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父母害怕輸

「我覺得, 我媽媽愛的不是我, 而是考滿分的我。 」

當這個小小的男孩, 站在講臺上, 低著頭, 流著淚, 說出這些話時, 我的心狠狠的被紮疼了。

而這個男孩, 正是熱播劇《小捨得》裡, 蔣欣飾演的田雨嵐之子——顏子悠, 一個品學兼優的學霸。

可這個「別人家的孩子」, 卻被媽媽的「愛」灼傷了。

作為全劇最雞血的一家, 田雨嵐望子成龍, 把「雞娃事業」, 做到了極致。

給子悠報很多培訓班, 時刻監督他學習, 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 都不許做, 哪怕是子悠最喜歡的足球和生物也不行;

為輔導學習, 親自把知識重學一遍, 筆記做得比子悠還細緻;

為了讓子悠進金牌奧數班, 托盡關係用盡辦法, 哪怕讓她當眾給老師道歉都可以。

總之, 只要能給子悠小升初的簡歷加分, 她什麼苦都能吃, 什麼伎倆都願使, 哪怕不正當的手段。

不少網友看後都說:這種來自媽媽的全力以赴, 雖然都是愛, 但真的太窒息了!

的確如此, 愛得太滿, 是種壓力。 而且越是用力付出的愛, 期待所求的回報也越高。

這不, 當田雨嵐發現有次數學考試, 兒子竟然只考86分, 不再是全班第一時, 她心態就崩了。

先是去找老師看試卷, 接著懷疑試卷超綱, 在聽說數學老師開了補習班後, 即使沒有證據的情況也指責老師「藏著掖著, 課堂上該教的內容沒有教。 」

最後, 甚至跑去教育局實名投訴, 導致老師被開除。

僅僅因為子悠「輸」了一次, 她就如臨大敵, 反應過激。

這不禁令人反思:為什麼很多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 卻不能接受孩子輸?

1

不許孩子輸, 皆因父母太怕輸

「一將功成萬骨枯」

「千軍萬馬獨木橋」

父母總在告誡孩子, 不能輸, 輸了, 人生就完蛋了。

于是, 全家一起搶跑, 一次失敗就大動肝火, 仿佛輸掉的是整個人生。

可實際上, 真正輸不起的人, 不是孩子, 而是父母。

就像田雨嵐, 她瘋狂雞娃, 除了希望子悠將來過得好, 更多的原因還是, 她太害怕輸。

從小, 她的生活就很艱難。

上高中時, 為了掙生活費, 假期去餐館洗盤子, 受盡人冷眼和欺負;媽媽成為小三後, 她又處處被人看不起;嫁人後, 又因為自己的出身, 成天被公婆奚落……

她自己的人生, 處處寫滿了「失敗」,急需一個徹底翻身的機會。而把子悠培養得頂尖拔萃,就是一個非常好似乎還是唯一的機會。

所以,她傾盡所有,不讓子悠有任何輸的可能。

看似為了孩子好,其實皆是內心恐懼和未被滿足需要的投射。

現實裡,更是如此。

知乎有個提問:為什麼父母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有個高贊回答說:

我媽媽常抱怨,因為沒文化,處處被人看不起。所以,從我很小開始,她就天天逼著我學習,要求我考滿分。

我只要考好了,她就到處炫耀,要是考砸了,就甚至連飯都不想給我吃。

雖然她嘴上說著是為了我好,但我知道,她更多時候在意的是面子。所謂望女成鳳,不過是怕我給她丟臉罷了。

只有孩子贏了,父母才能揚眉吐氣。

只有孩子贏了,父母的人生才有價值。

2

不許孩子輸,他反而輸得更慘

曾看過一則令人心痛的新聞。

浙江一名高中女生,深夜獨自離家,義無反顧跳入了江中,從此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到底是怎樣的絕望,讓一個女孩在深夜,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她走在漆黑的路上時,是否對人間、對父母還有一絲留戀?

直到看了她的遺書,大家才知道,這個一直被父母逼著跑、趕著贏的孩子,她一個人已經獨自承受了太多。

為了不再讓父母失望,也為了不再那麼痛苦,她只好選擇了結自己。

她在遺書中說:「希望你們生一個,能考第一、不玩電子產品的孩子吧。」

一個時刻保持衝鋒陷陣,被「不能輸」牢牢綁架的孩子,最終輸了整個人生。

這樣的例子或許極端,但並不罕見,因為不許輸,而覺得「不被愛」「壓力大」,進而變得害怕、自卑、叛逆、甚至抑鬱的孩子,卻比比皆是。

就像顏子悠,因為媽媽不許他落于人後,在後來的劇情發展中,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一雙手也被扣得稀爛,甚至有了抑鬱傾向。

有研究表明,我國目前約有20%的少年兒童,出現了抑鬱癥狀。

而抑鬱的原因之一,就是壓力過大,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

這樣的孩子,自己都已經千瘡百孔了,還如何有力量去贏得整個人生呢?

