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班家長,被一條朋友圈「卷死了」......

昨天一大早, 閨蜜還沒睡醒, 就被好幾條微信消息震醒了。

幾個要好的媽媽, 齊刷刷地給她發來信息,

非常統一地問「你看了嗎?」

閨蜜以為娛樂圈又出什麼大瓜了,

立馬清醒了「看啥?」

大家不約而同發來一個同班媽媽的朋友圈截圖, 圖中是一堆書,

配文「兩年前大字認不了幾個的娃, 三個月下來讀了20萬字的書, 堅持的你是最棒的!」

一時間, 男默女淚,

一個班家長都被卷死了....

確實挺勵志, 但這樣的朋友圈, 我勸你少看。

1

從朋友圈看到的, 只是別人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未露出的場景, 你也不知道是歲月靜好還是雞飛狗跳。

我的一個朋友, 孩子很優秀, 二年級鋼琴已經過了七級, 媽媽的朋友圈出現最多的是孩子練琴的視訊和比賽證書。

看著孩子自信地參加比賽斬獲各種大獎, 再看看自家娃一副「爛泥扶不上牆」的樣子——看到遊戲就想玩, 看到作業就發愁, 毫無上進心,

毫無自製力......

姐妹們不由感歎「生孩子就像抽盲盒, 沒有抽到天使娃的命」

上周我們幾個媽媽久違地聚了一次, 幾杯小酒下肚, 這個媽媽突然哭了起來。

這是怎麼了呢?

原來隨著鋼琴考級越來越難, 需要增大訓練時間, 每天5個小時, 孩子從放學就要坐到琴凳上, 不停地練。

這強度把孩子給整崩潰了, 媽媽也給整瘋了, 每天一練琴孩子哭大人吼, 雞飛狗跳, 母子倆已經一周沒說過話了。

講到這兒本來挺悲傷的氣氛, 另一個閨蜜突然就樂了「害, 你早說啊, 牛娃也會鬧情緒啊, 那我就放心了」!

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 大家七嘴八舌一通吐槽, 才發現, 哪有天生自律的孩子?

天下孩子都一樣啊!

都磨磨蹭蹭, 都丟三落四, 都一寫作業就要尿尿, 一玩遊戲笑嘻嘻, 一做練習哭唧唧......這就是人性

大家轉向我「你懂那麼多教育方法, 你家娃不會這樣吧?」

我告訴姐妹們:你們覺得我的教育方法很好是吧, 那我告訴你, 我們家哥哥六七歲的時候, 跟我鬧著要自盡, 要跳樓

我們看到的「很好」,

是朋友圈裡的, 或者是一些半生不熟的朋友跟你描述的, 很可能是這個孩子在短暫的人生裡的最高光的時刻。

也能理解, 我們自己發朋友圈也是從一堆照片中, 選最漂亮的發出來對不對?

人們會拍一張孩子有想象力的畫作, 但沒人會拍孩子畫畫時弄得一片狼藉的房間。

人們會發一段孩子聲情並茂的朗誦, 但沒人會發朗誦前孩子要喝水、要上廁所、讀錯了哭鬧著不想重來, 更不會給你看手機裡的20多條廢片......

沒人會發朋友圈說我家孩子考試又考砸了, 我家哥哥跟弟弟又打起來了, 我剛剛又吼娃了, 這是今天的第10次了......

但我們都知道, 這才是養娃的真相!

一些喜歡「舉重若輕」的家長, 對孩子的成績輕描淡寫「隨便參加一下, 沒想到就得了一等獎」, 你忘了歌裡唱到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只有真正的朋友, 才會告訴你, 你遇到的問題, 我也一個不落地遇到了。

前幾天我為孩子反復錯同一個題型感到沮喪, 朋友馬上發來一張亂七八糟的卷子說「你以為我家娃學習省心?告訴你, 一樣的!錯過的題,講完了,再做還是錯,都一樣......」

想想也是,不二過,古今有幾個聖賢能做到?

我們這麼大人了,每天也還是反反復複犯著同樣的錯,閨蜜家爸爸每天出門不是忘帶鑰匙,就是忘帶手機,提醒多少遍也沒用。

孩子的成長也是螺旋上升的,反復出錯,甚至行為倒退,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就是孩子本來的樣子,只是朋友圈沒人曬罷了。

你的孩子並不比別人差,當我們意識到這點,就會平和很多,面對孩子也會更平和。

2

這樣的朋友圈,還容易讓你被裹挾著失去方向。

閨蜜對孩子彈鋼琴的態度是「你必須練,如果考到九級,以後你可以永遠不碰鋼琴。」

我就特別詫異,你讓他彈鋼琴的目的就是讓他永遠不碰鋼琴麼?

