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見過這些世面

克普普斯卡婭說:

「父母是天然的教師, 他們對兒童, 特別是幼兒的影響最大。 」

誠然, 孩子的成長, 定然離不開父母的指引。

一個孩子能夠走多遠, 取決于他看得有多遠。

而作為父母, 一定要讓孩子見過這些世面。

1

見過幸福

幸福是什麼?

詹姆斯·奧本漢說:「笨人尋找遠處的幸福, 聰明的人在腳下播種幸福。 」

世人常常渴望追尋幸福, 卻唯獨遺忘了眼前所擁有的。

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 對一切都是新奇的。

有些孩子一生安穩, 卻鬱鬱不快, 沉浸在得不到的痛苦中。

也許他們還不知道, 每天能夠快樂地成長, 對于遭受家破人亡的孩子來說,

便是種幸福。

美國教育家杜朗曾分享過自己尋找幸福的經歷:

他從知識裡尋找幸福, 得到的只是幻滅;

從旅行中尋找幸福, 得到的只是疲倦;

從財富裡尋找幸福, 得到的只是爭鬥;

從寫作中尋找幸福, 得到的只是勞累。

後來有一天, 他在車站看見一輛汽車裡坐著一位年輕婦女, 懷裡有著熟睡的嬰兒。

一位中年男子從車站徑直走到汽車旁邊, 吻了一下妻子, 然後又輕輕吻了一下嬰兒, 生怕把他驚醒。

接著, 這一家人便驅車離去了。

這時, 杜朗才恍然大悟, 他終于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動都帶有某種幸福。

所以, 讓我們告訴孩子, 如果你可以開心地大笑, 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衣服, 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這就是幸福。

幸福, 無處不在。

還記得電影《心靈奇旅》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條小魚對老魚說:「我要找到他們稱之為海洋的東西。 」

「你現在就在海洋裡呀。 」

小魚說:「不, 這是水, 我要的是海洋。 」

故事到這裡, 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也許, 很多時候,

我們本就處在幸福中, 不是嗎?

很多人不快樂, 只是他們還沒意識到, 自己就處在汪洋大海中。

孩子的一生很長, 也很短, 在他們向著生活出發, 跋山涉水時, 我想, 作為父母, 一定要告訴他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就是既然擁有, 就要及時發現, 及時珍惜。

2

見過苦難

作為父母, 我們大多都會有這種經驗:

充實的人生總要經歷磨難, 飽滿的靈魂都將與險境相遇。

俗話說, 溫室裡養不出萬年松, 庭院裡跑不出千里馬。

養育孩子, 一定不能捧在手心裡, 含在嘴裡。

總得讓他吃點苦, 經歷一番風雨, 他才能明白生活不易, 才能夠對自己建立全新的認知。

畢淑敏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必得一個人和日月星辰對話, 和江河湖海晤談, 和每一棵樹握手,

和每一株草耳鬢廝磨, 你才會頓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時間之貴、死亡之近。 」

就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 正是見證了苦難的存在, 才成就了他的求佛之路。

成佛前的釋迦牟尼, 本名為喬達摩。 悉達多, 原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 坐擁榮華富貴, 衣食無憂。

在一次城外的遊玩中, 他看到城外的人民生老病死的面貌, 深有感觸, 開始思考世間為何會有這種痛苦。

後來, 在釋迦族面臨危難時, 他果斷捨棄了王族生活, 從此出家苦修。

試想, 如果他沉溺于皇宮的遊樂, 沒有看到眾生疾苦的樣子, 或許他的人生將是另一種走向。

只有見識了廣闊的天空後, 人們才會開始重新思考人生。

看過一個新聞, 說的是鄰水縣某學校一個六年級的學生,

由于三天連續未完成作業, 而被老師告知家長。

在這之前, 他曾對父親保證, 下次再完成不了就回家挑糞。

結果這次, 他還是沒完成。 父親鐵了心帶他回了鄉下老家, 讓他接受「苦難教育」——挑糞。

整個上午, 他挑著三四十斤的糞桶, 往返于300米遠的玉米地, 淚水啪嗒啪嗒地流了下來, 可父親並不認帳, 堅持讓他挑了七八趟。

感受到了挑糞的艱辛後,這個學生深刻體會到了農村生活的不易,再次向父親保證以後一定好好學習。

隨後,老師也回饋他有了很大的進步。

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早日讓孩子看到生活的真相:所有的旅途都會伴隨著苦難。

重要的是,要知苦吃苦,能忍能讓。

不要輕易讓苦難繞道而行,試著讓孩子吃點苦頭,沒準,他會變得更加強大。

3

見過平凡

很多人都期待著孩子長大能有一番作為,卻忽視了我們大部分人,都將成為普通人。

如果能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誰的一生都躲不過平凡,將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朋友小萍是個很有教育經驗的媽媽,養出的兒子也十分優秀。