更糟的是,當一個孩子的世界只能有「贏」,不能有「輸」時,他自己也會變得越來越怕輸。

然而輸是人生的常態,怕輸的人一輩子活在恐懼裡,註定一輩子會痛苦不已。

而當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又會將這種恐懼和痛苦,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不斷重蹈悲劇。

在「不許輸」和「輸不起」的心態下,我們和孩子,都將是輸家。

3

真正的贏家,是接納自己、看見孩子

其實,同樣作為父母,特別能理解那種「怕孩子輸」的心情。

我們總以為,只要我們用力付出,就一定能收穫理想中的孩子。

可孩子的成長,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卻不能也無法給孩子預定的結局。

所以,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調整心態最重要。

【1】接納自己,明白輸也是一種成長

或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又或許是我們經歷了太多的苦,導致我們內在的小孩,極度缺乏愛和安全感,難以正視生活中的種種輸贏。

但是,輸和贏,其實都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沒有誰的人生,只有輸,或只有贏。

輸並不可怕,最珍貴的質量和能力,恰恰是輸了之後還能重新站起來。

所以,不用責怪自己,勇敢地接納內在那個不完美的小孩,告訴他:「輸,也是一種成長」。

當我們接納了自己,也就不會再將恐懼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也能獲得正確的輸贏觀,學會接納他們自己。

【2】接納孩子,允許他當個普通人

有個短片,叫《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講的是一位媽媽,本來對兒子抱了很大期望,可兒子卻像頭笨驢,總也不開竅。簡單的拼音總拼錯,數學也在及格線上徘徊。

媽媽非常著急,兒子現在這麼差,未來肯定更慘。可是,任她怎麼努力,兒子就是成不了學霸。

最後,精疲力竭的媽媽,終于放棄了雞娃。她選擇接納孩子的普通,並用鼓勵和陪伴,代替指責和催促。

結果,孩子反而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和興趣,成了一名作家。

其實,這世上99%的人,終將歸于平凡。

接納孩子會成為一個普通人,不給他施加過大的壓力,孩子反而能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

因為被無條件接納和愛著的孩子,內心充滿了力量,後勁十足。一旦確立了目標,就能發揮出最大潛力。

【3】理解孩子間的差異性,順勢而為、量力而行

心理學家加德納,曾提出過一個「多元智慧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個人的優良,應當用八大智慧范本來衡量。

這樣,我們就會發現,不同的孩子,所擅長的領域各不相同。

比如,有的孩子算術不行,但卻很有音樂天賦;有的孩子語言能力不行,邏輯思維能力卻很強。

雖然每個孩子,生而不同,擅長和感興趣的領域也不同,但卻無孰優孰劣之分。

所以,與其揪著孩子的短板不放,不如用心挖掘孩子的閃光點。順勢而為,從孩子的興趣和優勢入手,引導他們樹立目標。

孩子奮鬥的路徑或許不一樣,但被父母看見和接納的孩子,一定能到達最適合的終點。

4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很多人拼命雞娃,使勁付出,以為就能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

殊不知,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家庭才是孩子的供給站。

父母擁有怎樣的心態,踐行怎樣的教育理念,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我們愛孩子,更應順應孩子的成長節奏,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的所有優缺點,幫助他成長為一個擁有完整人格的人。

處處寫滿了「失敗」,急需一個徹底翻身的機會。而把子悠培養得頂尖拔萃,就是一個非常好似乎還是唯一的機會。

所以,她傾盡所有,不讓子悠有任何輸的可能。

看似為了孩子好,其實皆是內心恐懼和未被滿足需要的投射。

現實裡,更是如此。

知乎有個提問:為什麼父母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有個高贊回答說:

我媽媽常抱怨,因為沒文化,處處被人看不起。所以,從我很小開始,她就天天逼著我學習,要求我考滿分。

我只要考好了,她就到處炫耀,要是考砸了,就甚至連飯都不想給我吃。

雖然她嘴上說著是為了我好,但我知道,她更多時候在意的是面子。所謂望女成鳳,不過是怕我給她丟臉罷了。

只有孩子贏了,父母才能揚眉吐氣。

只有孩子贏了,父母的人生才有價值。

2

不許孩子輸,他反而輸得更慘

曾看過一則令人心痛的新聞。

浙江一名高中女生,深夜獨自離家,義無反顧跳入了江中,從此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到底是怎樣的絕望,讓一個女孩在深夜,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她走在漆黑的路上時,是否對人間、對父母還有一絲留戀?

