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報班花錢如流水,上大學生活費都不給,先富養後窮養的北京姑娘,長大後怎樣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北京女孩的成長故事, 父母要知道:也許家庭教育中真正發揮作用的, 不是你說了什麼, 甚至也不是你為孩子做了什麼, 而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今天, 我們要說的是一個北京大妞、90後姑娘涵一和她媽媽的故事。

涵一小時候的教育環境, 和零零後、一零後的孩子已經很像了, 她的媽媽為她報班, 那也是花錢如流水, 週末三四個興趣班, 讓涵一都沒有完整的週末。

這樣長大的孩子, 現在的職業道路還順利嗎?

以下來自涵一的自述:

1.報班自由是學和不學都很自由

小時候, 我家住在車公莊,

距離中國兒童中心很近, 中國兒童中心是北京綜合性最強的少年宮, 鋼琴、游泳各種興趣課, 據說師資也是北京第一梯隊的。 我媽就帶我去看那裡的興趣班, 我喜歡什麼就報什麼。

小學前, 我學過藝術體操和少兒美術, 因為畏難和各種偶然因素, 我不想學, 我媽就同意了。

四年級時, 少年宮來學校選拔古箏學員, 我手指細長就被選上了。 古箏曲太好聽了, 我和我媽在家裡聽著好聽的古箏曲, 還會不自覺地一起翩翩起舞, 我很享受那種氛圍, 也更願意學古箏了。

最開始彈古箏, 老師不讓帶假指甲, 右手四個手指彈撥一段時間, 全是大水泡。 因為喜歡, 我都不覺得苦, 古箏的曲子都是要背下來的, 邊彈邊唱。 那時候, 老師要求我每天練琴一個小時,

雷打不動, 就是出去玩回來再晚, 我也會練夠一個小時。

我還入選了中國兒童中心的民樂團, 這個民樂團當時排名北京市第一。 我媽特別捨得在教育上花錢, 03年那會兒, 她為了我考級, 買了一把上好的古箏, 花了1萬6, 學費已經挺貴的,

一個小時得300元。 我還考了古箏八級。

到了國中, 我週六上午練聲樂, 下午彈古箏, 周日還得去民樂團, 根本沒有週末。 興趣班佔用了這麼多時間, 但是國中我功課特別好, 並沒有影響到學業。 很多孩子到了國中都會很叛逆, 跟家長不溝通, 我爸媽從來都只催我練琴, 不催功課, 我總是很快樂, 也就很喜歡學習。

2.我要放棄古箏媽媽花錢去學了賞識教育

古箏老師其實希望我走專業路線, 我還備考過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練琴時間增加到每天2-3個小時, 練琴就成了一種煎熬。 為了讓我學古箏, 家裡的投入很大, 我也知道, 放棄學古箏真是挺可惜的。

我學了三年多古箏, 考了八級。 粗算一下, 這幾年買琴加上學費, 花了得有四萬多。

我開始覺得彈琴痛苦, 對古箏愛不起來了。

有次不認真練習, 一行譜子彈了很多遍, 都彈得不好, 我媽特別生氣, 直接把手裡的咖啡潑到古箏上了。 還有一次, 她在廚房做飯, 聽到我彈得不認真, 就過來嚇唬我, 我頂撞她, 氣得她拿菜刀剁琴板, 那次真把我嚇壞了。 事後, 我媽跟我道歉說不該嚇唬我。

但是, 我還是不想練古箏, 我媽可能覺得都花那麼多錢讓我學, 這會兒要放棄太可惜了, 她心裡過不了這個坎。 很快我媽也發現了, 古箏就是我們母女大戰的「導火索」, 家裡面的氣氛從來沒有那麼緊張過, 她也在尋求改變的方法。

一次偶然的機會, 我媽看到了新聞中聽說了「賞識教育」, 創始人通過賞識教育, 誇獎孩子, 他的孩子上了哈佛大學。

我媽也想改善親子關係, 專門去廣州去學「賞識教育」。

從廣州回來後, 媽媽和我談心, 談的過程我都不太記得了, 只是記得我媽不再那麼嚴格, 語氣溫和了許多, 她說不都是我的錯, 她願意聽聽我是怎麼想的。

我媽慢慢想開了, 覺得不一定要把我培養成古箏演奏家, 我們達成了和解, 古箏就這樣放棄了。 拆掉古箏這枚「炸彈」, 我和媽媽又和好如初了。

後來, 我還問過她, 允許我放棄古箏覺得遺憾不?