她曾經給我分享過這麼一件事情:

有一次,兒子悶悶不樂地回到家中,餐桌上一言不發。

朋友耐心地勸導孩子,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

他委屈地解釋道:

「媽媽,我一直覺得長大後當個人民教師非常棒,就像您一樣。我喜歡給同學講知識。可是壯壯說我沒有一點志氣,他說老師太平凡了,他要參軍保衛祖國。」

朋友聽完之後笑了一下,問兒子:「那你願意平凡嗎?」

「我不知道。」

接著,朋友又說:

「什麼是偉大,什麼是平凡呢。媽媽告訴過你,再渺小的事物都有偉大之處,平凡和偉大本就是事物的不同面而已。

崇拜偉大很好,但是也要去接受平凡,因為我們的生活大多數都是平凡的時光,你看吃飯、穿衣,這不都是再小不過的事了嘛,可是每個人都需要它呀。」

聽完她講的這個事情,我由衷地佩服她,可是朋友只是擺擺手,表示這只是孩子應該懂得的基本道理。

突然想起周國平在《把心安頓好》中寫的: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生而為人,平凡,才是絕大多數人的本色。

當父母的,就應該像小萍一樣,讓孩子明白:

當你開始不畏平凡的時候,你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4

有人說,父母不能庇護孩子一輩子,與其給孩子創造財富,不如教會孩子如何成長。

畢竟,人生總是要自己去經歷的。

在孩子起航去遠方之前,父母一定要讓他們明白幸福與苦難、平凡的真正面目。

因為,見過幸福,孩子才能有所追求;

見過苦難,孩子才能有所鍛煉;

見過平凡,孩子才能有所滿足。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有前行的魄力,做事的果斷,與分辨對錯的能力。

感受到了挑糞的艱辛後,這個學生深刻體會到了農村生活的不易,再次向父親保證以後一定好好學習。

隨後,老師也回饋他有了很大的進步。

為人父母,我們應該早日讓孩子看到生活的真相:所有的旅途都會伴隨著苦難。

重要的是,要知苦吃苦,能忍能讓。

不要輕易讓苦難繞道而行,試著讓孩子吃點苦頭,沒準,他會變得更加強大。

3

見過平凡

很多人都期待著孩子長大能有一番作為,卻忽視了我們大部分人,都將成為普通人。

如果能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誰的一生都躲不過平凡,將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朋友小萍是個很有教育經驗的媽媽,養出的兒子也十分優秀。

她曾經給我分享過這麼一件事情:

有一次,兒子悶悶不樂地回到家中,餐桌上一言不發。

朋友耐心地勸導孩子,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

他委屈地解釋道:

「媽媽,我一直覺得長大後當個人民教師非常棒,就像您一樣。我喜歡給同學講知識。可是壯壯說我沒有一點志氣,他說老師太平凡了,他要參軍保衛祖國。」

朋友聽完之後笑了一下,問兒子:「那你願意平凡嗎?」

「我不知道。」

接著,朋友又說:

「什麼是偉大,什麼是平凡呢。媽媽告訴過你,再渺小的事物都有偉大之處,平凡和偉大本就是事物的不同面而已。

崇拜偉大很好,但是也要去接受平凡,因為我們的生活大多數都是平凡的時光,你看吃飯、穿衣,這不都是再小不過的事了嘛,可是每個人都需要它呀。」

聽完她講的這個事情,我由衷地佩服她,可是朋友只是擺擺手,表示這只是孩子應該懂得的基本道理。

突然想起周國平在《把心安頓好》中寫的: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生而為人,平凡,才是絕大多數人的本色。

當父母的,就應該像小萍一樣,讓孩子明白:

當你開始不畏平凡的時候,你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4

有人說,父母不能庇護孩子一輩子,與其給孩子創造財富,不如教會孩子如何成長。

畢竟,人生總是要自己去經歷的。

在孩子起航去遠方之前,父母一定要讓他們明白幸福與苦難、平凡的真正面目。

因為,見過幸福,孩子才能有所追求;

見過苦難,孩子才能有所鍛煉;

見過平凡,孩子才能有所滿足。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有前行的魄力,做事的果斷,與分辨對錯的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