閨蜜說:不是呀,孩子也就鋼琴能拿得出手了,學習倒數第一,還能怎麼辦呢?再說一起學琴那波孩子,年年考級年年過,我們也不能落下呀。

閨蜜這是典型的目標不清晰。

我們不知道別人給孩子的規劃是什麼,也忘了問問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考核鋼琴的話,學習倒數第一沒毛病,每天5小時彈鋼琴,孩子沒有時間學習啊。

如果只是當個愛好,完全沒必要這麼拼,郎朗這種把鋼琴當事業去追求的天才少年,小時候每天的訓練量是6小時,業餘興趣,1-2小時就不錯了。

為了一個並不清晰的目標,把親子關係給搞成這樣,是不是得不償失呢?

身邊很多媽媽跟孩子學琴較勁,許諾考完級就可以「封琴」,很多孩子長大後再也沒摸過鋼琴。我都替孩子心疼那一天天在琴凳上挨過的時光,幹點什麼不好呢?

我們讓孩子開始一項任務前,一定問問自己,做這件事的目標是什麼?

這也是我在工作中經常反復問小夥伴的。

「不清楚目標的情況下,不要談方法!」

目標變了,方法都得變。

比如你開公司,每月利潤50萬,你的目標是55萬,那大家認真加班就可以了。

如果現狀50萬,目標200萬,那以前的方法都沒用,也許整個業務鏈都要變!

對孩子也是一樣。

大家還記得我那個閨蜜麼?

沒雙減的時候,給孩子報了一堆課外輔導班,卻抱怨孩子校內成績不理想。

這就像讓娃每天學奧數,卻埋怨他為什麼學校數學考試考不好,學的就不是一個體系。

我發現很多家長都沒搞清自己要什麼,刷朋友圈刷得焦慮,就稀裡糊塗上路了。

別人家孩子考過了KET PET,也讓小小的孩子背單詞,做閱讀理解,學英語寫作。

這麼小的孩子,中文寫作還表達不好呢,英語寫作可想而知,孩子大人每天被英語整的親子關係緊張。

然後呢,你問他的目的是什麼?

是讓孩子將來出國讀書,還是有能力閱讀國外的網站、書籍,打開瞭解世界的一扇窗。大人也講不清楚。

前陣子英語機構辦理退費,有的媽媽說自己還有700多節課沒消呢,我的天,掐指一算這至少7萬多呀!

從小到大她在孩子英語上花了幾十萬,孩子英語肯定是不錯,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一件事上花的時間多了,其他勢必要受影響。

這樣大筆金錢時間的投入,真的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我是不是人云亦云在跟著別人的節奏走呢?

3

有人問我,雙減後,是不是要拼爹拼媽了?

是的,拼的是爹媽的認知,格局,和親子關係!

我見過對孩子有清醒認知的父母,他們對朋友圈裡「別人家的孩子」一笑而過,不跟風補習、搞比賽。

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娃擅長的領域,也許不是當下最熱門的賽道,但孩子表現出天賦愛好,就幫他規劃,給他支持,欣賞他,誇獎他。

因為他們明白,關注自身劣勢的人,是發揮不了優勢的。 

上學時關注偏科現象,是因為你擅長的科目最多只能考150分;

社會上你可以把優勢發揮到150000000000,只要0足夠多,偏科就不是問題。

最後我想說,我們的孩子大機率都是普通人,接受他的平凡,就像他接受我們也只是平凡的父母。

千萬不要本末倒置,為了一時的成績,搞砸了親子關係。

再過上幾年,等娃升入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你會知道,比成績更讓家長們羨慕的,是孩子還願意跟你無話不談。

希望我們都能做清醒的父母,不要被「朋友圈」卷偏了方向。

一樣的!錯過的題,講完了,再做還是錯,都一樣......」

想想也是,不二過,古今有幾個聖賢能做到?