她說:「放棄古箏是你的事, 花錢培養是我的事。 當家長的, 有能力還是會全力支持孩子的, 不能因為花錢多, 孩子不喜歡學了, 還要咬牙逼著孩子學, 這對家長也是一種煎熬。 不學就不學, 也算及時止損吧。 」

3.有興趣什麼時候都不晚但生活也不會特別眷顧誰

上了高中要分文理科,得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當我知道了美術可以大學聯考,挺興奮的。儘管當時我也不知道學美術,將來能做什麼,但就是很喜歡。

從小我就喜歡做手工、畫畫,小學前家裡媽媽給我買了很多畫本,沒事就自己塗鴉,隨心所欲地畫,加上後來在中國兒童中心學過一小段兒童畫。我上小學時也有課後興趣班,我一直報的都是美術。國中在班裡一直是宣傳委員,負責出黑板報,還是美術和音樂的課代表。

我回家跟爸媽商量,想美術大學聯考,沒想到他們立馬就答應了。我媽就是只要我有興趣的,她就支持。

當時我已經高一了,按理說挺晚的,很多孩子早就開始學了,沒成想老師覺得我畫得還不錯,高一學還來得及。

我從高一寒假開始,系統地學素描、速寫,一坐就是很長時間,這時我彈古箏練就的「能坐得住」的本事就用上了。

高二,我將近一年的時間都在外面學美術,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在畫畫,但我第一年大學聯考沒考好。我當時特別傷心,哭得昏天暗地。但是我媽用她從小安慰我的方式說:「沒關係,閨女,媽媽相信你,即使你這輩子不上大學,我相信你一定也比別人強,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

媽媽這麼說,我反而放下了壓力,又複讀了一年,第一年大學聯考我媽讓我必須留北京,其他城市不許去。第二年大學聯考她沒再管我,我考上了景德鎮陶瓷大學的雕塑專業,我自己覺得挺理想的。

4.18歲以後我媽真的就不給我生活費了

我的姥姥姥爺去世得特別早,所以我媽有一種危機感,希望我能早點獨立。

我上高中時,一次聚會上,我媽得知發小哥哥上大學自己在麥當勞打工賺生活費,我媽當時就說,等我18歲,她也不提供生活費,如果沒有考上大學,她一分錢不出,考上大學,她也只出學費。

當時以為是玩笑話,結果第一次大學聯考結束後,我媽就帶我去華堂商場,挨家挨戶問要不要小時工。我就這樣開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服裝導購。一小時8塊錢,一個假期賺了5000塊錢。

這筆錢支撐了我後來複讀在學校的生活費。當導購很能磨練性格,之前我是不太說話的,也放不開。導購鍛煉了我的溝通能力,如何理解別人,並跟不同人的說話、打交道,都不怵了。

大學第一個寒假回北京前,我從景德鎮批發了五百元左右的陶瓷首飾、掛件,用行李箱打包帶回北京。到北京展覽館廣場擺地攤,批發價一件就幾塊錢,最後每件都是三四十賣掉的,一晚上就能賺了200多。

回景德鎮前,我媽帶著我去當時的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給我1000元啟動資金,我買了好多髮卡,帶到景德鎮擺地攤和放到格子鋪賣。

我一開始也不好意思,可是真沒有生活費啊,只能硬著頭皮做了,通過練攤兒,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內心越來越強大了,什麼害羞、愛面子,都不如堂堂正正養活自己重要。

在大學裡,我一天會打三份工。早上從7點到8點,在豆漿店打工一個小時,我們學校只有一個早餐店。我在那兒賣早點,全校老師同學都認識我,很多人知道我是北京孩子,更覺得不可思議,也打破了他們對北京人的固有印象。

我下午還要到工作室畫瓷器,晚上給小朋友當家教。大學期間,最有價值的一份工作是在陶瓷工坊裡畫陶瓷,畫一個陶瓷首飾2毛5,100個結一次帳,老闆還會克扣工資。我打這份工,其實不完全為了賺錢,也是為了瞭解陶瓷的製作流程。

