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伯克利學霸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了不少書,卻容易陷入「詞窮」的尷尬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經常有家長問:

孩子平時看了不少書, 但一到輸出就不知道寫什麼說什麼, 怎麼辦?

究其原因, 聽多了「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我們習慣認為, 閱讀與寫作、演講是輸入與輸出的關係。 但其實並不是書讀得多, 孩子就一定下筆成文、出口成章。

孩子在閱讀中出現下面四種現象, 會大大影響了表達能力的提高:

第一, 讀得多, 但讀得淺。 孩子雖然讀了很多書, 但讀的是多是虛構小說、漫畫, 拒絕非虛構小說和篇幅較長的「大部頭」, 理解、表達能力也難以再進一步;

第二, 讀得多, 但忘得快。

孩子的確讀了不少書, 少的是主動積累的習慣。 時間一長, 說不定把書的內容忘得七七八八, 沒有想到如何把書中的精華可以如何運用到演講、寫作中。

第三, 讀得多, 但想得少。 很多時候, 孩子讀書只流連于情節起伏, 而忽略了人物關係、故事背景、情節作用, 去思考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 更別提從多種角度辯證分析作者觀點, 正反面運用。

第四, 讀得多, 但練得少。 「操千曲然後曉聲」, 寫作文和口頭表達, 不是讀著讀著, 自然會的。 好多孩子, 書一本又一本地讀, 但就是不願意寫文章、開口講。 這樣難怪不見表達能力提高。

發現問題後, 具體該怎麼做呢?

「多角度」、「批判性」是孩子獨立思考的起點。 有一群孩子就巧妙利用書本、影片等材料,

提煉出自己的故事結構和獨特觀點, 為表達加分。

01

方法一:巧用公式,

閱讀更高效, 表達更有邏輯

當孩子的知識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 就容易陷入一個困境:如何才能講好一個故事, 而不僅僅是辭藻或者案例的堆砌呢?

(一個典型的 「英雄歷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

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故事寫作方法叫「英雄之旅」, 這是無數好萊塢大片最常用的經典編劇套路, 包括最為人熟知的J·K· 羅琳所寫的《哈利 · 波特》, 甚至空前火爆的《駭客帝國》等作品, 背後都有這個敘事框架的影子……

「英雄之旅」簡化後可以歸納為:目標—阻礙—努力—結果—意外—轉彎—結局。

來自北京、11歲的王同學, 就利用「英雄之旅」模式分析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最後兩章。 圖文並茂, 清晰明瞭地表達出自己想法。 這種拆解練習也能運用到對整本書、電影的分析, 有助于為自己的表達謀篇佈局。

13歲的班同學,也通過「英雄之旅」模式,分析電影《尋夢環遊記》的線索和敘述方式。

來自上海的盛同學,則用了至少三種技巧,辯證分析「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有理有據地論證「孫悟空並沒那麼強大」,令人眼前一亮。

1、提問開頭,增強演講的感染性;2、逆向思考,讓你的觀點更深刻;3、用卡耐基的「魔術公式」打動人心:描述實例細節引人入題——清晰點題——有理有據。

02

方法二:

多角度思考,觀點不求完美

把事件說清楚後,我們需要給出自己的觀點,也就是寫作、演講中經常出現的說理性題目,選擇一方,論述自己的觀點。

遇到這種話題時,孩子不妨先分析題目屬于什麼類型:

在觀點型「你是否同意:瞭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頒發就是參觀博物館」中,我們的學員Victoria同學就利用「五段論」的結構,一步步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不過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有進步空間,正如導師給出的點評:

除了層層遞進敘述觀點,多角度發散也是表達的關鍵。

比如,「你是否同意:學校延長學生的上學時間」。如果孩子選擇反方,認為學校不應該延長學生的上學時間。

可以從多種角度分析:

1、經濟角度。延長上學時間就會延長老師的工作時間,老師們會期望增加報酬……2、安全角度。冬天白天較短,晚放學會增加家長的接送麻煩,也需要加大對公共交通的投入。3、學生角度。長時間學習會讓人身心疲憊,效率降低。4、健康角度。學習時間增加意味著睡眠休息時間減少,學生更難集中注意力。5、親情角度。學生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更少了。……

若是選擇正方,支持學校延長學生的上學時間,也可以從多種角度展開觀點:

1、可以參加更豐富的校內活動2、可以在校內完成作業,避免回家分心把時間花在遊戲上3、及時獲得老師的幫助4、省去家長監督、輔導作業的麻煩……

在這種思考練習中,重點不在于觀點是否完美, 而是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獨特的見解。只要你有見解,有思考,能自圓其說,觀點就是有價值的。

我們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書看再多不練習也不會有屬于自己的觀點,這也是多讀而不善寫、不善講的一個重要原因。

03

方法三:

寫總結是最好的回饋方式

讀完一本書或看完一部電影,寫總結是最好的回饋方式之一。可以是針對一段話,也可以是從整件事中提取出重要的資訊。

少年商學院的區韻老師曾分享過寫讀後感的3個步驟,説明孩子快速梳理觀點。

第一步,簡要概括讀物內容,讓讀者明白「感」從何而來。

寫總結概括也有不同的角度可以入手。

以最常見的故事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概述作品內容;先說感想,再展開故事情節;開篇交代要分享的作品,再敘述情節;……