直到看了她的遺書,大家才知道,這個一直被父母逼著跑、趕著贏的孩子,她一個人已經獨自承受了太多。

為了不再讓父母失望,也為了不再那麼痛苦,她只好選擇了結自己。

她在遺書中說:「希望你們生一個,能考第一、不玩電子產品的孩子吧。」

一個時刻保持衝鋒陷陣,被「不能輸」牢牢綁架的孩子,最終輸了整個人生。

這樣的例子或許極端,但並不罕見,因為不許輸,而覺得「不被愛」「壓力大」,進而變得害怕、自卑、叛逆、甚至抑鬱的孩子,卻比比皆是。

就像顏子悠,因為媽媽不許他落于人後,在後來的劇情發展中,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一雙手也被扣得稀爛,甚至有了抑鬱傾向。

有研究表明,我國目前約有20%的少年兒童,出現了抑鬱癥狀。

而抑鬱的原因之一,就是壓力過大,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

這樣的孩子,自己都已經千瘡百孔了,還如何有力量去贏得整個人生呢?

更糟的是,當一個孩子的世界只能有「贏」,不能有「輸」時,他自己也會變得越來越怕輸。

然而輸是人生的常態,怕輸的人一輩子活在恐懼裡,註定一輩子會痛苦不已。

而當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又會將這種恐懼和痛苦,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不斷重蹈悲劇。

在「不許輸」和「輸不起」的心態下,我們和孩子,都將是輸家。

3

真正的贏家,是接納自己、看見孩子

其實,同樣作為父母,特別能理解那種「怕孩子輸」的心情。

我們總以為,只要我們用力付出,就一定能收穫理想中的孩子。

可孩子的成長,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卻不能也無法給孩子預定的結局。

所以,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調整心態最重要。

【1】接納自己,明白輸也是一種成長

或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又或許是我們經歷了太多的苦,導致我們內在的小孩,極度缺乏愛和安全感,難以正視生活中的種種輸贏。

但是,輸和贏,其實都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沒有誰的人生,只有輸,或只有贏。

輸並不可怕,最珍貴的質量和能力,恰恰是輸了之後還能重新站起來。

所以,不用責怪自己,勇敢地接納內在那個不完美的小孩,告訴他:「輸,也是一種成長」。

當我們接納了自己,也就不會再將恐懼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也能獲得正確的輸贏觀,學會接納他們自己。

【2】接納孩子,允許他當個普通人

有個短片,叫《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講的是一位媽媽,本來對兒子抱了很大期望,可兒子卻像頭笨驢,總也不開竅。簡單的拼音總拼錯,數學也在及格線上徘徊。

媽媽非常著急,兒子現在這麼差,未來肯定更慘。可是,任她怎麼努力,兒子就是成不了學霸。

最後,精疲力竭的媽媽,終于放棄了雞娃。她選擇接納孩子的普通,並用鼓勵和陪伴,代替指責和催促。

結果,孩子反而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和興趣,成了一名作家。

其實,這世上99%的人,終將歸于平凡。

接納孩子會成為一個普通人,不給他施加過大的壓力,孩子反而能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

因為被無條件接納和愛著的孩子,內心充滿了力量,後勁十足。一旦確立了目標,就能發揮出最大潛力。

【3】理解孩子間的差異性,順勢而為、量力而行

心理學家加德納,曾提出過一個「多元智慧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個人的優良,應當用八大智慧范本來衡量。

這樣,我們就會發現,不同的孩子,所擅長的領域各不相同。

比如,有的孩子算術不行,但卻很有音樂天賦;有的孩子語言能力不行,邏輯思維能力卻很強。

雖然每個孩子,生而不同,擅長和感興趣的領域也不同,但卻無孰優孰劣之分。

所以,與其揪著孩子的短板不放,不如用心挖掘孩子的閃光點。順勢而為,從孩子的興趣和優勢入手,引導他們樹立目標。

孩子奮鬥的路徑或許不一樣,但被父母看見和接納的孩子,一定能到達最適合的終點。

4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很多人拼命雞娃,使勁付出,以為就能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

殊不知,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家庭才是孩子的供給站。

父母擁有怎樣的心態,踐行怎樣的教育理念,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我們愛孩子,更應順應孩子的成長節奏,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的所有優缺點,幫助他成長為一個擁有完整人格的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