從這個時候開始,我知道了原來陶瓷包含繪畫、上釉、燒制等繁瑣的步驟。因為我學雕塑專業,陶瓷課是大三才開的,但我大一時就已知道了整個陶瓷的製作流程。

上學期間,最開始我每月能賺1000多,後來3000多元,每個寒暑假我都會好好利用起來,每次可以賺不到一萬。大學四年所有的生活費,全都是我自己承擔的,還包括考駕照和給自己買了輛摩托車。

買摩托車是為了打工方便,畫陶瓷的地方太遠了,也不方便。景德鎮這地方還總下雨,走路、坐公車都不方便,我花了3000塊買了輛特別小的摩托車,加了一個雨棚。就不怕風吹日曬,下雨下雪都沒關係,我隨時可以出發,特別方便。有時候,我加班到晚上十點,也能很快回宿舍睡覺。

打工沒有耽誤我的學業,還讓我特別自律。每天我6點起床,參加早操打卡,晚上10點準時睡覺。大學期間,我一直是一等獎學金,大四時還得過一次國家獎學金,有8000塊錢。

5.媽媽不給我生活費卻給別人捐了2萬

大學期間,有一件事讓我特別難過,我所有的生活費靠自己掙,家裡一分錢不給。可是我爸媽知道我高中有個不認識的學妹得了癌癥,家裡很困難後,就給她捐了2萬塊錢。

知道這個事兒後,我跟我媽大吵一架,還大哭了一場。

我說:媽,我可是您親閨女,您一分錢不給,我每天這麼辛苦,累死累活去打工,結果呢,你跟一個不相干的人,眼都不帶眨的,就捐了2萬。

我覺得自己特別可憐,特不能理解我媽。我媽說「你也不差這2萬塊錢,我相信你自己可以賺得到,但是那個妹妹,她就是需要這個錢,救命啊!」

後來我才知道,因為我媽媽當場捐了2萬,感動了很多人,那個學妹的醫療費一下就湊夠了,這個病真的就治好了。

從小,我媽對我在物質上,就是保證中等水準就行了,不會給我買特別好的衣服和鞋。我媽把所有的錢和精力都放在我的學習和興趣上,學古箏,學畫畫都很費錢。她花這些錢時從不猶豫。

我媽很早就我說,等她不在世了,絕對不會給我和我弟弟留一分錢,她要把她的錢回饋給社會。她已經盡力給了我們最好的教育,這就夠了。

6.去學陶瓷為什麼還需要赴韓國留學?

大學的打工經歷,讓我愛上了陶瓷,我也看好陶瓷這個產業,全世界的人都在用瓷器。大三時,我就決定要通過考研轉到陶瓷專業。

按理說,在中國甚至世界范圍,學陶瓷最好的地方就是景德鎮了。

但是在中國學習陶瓷,研究生時期專業方向是青花,可能這兩三年就只畫青花,專業方向是粉彩,就只有釉上彩,沒機會接觸其他的。在國外學習陶藝,是培養陶瓷藝術家的思路,從煉泥開始、拉坯、修坯、繪畫、裝飾,到最後的上釉、燒窯,完全都是自己來完成。

除了中國以外,韓國、英國、美國、法國的陶藝學習都是這個思路。國外的一些藝術院校來學校,開招生講座,我都會去聽。我覺得歐美的陶瓷教育太隨意放縱,怎麼做都可以,基礎不扎實。

最後,我選擇了去韓國念研究生。我開始學韓語,報考韓國研究生。這些大的決定,我爸媽都聽我的,他們就是無條件地信任和支持。不過去韓國前,我媽真的說過,讓我自己打工賺學費和生活費。

但在韓國學業繁忙,陶藝專業需要大量的製作練習,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拉坯、修坯。我到了韓國後,學費和生活費是爸媽支持的。

7.我成為了真正的陶瓷手藝人

在韓國留學時,我身邊很多是非常富裕家庭的孩子,他們到了韓國會買各種奢侈品,但我不羨慕他們。我的包都是自己做的,我很享受那種感覺。

我覺得,精神世界如果足夠富有,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物質來填補自己,而且大學4年的各種打工和歷練,我特別驕傲自己能養活自己。留學期間,意外得到爸媽的資助,不用自己辛苦打工,能全身心地學習,我就覺得特別幸福。

我在韓國檀國大學,師從金炳律教授,金教授的老師是日本陶藝屆泰斗、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島田文雄教授,我相當于把韓國和日本的陶瓷製作工藝都學到了。