以一位學員的《諸葛亮舌戰群儒》觀後感為例:

可以看出,這位同學採用的是「先提感想,再敘述情節」模式。

他既看到了諸葛亮的可取之處,又敢于指出諸葛亮做得不太恰當的地方。最後他還附上了「我將來」的應用部分:學習諸葛亮有效說服別人的方法,避免用不禮貌的詞語。

這也是我們在「輸入——輸出」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沒有人物是完美的,客觀評價才能看到更真實的形象,不盲目崇拜。

第二步,讀書時在關鍵人物/情節中選擇「感受點」。比如,人物身上最突出的質量是什麼?讓你內心感受最深的點是什麼?

讀完一本書或看完一部影片,試著畫一畫自己的「閱讀心電圖」,最高點、最低點或是轉折的部分,都代表你的情緒變化。從感受出發,更容易寫出有感而發、打動人心的讀後感。

最後一步,在原文基礎上,結合自身經驗、過去的經驗教訓,讓寫作、演講更有感染力,拉近與讀者觀眾的距離。

13歲的班同學,也通過「英雄之旅」模式,分析電影《尋夢環遊記》的線索和敘述方式。

來自上海的盛同學,則用了至少三種技巧,辯證分析「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有理有據地論證「孫悟空並沒那麼強大」,令人眼前一亮。

1、提問開頭,增強演講的感染性;2、逆向思考,讓你的觀點更深刻;3、用卡耐基的「魔術公式」打動人心:描述實例細節引人入題——清晰點題——有理有據。

02

方法二:

多角度思考,觀點不求完美

把事件說清楚後,我們需要給出自己的觀點,也就是寫作、演講中經常出現的說理性題目,選擇一方,論述自己的觀點。

遇到這種話題時,孩子不妨先分析題目屬于什麼類型:

在觀點型「你是否同意:瞭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頒發就是參觀博物館」中,我們的學員Victoria同學就利用「五段論」的結構,一步步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不過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有進步空間,正如導師給出的點評:

除了層層遞進敘述觀點,多角度發散也是表達的關鍵。

比如,「你是否同意:學校延長學生的上學時間」。如果孩子選擇反方,認為學校不應該延長學生的上學時間。

可以從多種角度分析:

1、經濟角度。延長上學時間就會延長老師的工作時間,老師們會期望增加報酬……2、安全角度。冬天白天較短,晚放學會增加家長的接送麻煩,也需要加大對公共交通的投入。3、學生角度。長時間學習會讓人身心疲憊,效率降低。4、健康角度。學習時間增加意味著睡眠休息時間減少,學生更難集中注意力。5、親情角度。學生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更少了。……

若是選擇正方,支持學校延長學生的上學時間,也可以從多種角度展開觀點:

1、可以參加更豐富的校內活動2、可以在校內完成作業,避免回家分心把時間花在遊戲上3、及時獲得老師的幫助4、省去家長監督、輔導作業的麻煩……

在這種思考練習中,重點不在于觀點是否完美, 而是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獨特的見解。只要你有見解,有思考,能自圓其說,觀點就是有價值的。

我們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書看再多不練習也不會有屬于自己的觀點,這也是多讀而不善寫、不善講的一個重要原因。

03

方法三:

寫總結是最好的回饋方式

讀完一本書或看完一部電影,寫總結是最好的回饋方式之一。可以是針對一段話,也可以是從整件事中提取出重要的資訊。

少年商學院的區韻老師曾分享過寫讀後感的3個步驟,説明孩子快速梳理觀點。

第一步,簡要概括讀物內容,讓讀者明白「感」從何而來。

寫總結概括也有不同的角度可以入手。

以最常見的故事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概述作品內容;先說感想,再展開故事情節;開篇交代要分享的作品,再敘述情節;……

以一位學員的《諸葛亮舌戰群儒》觀後感為例:

可以看出,這位同學採用的是「先提感想,再敘述情節」模式。

他既看到了諸葛亮的可取之處,又敢于指出諸葛亮做得不太恰當的地方。最後他還附上了「我將來」的應用部分:學習諸葛亮有效說服別人的方法,避免用不禮貌的詞語。

這也是我們在「輸入——輸出」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沒有人物是完美的,客觀評價才能看到更真實的形象,不盲目崇拜。

第二步,讀書時在關鍵人物/情節中選擇「感受點」。比如,人物身上最突出的質量是什麼?讓你內心感受最深的點是什麼?

讀完一本書或看完一部影片,試著畫一畫自己的「閱讀心電圖」,最高點、最低點或是轉折的部分,都代表你的情緒變化。從感受出發,更容易寫出有感而發、打動人心的讀後感。

最後一步,在原文基礎上,結合自身經驗、過去的經驗教訓,讓寫作、演講更有感染力,拉近與讀者觀眾的距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