我們這麼大人了,每天也還是反反復複犯著同樣的錯,閨蜜家爸爸每天出門不是忘帶鑰匙,就是忘帶手機,提醒多少遍也沒用。

孩子的成長也是螺旋上升的,反復出錯,甚至行為倒退,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就是孩子本來的樣子,只是朋友圈沒人曬罷了。

你的孩子並不比別人差,當我們意識到這點,就會平和很多,面對孩子也會更平和。

2

這樣的朋友圈,還容易讓你被裹挾著失去方向。

閨蜜對孩子彈鋼琴的態度是「你必須練,如果考到九級,以後你可以永遠不碰鋼琴。」

我就特別詫異,你讓他彈鋼琴的目的就是讓他永遠不碰鋼琴麼?

閨蜜說:不是呀,孩子也就鋼琴能拿得出手了,學習倒數第一,還能怎麼辦呢?再說一起學琴那波孩子,年年考級年年過,我們也不能落下呀。

閨蜜這是典型的目標不清晰。

我們不知道別人給孩子的規劃是什麼,也忘了問問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考核鋼琴的話,學習倒數第一沒毛病,每天5小時彈鋼琴,孩子沒有時間學習啊。

如果只是當個愛好,完全沒必要這麼拼,郎朗這種把鋼琴當事業去追求的天才少年,小時候每天的訓練量是6小時,業餘興趣,1-2小時就不錯了。

為了一個並不清晰的目標,把親子關係給搞成這樣,是不是得不償失呢?

身邊很多媽媽跟孩子學琴較勁,許諾考完級就可以「封琴」,很多孩子長大後再也沒摸過鋼琴。我都替孩子心疼那一天天在琴凳上挨過的時光,幹點什麼不好呢?

我們讓孩子開始一項任務前,一定問問自己,做這件事的目標是什麼?

這也是我在工作中經常反復問小夥伴的。

「不清楚目標的情況下,不要談方法!」

目標變了,方法都得變。

比如你開公司,每月利潤50萬,你的目標是55萬,那大家認真加班就可以了。

如果現狀50萬,目標200萬,那以前的方法都沒用,也許整個業務鏈都要變!

對孩子也是一樣。

大家還記得我那個閨蜜麼?

沒雙減的時候,給孩子報了一堆課外輔導班,卻抱怨孩子校內成績不理想。

這就像讓娃每天學奧數,卻埋怨他為什麼學校數學考試考不好,學的就不是一個體系。

我發現很多家長都沒搞清自己要什麼,刷朋友圈刷得焦慮,就稀裡糊塗上路了。

別人家孩子考過了KET PET,也讓小小的孩子背單詞,做閱讀理解,學英語寫作。

這麼小的孩子,中文寫作還表達不好呢,英語寫作可想而知,孩子大人每天被英語整的親子關係緊張。

然後呢,你問他的目的是什麼?

是讓孩子將來出國讀書,還是有能力閱讀國外的網站、書籍,打開瞭解世界的一扇窗。大人也講不清楚。

前陣子英語機構辦理退費,有的媽媽說自己還有700多節課沒消呢,我的天,掐指一算這至少7萬多呀!

從小到大她在孩子英語上花了幾十萬,孩子英語肯定是不錯,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一件事上花的時間多了,其他勢必要受影響。

這樣大筆金錢時間的投入,真的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我是不是人云亦云在跟著別人的節奏走呢?

3

有人問我,雙減後,是不是要拼爹拼媽了?

是的,拼的是爹媽的認知,格局,和親子關係!

我見過對孩子有清醒認知的父母,他們對朋友圈裡「別人家的孩子」一笑而過,不跟風補習、搞比賽。

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娃擅長的領域,也許不是當下最熱門的賽道,但孩子表現出天賦愛好,就幫他規劃,給他支持,欣賞他,誇獎他。

因為他們明白,關注自身劣勢的人,是發揮不了優勢的。 

上學時關注偏科現象,是因為你擅長的科目最多只能考150分;

社會上你可以把優勢發揮到150000000000,只要0足夠多,偏科就不是問題。

最後我想說,我們的孩子大機率都是普通人,接受他的平凡,就像他接受我們也只是平凡的父母。

千萬不要本末倒置,為了一時的成績,搞砸了親子關係。

再過上幾年,等娃升入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你會知道,比成績更讓家長們羨慕的,是孩子還願意跟你無話不談。

希望我們都能做清醒的父母,不要被「朋友圈」卷偏了方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