▲ 涵一與導師金炳律教授合影

傳統陶藝,最基礎的技術是拉坯,就是在旋轉的拉坯機上,把一塊陶泥用手塑型。最開始,教授給我們的任務就是一天拉十個杯子,再用修坯刀在旋轉的拉坯機上修理精緻,練到最後,光用刀敲敲瓷胎,就能聽出器物薄厚是否均勻,估計出成器的厚度和重量。

我沉迷于這種古老的技術,經常教室就剩我一個人,我可以一直做,靈感也會不斷地來。做畢業設計的時候,我會通宵去做。一捧泥巴,經過我的手做出各種造型,經過裝飾,它就是一件工藝品,這個過程太神奇了。

在韓國的畢業設計,每個人要辦個人展,我提前一年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跟著楊佩璋老師,學習了中國的大漆工藝,把陶瓷和漆藝相結合。畢業展上,我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大部分作品都賣出去了,教授都說「你賣得還挺貴的。」

▲ 涵一畢業設計的作品展

畢業以後回國後,我在京彩瓷博物館,擔任陶藝手工老師。這家博物館有稱為「京城第一窯」的窯爐,歷史上是清代的宮廷造辦處,前身是北京市工藝品廠,很多陶瓷國禮,都出自于我們博物館。

現在每次靜下來的時候,想想自己也算是個真正的陶瓷手藝人了,我就覺得特別幸福、特別知足。 

涵一的成長環境和現在的零零後、一零後挺像的,儘管身在北京,有不少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一個人要學什麼、要堅持去做什麼,要放棄還是要改變,都得做出決定。

可是,誰來做決定呢?

涵一的父母的選擇是信任孩子,讓涵一自己決定。也許他們早就知道這樣,涵一的路並不會走得特別平順,但他們願意放手讓涵一自己去決定人生方向。

涵一媽媽的愛,沒有犧牲,看起來也沒有特別偉大的地方,甚至有些鐵石心腸的意味,但涵一媽媽的愛非常可貴,如果可以讓孩子投票,選不同的媽媽的愛,我們猜涵一媽媽會得票第一。

在聽說很多九零後和零零後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幫孩子選專業、選導師、幫孩子找對象……甚至陪孩子去面試的故事之後,我們特別欣慰能看到涵一和她媽媽的故事。

最後想說:也許家庭教育中真正發揮作用的,不是你說了什麼,甚至也不是你為孩子做了什麼,而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3.有興趣什麼時候都不晚但生活也不會特別眷顧誰

上了高中要分文理科,得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當我知道了美術可以大學聯考,挺興奮的。儘管當時我也不知道學美術,將來能做什麼,但就是很喜歡。

從小我就喜歡做手工、畫畫,小學前家裡媽媽給我買了很多畫本,沒事就自己塗鴉,隨心所欲地畫,加上後來在中國兒童中心學過一小段兒童畫。我上小學時也有課後興趣班,我一直報的都是美術。國中在班裡一直是宣傳委員,負責出黑板報,還是美術和音樂的課代表。

我回家跟爸媽商量,想美術大學聯考,沒想到他們立馬就答應了。我媽就是只要我有興趣的,她就支持。

當時我已經高一了,按理說挺晚的,很多孩子早就開始學了,沒成想老師覺得我畫得還不錯,高一學還來得及。

我從高一寒假開始,系統地學素描、速寫,一坐就是很長時間,這時我彈古箏練就的「能坐得住」的本事就用上了。

高二,我將近一年的時間都在外面學美術,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在畫畫,但我第一年大學聯考沒考好。我當時特別傷心,哭得昏天暗地。但是我媽用她從小安慰我的方式說:「沒關係,閨女,媽媽相信你,即使你這輩子不上大學,我相信你一定也比別人強,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

媽媽這麼說,我反而放下了壓力,又複讀了一年,第一年大學聯考我媽讓我必須留北京,其他城市不許去。第二年大學聯考她沒再管我,我考上了景德鎮陶瓷大學的雕塑專業,我自己覺得挺理想的。

4.18歲以後我媽真的就不給我生活費了

我的姥姥姥爺去世得特別早,所以我媽有一種危機感,希望我能早點獨立。

我上高中時,一次聚會上,我媽得知發小哥哥上大學自己在麥當勞打工賺生活費,我媽當時就說,等我18歲,她也不提供生活費,如果沒有考上大學,她一分錢不出,考上大學,她也只出學費。

