民家庭的生活條件。 房屋就是用土坯和茅草蓋起來的, 非常低矮、破舊, 由此足見當地百姓生活多麼貧窮艱苦。

甘肅夏河的天葬臺。

天葬是藏區傳統的喪葬方式, 有人去世後被運到指定地點, 讓禿鷲吞食。

大家看到畫面中成群的禿鷲難免感到害怕, 其實天葬很神聖, 通常只有德高望重且自然去世的老者才可以享受天葬的待遇。 在藏傳佛教信眾眼中, 這裡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 而是重生與超脫。

甘肅卓尼縣, 微笑的女子。

粗糲的大自然和粗狂的社會生活,

塑造了西北地方女性堅韌、勤勞的品格。 她並不俊美, 但她的微笑有很強的感染力。

甘肅臨潭婦女。

這位婦女挑著兩隻木桶去打水, 臉上同樣掛著明媚的微笑。

老漢蹲在牆角吃飯。

西北農村百姓喜歡蹲著吃飯,有凳子也不坐。表面上看,他蹲在牆角擋風處曬太陽,吃著像褲帶一樣寬的麵條,與左鄰右舍聊著天,舒坦著呢!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很心酸,因為糧食不夠,飯菜特別簡單,根本沒必要坐在餐桌上吃飯,蹲著吃反而容易有飽腹感。

甘肅臨洮的駝隊。

在乾旱地區,駝隊相當于轉運貨物的「火車」,數十頭駱駝首尾相連,馱著糧食、布匹、藥品、茶葉等各類物資,長途跋涉,浩浩蕩蕩地奔向目的地。照片記錄了兩支駝隊在客棧裡休整的情景。

蘭州附近的交通事故。

一輛來自河州的馬車在即將進入蘭州的時候發生側翻,馬車散架,物品散落一地,給車主帶來很大麻煩(車上有婦女孩子)。這一路段既是轉彎,又是斜坡,不小心的話很容易出現事故。

蘭州黃河沿岸的水車。

蘭州水車是古代黃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因體型碩大著稱(輪幅直徑20米左右)。它利用黃河水流自然的衝擊力推動車輪葉板,再推動水車轉圈,水鬥便舀滿河水,將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轉至頂空後再傾入木槽,源源不斷,流入農田,以利灌溉。

老漢蹲在牆角吃飯。

西北農村百姓喜歡蹲著吃飯,有凳子也不坐。表面上看,他蹲在牆角擋風處曬太陽,吃著像褲帶一樣寬的麵條,與左鄰右舍聊著天,舒坦著呢!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很心酸,因為糧食不夠,飯菜特別簡單,根本沒必要坐在餐桌上吃飯,蹲著吃反而容易有飽腹感。

甘肅臨洮的駝隊。

在乾旱地區,駝隊相當于轉運貨物的「火車」,數十頭駱駝首尾相連,馱著糧食、布匹、藥品、茶葉等各類物資,長途跋涉,浩浩蕩蕩地奔向目的地。照片記錄了兩支駝隊在客棧裡休整的情景。

蘭州附近的交通事故。

一輛來自河州的馬車在即將進入蘭州的時候發生側翻,馬車散架,物品散落一地,給車主帶來很大麻煩(車上有婦女孩子)。這一路段既是轉彎,又是斜坡,不小心的話很容易出現事故。

蘭州黃河沿岸的水車。

蘭州水車是古代黃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因體型碩大著稱(輪幅直徑20米左右)。它利用黃河水流自然的衝擊力推動車輪葉板,再推動水車轉圈,水鬥便舀滿河水,將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轉至頂空後再傾入木槽,源源不斷,流入農田,以利灌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