當時以為是玩笑話,結果第一次大學聯考結束後,我媽就帶我去華堂商場,挨家挨戶問要不要小時工。我就這樣開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服裝導購。一小時8塊錢,一個假期賺了5000塊錢。

這筆錢支撐了我後來複讀在學校的生活費。當導購很能磨練性格,之前我是不太說話的,也放不開。導購鍛煉了我的溝通能力,如何理解別人,並跟不同人的說話、打交道,都不怵了。

大學第一個寒假回北京前,我從景德鎮批發了五百元左右的陶瓷首飾、掛件,用行李箱打包帶回北京。到北京展覽館廣場擺地攤,批發價一件就幾塊錢,最後每件都是三四十賣掉的,一晚上就能賺了200多。

回景德鎮前,我媽帶著我去當時的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給我1000元啟動資金,我買了好多髮卡,帶到景德鎮擺地攤和放到格子鋪賣。

我一開始也不好意思,可是真沒有生活費啊,只能硬著頭皮做了,通過練攤兒,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內心越來越強大了,什麼害羞、愛面子,都不如堂堂正正養活自己重要。

在大學裡,我一天會打三份工。早上從7點到8點,在豆漿店打工一個小時,我們學校只有一個早餐店。我在那兒賣早點,全校老師同學都認識我,很多人知道我是北京孩子,更覺得不可思議,也打破了他們對北京人的固有印象。

我下午還要到工作室畫瓷器,晚上給小朋友當家教。大學期間,最有價值的一份工作是在陶瓷工坊裡畫陶瓷,畫一個陶瓷首飾2毛5,100個結一次帳,老闆還會克扣工資。我打這份工,其實不完全為了賺錢,也是為了瞭解陶瓷的製作流程。

從這個時候開始,我知道了原來陶瓷包含繪畫、上釉、燒制等繁瑣的步驟。因為我學雕塑專業,陶瓷課是大三才開的,但我大一時就已知道了整個陶瓷的製作流程。

上學期間,最開始我每月能賺1000多,後來3000多元,每個寒暑假我都會好好利用起來,每次可以賺不到一萬。大學四年所有的生活費,全都是我自己承擔的,還包括考駕照和給自己買了輛摩托車。

買摩托車是為了打工方便,畫陶瓷的地方太遠了,也不方便。景德鎮這地方還總下雨,走路、坐公車都不方便,我花了3000塊買了輛特別小的摩托車,加了一個雨棚。就不怕風吹日曬,下雨下雪都沒關係,我隨時可以出發,特別方便。有時候,我加班到晚上十點,也能很快回宿舍睡覺。

打工沒有耽誤我的學業,還讓我特別自律。每天我6點起床,參加早操打卡,晚上10點準時睡覺。大學期間,我一直是一等獎學金,大四時還得過一次國家獎學金,有8000塊錢。

5.媽媽不給我生活費卻給別人捐了2萬

大學期間,有一件事讓我特別難過,我所有的生活費靠自己掙,家裡一分錢不給。可是我爸媽知道我高中有個不認識的學妹得了癌癥,家裡很困難後,就給她捐了2萬塊錢。

知道這個事兒後,我跟我媽大吵一架,還大哭了一場。

我說:媽,我可是您親閨女,您一分錢不給,我每天這麼辛苦,累死累活去打工,結果呢,你跟一個不相干的人,眼都不帶眨的,就捐了2萬。

我覺得自己特別可憐,特不能理解我媽。我媽說「你也不差這2萬塊錢,我相信你自己可以賺得到,但是那個妹妹,她就是需要這個錢,救命啊!」

後來我才知道,因為我媽媽當場捐了2萬,感動了很多人,那個學妹的醫療費一下就湊夠了,這個病真的就治好了。

從小,我媽對我在物質上,就是保證中等水準就行了,不會給我買特別好的衣服和鞋。我媽把所有的錢和精力都放在我的學習和興趣上,學古箏,學畫畫都很費錢。她花這些錢時從不猶豫。

我媽很早就我說,等她不在世了,絕對不會給我和我弟弟留一分錢,她要把她的錢回饋給社會。她已經盡力給了我們最好的教育,這就夠了。

6.去學陶瓷為什麼還需要赴韓國留學?

大學的打工經歷,讓我愛上了陶瓷,我也看好陶瓷這個產業,全世界的人都在用瓷器。大三時,我就決定要通過考研轉到陶瓷專業。

按理說,在中國甚至世界范圍,學陶瓷最好的地方就是景德鎮了。

但是在中國學習陶瓷,研究生時期專業方向是青花,可能這兩三年就只畫青花,專業方向是粉彩,就只有釉上彩,沒機會接觸其他的。在國外學習陶藝,是培養陶瓷藝術家的思路,從煉泥開始、拉坯、修坯、繪畫、裝飾,到最後的上釉、燒窯,完全都是自己來完成。

除了中國以外,韓國、英國、美國、法國的陶藝學習都是這個思路。國外的一些藝術院校來學校,開招生講座,我都會去聽。我覺得歐美的陶瓷教育太隨意放縱,怎麼做都可以,基礎不扎實。

最後,我選擇了去韓國念研究生。我開始學韓語,報考韓國研究生。這些大的決定,我爸媽都聽我的,他們就是無條件地信任和支持。不過去韓國前,我媽真的說過,讓我自己打工賺學費和生活費。

但在韓國學業繁忙,陶藝專業需要大量的製作練習,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拉坯、修坯。我到了韓國後,學費和生活費是爸媽支持的。

7.我成為了真正的陶瓷手藝人

在韓國留學時,我身邊很多是非常富裕家庭的孩子,他們到了韓國會買各種奢侈品,但我不羨慕他們。我的包都是自己做的,我很享受那種感覺。

我覺得,精神世界如果足夠富有,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物質來填補自己,而且大學4年的各種打工和歷練,我特別驕傲自己能養活自己。留學期間,意外得到爸媽的資助,不用自己辛苦打工,能全身心地學習,我就覺得特別幸福。

我在韓國檀國大學,師從金炳律教授,金教授的老師是日本陶藝屆泰斗、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島田文雄教授,我相當于把韓國和日本的陶瓷製作工藝都學到了。

▲ 涵一與導師金炳律教授合影

傳統陶藝,最基礎的技術是拉坯,就是在旋轉的拉坯機上,把一塊陶泥用手塑型。最開始,教授給我們的任務就是一天拉十個杯子,再用修坯刀在旋轉的拉坯機上修理精緻,練到最後,光用刀敲敲瓷胎,就能聽出器物薄厚是否均勻,估計出成器的厚度和重量。

我沉迷于這種古老的技術,經常教室就剩我一個人,我可以一直做,靈感也會不斷地來。做畢業設計的時候,我會通宵去做。一捧泥巴,經過我的手做出各種造型,經過裝飾,它就是一件工藝品,這個過程太神奇了。

在韓國的畢業設計,每個人要辦個人展,我提前一年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跟著楊佩璋老師,學習了中國的大漆工藝,把陶瓷和漆藝相結合。畢業展上,我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大部分作品都賣出去了,教授都說「你賣得還挺貴的。」

▲ 涵一畢業設計的作品展

畢業以後回國後,我在京彩瓷博物館,擔任陶藝手工老師。這家博物館有稱為「京城第一窯」的窯爐,歷史上是清代的宮廷造辦處,前身是北京市工藝品廠,很多陶瓷國禮,都出自于我們博物館。

現在每次靜下來的時候,想想自己也算是個真正的陶瓷手藝人了,我就覺得特別幸福、特別知足。 

涵一的成長環境和現在的零零後、一零後挺像的,儘管身在北京,有不少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一個人要學什麼、要堅持去做什麼,要放棄還是要改變,都得做出決定。

可是,誰來做決定呢?

涵一的父母的選擇是信任孩子,讓涵一自己決定。也許他們早就知道這樣,涵一的路並不會走得特別平順,但他們願意放手讓涵一自己去決定人生方向。

涵一媽媽的愛,沒有犧牲,看起來也沒有特別偉大的地方,甚至有些鐵石心腸的意味,但涵一媽媽的愛非常可貴,如果可以讓孩子投票,選不同的媽媽的愛,我們猜涵一媽媽會得票第一。

在聽說很多九零後和零零後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幫孩子選專業、選導師、幫孩子找對象……甚至陪孩子去面試的故事之後,我們特別欣慰能看到涵一和她媽媽的故事。

最後想說:也許家庭教育中真正發揮作用的,不是你說了什麼,甚至也不是你為孩子做了什麼,而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